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羽毛球专项课教案1基本部分60'(一)介绍本学期羽毛球课教学计划、进度、考核内容。
本学期共13次课,其中一次机动,教学内容为羽毛球运动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握拍法、发球、步法、咼远球、小球技术、头顶球技术。
考核内容:前进后退步法。
(二)介绍羽毛球运动的基本知识。
1、简介羽毛球运动的一般常识和发展过程。
1)一般常识(场地、器材)羽毛球比赛一般都在室内进行,场地采用化学合成材料或者木地板,在基层也有三合土、水泥地。
地面不能太滑或太粘,并要有一定的弹性。
羽毛球场呈长方形,长度为13.40米,单打宽5.18 米,双打宽6.10米,前发球线 1.98米,场地所有的线宽为0.40 米,场地上空12米内和四周2米以内不得有障碍物。
羽毛球拍重量为95〜120g,长不超过680mm宽不超过230mm羽毛球宣布课堂纪律以及羽毛球课的要求1.上下课按时,不迟到不早退,做到有事请假,上课认真听讲,刻苦练习。
2.要求:每次课要求每人必须带只少一个羽毛球和一支球拍,鞋是平底,以便教学。
3.课后必须完成必要的练习和老师布置的作业。
(一)要求重点掌握部分:1)场地的所有尺寸;2)羽毛球运动的起源时间以及我国羽毛球运动发展历史;3)羽毛球运动的主要特点;教学内容及技术要求重4.74〜5.50g ,由16根羽毛制 成,球网中央高1.524米,两边 高1.55米。
2)羽毛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1) 起源于日本相传羽毛球运动最早出现于14- 15世纪的日本,球拍是木制的, 球用樱桃核插上羽毛制成。
这种 球由于球托是樱桃核,太重,球 飞行速度太快,使得球的羽毛极 易损坏,加之球的造价太高,所 以该项运动时兴了一阵子就慢慢 消失了。
(2) 出现在印度大约在18世纪时,印度的普那 出现了一种与早年日本的羽毛球 极相似的游戏,球用直径约6厘 米的圆形硬纸板,中间插羽毛制 成(类似我国的毽子),板是木质 的,玩法是两人相对站立,手执 木板来回击球。
(3) 诞生在英国现代羽毛球运动诞生于英国, 大约在1800年前左右,由网球派 生而来。
我们可以注意到现今的 羽毛球场地和网球场地仍非常相 似。
1870年,出现了用羽毛、软 木做的球和穿弦的球拍。
1873 年,英国公爵鲍弗特在格拉斯哥 郡伯明顿镇的庄园里进行了一次 羽毛球游戏表演。
从此,羽毛球 运动便逐渐开展起来,“伯明 顿”即成了羽毛球的名字,英文 的写法是“ Badminton ”。
组织教法基 本 部 分 60'第一学期羽毛球专项课教案基本部分60’准备姿势:用后场正手后退步法迅速向来球方向移动调整好身体与来球间的位置,两脚与肩同宽自然分立,左脚尖点地,在前,身体重心放在后面的右脚上,侧身对网(即左肩对网)右手正手握拍,屈肘举于体侧,大小臂夹角为45 ,左手自然上举,保持平衡,双眼注视来球。
击球动作:当球下落到一定高度时,手肘上抬,手臂后倒引拍,以肩为轴作回环动作,同时身体左转,前臂充分向后下方摆动,手腕后伸,形成击球前较长的力臂,击球时前臂急速内旋带动手腕加速闪动屈收发力,用近似鞭打的动作将球击出,击球点选在右肩前上方,其咼度以持拍手臂自然伸直击球为且,左手协调右手发力。
击球后动作:右手随击球后惯性向左前卜方扌车动。
常见错误与纠正手段:(1)左手无任何动作,应采取长期督促学生注意,或练习徒手挥拍说明左手的作用。
(2)击球点低,上臂抬得不够咼,手臂没有伸直在最咼点击球,采用吊线球练习,或原地在指疋咼度做挥拍练习,提咼击球点和充分伸臂练习(3)前臂没有内旋:①击球瞬间,身体仍是侧身站立,没有完全转正。
练习方法:(1)让学生在原地做徒手练习,体会鞭打动作,由场地中心位置到后场区,连续10〜20 次。
(2)让学生持拍做挥拍练习,以便形成好的正确的击球动作动力定型,20次X 5组(3)全班集体练习,四个人一块场地,进行中场附近的平高球练习,要求力量不要过大,争取咼点击球,使手臂充分伸展,手腕闪动发力。
第一学期羽毛球专项课教案第一学期羽毛球专项课教案第一学期羽毛球专项课教案第一学期羽毛球专项课教案第一学期羽毛球专项课教案基本部分60' 二、基本部分1、介绍反手击高远球技术。
1)讲解反手击球技术概念:当对方将球击到本方左后场内,以反手将球击回对方底线去的咼远球击球法称之反手击咼远球。
特点:是节省体力,对步法要求也不咼,在被动情况下,可米用反手击高远球过渡,帮助自己重新调整站位。
动作要领:首先判断准对方来球的方向、弧度、速度和落点,迅速将身体转向左后方,步法到位后,右脚前交叉跨到左侧底线,背对网,身体重心在右脚上,使球在身体的右肩上方。
击球前,由正手握拍迅速换为反手握拍,并持拍于胸前,拍面朝上。
击球时,以大臂带动小臂,通过手腕的闪动、自卜而上的甩臂将球击出。
在最后用力时,要注意拇指的侧压力与甩腕的配合,练习:1、每人挥拍20次X 2组,先熟悉动作线路要领。
2、对网击球练习,不允许把球抽过网,每人30次X 2组。
3、二个人一组,一个人仍球一个人用反手击球,每人10个球交换。
4、二个人一组,在半个场地练习,一人供球,一人练习,5分钟交换。
第一学期羽毛球专项课教案第一学期羽毛球专项课教案第一学期羽毛球专项课教案第一学期体育健康理论篇1 •学习并懂得健身活动和科学锻炼有那些好处。
课的 2 •学习掌握体育的概念以及如何科学合理的开展体育锻 任务 炼。
3.学习掌握健康的概念、健康的标准、促进健康的准则。
4 •培养学生科学合理锻炼的兴趣和习惯。
5.了解在陌生、突变的环境中、运用各种技能与手段来求 生存和发展。
教学内容 ____________ )引言: 想获取健康,保持健康,增进健 康,就必须进行健康的投资,就必须进行健康积累。
不了解健康 知识或者说空有良好的愿望,是 不能真正有效的解决自身的健康 问题。
健康与寿命的关系世界卫生组织告诫人们:每个人的健康与 寿命,60%取决于自己,15%取决于遗传 因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与医 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环境影响。
体育体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狭义的体育是 指身体教育,即以强身、医疗保健、娱乐 休息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广义的体育是指体育活动,包括身体教育、竞技运动和身 体锻炼三个方面。
它们均以身体活动为基 本手段来锻炼身体,促进健康,增强体 质。
课次第十四次课 课题 科学锻炼篇 组织教法PPT 演示、教师讲述名人看健康:*培根先生说的好:“健康犹如真正的朋友,不到失去的时候,不知道它的珍 贵。
”*美国前总统卡特曾说过:“体质是一种 期望可以换回更多东西的投资。
”*居里夫人留给后人的名言谓:“科学的 基础是健康的身体。
”)科学合理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科学合理锻炼提高身体素质1 .什么是体育?教学内容组织教法体育锻炼简单地说就是按照一定地要求,运动自己 的身体。
《晋书•康传》将“锻”解释为“性绝巧而好”;1999年版的《辞海》释“锻”为“打铁”,“炼”为“比喻下苦 工而求精炼”,锻炼是“不断实践而得到 提咼”。
体育锻炼的目的:则是“育体”,即提高 身体素质、调整心理状态、塑造健美形 体,使人体保持躯体、心理、体型三者统 一的完整的健康状态。
体育锻炼的宗旨:“发展体育运动,增强 人民体质”三)实实在在的运动好处好处1:蓄积人生第一财富健康虽然不是人生的一切,但人的一生决 不能缺少健康。
有人曾经形象地把健康比喻为 “1”,而把事业、地位、金钱、声誉……都比喻为“ 1”后面一个又一个的“ 0”,如果“ 1 ” 不存在了,后面的“ 0”在多也没有价值。
健康 这个“ 1”,不仅是个人的第一财富,也是家庭 和社会的第一财富。
物质财富虽然不可缺少, 但财富与金钱并不能买来健康,也不能买来快 乐,更不是实现长寿的资本。
惟有健康才能延 年益寿,才是人生快乐的真正源泉。
1. 健康的概念)实实在在的运动好处健康的概念权威机构----世界卫生组织(WHO )对健康的 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 而是身体的、精神的、道德的健康和社会 适应良好的总称。
2•什么是体育锻炼?3•体育锻炼的目的、宗旨。
健康标准1 . 10大标志:WHO 还提岀了健康的 10 大标志,即:⑴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的应付日常生活 和工作;⑵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而 不挑剔;⑶善于休息,睡眠良好;⑷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 ⑸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抵抗力;⑹体重适当,体态匀称,头、臂、臀比例 协调; ⑺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⑻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牙龈颜色 正常,无岀血; ⑼头发光洁,无头屑;⑽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快。
健康标准2. 健康的“五快”、“三良好” :WH (归 纳总结岀了衡量人类身心健康的新标准, 即反映肌体健康的“五快”和反映精神健 康的“三良好”。
⑴“五快”是指:吃的快、便的快、睡的快、说的快、走的 快。
⑵“三良好”是指:良好的个性人格、良好的处世能力、良好 的人际关系。
健康的基石2000年WHO 提岀了促进健康的准则(或 称健康四大基石): 合理膳食、适量运 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2.健康标准3.健康的基石古代养生保健方法“流水之声可以养耳,青禾绿草可以养目,观书绎理可以养智,弹琴习字可以养心,逍遥杖履可以养足,静坐调息可以养筋骸”好处2:走出“亚健康”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工作和生活的节奏不断加快,社会环境、工作节奏、生活方式都处于剧烈的变化之中,对人们的精神和机体适应能力形成很大的冲击。
越来越多的人外表看上去西装革履,光彩亮丽,却时不时处于“似病非病”状态之中。
1.“亚健康”概念“亚健康”概念身体经常会感到种种不适,出现情绪低落、心情烦躁、忧郁焦虑,或者夜半失眠、头晕头痛、两眼发黑、疲乏无力等一系列难以解释的症候群,而一般查体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又无重大异常,这种状态被称为“亚健康状态”,又称“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亚健康”职业特征一一白领阶层为主而教师和科技人员为代表的中年知识分子尤其表现突岀,“英年早逝”悲剧大多发生在45〜55岁年龄段的中年知识分子。
我国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只有53岁,比全国平均寿命低17岁,中年知识分子死亡率超过老年人的2倍。
近5年来,中国科学院所属的7个院所和北京大学的专家、教授就有134人谢世,中科院系统在职科学家平均寿命只达到52.2岁。
运动“修正”亚健康如何预防和改善“亚健康”的状况,最重要的是在于调理1. 规律生活,合理营养2. 劳逸结合,主动休息3. 学会放松,自我调整4. 经常运动,强健体质4.古代养身术2.“亚健康”的职业特点3.如何预防和改善“亚健康”教学内容 组织教法好处3:开辟“心灵绿洲”不知你是否有这样的感觉,许多时 候人们的疲劳并不是因为工作引起的, 而是因为忧虑、紧张或不快的情绪所引 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