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0高考作文技巧:如何通过"内容升格"升格作文·内容升格法(一)评分标准“内容充实”是基础等级中又一个重要评价标准,相应地也有四个等级:一等:“内容充实”,要求文中材料充分、典型,符合题意要求,能充分表现文章中心;二等:“内容较充实”,要求文中材料基本充足,基本符合题意要求,能表现文章中心;三等:“内容单薄”,所选材料只部分符合题意要求和表现文章中心,其他材料则偏离题意和文章中心;四等:则是“缺少材料”,或所用材料脱离题意和文章中心。
(二)分析“内容充实”是对文章材料的要求,也就是言之有物,持之有据。
表现在议论文中就是要旁征博引,论据典故真实,能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为中心论点服务;表现在记叙文和散文中就是要有曲折动人的情节、性格鲜明的人物,要能用精彩、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述有丰富思想的艺术画面。
近两年,高考作文评分在“内容充实”这一点上还强调考生多关注当今社会,多引用鲜活的作文材料,并将其作为优秀作文的必备条件。
(三)内容升格的主要类型1.选用材料求实效具体方法:材料的实效首先表现为构思时选择材料,要力求准确、真实、典型、充分、鲜活。
典型表现为材料真实,有感染力和代表性,能有效地表现作文的中心。
鲜活的材料表现为不陈旧,作文“不靠死人吃饭”(即写作中只用名“死人”的例子,甚至永远是几个固定的名“死人”),而是让材料充满时代感,融入考生自己的真实感受。
其次表现为使用材料时也要追求实效,表现为以下几点:1.1粗则细之常见错误:事例论据过于粗疏,内容空洞,简而不明,难以证明论点。
升格要领:细化空洞的、干瘪的、缺乏表现力的材料,使之丰富起来,饱满起来。
请看下面习作片段的修改。
原文:人无完人,即使是一个十分伟大的人,有时也免不了要犯错误。
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等伟人在晚年的科学研究中,都犯过很大的错误。
这就说明一个人是很难做到十全十美的。
择友的时候,不应过分求全责备。
改稿:即使是一个十分伟大的人,有时也免不了要犯错误。
被认为世界上第一伟人的牛顿,晚年埋头编写神学题材著作,企图证明上帝的存在,结果一事无成;世界上发明最多的科学家爱迪生,晚年思想保守,坚持输直流电,反对输交流电,结果一败涂地;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在生命的最后十年,致力于统一场的工作,犯了形而上的错误,结果白白浪费了时间。
这些事实告诉我们:人无完人。
因此,那种要求十全十美、过于求全责备的择友方法,是不正确的。
评议:原稿写到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等伟人在晚年的科学研究中所犯的错误,没有作必要的交代,语言粗疏,论据缺乏可信度和说服力,因此,论点无法得到有力的支撑。
修改稿交代了三位科学家在晚年时期的错误,读者对“人无完人”的观点就信服了,从而由“人无完人”的观点推出“择友不宜过于求全责备”的观点,也就更具有说服力了。
1.2繁则简之常见错误:所列事例记叙得非常详细,议论文不像议论文,记叙文不像记叙文,读者看后一头雾水,不能有效论证论点。
升格要领:简化累赘多余的、次要的、不能表现主旨或缺乏表现力的记叙成分,使繁杂的材料变得精干、简明扼要。
下面是一个议论段前后修改的对比。
原文:良知,是每个人心中的道德底线,切莫超越。
有了良知,就知道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
良知一旦沦丧,人性也就泯灭了。
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大道理懂得很多,高调唱得很好。
可是在功利面前,那片原属于良知的心田,干枯龟裂,黯然失色。
据5月27日的《青年参考》报道:5月17日18时15分,河南消防总队抗震救灾突击队在什邡市蓥峰实业总公司穿心店生产基地综合大楼废墟下,经过70 多个小时的艰苦奋战,成功营救出一名被困124 小时的31 岁茶楼女工卞刚芬。
一个半小时后,与记者同驻某师师部的武汉一家报纸的摄影记者气冲冲地说:“简直太乱了,我都被推倒在地了,有的记者真是太过分了!”通过他的描述得知,当卞刚芬被救援人员抬出来的一刹那,几十名记者蜂拥而上,不顾武警的阻止,将其团团围住拍照,以至于现场的武警指挥官动了怒,才能挤出人群,将卞刚芬抬上救护车。
一名现场医护人员不满地说:“生还者刚被救出来的时候,眼睛蒙的布太薄,照相机的强光会对她的眼睛产生强烈刺激,会伤了她的,你们记者就不能照顾点吗?你们要抢新闻,可我们抢的是生命呀!”现场有一名美国记者和一名韩国记者。
这两名记者都是特大灾难报道的“老手”,经历过印度洋海啸和伊拉克战争的报道。
他们说:“记者太多太乱了,我们担心妨碍救人,所以就闪到一边了,那不是抢新闻的时候。
”试问这些记者们,心中的良知哪里去了?改稿:良知,是每个人心中的道德底线,切莫超越。
有了良知,就知道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
良知一旦沦丧,人性也就泯灭了。
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大道理懂得很多,高调唱得很好。
可是在功利面前,那片原属于良知的心田,干枯龟裂,黯然失色。
汶川大地震,当救援人员在一座大楼废墟下,艰难救出一名被困124 小时的茶楼女工卞刚芬的一刹那,几十名记者蜂拥而上,不顾武警的阻止,将其团团围住拍照,以至于现场的武警指挥官动了怒,才能挤出人群,将卞刚芬抬上救护车。
照相机的强光对伤者的眼睛产生强烈刺激,现场医护人员也很不满。
一心想拍到独特的有价值的照片,这无可厚非,但“抢新闻”重于“抢生命”,缺乏了悲悯之心,体现出的只是一种职业的冷漠。
一个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绝不允许丢失心中的良知。
原稿总共不足600 字,而记者抢新闻的材料竟有400 多字,显然处置不当,必须大刀阔斧,加工取舍。
文章用记者抢新闻这一特定情景,表现记者缺少悲悯之心,从而突出切莫丢弃心中的良知的主题。
所以可以把次要材料——消息的来源、摄影记者的描述、外国记者的情况统统删去,把救援的经过压缩,把医务人员的话改叙,保留第一段,其后集中概述抢拍事件即可。
1.3离则合之常见错误:材料引述的倾向和指向偏离论点,甚至游离于论点之外。
升格要领:根据论点的需要进行定向叙述,即分析论点中限定的要素,按限定的要素进行叙述,使材料与论点相吻合。
举例:《压力与奋斗》一文中有一个议论段:奇迹往往是在压力中产生的。
十九世纪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早年从事商业,可连连败北,以致债台高筑。
后来转写小说,便得心应手。
他善于寻找能发挥自己长处的空间,经商不通转向文坛,扬长避短,从商界的失败者成为大文豪。
评价:这则材料虽然讲到巴尔扎克“债台高筑”,有“压力”之意,但材料的侧重点是写巴尔扎克的“扬长避短”,用来作为论据论证“奇迹往往是在压力中产生的”这一论点,不典型,不得力,不能有效地为论点服务。
根据文章题目和段中论点,引述的材料必须具备以下三个要素:①要有“压力”;②要有“奋斗”;③经过奋斗后取得成功。
可依照论点改变材料的引述角度:奇迹往往是在压力中产生的。
十九世纪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早年从事商业,惨遭失败,负债累累,他遭遇了强大的压力。
为了还债,他不得不夜以继日地发奋写作,用版税来打发债主。
终于奇迹般地写出了《人间喜剧》等几十部长篇小说。
从巴尔扎克的成功之路可以看出,外在的压力和自身的奋斗是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人生中,压力是无法避免的。
然而,压力并不是阻力。
相反,乐观主义者把它作为人生的催化剂。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就没有奋斗,没有奋斗就没有成功。
2.议论分析不可少具体方法:在议论类文体中不堆砌事例,在事例前后围绕观点进行合理的分析评价。
守望(原作)总有人让我们翘首以待,当我们去寻找时,我们会因害怕看不到希望的身影而黯然神伤,于是只好默默伫立,将目光传递到远方,即使化作怨石,也心不变。
守望,是对情谊的最大考验。
经过守望的情谊才是真正的情谊。
漫漫历史长河中的守望者,创造出许多凄美绝伦的神话。
牛郎织女是相互守望的一对怨侣。
苦苦相守,望眼欲穿,等待七夕的鹊桥相会。
娥皇、女英千里寻夫,终于在君山上找到了丈夫舜的尸体,情深处,泪洒斑竹,化为两重山,守护着一代帝王舜的墓地——君山。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焦仲卿和刘兰芝,相守不成便赴死化作相思鸟。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看着远方守望自己的目光,又怎舍得离开?他们因情谊而守望,因守望而被世人传颂。
他们的守望饱含辛酸,又同时拥有着幸福。
一个人若能牵挂着几个人,同时又被这几个人牵挂,那他就永远不会孤单。
若能做到“情通四海,心系天下”,愿意为天下的苍生赴险,那他无疑是一个伟大的守望者。
我们每次上路前,也应该感谢一下那些孜孜不倦的守望者,是他们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让我们懂得为天下守望一生。
原文评价:原文首段导引太平常,应该形象导入,引出中心论点。
其次原文把三则材料放在一起笼统分析,有堆砌素材之嫌,应对每一则材料进行简洁的分析。
最后,文章未展开论述便草草收场,显得仓促,缺少回环曲折之致。
拟将原文修改如下:守望(改作)天山的雪莲,以千年的深情凝望着蓝天白云;蓬莱的青峰,以永恒的姿势聆听着碧海涛声;栖霞的丹枫,以含情脉脉的目光翘首企盼着归巢的鸟鹊。
总有人让我们翘首以待,当我们去寻找时,我们会因害怕看不到希望的身影而黯然神伤,于是只好默默伫立,将目光传递到远方,即使化作怨石,也心不变。
也许世界上本就充满守望的目光,也许守望是世界上最动人的目光。
守望,是对情谊的最大考验。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经过时间守望的情谊才是真正的情谊。
漫漫历史长河中的守望者,创造了许多凄美绝伦的神话。
牛郎织女是相互守望的一对怨侣。
苦苦相守,望眼欲穿,等待七夕的鹊桥相会。
因为守望,他们拥有了比云霞更灿烂的美丽。
娥皇、女英千里寻夫,终于在君山上找到了丈夫舜的尸体,情深处,泪洒斑竹,化为两重山,守护着一代帝王舜的墓地——君山。
因为守望,爱情超越了时空而显得更加崇高。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焦仲卿和刘兰芝,相守不成便赴死化作相思鸟。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看着远方守望自己的目光,又怎舍得离开?于是,在比翼鸟的鸣叫声中,世界便多了一缕温馨。
他们因情谊而守望,因守望而被世人传颂。
他们的守望饱含辛酸,又同时拥有着幸福。
一个人若能牵挂着几个人,同时又被这几个人牵挂,那他永远不会孤单。
若能做到“情通四海,心系天下”,愿意为天下的苍生着想,那他无疑就是一个伟大的守望者。
王顺有、黄伯荣守望着祖国和人民,他们不就是神州大地上最动人的守望者吗?当人生失意时,我们是否能感受到远方那些支持和鼓励的目光?或是父母的,或是朋友的,或是二者兼而有之的。
我们每次上路前,也应该感谢一下那些孜孜不倦的守望者,是他们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同时也让我们懂得守望天下苍生。
有了守望,幽暗的小径上便会投来希望的曙光,生活中的雨雪便不会再寒冷。
3.叙述描写要具体具体方法:叙述具体表现为在叙述类文体中,不仅有较为生动的情节,还要注重细节描写,塑造较为丰满的人物形象,做到真情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