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挺水植物汇总

挺水植物汇总

目录
菖蒲(Acorus calamus Linn.) (2)
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 L.) (3)
花菖蒲 (Iris ensata var.hortensis Makino et Nemoto) (5)
荷花(Nelumbo nucifera) (6)
千屈菜(Lythrun salicaria ) (7)
水葱(Scirpus validus Vahl) (9)
再力花(Thalia dealbata) (10)
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 L.) (11)
花叶芦竹(Arundo donax var. ersicolor) (12)
香蒲(Typha latifolia L.) (13)
泽泻(Alisma plantagoaquatica Linn) (15)
旱伞草(Cyperus alternifolius) (16)
菖蒲(Acorus calamus Linn.)
别名臭菖蒲、水菖蒲、泥菖蒲、大叶菖蒲、白菖蒲。

天南星科,菖蒲属。

多年挺水草本植物。

全株有特殊香气,叶从根茎发生,线型,花很小,密集成玉米棒样的肉穗花序。

6-9 月开花。

菖蒲广布世界温带、亚热带地区,最适宜生长的温度20-25o C,10o C以下停止生长。

冬季以地下茎潜入泥中越冬。

菖蒲具有较强的水质净化能力,1999年何池全等在《石菖蒲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研究》中发现:水体总氮去除率达87.4%,总磷去除率达43.9%,溶解氧(DO)增加26.6%,菖蒲可以分泌化感物质对藻类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2006年张维昊等人在《菖蒲对铜绿微囊藻的他敢作用研究》中发现:菖蒲对水华蓝藻铜绿微囊藻有化感作用。

菖蒲沉水栽培时,水体pH值在6.5-7,水温15-25℃生长最好。

菖蒲种植株行距25厘米×30厘米。

菖蒲叶丛翠绿,端庄秀丽,具有香气,在园林绿化中,适宜水景岸边及水体绿化。

菖蒲具有较强的水质净化能力,所以在污染水体修复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 L.)
又名黄花鸢尾,鸢尾科鸢尾属,多年生湿生或挺水宿根草本植物,植株高大,根茎短粗。

叶子茂密,基生,绿色,长剑形,长 60-100 厘米,中肋明显,并具横向网状脉。

花茎稍高出于叶,垂瓣上部长椭圆形,基部近等宽,具褐色斑纹或无,旗瓣淡黄色,花径8厘米。

蒴果长形,内有种子多数,种子褐色,有棱角。

花期 5-6 月份。

黄菖蒲原产欧洲至亚洲西部,适应性强,在我国华东、华南至东北三省均有分布。

黄菖蒲对土质没有特殊要求,无论是黏土、砂土、碱性土均可生长。

黄菖蒲在旱地或在50-60厘米的浅水中,都能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

生长适温15-30o C,温度降至 10o C以下停止生长。

在北京地区,冬季地上部分枯死,根茎地下越冬,极其耐寒,2010年金树权《10种水生植物的氮磷吸收和水质净化能力比较研究》中发现,黄菖蒲的水质净化效果相对较差。

黄菖蒲有一定的耐盐碱能力,在pH值为8.7,含盐量0.2%的轻度盐碱土中能正常生长。

黄菖蒲的水质净化效果相对较差,但黄菖蒲极其耐寒,叶片青翠,花开花落,别具雅趣,所以可以将这种挺水植物与其他水生植物组配使用,以提高冬季条件下的持续净水能力和景观效果。

花菖蒲 (Iris ensata var. hortensis Makino et Nemoto)
花菖蒲属于鸢尾科,鸢尾属,多年生草本,植株基部围有叶鞘残留的纤维。

根状茎粗壮,斜伸,外包有棕褐色叶鞘残留的纤维;须根绳索状,灰白色,有皱缩的横纹。

叶条形,长30-80厘米,宽0.5-1.2厘米,顶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鞘状,两面中脉明显。

花茎圆柱形,高40-100厘米,实心,有1-3枚茎生叶;苞片3枚,近革质,披针形,长4.5-7.5厘米,宽0.8-1.2厘米,顶端急尖、渐尖或钝,平行脉明显而突出,内包含有2朵花;花深紫色,直径9-10厘米;花梗长1.5-3.5厘米;花被管漏斗形,长1.5-2厘米,外花被裂片倒卵形,长7-8.5厘米,宽3-3.5厘米,爪部细长,中央下陷呈沟状,中脉上有黄色斑纹,内花被裂片小,直立,狭披针形或宽条形,长约5厘米,宽约5-6毫米;雄蕊长约3.5厘米,花药紫色,较花丝长;花柱分枝扁平,长约5厘米,宽0.7-1厘米,紫色,略呈拱形弯曲,顶端裂片三角形,有稀疏的牙齿,子房圆柱形,长1.5-2 厘米,直径约3毫米。

蒴果长椭圆形,长4.5-5.5 厘米,宽1.5-1.8 厘米,顶端有短喙,6条肋明显,成熟时自顶端向下开裂至1/3处;种子棕褐色,扁平,半圆形,
边缘呈翅状。

花期6-7月,果期8-9月。

花菖蒲喜光性长日照植物,忌寒冻,适宜生长的温度20-25o C,10o C以下停止生长,冬季以地下茎潜入泥中越冬。

夏季喜凉爽气候,不耐过度炎热,球茎在4~5℃条件下即萌动;20~25℃生长最好。

性喜肥沃深厚的砂质土壤,要求排水良好,不宜在黏重土壤易有水涝处栽种。

花菖蒲有一定的水质净化效果,2007年,韩玉林等在《鸢尾植物铅积累、耐性及污染土壤修复潜力研究》中发现:花菖蒲在不同浓度Pb胁迫下均表现出相对较好的Pb吸收迁移能力。

2008年,张玉在《4种植物耐NaCL胁迫能力的研究》中发现:花菖蒲耐盐性仅次于马蔺,优于德国鸢尾和黄菖蒲。

2010年芦建国研究了《鸢尾属3种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及生理响应》发现:花菖蒲较适应中等营养条件,在一定范围内随营养元素的增加,其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SOD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超过此范围,则出现下降趋势。

花菖蒲原产非洲热带与地中海地区,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浙江等省。

花菖蒲叶丛翠绿,端庄秀丽,具有香气,在园林绿化中,适宜水景岸边及水体绿化。

花菖蒲具有一定的耐盐性和耐重金属的能力,并且可以在中等富营养化水体中生长,所以花菖蒲是一种理想的污染环境修复材料。

荷花(Nelumbo nucifera)
睡莲科,莲属,多年生水生植物。

根茎(藕)肥大多节,横生于水底泥中。

叶盾状圆形,表面深绿色,被蜡质白粉覆盖,背面灰绿色,全缘并呈波状。

叶柄圆柱形,密生倒刺。

花单生于花梗顶端、高托水面之上,有单瓣、复瓣、重瓣及重台等花型;花色有白、粉、深红、淡紫色或间色等变化;雄蕊多数;雌蕊离生,埋藏于倒圆锥状海绵质花托内,花托表面具多数散生蜂窝状孔洞,受精后逐渐膨大称为莲蓬,每一孔洞内生一小坚果(莲子)。

花期6~9月,每日晨开暮闭。

果熟期9~10月。

荷花既是经济植物,又是观赏植物,中国土地辽阔,水域宽广,故荷花分布极为广泛。

荷花喜湿怕干,喜相对稳定的静水,不爱涨落悬殊的流水。

池塘植荷以水深0.3米~1.2米为宜,栽植季节的气温至少需15C以上,最适温为20o C~30o C,荷花对土壤要求不严,以富含有机质的肥沃粘土为宜。

适宜的PH值为6.5。

荷花是种净水效果较好的植物,聂雅萍等2006年发表的关于《荷花净化水质能力分析》一文中指出:栽种荷花可以削减水体中总磷、总氮、BOD5、CODcr的含量,同时可以增加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在荷花的各个生长时期,盛花期净化水质的能力最强。

荷花花大色艳,清香四溢,清波翠盖,赏心悦目。

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迎骄阳而不惧,出污泥而不染,是园林造景中首先品种。

荷花是种净水效果较好的植物,所以在净水植物筛选中是一种理想材料。

千屈菜(Lythrun salicaria )
千屈菜科,千屈菜属。

多年生挺水宿根草本植物。

株高 40~120 厘米。

叶对生或轮生,披针形或宽披针形,叶全缘,无柄。

地下根状粗状,木质化。

地上茎直立,4棱。

长穗状花序顶生,多而小的花朵密生于叶状苞腋中,花玫瑰红或蓝紫色,花期 6~10 月。

千屈菜原产欧洲和亚洲暖温带,我国南北各地均有野生,适宜水深30-40cm,最适宜温度20-30o C,比较耐寒,在我国南北各地均可露地越冬。

2009年张光弟等在《千屈菜植株耐盐性初步研究》中发现:千屈菜是较强耐盐的一种植物。

2012年李真在《景观植物生态浮床净化重污染河水的试验研究》中发现:在水质波动大且间歇性黑臭河水中千屈菜表现出良好的适应能力和生长态势,植物根长、株高、植株鲜重和干重相对增加174.4%、242.3%、485.1%和639.1%。

直接水插千屈菜生态浮床对河水中CODCr、TN、NH4+-N、TP都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整个试验过程去除率分别为20.1%-44.5%、13.6%-47.9%、10.2%-29.1%、19.3%-47.7%;对致黑致臭物质去除或改善效果较为明显,S2-的最高去除率达到44.7%,Fe2+/FeT值则由进水的0.14-0.62降至出水0.16-0.41,并有效地降低了黑臭河水中FeT含量。

千屈菜具有耐寒,耐旱,耐盐碱等特点,因此是海滨盐碱地优良的地被植物。

千屈菜对污水具有较强的净化能力,是水体修复中一种不可多得的水生植物。

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