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反对本本主义》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ppt课件
《反对本本主义》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ppt课件
1929年2月到10月, 共产国际连续给中共中央发来三封指示 信。以李立三为首的党中央再次不顾中国革命实际, 做出了 完全按照共产国际“第三时期”理论指导中国革命的错误 决定, 先是通过了《接受国际一九二九年十月二十六日指示 信的决议》, 后又通过了《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 胜利》的决议案, 对中国革命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了完全脱 离中国实际的判断。李立三的“左”倾错误在党内统治的 时间虽然只有3个多月, 但使刚刚发展起来的革命力量遭受 了重大损失。
1.共产国际的“瞎指挥”
1927年7月28日, 斯大林在《真理报》上 发表了《时事问题简评》一文。他认为大 革命失败后, 中国革命已经进入“第三阶 段”, 即准备“ 十月革命”的苏维埃运动 阶段。他不顾中国革命实际, 照搬俄国革 命程序, 机械地划分中国革命阶段。
同年,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代表 罗明纳兹更是把“第三阶段” 理论发展为更加“左”倾的 “无间断革命论”。他混淆了 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 革命的界限, 把中国革命规定 为“不断革命”的过程。
1927年11月, 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在上海 举行。会上, 以瞿秋白为首的临时中央完全接受了 共产国际和斯大林以及罗明纳兹的“第三阶段”理 论和“不间断革命论”, 并通过了《中国现状与共 产党的任务的决议案》。这个决议案不顾中国革命 的实际情况, 教条地照搬斯大林和罗明纳兹的“左” 倾理论, 片面地认为中国革命是所谓“不断革命”, 主观地把当时的革命形势认定为“不断高涨”, 并 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发动工人暴动。瞿秋白的“左” 倾盲动主义由于不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使大革命 失败后保存下来的有限革命力量蒙受了重大损失。
争中间的经验加强这个政治领导, 加强党对红军的政治领 导; 至于会议对我个人有许多批评, 我现在不辩, 如果对 我有好处, 我会考虑, 不正确的, 将来自然会证明他这个 不正确 。
红四军攻克上杭县城后, 于1929年9月下旬召开红四军“八 大”。毛泽东因不满“七大”对自己的错误指责和生病原因 没有出席, 再次被前委给予“党内警告”处分。事实证明, 毛 泽东的意见是正确的。第二年红四军军委代理书记熊寿祺在 给中央的报告中说, 由于“实行所谓‘自下而上的民主制’ , 开会就得争论半天 ”大大小小的问题, 事前没有准备就拿到 会上讨论, 往往最后无法定论。甚至“为了一个红军法规中 的党代表权力问题, 讨论了两天仍旧没法解决, 结果还是决定 请示中央”, 红四军“八大” “无组织”这就是九次大会前 各级指导机关的极端民主化倾向的现象。
李 立 三
王明
2.中国共产党内的“左”派风
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最教条的这一时期, 也是中国共产党 内部“左”派风最盛行的时期。这一时期中, 最具代表性的 就是党内的三次“左”倾错误, 分别是瞿秋白“左”倾盲动 主义、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 三次“左”倾错误都给中国革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而这三 次“左”倾错误都有一个致命的共同点, 那就是“唯书”、 “唯苏”的教条主义。
1929年, 中共中央将从苏联回国的刘安恭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派 到红四军中工作, 他在红四军中制造派系, 照搬苏联军队的一长制, 全面贯彻共产国际的不正确指示, 扩大军委的作用, 以削弱和取代 前敌委员会的权力。在红四军“七大”上, 毛泽东坚持的“党对 红军领导必须实行集权制(民主集中制”和“必须反对不要根据地 的流寇思想”的正确意见受到了批评和非难, 其“集权制领导原 则”也被视为“形成家长制的倾向”, 还要求他对争论负有“较 大的责任”。他不仅被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他担任的由中共中 央指定的前委书记, 也被会议免去。 毛泽东在会上发言说: 现在还是要根据我们历来的实际斗
1928 年, 共产国际和斯大 林又提出了新的“第三时 期”的理论,认为1928年以 后是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 第三时期,要求各国无产阶 级和广大人民向反动资产 阶级展开全面进攻, 以取 得社会主义的最后胜利。
为了在中国革命中“无条件地执 行”“ 第三时期理论”, 共产国际 从1929年2月到10 月连续向中国共 产党发出三次指示信, 要求中国共 产党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即刻开展武 装革命暴动, 在“继续发展对资产 阶级地主反动势力的进攻”的同时, 还要与民族资产阶级进行坚决的斗 争, 并迅速开展社会主义性质的革 命。共产国际严重脱离中国革命实 际, 对中国革命的这些“瞎指挥”, 是中国共产党内李立三“左”倾冒 险主义和王明“ 左”倾错误的直接 原因, 给中国革命造成了惨重损失, 几乎断送了中国革命。
3. பைடு நூலகம்受挫折的个人境遇
看到中国革命在共产国际的瞎指挥和党内严重“左”倾思想 的错误指导下, 一步步走向灾难的深渊, 毛泽东坚持自己的革 命理想, 在革命实践中坚持从实际出发, 把共产国际的指示和 苏联革命经验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坚决地与本本主义作 斗争。
在“第三阶段”理论和瞿秋白“左”倾 盲动主义盛行时, 1927年9月, 毛泽东领 导的秋收起义受挫。之后, 毛泽东率起义 部队向敌人力量比较薄弱的罗霄山脉中 段进军。10 月, 到达江西宁冈县茅坪, 开 始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而毛泽东的 正确做法却被共产国际和党中央批评为 “机会主义”, 毛泽东也因此受到了政治 纪律处分。到井冈山后的几年里, 他备受 中央的指责和排挤, 加之长达3个月的疟 疾的折磨, 使得他好几次徘徊在生死线上。
《反对本本主义》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
一.《反对本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反对本本主义》主要内容以及核心思
想
三.
《反对本本主义》的意义
《反对本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927年到1935年, 是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失误最多、使中 国革命损失最大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 共产国际不顾中国 革命的实际情况, 把所谓的科学理论强加于中国的革命实践, 而当时中国共产党内领导人的“唯书”、“ 唯苏”和严重的 教条主义“左”倾作风, 更是增加了中国革命的艰难, 使中国 革命蒙受了巨大损失。要挽救中国革命, 带领中国人民取得 胜利, 必须坚决反对这种不切实际的“瞎指挥”和教条主义, 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