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化市场有关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

文化市场有关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

文化市场有关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
一、关于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1、网吧能否接纳未成年人进入?
《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2002年9月29日国务院令第363号)第二十一条规定: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不得接纳未成年人进入营业场所。

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应当在营业场所入口处的显著位置悬挂未成年人禁入标志。

2、如何鉴别未成年人?
文化部、工商总局、公发部等九部委《关于进一步深化网吧管理工作的通知》(文市发[2005] l0号)指出: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未成年人的鉴别以身份证上载明的生日是否满18周岁为准。

3、网吧接纳未成年人进入应负怎样的法律责任?
《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第三十条规定,接纳未成年人进入营业场所的或未悬挂末成年人禁入标志的,“由文化行政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并处1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4、文化部、工商总局、公安部等九部委《关于开展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专项整治的意见》(国办发[2004]19号)对网吧接纳未成年人进入规定如何处罚?
该《意见》经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同意。

《意见》第二条规定,严厉查处接纳未成年人进入行为。

文化行政部门对累计2次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的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要责令其停业整顿;对累计3次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的,要吊销其《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对在规定营业时间以外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的,一经发观,立即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5、2005年4月12日文化部、工商总局、公安部等九部委《关于进一步深化网吧管理工作的通知》对网吧接纳未成年人进入规定如何处罚?
该《通知》明确提出,文化行政部门对网吧接纳未成年人行为要坚持严管重罚。

对累计2次接纳未成年人进入或一次接纳3名以上(含3名)未成年人的网吧,要责令停业整顿,时间不得少于15天;对累计3次接纳未成年人进入、一次接
纳8名以上(含8名)未成年人或在规定营业时间以外接纳未成年人的,要坚决吊销其《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切断其互联网接入服务。

6、《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对擅自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规定如何处罚?
该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擅自设市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或者擅自从事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活动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取缔,查封其从事违法经营活动的场所,扣押从事违法经营活动的专用工具、设备;触犯刑律的,依照刑法关于非法经营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及其从事违法经营活动的专用工具、设备;违法经营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经营额5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违法经营额不足l万元的,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7、《关于开展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专项整治的意见》对黑网吧规定如何进行处罚?
该《意处》第二条规定:坚决取缔黑网吧。

“文化行政部门一旦发现黑网吧,要及时书面通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公安机关予以取缔,并将结果抄送文化行政部门和公安机关。


该条款还规定,“电信管理机构要根据文化、工商、公安部门提供的擅自设立的网吧及其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者名单,被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或责令停业整顿的网吧及其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者名单,通知并监督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者立即终止或暂停接人服务,对逾期未终止或暂停接人服务的,由电信管理机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这显然是严格控制黑网吧滋生源头的重要举措。

8、对情节严重的无证无照非法经营网吧,能否以非法经营罪追究刑事责任?在司法实践中是否有黑网吧被人民法院以非法经营罪判处有期徒刑?
《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擅自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或者擅自从事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活动,“触犯刑律的,依照刑法关于非法经营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情节严重、达到刑事追诉标准的黑网吧,可以以刑法关于非法经营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
责任。

在司法实践中,已有黑网吧被人民法院以非法经营罪判处有期徒刑,如当年北京蓝极速网吧发生严重火灾后,除纵火者因放火罪受到刑事处罚外,经营者也因无证无照非法经营网吧,非法经营罪达到刑事追诉标准,被当地人民法院以非法经营罪判处有期徒刑和罚金。

9、文化行政部门、公安机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监督职责,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予依法查处的,该负怎样的法律责任?
答:《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对此作出的规定是,触犯刑律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刑法关于受贿罪、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或者其他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行政处分。

二、关于娱乐场所
1、何谓娱乐场所?
《娱乐场所管理条例》(2006年1月29 日国务院令第458号)第二条规定,本条例所称娱乐场所,是指以营利为目的,并向公众开放、消费者自娱自乐的歌舞、游艺等场所。

娱乐场所包括设立含有电子游戏机的游艺娱乐场所(参见该条例第八条)、迪斯科舞厅等(参见该条例第二十二条)。

2、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娱乐场所能否接纳未成年人进入?
《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歌舞娱乐场所不得接纳未成年人。

除国家法定节假日外,游艺娱乐场所设置的电子游戏机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

第三十条规定,娱乐场所应当在营业场所的大厅、包厢、包厢内的显著位置悬挂未成年人禁入或者限入标志。

3、接纳未成年人的娱乐场所应负怎样的法律责任?
《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规定,歌舞娱乐场所接纳未成年人的,游艺娱乐场所设置的电子游戏机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外向未成年人提供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并处违法所得l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万元的,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1个月至6个月”。

该法规第五十条规定,不悬挂未成年人禁入或限入标志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依据法定职权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第五十一条规定,娱乐场所招用未成年人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按照每招用1名未成年人每月处5000元罚款的标准给予处罚。

4、擅自从事娱乐场所经营活动的,哪些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依法取缔?
《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第四十条规定,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从事娱乐场所经营活动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文化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取缔;公安部门在查处治安、刑事案件时,发现擅自从事娱乐场所经营活动的,应当依法予以取缔。

5、1999年11月1日起施行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营业性电子游戏场所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外。

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的予以何种处罚?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五十五条规定,营业性电子游戏场所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外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由文化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责令停业整顿、没收违法所得,处以罚款,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6、1996年10月16日文化部、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加强电子游戏机娱乐场所管理。

取缔有奖电子游戏机经营活动的通知》,对利用电子游戏机从事赌博或引诱、教唆未成年人赌博的违法活动有何规定?
该《通知》第三条规定,严厉打击利用电子游戏机从事赌博或引诱、教唆未成年人赌博的违法活动。

在整顿期间,各地文化、公安部门对禁止的各种机型、赌博工具(老虎机、三七机、角子机、苹果拼盘机、跑动物机、二十一点机、轮盘机或与之功能相类似的机型,以及百家乐、赌桌、赌台等)一律收缴,并负责监督销毁。

该《通知》强调,“自1996年12月1日起,电子游戏机经营场所再从事有奖经营活动的,一律按赌博活动,由各级文化、公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依法予以查处。

对业主、经营者按聚众赌博依法查处。

”“凡发现有反动、淫秽、色情、恐怖等图像的游戏机电路板,一律收缴销毁”。

7、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不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发现娱乐场所违法行为不依法查处,或接到对违法行为的举报、通报后
不依法查处,或利用职务之便,参与、包庇违法行为,或者向有关单位、个人通风报信的,该负怎样的法律责任?
《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第五十六条对这些情况应负的法律责任所作的规定是,“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