课外阅读答题技巧指导
动。
而这些句子提示了全文
的主要内容的文章。
要素 找出文中的要素,并 一件事的文章 串联 合理组织它们。
《冬阳童年骆驼队》主要内容:
主要讲了作者小时候,冬阳时骆驼队来临, 作者观察骆驼并学它吃草,以及问爸爸驼玲 的作用。春天到了,作者又想替骆驼剪毛。 骆驼队又走了,她又追问骆驼队的去向。表 达了作者对童年的怀恋之情。
段意合并
《学会聆听》主要内容:
母亲教“我”学会聆听大自然中的 声音,学会召唤内心美好的东西, “我”教小姑娘学会聆听。
课题扩充
《夏》 夏天的气氛是热烈的,夏
天的色彩是金黄的,夏天的 旋律是紧张的。我想大声赞 美这个春与秋时间的黄金季 节。
句子摘录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1940年2月的一天晚上。
•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
互换。
课例
• 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 优雅的“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 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 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
• 另外一个拉骆驼的,在招呼骆驼们吃草料。 它们把前脚一屈,屁股一撅,就跪了下来。
烘托人物心情
《企鹅爸爸》 《唯一的听众》 《看戏》 《那颗高山榕》……
(五)其他题型的答题技巧
1.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 动词,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形象具体地写出
了……
• 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 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侧面描写:本段运用了……的描写手法,+ 写了……(内容)+突出(烘托)……
课例
体弱的人,走一步站一会,踹一阵。这 时候,谁要是停步坐下来歇歇,就会再也 起不来了。因此,大家都拼尽全身力气, 互相搀扶着,艰难地一步一步地前进。
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红军战士英勇无畏和团结协作 的精神。
“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 的耳朵聋了。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 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
运用语言描写,写了老妇人给予“我”无私的帮助关怀 和自信。
环境描写: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时间季节 2.渲染气氛 3.为下文埋下伏笔。 4. 表现人物性格(精神品质) 5.推动情节发展 6.烘托人物心情
战士们举目远眺,只见千里冰雪,银装素 裹;再低头俯视,山下的队伍,像一条灰 色长龙,在雪海里游动,蜿蜒而上。
三、选择适当方法,答题 力求言之有理。
方法 运用的方法
文章特点
段意 合并 课题 扩充
句子 摘录
把每段的段意连起来, 多件事的文章 修改、删除、综合。
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 题目能高度概括文章 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 内容的文章 。 并加以完善。
摘录那些概括性的语 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
句,有时需要稍加改 句、过渡句、中心句,
• 1、比喻、拟人: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的 感情。
• 2、排比: 答题格式:增强语势+内容(突出强调……)
• 3、反问: 答题格式:加强语气+内容(突出强调……)
• 4、设问: 答题格式:引出下文,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课例
下列句子用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 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4、叙述不清楚。 ……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原则:
1.内容完整 2.语言简练: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意思。 3.要点要全面。
题型
1、课文开头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课文最后一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3、课文第x自然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 作用? 4、文章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 用是什么(分析其表达效果)? 5、文中划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 用?
•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 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 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天文学家又告诉我们,织女星距离地球约26光年,牵牛星距离我们也有约 16光年。
2.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 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 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内容
点明中心或深化主题+ 表达的情感
课例
《密西西比河风光》开头 密西西比河两岸风光旖旎。
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起 下文,点明中心,表现了我对密西 西比河的赞美与喜爱。
《回忆爸爸》结尾:
课例
现在我写文章的时候,常常 想起爸爸对我的教诲。
篇末点题,总结全文,照应开
头,点明中心,说明了爸爸带给作 者的巨大的影响,表现了作者对父 亲的爱。
…
开头、结尾及文中某段作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段在文中作用,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
开头
结尾
文中段
(1)开篇点题 结构 (2)总领全文
(3)设置悬念 引起下文
(4)为下文作 铺垫
(1)篇末点题 (2)照应开头 (3)总结全文 (4)呼应前文
(1)照应上文 (2)照应下文
(埋伏笔)
(3)承上启下 (4)为下文做
铺垫
课例
《恐龙在我们头上飞》 《回忆爸爸》 《美丽的地球》
……
首尾呼应的好处: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对 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加清楚,得到的印象 和感受也更深刻。
课例
《那颗高山榕》 《景德镇的瓷器》 《仙人掌》
……
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总结上文,启示下 文
(三)修辞手法的作用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
课外阅读
6.7班 叶鹏 带你一起 和课外阅读对话
一、功在平时,养成良好习惯
1.严格要求,严格练习,多总结。 2.掌握答题技巧,力求言之有据 。
(1)不可不答; (2)不能乱答; (3)懂得取舍;
(4)言之有据。
二、关注:
重视标题(或中心,或内容,或线索) 开头段(或点题,或总起) 结尾段(结论) 各段落的首句(中心句) 理清脉络,了解基本梗概, 不要把时间花在生词难句上。 每认真读完一段,要及时概括段意。
濛江附近
杨靖宇 叛徒告密,不幸被日寇包围。 五天突围不成,杨靖宇让大家分开走。只 身一人与敌人周旋了五天五夜,23日凌晨 不幸被敌人坐探发现,敌人威逼利诱,他 毫不动摇,光荣牺牲. 杨靖宇虽然倒下了,但他的精神激励着 中华儿女走上抗日前线.
要素串联
存在的问题
1、缩不短。 2、该不该删。
3、抓不住重点。
作用: 运用排比的修辞,增强语势,突出强
调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惋惜。
(四)描写方法的作用
描写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种
人物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肖像描写) 、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等 。
人物描写的作用答题方式: 正面描写:本段运用了……的描写手法,+
塑造了……形象( 精神品质),表现了……性 格,体现了…… 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