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术拓展型兴趣课教案

美术拓展型兴趣课教案

巧用旧报纸学生状况分析:现在城市生活的初中学生物质生活条件大多比较的富裕,随手浪费的现象也很常见,各种课外的阅读报纸,家庭的报刊量较大,经过观察初一学生对于废旧的报纸的处理,有的随手丢弃,有的难点:如何利用旧报纸的特点进行小创作。

教学准备:教具:相关图片。

学具:学生收集的各种废旧报纸,绘画工具,制作工具等。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今天下午我们就要进行每周一次的大扫除了,有经验的同学都知道,大扫除中往往会有灰尘弄脏我们的头发。

那该怎么办?有什么实用的解决办法吗?学生各抒己见那么我们现在就用废旧报纸为自己在大扫除中准备一顶帽子从试你们用什么方法来制作的?引导学生总结报纸材质的特点色彩特点:报纸的色彩既有黑白单色的,也有大篇幅的彩版。

制作特点:材质薄,柔软便于制作,剪、折、撕、贴、卷等方法都可以。

总结:利用这些特点,巧妙设计利用报纸,这样平凡普通的材料也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出示作品欣赏(神奇的报纸服装)请同学欣赏并请学生挑选一组自己最喜欢的服装,分析设计师是如何巧妙利用报纸材质的特点。

例如:图一中的服装,设计师收集有蓝色色彩的彩版报纸,巧妙利用报纸的色彩,用折的方法体现了并例:纸的作品还能往上填颜色吗?通过提问设计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思考。

可以整张报纸贴、撕碎贴、剪碎贴、用黑白色贴、彩色报纸贴等。

说明:根据报纸材质特点,引发创作思考。

报纸材质的特点多种多样,如何结合特点进行创作是教学中的难点。

教师列举了报纸材质可以贴的特点,设计了一系列的提问引导学生对创作进行初步的思考。

3、结合材质特点你还有什么设想吗?学生讨论,交流,教师从中点拨。

四、布置练习要求,学生创作练习(1)除了收集报纸,回收再利用,还有什么纸张可以收集的。

(2)设计一条呼吁大家有效利用纸张、不浪费资源的标语。

用美术字的方式书写,布置校园宣传环保意识。

(3)思考:你能为保护森林做点什么?说明:此环节是对这堂课内容的拓展,环保的意识不因为这堂课的结束而结束。

在课外的创作中进一步激发学生发现美、感悟美的能力,从而达到环保的目的,体验一种环保、再利用的生活方式。

“能为保护地球做点什么?”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无论是回收废旧物品还是旧物巧利用,或是参于到环保意识的宣传中,都是希望“回收既是资源”这种意识渗透到生活中去。

环保不只是一句口号、一种观念,更应该是我们每个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知识与技能:表现生活环境中的人物,体验形式美感过程与方法:通过五官和动态来表现人物的神态与心情情感、态度、价值观:相互欣赏作品,评论作品的成功和失败二、作业要求:基础层面:能用各种材料简单拼贴出人物形象深化层面:能注意到五官、发型、姿态等各种细节探究层面:注意人物大致比例,采用水粉与拼贴相结合三、教学环节与指导要点(一)引入与交流:(四)欣赏与评论:1.展示作业,分析存在的问题。

2.自评作品,鼓励学生的自信心。

3.交流、欣赏、互评。

4.教师总评。

四、讨论与探究学生对拼贴画已有一些基础。

巧妙拼贴产生的意外效果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极大的成功感,但制作拼贴画较复杂,因此它也锻炼了学生的耐心和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

4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会摇玩具的特点。

2、培养学生造型设计能力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创造。

2、培养学生折、剪、贴、画等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引导学生勇于标新立异,大胆想象与积极思考,敢想敢说,培养学生大胆创造的意识。

2、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学会合理巧用乒乓球,制作会摇摆的玩具。

1略)234、师介绍:不倒翁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民间玩具,它从唐朝开始盛行,一直流传至今,那时的不倒翁造型大多都是这样的。

(课件欣赏)现在,他的造型丰富了许多,也更可爱了。

3、【玩一玩,看一看,说一说】:老师这里有两个不倒翁玩具,(出示),我请两个同学上来动一动,玩一玩。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找一找,不倒翁的特点是什么?【特点】出示,(生答,略)师: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不倒翁摇而不倒是因为除了它的【底部呈圆弧形】,还因为它的身体是【下重上轻】,所以它才会摇而不倒。

4、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实验,请你和小组同学一起来动动脑筋,共同探究,用桌上的材料,使一个半乒乓球【摇摆】(出示课题)起来。

学生分组探究尝试。

请小组代表说说探究结果。

(用泥做重心固定)12123、学生设计,教师适时指导(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辅导帮助,使每个学生能享受成功的快乐)引导学生将自己制作的玩具取名。

评一评、看一看,我的玩具做的【会摇、有趣】、【造型新奇】、【巧妙利用材料】。

四、展示评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比赛。

【玩具展台】请已经做好的同学,把桌子整理一下,我们进行2分钟的参观活动。

谁愿意为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玩具?说说你最成功的地方。

你觉得这些玩具哪一个外形最有趣?为什么?3、如果让你再做一次,你还可以利用哪些材料进行制作?4教具:纸条贴画作品图片等教学重点:把纸条立起来粘贴成简单、美观的装饰画教学难点:画面的线、形组合简单、富有装饰感要注意的问题:纸条粘贴得不牢,有歪斜,影响画面效果。

画面线条疏密安排不当,没有装饰意味作业要求:基础层面:用立起来的纸条贴出一幅简单美观的装饰画拓展层面:作品线条的花纹装饰有一定的疏密变化探究层面:能创造出多种纸条的变化方式进行综合设计教学过程:1.创意制作。

①画面简洁美观,有装饰性。

②线条组合有疏密变化,点线面多种组合相结合。

③纸条粘贴牢固,弯折效果好。

④创意表现纸条的多种变化,并综合运用在装饰画面中。

⑤色彩搭配和谐。

2.可合作进行作业。

(四)展示与评论:1.展示作品。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发现生活中简洁、美观的立体造型过程与方法:用纸设计制作简单的立体造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立体造型的丰富变化作业要求:基础层面:用折的方法,把纸设计制作成立体造型拓展层面:用折、刻的方法,制作几个纸立体造型探究层面:综合运用折、刻、卷等技法,制作出纸立体造型教学环节与指导要点:(三)想象与实践:1.在尝试作业的时候,有没有具体的困难?2.讨论、交流,解决折痕不够清晰、流畅的问题。

3.创意制作立体造型。

①设计草图。

②用刀片轻划需折制的线条。

③用刀片刻划需刻的线条、部位。

④折制,最后完成纸张的立体效果。

(四)展示与评论:1232.操作技能1)线形的组合设计要符合立体造型简洁的特点,不在多,而是要有一定的疏密变化,巧妙组合,凸显立体感。

2)直线的折制比较容易,但是曲线往往难以折得光滑、清晰。

可以借助刀片先在折线上轻轻地划出印痕,再折。

力气大小要把握好,不能划破纸张。

同时要注意,设计曲线时,弯曲的角度大一些,也方便折制。

3)单个的立体造型在排列的时候也有丰富的变化:可一个方向整齐排列,也可以有规律地变化组合。

组成的墙面就不会千篇一律。

4)作业时,提醒学生注意工具的合理使用,安全操作。

纸的巧组合课题名称:纸条巧组合教学类别:版画课时建议:约1~2课时教学准备学具:收集各种材料、剪刀、糨糊等教具:各种综合材料、剪刀、胶水、油墨、滚筒等作业内容:综合版画制作知识要素:肌理的搭配与组合技能要求:制版与拓印技巧1.出示次序打乱的版画制作步骤图。

2.请学生讨论并整理有序。

3.教师小结版画制作步骤。

4.欣赏各种版画,讨论它们的制作材料。

5.出示课题。

(二)体验与讨论:1.出示不同材料,感受他们的不同肌理,激发起制作的愿望。

2.小组讨论想象,进行巧妙的构思。

确立制作内容。

3.讨论、了解制作步骤以及相关要求。

是否产生了各种有趣的肌理效果?巧妙的构思使其成为了一幅独特的版画。

印制清晰,画面效果美观。

综合版画的重点在对材料的巧妙组合上,可以是较为抽象的具有形式美感的作品,也可以是较为巧妙的具象构思作品。

所以在制作过程中可以着力于一方面来进行。

4)教学展示时,可以发现巧妙运用的散光点。

通过对比可以感受到画面整体布局的协调性和构图原理的合理运用。

2.操作技能1)构思在本课中显得由为重要,因此操作之前小组的讨论要落到实处,扑捉到每个同学脑中的闪23知识与技能:知道“方立体”是我们在平时生活中遇到的最基本的几何形体,掌握“方立体”的形体和空间特点。

过程与方法:用“方立体”的构建手法和折、剪、粘、刻等手法制作建造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通过建筑模型设计和竞赛,提高学生探索立体空间的兴趣和审美水平。

通过对方立体的再创造——在建筑模型的设计过程中,赞美改革开放的伟大,体会上海发展的迅速。

教学重点:在理解方盒制作原理的基础上,对方立体再创造。

用旧包装盒或图画纸为材料,设计制作建筑模型。

教学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提高学生探索立体空间的兴趣。

1.3.)4.公寓”、5.。

可以利用旧包装盒,也可以用一至两张16K铅画纸为材料制作模型,先设计建筑模型的整体造型。

(详看下图几个方立体的变化造型,请学生说出下列模型与立方体有什么不同,还可以让学生设计更多的造型,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

(造型设计好后,不能粘合,剪好内外阳台,再进行粘合。

这一点非常重要。

)6.学生优秀作品选:(把学生制作好的建筑模型,组合在一起,如何排列,提高学生探索立体空间的能力。

并取一个“XXX小区”、“XXX公寓”、“XXX别墅”。

组与组之间开展竞赛。

)7.师生交流小结。

8.本堂课中学生优秀作品展示。

教学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欣赏浅浮雕作品,感受其独特的形式美。

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感,提高对浅浮雕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泥工浮雕的制作方法。

(2)、难点:表现动物的造型特征。

·作业要求:(1)、基础层面:能运用已经掌握的泥工技能,用浅浮雕的形式制作出一个动物形象。

(2)、拓展层面:主动发现浅浮雕作品的特征,表现出动物的基本特征。

(3)、探究层面:能夸张、概括地表现出动物的形象,特征鲜明。

方法②:压成一整块泥片-刻形-添加成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相应的演示方法,边演示边提醒学生应该注意的问题。

)3、成形演示让学生看一个外轮廓,猜猜它会是什么动物。

教师演示:根据同一个外形,进行添加后,可以变成不同的动物。

学生:参与教师活动并知道做浅浮雕的方法。

学生欣赏并发现每个动物都有不同特征,要抓住它们的特征进行表现。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活动,让学生对制作方法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与认识。

通过这个环节,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明白要抓住动物的特征来表现。

设计意图:通过自评,让每个学生都分享到了各自成功的喜悦。

制作步骤:1、根据自已所喜欢的颜色选择陶泥,注意色彩搭配,如下图,黄色的用来做鸡仔的身体,红色用来做羽毛,橙色用来做鸡仔的爪子和嘴,白色做眼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