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行测之逻辑判断六大题型分析
逻辑判断部分一直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测查重点,一般考查10道题目,强调对逻辑关系的正确把握,综合考查考生对逻辑知识的理解、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能力。
许多考生对此感到头疼,因为逻辑判断这部分考试题目有很强的迷惑性,考生稍微不注意,很可能就掉入命题人的陷阱中。
文都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从公务员考试历年真题总结出这部分最为常考的题型主要包括六大类。
只要广大备考考生对各种题型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和集中训练,还是可以在考试中获得高分的。
一、逻辑判断类
解题关键:
矛盾关系:都是和可能不是,都不是和可能是,为矛盾关系。
特征: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即必有一真一假。
上反对关系:都是和都不是。
特征: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但是可以同假。
下反对关系:可能是和可能不是。
特征: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但是可以同真。
从属关系:都是和可能是,都不是和可能不是。
特征:全称真则特称真,特称假则全称假。
1.性质判断推理
性质判断又称为直言命题或者直言判断,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性质判断通常由主项、谓项、联项和量项四个要素组成。
性质判断根据量和性质共分为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和单称否定判断。
这类题目是逻辑判断中常见的考点。
【例题】通过调查得知,并非所有的个体商贩都有偷税、逃税行为。
【解析】D。
题干是第二格的三段论,聪明人只是近视眼中的一部分,我近视厉害,我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可是有可能我聪明,也有可能不聪明。
用欧拉图可以表示如下。
A是聪明人,B是近视眼人,我在B中,可能在A中,也可能不在A中,故我是否聪明不确定。
以此,犯同样错误就是D。
故答案选择D。
3.关系推理
事物或对象不仅具有各种性质,而且事物或对象之间还存在各种各样的关系。
逻辑把断定事物或对象之间存在或不存在某种关系的判断叫做关系判断。
【例题】甘蓝比菠菜更有营养。
但是,因为绿芥兰比莴苣更有营养,所以甘蓝比莴苣更有营养。
以下各项,作为新的前提分别加入到题干的前提中,都能使题干的推理成立,除了()
A.甘蓝与绿芥兰同样有营养。
B.菠菜比莴苣更有营养。
C.绿芥兰比甘蓝更有营养。
D.菠菜与绿芥兰同样有营养。
【解析】C。
这个题目是个关系推理,可以类比数学中的“大于”(>)来解决。
仅添加C项,显然不能推出“甘蓝比莴苣更有营养”。
故答案选择C。
4.假言推理
【例1】如果某人是杀人犯,那么案发时他肯定在现场。
据此,我们可以推出()。
A.张三案发时在现场,所以张三是杀人犯
B.李四不是杀人犯,所以李四案发时不在现场
C. 乙案发时不在现场,所以乙不是杀人犯
D .丙不在案发现场,但丙是杀人犯
【解析】C。
此题考查假言判断推理,假如是杀人犯,一定在现场,那么不在现场的就肯定不是杀人犯,故答案选择C。
5.联言推理
【例题】如果“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是不可改变的事实,那么以下哪项也一定是事实
A.鱼可得但熊掌不可得。
B.熊掌可得但鱼不可得。
C.如果鱼可得,那么熊掌不可得……
D.如果鱼不可得,那么熊掌可得。
【解析】C。
考查不相容联言判断。
鱼和熊掌是选择关系,选择其一,则必然舍弃另一个。
故答案选择C。
二、直接推论型
这一题型又称为结论型,是历年国家公务员逻辑判断测查中常见题型。
【例1】 从2005年7月开始,敦煌研究院对莫高窟采用了预约参观办法。
这一措施合理有效地调控和平衡了游客流量,一方面加强了洞窟的保护,另一方面给游客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服务。
实施预约参观办法以来,来莫高窟参观的人数逐年递增,年游客接待量由2004年的45万人次增加到2006年的55万人次。
由此可以推出()。
A.莫高窟预约参观的办法为游客提供了便利
B.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资源可以实现利益最大化
C.预约参观办法实施前莫高窟的游客流量不均衡
D.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和人文资源能创造更大价值
【解析】C。
这道题主要是关注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平衡,是失衡才需要调节的;第二个是递增,说明以前可能是时高时低。
“莫高窟的预约参观办法合理有效地调控和平衡了游客流量”,实际上反映上述失衡。
故选C。
三、削弱质疑型
削弱型试题题型的特点是题干中给出一个完整的论证来说明某个论题或者表达某种观点,要求从备选项中寻找到最能反驳或削弱、质疑题干论题的选项。
此类试题经在整个逻辑判断部分所占比例较大。
提问的方式一般有:“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不可能削弱上述论证的结论?”等等。
【例1】 “东胡林人”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文化遗址,在遗址中发现的人骨化石经鉴定属两个成年男性个体和一个少年女性个体。
在少女遗骸的颈部位置有用小螺壳串制的项链,腕部佩戴有牛肋骨制成的骨镯。
这说明在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的审美意识已开始萌动。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判断?()
A.新石器时代的饰品通常是石器
B.出土的项链和骨镯都十分粗糙
C.项链和骨镯的作用主要是表示社会地位
D.两个成年男性遗骸的颈部有更大的项链
【解析】C。
项链,腕部佩戴有牛肋骨制成的骨镯是用来说明人类的审美意识已开始萌动。
要削弱这个论断,只要说明项链,腕部佩戴有牛肋骨制成的骨镯有其它的用途,自然就削弱了审美的结论。
故选C。
四、加强支持型
所谓加强就是加强论点的正确性,方法主要有加强论点、加强论据、证明论证方式的有效性。
加强的效果从程度上也是加强论点大于加强论据大于证明论证方式的有效性。
也就是说从论点角度加强是最为有效的。
这一题型是公考逻辑判断测查中常见题型。
【例1】有的人即便长时间处于高强度的压力下,也不会感到疲劳,而有的人哪怕干一点活也会觉得累。
这除了体质或者习惯不同之外,还可能与基因不同有关,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研究小组通过对50名慢性疲劳综合症患者基因组的观察,发现这些患者的某些基因与同年龄、同性别健康人的基因是有差别的。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该研究成果应用于慢性疲劳综合症的诊断和治疗?()
A.基因鉴别已在一些疾病的诊断中得到应用
B.科学家们鉴别出了导致慢性疲劳综合症的基因
C.目前尚无诊断和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的方法
D.在慢性疲劳综合证患者身上有一种独特的基因
【解析】B。
疲劳可能与基因不同有关,通过对疲劳综合症观察确认了基因的差别。
如果能辨别出这些有差别的基因,自然就能够更好的治疗了。
故选B。
五、解释说明型
逻辑判断中解释型试题的题型特征一般是,题干给出关于某些事实或现象的客观描述,通常是给出一个似乎矛盾实际上并不矛盾的现象,要求从备选项中寻找到能够解释的选项。
提问的一般方式是:“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最好的解释上面的矛盾?”,“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不能解释题干中的矛盾”,“以下最能解释上述现象的是……”等等。
【例1】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某地区饱受酸雨困扰,为改善这一状况,
该地区1~6月累计减排11.8万吨二氧化硫,同比下降9.1%。
根据监测,虽然本地区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含量降低,但是酸雨的频率却上升了7.1%。
以下最能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A.该地区空气中的部分二氧化硫是从周围地区飘移过来的
B.虽然二氧化硫的排放得到控制,但其效果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显现
C.机动车的大量增加加剧了氮氧化物的排放,而氮氧化物也是造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D.尽管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减少了,但二氧化硫在污染物中所占的比重没有变
【解析】C。
酸雨增加显然不是二氧化硫引起的,因此要找其它的原因。
而C选项中机动车的大量增加加剧了氮氧化物的排放,而氮氧化物也是造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故选C。
六、逻辑规律运用型
【例1】亚里士多德学院的门口竖着一块牌子。
上面写着“不懂逻辑者不得入内”。
这天,来了一群人,他们都是懂逻辑的人。
如果牌子上的话得到准确的理解和严格的执行,那么以下诸断定中,只有一项是真的。
这一真的断定是()。
A.他们可能不会被允许进入
B.他们一定不会被允许进入
C.他们一定会被允许进入
D.他们不可能被允许进入
【解析】A。
因为 “不懂逻辑者不得入内”,对懂逻辑的没作规定。
所以懂逻辑的,可能会被允许进入,也可能不会被允许进入。
由不懂逻辑者不得入内可以得出进入者是懂逻辑的,所以说懂逻辑是进入的必要条件,但不一定是充分条件,所以可能可以进入,也可能不被允许进入。
故答案选择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