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材料环境腐蚀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试验站网管理办法

材料环境腐蚀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试验站网管理办法

材料环境腐蚀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试验站网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了系统地进行材料(制品)的环境适应性研究,长期积累各类材料在我国典型自然环境(大气、水、土壤)中的腐蚀数据,提高我国材料环境腐蚀研究及相关学科研究水平,为提高我国材料的服役性能、材料领域的创新能力和整体水平,为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技进步、技术创新,以及材料科学发展提供系统的科学数据和决策依据,建立了“材料环境腐蚀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试验站网”(以下简称腐蚀站网)。

为进一步做好腐蚀站网工作,规范管理,促进材料腐蚀试验站网络化建设和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2条腐蚀站网是科技部领导下的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材料领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材料环境腐蚀试验研究的重要基地。

腐蚀站网是在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防科技工业委员会等部门的领导与支持下,根据我国材料环境腐蚀试验站的基础条件和科技部建设国家野外台站规划,通过遴选、评审、整合后确定的28个试验站和1个综合研究中心构成。

材料环境腐蚀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试验站(以下简称试验站)是按一定标准遴选的、行业中水平最高、最有代表性的腐蚀试验站,是国家材料环境腐蚀数据积累基地,是我国材料环境腐蚀试验研究基地,是材料环境腐蚀试验示范基地。

第3条腐蚀站网建设目标:根据我国材料环境腐蚀试验站的基础条件和科技部建设国家野外台站规划,遴选、整合并完善材料环境腐蚀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试验站网体系;持续积累材料在我国典型环境中腐蚀数据;深入研究材料在西部典型自然环境和东部工业污染环境中的腐蚀规律与行为预测。

最终建成开放、共享、具有“观测、研究、示范”作用的材料环境腐蚀试验研究基地,实现材料环境腐蚀数据为重大工程和创新工程的共享服务。

第4条腐蚀站网的基本任务:完善材料环境腐蚀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试验站网体系建设,建成开放、共享的材料环境腐蚀试验研究基地;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的需求,系统进行材料(制品)环境适应性试验,长期积累各类材料在我国典型自然环境(大气、水、土壤)中的腐蚀数据,开展材料腐蚀行为与环境因素相关性的基础研究,提高材料环境腐蚀科学的研究水平;完善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实现材料腐蚀数据为重大工程建设和科技创新的共享服务;研究制订材料环境腐蚀有关资源和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的办法、办法及相关规范和标准;建立与稳定一支服务于腐蚀站网建设与运行管理的专业化队伍,为全面提高我国各类材料的服役性能、使用寿命和国际竞争力做出贡献。

第5条在国家科技部统一规划的指导下,腐蚀站网采取军民共建的原则,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与数据共享。

第二章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第6条历史上形成的由国家科技部牵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防科技工业委员会、教育部、中国科学院等部门组成的“全国材料环境腐蚀试验站网协调领导小组”继续运行,负责材料环境腐蚀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试验站网的领导和总体协调工作。

全国材料环境腐蚀试验站网办公室(简称站网办公室)是“全国材料环境腐蚀试验站网协调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挂靠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主要进行跨部门、跨行业、跨单位的具体组织与协调工作。

第7条在科技部的直接领导下,腐蚀站网成立“国家材料环境腐蚀野外科学研究试验站专家组”(以下简称专家组),职责是对材料环境腐蚀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试验站网工作提供咨询意见,主要包括:研究提出站网发展规划和布局的建议;提出材料环境腐蚀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试验站的遴选标准、程序及其评估考核办法;受科技部委托评价材料环境腐蚀试验站网的工作,对其运行管理和网络化建设等提出咨询意见。

专家组秘书处和站网办公室联合办公。

第8条腐蚀站网按环境分为大气环境腐蚀试验站网、水环境腐蚀试验站网、土壤环境腐蚀试验站网,各环境腐蚀试验站网分别设立组长单位,其主要职责是对腐蚀站网的建设、运行管理、材料投试、数据积累及试验站的考核评估、验收等方面协助站网办公室开展工作。

各环境腐蚀试验站网分别设立技术组,负责相关环境腐蚀试验站建设、运行与试验中的技术指导与咨询。

第9条材料环境腐蚀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试验站网综合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综合中心)由站网综合管理部、数据共享与应用服务部、试验指导部和标准部组成,负责腐蚀站网体系建设和运行中的组织、管理和服务,其中日常管理工作由站网综合管理部负责具体实施。

第10条腐蚀站网成员单位以任务书的形式落实各项工作任务,通过合同制约束责任、权利和义务;第三章业务运行体系第11条腐蚀站网业务运行体系由大气、水、土壤环境腐蚀试验站与综合中心组成。

材料环境腐蚀试验站是腐蚀站网的基本单元,承担材料环境腐蚀试验、环境因素及材料腐蚀检测、腐蚀试验标准化的实施与示范等任务。

各试验站应按相关腐蚀试验规范和标准不断完善场地、设施、仪器设备以及各种管理规章制度等建设,加强试验研究力量,持续进行数据积累与共享。

试验站应发展成为开放的、各种测试设备齐全、管理规范、资源和数据共享的试验研究基地。

腐蚀站网各成员单位应逐步通过国家相关质量认证单位的资质认证。

材料环境腐蚀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试验站设站长(需具有高级职称和相关的管理水平)和技术负责人(需具备本专业高级技术职称),并有一定数量的固定岗位和流动岗位,确保检测与数据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管理,环境参数和腐蚀数据的常规检测,以及相关试验研究工作的完成。

站长的更换须报站网综合管理部批准并备案。

腐蚀站网拥有的仪器、设备、设施均应符合相关腐蚀试验标准、规范,应有专人妥善管理。

任何单位与个人不得随意挪用,不得随调出人员带离。

主要仪器的操作与管理人员应接受专门培训,持证上岗。

第12条综合中心的主要业务包括:(1)承担腐蚀试验站的综合管理与服务;(2)承担腐蚀站网数据的集成、管理和共享工作;(3)制定材料环境腐蚀试验站网运行管理规章制度、试验规范和标准;(4)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培训;(5)出版腐蚀站网系列研究成果;(6)与试验站一起为国民经济建设与科技创新提供相关数据资料和技术咨询。

第13条为了长期、持续积累国家关键基础材料的环境腐蚀科学数据,应加强材料统一投试的组织工作。

材料投试和试验研究方案经专家组论证审核,上报科技部备案,正式组织实施。

第14条建设与完善材料环境腐蚀数据共享服务网络平台,制定数据汇交、共享与服务办法,形成国家材料环境腐蚀数据分级分类共享服务体系。

第15条在我国材料环境腐蚀试验标准体系框架的基础上,制定材料投试规范、试验方法标准、环境因素和腐蚀数据检测与处理标准、材料环境适应性评价标准等,逐步完善我国材料环境腐蚀试验标准体系。

第16条建立一支稳定的老中青结合、知识结构合理的从事材料(制品)环境腐蚀试验研究与管理队伍,加强骨干技术人员的培训,定期考核,持证上岗。

第四章考核与评估第17条为促进材料环境腐蚀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试验站网的良性发展,腐蚀站网实行奖优罚劣、动态管理机制,对腐蚀站网各成员的建设和运行状况进行定期绩效评估。

考核与评估贯彻“公开、公平、公正”和“依靠专家、发扬民主、实事求是、公正合理”的原则。

第18条考核评估工作实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自评与评估相结合、书面评议和现场考查相结合的办法。

考核评估工作分年度考核、综合评估两种方式,其结果报科技部作为奖优罚劣、动态管理的基本依据。

第19条年度考核要求各站网成员每年就场地设施、仪器设备、数据积累与共享、管理制度、试验规范标准的制定与执行、人员培训、经费使用、研究成果及逐年进展等方面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和自查,材料环境腐蚀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试验站网专家组委托秘书处和站网办公室组织交流与评议,并根据需要进行抽查。

年度考核结果分为合格和不合格,其结果将作为下一年度运行经费分配的基本依据。

第20条综合评估每4年进行一次,分批进行。

站网成员按综合评估要求进行申请,科技部委托专家组组织相关专家进行综合评估。

重点评估各成员近4年内在试验站建设与示范、数据积累与共享、运行管理与开放交流、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研究成果与应用五大方面内容。

综合评估的结果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连续两次综合评估不合格的站网成员,将上报科技部批准,令其退出国家材料环境腐蚀站网体系。

腐蚀站网体系外的其他材料环境腐蚀试验站可申请参加综合评估,综合评估结果为优者可申请加入材料环境腐蚀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试验站网体系,经专家组审核上报科技部批准后,正式纳入材料环境腐蚀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试验站网体系。

第五章数据共享第21条为了充分发挥材料环境腐蚀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试验站网数据的作用和有效保护其产权,规范数据管理,腐蚀站网各单位必须在遵守国家保密法规和知识产权保护法律的前提下,遵循“权利与义务对等、平等互利”原则,充分实现腐蚀站网成员单位之间的资源与数据共享,开展与其它机构之间的数据交流,完善腐蚀站网数据共享服务体系。

第22条利用腐蚀站网的物质和技术条件所产生的数据是国家的数据资源,为数据生产单位(或研究者)和腐蚀站网共同所有。

数据生产单位享有署名权、优先利用权,也有权向他人提供和交换。

第23条综合中心的数据共享与应用服务部是腐蚀站网数据汇交与共享服务的职能部门,负责腐蚀站网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

对于军口部门试验站生产的保密数据,按照相关保密规定进行处理。

第24条腐蚀站网进行数据积累,从获取、录入到发布,均应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保障数据的可靠性、可比性和权威性。

第25条共享数据以数据集、成果集、研究报告集及网络数据库的形式实现共享。

建立材料环境腐蚀试验站网在Internet网上共享平台,实现资源与数据的网上共享。

第26条:对腐蚀站网的数据用户实行分类、分级管理。

材料环境腐蚀数据的汇交和使用采用合同化管理模式。

第六章其它第27条:本办法由站网管理部起草,材料环境腐蚀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试验站专家组审定,上报科技部批准后执行。

第28条:本办法由专家组负责解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