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家轶事

科学家轶事

艾萨克.牛顿:轶事:1 怀表成了鸡蛋牛顿从事科学研究时非常专心,时常忘却生活中的小事。

有一次,给牛顿做饭的老太太有事要出去,就把鸡蛋放在桌子上说:“先生!我出去买东西,请您自己煮个鸡蛋吃吧,水已经在烧了!”正在聚精会神地计算的牛顿,头也不抬地“嗯”了一声。

老保姆回来以后问牛顿煮了鸡蛋没有,牛顿头也没抬地说:“煮了!”老太太掀开锅盖一看,惊呆了:锅里居然煮了一块怀表,鸡蛋却还在原地放着。

原来牛顿忙于计算,胡乱把怀表扔到了锅里。

科学精神:对所研究的事物保持高度的专注,达到一种忘我的状态,是很重要的科学精神。

2吹肥皂泡的疯老头牛顿搬进一幢新楼以后,开始研究光线在薄面上是怎样反射的。

他每天都在读书、思考。

早上起床穿衣服,突然想到了研究中的问题,他就像被定身法定住了一样,呆住了,然后开始实验或工作,所以他时常穿错了袜子或者在夏天穿上秋天的衣服。

“太阳光是最好的光源,肥皂泡是最理想的薄面,太阳光照到上面,它为什么会变得五颜六色呢?”牛顿的脑子里翻江倒海了。

他提着一桶肥皂水走到院子里,吹起了肥皂泡。

你看,他那两只眼睛直盯着飘来飘去的肥皂泡,一个泡破了,接着又吹一个,从太阳一出来他就吹,一吹就是几个小时。

邻居家的小孩子从楼窗上伸出头来,冲他叫:“疯老头!你一只脚没穿袜子!”邻居家的老太太摇着头:“老小,老小,老了倒成了孩子!”后来人们知道了这疯老头就是英国皇家学会的研究员,他吹肥皂泡是在研究学问,不禁对他肃然起敬了。

科学精神:专心研究,不管他人如何看待自己,走自己的路3实验室的酒肉牛顿最喜欢的地方就是实验室。

他很少在两三点钟以前睡觉,有时整天整夜守在实验室里。

为他做饭的保姆只好把饭菜放在外间屋的桌子上。

有一次,牛顿的一位朋友来看他,在实验室外面等了他好久,肚子饿了就独自把桌上的烤鸡吃了,不辞而别。

过了好长时间,牛顿的实验告一段落,他才觉出肚子咕咕在叫,赶快跑出来吃鸡。

他看到盘子里啃剩下的鸡骨头,居然对助手说:“哈哈,我还以为我还没吃饭哩,原来已经吃过了呀!”还有一回,一个好朋友请牛顿吃饭,一边吃饭一边议论科学问题。

饭吃到一半的时候,牛顿站起来说:“对了,还有好酒呢,我去取来咱们一起喝。

”说完就向实验室跑去,一去就不回来了。

朋友追过去一看,牛顿又摆弄上他的实验了。

原来牛顿在取酒的路上忽然想出了一个新的实验方法,居然将取酒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了。

牛顿的这种轶事岂止三件,它说明,牛顿酷爱科学,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科学。

正是因为牛顿有这种为科学献身的奋斗精神,他才能总结出牛顿三定律,对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科学精神:忘我的研究,才能出如此成绩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爱因斯坦不爱钱财。

对于他来说,每一份财产都是一块绊脚石,它破坏人的恬淡心境。

在美国这个拜金成风的国家,有这样的品格,也是使人感兴趣的。

有一则轶事说,爱因斯坦把一张一千五百美元的支票夹在书里当书签用,结果把书弄丢了。

还有一个故事说,人家请他在无线电上讲话,他拒绝了,说他不爱出风头。

人家出了一千美元,请他只讲一分钟话,他也拒绝了,说他不需要钱。

(科学精神:超脱于物质世界,追求真理)关于他的谦虚、纯朴、善良和幽默,也有许多故事。

一个中学生听老师说,爱因斯坦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家,就写信问他一道几何题怎样解法。

他果真用颤巍巍的手写了回信,给那个孩子解几何题。

(科学精神:不自命不凡,而是谦虚,淳朴)还有一个故事说:一群大学生说说笑笑,跑来问爱因斯坦,什么叫相对论。

他回答说:“你坐在一个漂亮姑娘旁边,坐了两小时,觉得只过了一分钟;如果你紧挨着一个火炉,只坐了一分钟,却觉得过了两个小。

这就是相对论。

”(科学精神:科学家的幽默,是一种高级的幽默,透露着哲学的气息,这种幽默有助于科学研究)麦克斯韦麦克斯韦从小就有很强的求知欲和想象力,爱思考,好提问。

据说还在他两岁多的时候,有一次爸爸领他上街,看见一辆马车停在路旁,他就问:“爸爸,那马车为什么不走呢?”父亲说:“它在休息。

”麦克斯韦又问:“它为什么要休息呢?”父亲随口说了一句:“大概是累了吧?”“不,”麦克斯韦认真地说,“它是肚子疼!”(科学精神:1不盲目相信权威,凡事通过客观判断得出结论2对生活中细微之处体察入微,并提出问题)他还提过象“死甲虫为什么不导电”,“活猫和活狗摩擦会生电吗”等问题。

父亲很早就教麦克斯韦学几何和代数。

上中学以后,课本上的数学知识麦克斯韦差不多都会了,因此父亲经常给他开“小灶”,让他带一些难题到学校里去做。

每当同学们欢蹦乱跳地玩的时候,麦克斯韦却进入了数学的乐园,他常常一个人躲在教室的角落里,或者独自坐在树荫下,入迷地思考和演算着数学难题。

(科学精神:勇于提出问题,敢于和常人不一样,做自己想做的事)尼尔斯·玻尔一天早上,着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欧内斯特·卢瑟福接到了一位同事的电话。

同事说他准备给一个学生的物理答卷判零分,而这名学生却声称自己应该得到满分。

于是,师生俩决定找一位不偏不倚的裁判,结果选中了卢瑟福。

整份试卷只有一道题,试题如下:“如何用气压计测定一栋大楼的高度?”学生的答案是:“把气压计拿到楼顶,用一根长绳系住气压计,将气压计垂到地面,然后提上来,测量绳子放下的长度,该长度便是大楼的高度。

”这位学生的确有充分的理由得满分,因为他的回答严丝合缝准确无误。

但另一方面,如果给满分,无疑表明他在物理学方面能力突出,而这个答案并不能证实这一点。

如何裁决呢?思虑良久,卢瑟福建议让学生再试一次,给他6分钟时间,让他必须用物理学方面的知识来回答这个问题。

5分钟过去了,学生什么也没写。

卢瑟福问他是否想放弃,他回答说,他有好几个答案,正在想哪个是最好的。

卢瑟福对自己干扰他的思考表示抱歉并请他继续。

在接下来的1分钟里,他迅速写出了如下答案:“将气压计拿到楼顶的边缘,松开手,让其自由落下,用秒表记录气压计降落到地面的时间,然后运用自由落体公式h=0.5×g×t2(高度=0.5×重力加速度×时间的平方),计算出大楼的高度。

”看了学生的答案,卢瑟福问同事是否还坚持刚才的意见。

同事哈哈一笑,然后夸赞学生做得非常出色,并且给了他满分的成绩。

当卢瑟福正要离开同事的办公室时,他突然想起那个学生说过他还有好几种其他的答案,便好奇地问他那几个答案是什么。

学生答道:“借助气压计测量大楼的高度,有许多种方法。

例如,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把气压计拿到户外,测量出气压计的高度和其阴影的长度,以及大楼所投射出的阴影的长度,通过运用简单的比例法,就可以算出大楼的高度。

”“好极了,”卢瑟福说,“其他的方法呢?”学生微微一笑,答道:“还有一种经典的方法,你也许会喜欢用。

方法是:拿上气压计,开始爬楼梯,并在墙上依次标出气压计的长度,记住你一共做了多少个记号。

这种方法简而言之就是用气压计当尺子去量大楼的高度。

”“很直接的一种方法。

”卢瑟福笑道。

“当然,还有一种更为复杂的方法,你可以把气压计系在绳子的一端,让它像钟摆一样摆动,分别测算在地面和在楼顶上的重力加速度g。

理论上,根据这两个g的差值就可以计算出建筑物的高度。

”“根据同样的方法,把气压计拿到楼顶,用一根长绳系住气压计,将气压计放下,接近地面,然后让其如钟摆一样摆动,根据摆动周期便可以计算出大楼的高度。

”“总之,”他总结道,“还有许多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最好的一种方法或许是,带上气压计到大楼地下室,去敲大楼看门人的门。

看门人开门后,你就对他说:‘先生,我这儿有一个很好的气压计,如果您能告诉我这栋大楼的高度,气压计就归您了。

’”说到这儿,卢瑟福问那个学生,他是否真的不知道这个问题的最常规的方法。

他回答说他是知道的,但他说从中学到大学,老师们总是试图教他怎样去思考,对此他实在感到很腻烦。

这个学生的名字叫尼尔斯·玻尔。

多年后,他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科学精神:敢于另辟蹊径,提出出人意料的解法和理论,而不固守于权威和传统)保罗.狄拉克狄拉克最让人佩服的地方是,他的成就是在剑桥孤军奋斗取得的,他是量子理论创立者之一,而在当时从事量子物理研究的黄金三角:哥本哈根、哥廷根、慕尼黑,科学家们都是大军团联合作战,以至他的同事听说他的发现后评价:前所未闻、从天而降、横空出世。

有学者评论:狄拉克是那种只要有个实验室,即便没有书或期刊也能在荒岛上搞研究的少数几个科学家之一(其实狄拉克是理论物理学家,不是实验物理学家,他的强项在理论上)。

狄拉克孤军作战的两次郁闷:狄拉克了解海森堡关于矩阵力学的设想后,计算出了一个结果,他将结果寄给海森堡,收到的回复是他的结果已经在德国由波恩和约尔当作出了。

不久狄拉克又出色地证明了矩阵力学和氢分子实验数据的吻合,他又一次郁闷了--泡利比他快了五天。

后来,狄拉克出台了名垂青史的狄拉克方程式,这下终于没人使他郁闷啦。

狄拉克逝世后,墓碑上就刻着这个优美的方程。

1932年,狄拉克被剑桥大学授予卢卡斯数学教授席位(这把椅子很有名,牛顿、霍金都坐过),但他为躲避别人的祝贺竟然躲进了动物园!(科学精神:淡泊名利)狄拉克有一次说,自海森堡取得突破以来,理论物理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年代,任何一个二流的学生都可能在其中做出一流的发现。

狄拉克的理论简洁、优美、深刻,他著的《量子力学原理》一书,是量子物理的权威性经典名著,甚至有人称之为“量子力学的圣经”。

杨振宁评价狄拉克的文章为“秋水文章不染尘”。

狄拉克在莫斯科大学讲学时,在黑板上写有如下句子:“一个物理定律必须具有数学美”。

狄拉克1933年获诺贝尔奖的时候才31岁,他对卢瑟福说他不想领这个奖,因为他讨厌在公众中的名声。

卢瑟福劝道,如果不领奖的话,那么这个名声可就更响了,将会给他带来更大的麻烦。

当时的伦敦报纸是这样评价这位诺奖得主的:他像羚羊一样害羞,如维多利亚女仆一样谦逊。

(科学精神:谦虚,低调)狄拉克的确是个天才,但却不是一个好老师。

他的学生丹尼斯·夏玛(Dennis Sciama 天体物理学家)亲身体验了狄拉克的“冷漠”:一次,他兴冲冲地跑进狄拉克的办公室,对狄拉克说:“教授,我想出如何把星体形成与宇宙问题联系起来了,我跟您说说好吗?狄拉克的回答是简单的两个字:“免了”。

英国的报纸曾说狄拉克是害怕异性的天才。

有个笑话说狄拉克有次与海森堡一起乘船去日本讲学,在船上,海森堡不停地和女孩跳舞,狄拉克在旁边纳闷了半天后终于忍不住问海森堡:“你干吗要跳舞呢?”海森堡说女孩子们都不错,为什么不跳?狄拉克小心翼翼地接着问:可是,你在跳舞之前怎么能预先知道女孩子们都不错呢?真是可爱得令人捧腹。

狄拉克后来与魏格纳(Eugene Wigner,学物理的人肯定记得“魏格纳的朋友”吧?)的姐姐Margit Wigner Balasz 结了婚,育有两个女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