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3考核试题题库.单选题1.在生产中,与生产过程有关而产生的粉尘,称为(A)。
A.生产性粉尘B.无机性粉尘C. 有机性粉尘D. 混合性粉尘2. (A )措施是防治尘肺的根本措施。
A.工程技术B. 个体防护C.教育培训D. 加大处罚3.含游离二氧化硅10%以上的粉尘, 称为(A )A.矽尘B. 石棉尘C. 电焊烟尘D. 铸造尘4.下列粉尘中,危害最严重的粉尘是 D )。
A.煤尘B. 石墨尘C. 水泥尘D.矽尘5.矽尘导致的职业病称为( A )。
A.矽肺B. 石棉肺C.电焊工尘肺D.其他尘肺6. 尘肺是由于吸入生产性粉尘引起的以肺的纤维化为主的A.职业危害B.职业病C.职业危害因素D.传染病7. 为防止有害物质在室内逸散,应优先采取的措施是( B )。
A.全面通风B.局部排风C. 屋顶通风D.个体防护8. 靠近声源的场所,采用(A )措施,通常而言不会取得理想的降噪效果。
A.吸声B 隔声C .减振D .阻尼降噪9. 车间内噪声源数量较多,而且声源在车间内分布得较为分散时,宜采取( C )的方式降低噪声。
A.隔声间B .隔声罩 C .吸声处理D.消声器10. 在各种噪声控制工程技术措施中,吸声措施一般可取得 B )dB的降噪效果。
A. 1 〜3 B . 5 〜12 C . 12〜15 .15 〜2011. 通风除尘是控制(B)的一种方法。
A. 粉尘产生 B .粉尘产生源C .抑制扬尘12.佩带耳塞是从下列哪种途径控制噪声的危害? (C)A. 对声源进行控制 B .传播途径的控制 C .对接收者的保护 D .吸声13.在局部排风装置中,设置在有害物质发生源处,就地捕集和控制有害物质的通风部件是(B )。
A.风管B. 排风罩C. 风机D.净化装置14. 在局部排风装置中,作为通风系统中的动力部分是( C )。
A.风管B. 排风罩C. 风机D.净化装置15.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规定:职业健康检查由( B )承担。
A.人民医院B. 有资质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C. 社康中心D. 私立医院16. 为有效地开展职业健康监护,每个健康监护体检项目应明确规定健康监护的目标疾病,在(B )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A.生产活动B. 职业活动C. 劳动活动D. 工作活动21. 职业病危害因素作用于人体时,所产生的危害与接触剂量(强度)有关,也就是说存在(关系。
A.剂量B. 效应C. 对应D. 剂量一效应22. 职业健康监护的目标是( B )。
A. 监视职业病及职业健康损害的发生、发展规律B. 早期发现职业病、职业相关疾病及职业禁忌证C. 评价作业环境与职业危害的关系和危害程度D. 评价预防和干预措施的效果23. 用人单位在健康监护中的责任和义务哪项是错误的?( D )A. 用人单位应安排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健康检查B. 用人单位应安排劳动者在岗期间进行定期健康检查C. 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D. 用人单位可以不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24. 应进行上岗前检查的是( D )。
A. 即将从事需要开展强制性职业健康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新录用人员B. 变更工作岗位、工作内容人员C. 因各种原因较长时期脱离工作又重新返回工作岗位的人员D. 以上都是25.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规定,(C )应当建立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规定健康监护的目标疾病是( B )。
A.疑似职业病、职业禁忌证B. 职业病、职业禁忌证C.职业禁忌证,其他疾病或异常D. 职业病、疑似职业病17.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统称为(A. 职业病危害B. 职业危害C.18. 生产性粉尘属于哪一种职业病危害因素?A. 化学因素B. 物理因素C.19. 可导致白血病的有机溶剂是( D )。
A. 正己烷B. 二氯乙烷 C.2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A )。
职业危害因素 D. 职业卫生危害(A )生物因素 D. 放射因素三氯乙烯 D. 苯,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A.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B. 卫生行政部门C. 用人单位D. 医疗卫生机构26. 职业病指(D )。
A.劳动者在工作中所患的疾病 B. 工人在职业活动中引起的疾病C. 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因接触粉尘、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疾病D. 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 起的疾病危害因素。
28.职业健康检查应当包括(31.可引起腹绞痛的化学物是( A. 碘甲烷 B. 铅 C. 苯 D. 氯丙烯32.2013年12月2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安全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 联合印发〈〈职业病分类和目录》。
该〈〈分类和目录》将职业病分为 A.130B.131C.132D.13333. 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监护是( B )的职责。
A.劳动者 B.用人单位C.职业健康监护机构D. 卫生行政部门34. 如最后一次在岗期间的健康检查是在离岗前的( C )日内,可视为离岗时检查。
A.30B.60C.90D.12035. 正己烷的健康检查周期为( A )。
A. 1年 B. 半年 C.2 年 D.3 年36. 苯(接触工业甲苯、二甲苯参照执行)的健康检查周期为( A )。
A.1年 B.半年 C.2 年D.3 年37. 三氯乙烯的健康检查周期为(D )。
A.1年 B.半年 C.2 年D.3 年38. 劳动者接触二氧化硅粉尘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健康检查周期为(27.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统称职业病A.粉尘、物理、化学因素B. 粉尘、物理、放射C.物理、化学因素、生物因素D. 粉尘、物理、生物因素A.上岗前B.在岗期间C.离岗时和应急的健康检查D.上岗前、在岗期间、 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29.用人单位不得安排(D 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 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A.月经期 B. 婚期C.孕期 D.孕期、哺乳期30.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 C )本人的健康档案。
A.有权索取B. 无权索取C. 有权要求复印D.无权要求复印4部门10大类(C )种。
50.粉尘的超限倍数是(B )51. 从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应当符合( A.国家标准 B. 行业标准 C.地方标准D.52. 工作场所三氯乙烯的 PC-TW 破触限值为(C )。
A.20 B.25 C.30 D.3553. 适用于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监护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B.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A.1年B. 半年C.2 年D.3 年39.劳动者接触二氧化硅粉尘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健康检查周期为( C )。
A.1年B. 半年C.2年 D.3年 40.噪声(85dB 以上)的健康检查周期为( A )。
A.1年 B. 半年 C.2年 D.3年41.振动的健康检查周期为( C )。
A.1年B. 半年C.2年 D.3年42.高温的健康检查周期为( A )。
A.1年B. 半年C.2年 D.3年43.电工作业的健康检查周期为 ( C )。
A.1年B. 半年C.2年 D.3年44. «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中,. 本所致白血病属于( B )。
A.职业性化学中毒B.职业性肿瘤C.职业性皮肤病 D.其他职业病45. «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中, 手臂振动病属于 ( A )。
A.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B . 职业性肿瘤C. 职业性皮肤病D. 其他职业病 46. «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中, 噪声聋属丁( C )。
A.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B.职业性肿瘤 C.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D.其他职业病 47. «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中, 铅及其化合物中毒属于( A )。
A.职业性化学中毒B.职业性肿瘤C.职业性皮肤病 D. 其他职业病 48.经口中毒患者,毒物进入消化道后,多长时间内均应洗胃? (C )C.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D.〈〈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A.2小时B.4小时 C.6 小时 D.8 小时49.毒物是否引起中毒, 以及中毒的严重程度是由下列哪项因素决定的? A.毒物的种类B.人体接触毒物的途径 C.人体接触毒物的时间D.毒物在机体内剂量的水平A.1B.2C.3D.4A )。
国际标准54. 以下哪项标准是国家强制执行的?A.国家标准B. 行业标准C. 地方标准D. 企业标准55.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C )小时工作日、40小时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
A. 6B.7C.8D.956. 对突发化学品中毒导致呼吸、心搏骤停的患者进行现场心肺复苏时,最重要的措施是(B )。
A.电击除颤B. 心脏按压C. 畅通气道D. 建立静脉通道57. 苯,毒性较高,是一种( C )物质。
A. 致畸B. 致残C. 致癌D. 致病58. 职业活动中,苯主要以蒸汽形态主要由( A )进入人体。
A.呼吸道B. 皮肤C. 消化道D. 其他59. 工业用的甲苯、二甲苯中往往含有( B )。
A. 天那水B. 苯C. 甲醇D. 乙醇60. 苯引起的白血病类型常以( A )多见。
A.急性型B. 慢性型C. 亚急性D. 迟发型61. 三氯乙烯具有优良的脱脂和挥发性能,广泛应用于电子、五金等行业的( D )工艺,如清洗表带、线路板、不锈钢五金件等。
A. 粘合B. 焊锡C. 印刷D. 清洁62. 三氯乙烯敏感者,接触(A )左右,一般会出现先发热、后出皮疹和肝损害等症状。
A. 20天B.3 个月C. 一年D. 半年63. 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接触三氯乙烯的量与病情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C )A.有明显数量-效应关系B. 有明显剂量-反应关系C. 没有明显剂量-反应关系D. 没有明显数量-效应关系64. 一劳动者从事“洗板水”清洗线路板工作约20天后发现皮肤瘙痒、皮疹等不适,数天后全身皮疹,皮肤、巩膜黄染,尿液呈红色,考虑诊断为(C )。
A.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B. 职业性慢性苯中毒C.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皮炎D. 职业性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65. 发病存在个体差异性,同工种、同样环境下仅个别发病的是(C )职业病危害因素。
A.正己烷B. 苯C. 三氯乙烯D. 甲苯66. 商品名为白电油、开油水、抹机水的化学品,主要成分是(C )。
A.苯B.1,2 一二氯乙烷C. 正己烷D. 三氯乙烯67. (C )常用于印刷、电子、五金等行业的清洗工作,如清洗印刷机械、手机等液晶显示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