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为预防和控制ICU内医院感染,院感科专职人员与ICU护士长、医院感染兼职人员密切配合,对ICU开展了目标性监测,现将2015年监测结果分析如下:一、数据(一)监测对象2015年7-12月所有入住ICU的患者,被监测的对象必须是入住ICU 48小时后进行的观察、诊断和治疗的患者;与ICU感染率计算有关的感染必须是发生在ICU,即患者住进ICU时,感染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患者转出ICU到其他病房后,应追踪观察48小时,此间确定的感染仍属于ICU感染。
(二)监测方法每日填写ICU患者日志,每月再将数据汇总,年终进行总汇总。
(三)诊断标准按照2001年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二、结果(一)感染率同期入住ICU患者总数181人,医院感染5例,感染率为2.7%。
.感染患者均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二)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发病率泌尿道插管相关感染发病率0% (尿道插管患者中泌尿道感染人数0人) ;血管导管相关感染发病率0% (中心静脉插管患者中血流感染人数0人) ;肺部感染发病率0%(使用呼吸机中肺炎人数0人,未使用呼吸机5人,肺部感染的病人与使用呼吸机无关)(三)部位感位感染发生部位一下呼吸道为主三、分析感染部位在下呼吸道,提示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等侵入性操作是ICU医院感染主要高危因素,应严格掌握气管切开和插管指征; ICU 患者病情危重,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免疫力底下、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住院时间长等多种因素共同存在,增加了医院感染的风险,因此,科室要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控制,并进行有效的预防措施。
四、整改建议1、认真执行ICU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2、严格手卫生制度,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3、认真执行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标准操作规程,包括:医院内肺炎、导管相关血流、导尿管相关尿路的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2016年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2016年ICU开展的目标性监测,结果分析如下:一、数据(一)监测对象2016年1-12月所有入住ICU的患者,被监测的对象必须是入住ICU 48小时后进行的观察、诊断和治疗的患者;与ICU感染率计算有关的感染必须是发生在ICU,即患者住进ICU时,感染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患者转出ICU到其他病房后,应追踪观察48小时,此间确定的感染仍属于ICU感染。
(二)监测方法每日填写ICU患者日志,每月再将数据汇总,年终进行总汇总。
(三)诊断标准按照2001年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二、结果(一)感染率同期入住ICU患者总数381人,医院感染14例,感染率为3.6%,感染患者均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二)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发病率泌尿道插管相关感染发病率0% (尿道插管患者中泌尿道感染人数0人) ;血管导管相关感染发病率0% (中心静脉插管患者中血流感染人数0人) ;肺部感染发病率0%(使用呼吸机中肺炎人数2人,未使用呼吸机3人,肺部感染的病人经与主管大夫讨论分析,与使用呼吸机无关)(三)部位感染感染发生部位一今年仍以下呼吸道为主细菌培养以痰培养为主,培养的细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占第一位,金黄色葡萄球菌占第二位,铜绿假单胞菌菌为第三位。
三、分析感染部位在下呼吸道,提示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等侵入性操作是ICU医院感染主要高危因素,应严格掌握气管切开和插管指征; ICU 患者病情危重,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免疫力底下、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住院时间长等多种因素共同存在,增加了医院感染的风险,因此,科室要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控制,并进行有效的预防措施。
四、整改建议(一)加强病房环境管理,将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分开放置;定时开窗通风,定时进行空气消毒,每月进行空气培养;加强物表的清洁、消毒和终末消毒。
(二)严格手卫生制度,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科室院感兼职人员应协助护士长做好监督检查,尤其是医生在换药时和查房前做好手卫生;加强科室护士手卫生的正确率。
(三)严格无菌操作,尤其是在进行吸痰操作、换药和进行侵袭性操作时。
(四)认真执行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标准操作规程,包括:医院内肺炎、导管相关血流、导尿管相关尿路的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及对相应(五)加强培训,对于三管监测的诊断及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相应的检查和细菌培养,这是临床医生的薄弱环节。
2017年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2017年ICU开展的目标性监测,结果分析如下:一、数据(一)监测对象2017年1-12月所有入住ICU的患者,被监测的对象必须是入住ICU 48小时后进行的观察、诊断和治疗的患者;与ICU感染率计算有关的感染必须是发生在ICU,即患者住进ICU时,感染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患者转出ICU到其他病房后,应追踪观察48小时,此间确定的感染仍属于ICU感染。
(二)监测方法每日填写ICU患者日志和对病人进行病情各危险等级评定,每月再将数据汇总,年终进行总汇总。
(三)诊断标准按照2001年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二、结果(一)感染率同期入住ICU患者总数408人,住院病人总日数1467天,感染人数30人,感染率7.8%,住院日感染发病率20‰,感染患者均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二)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发病率导尿病人日数1334人,尿管使用率92.38%,泌尿道插管相关感染发病率0% 。
动静脉插管日数593天,动静脉使用率41.06%,血管导管相关感染发病率0% 。
使用呼吸机日数178天,呼吸机使用率12.33%,呼吸机相关感染发病率0%。
(四)部位感染感染发生部位一下呼吸道为主培养的细菌以痰培养最多,其次血培养,今年的细菌有8种,以肺炎克雷伯菌占第一位,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菌为第二位,大肠埃希菌居第三位。
三、分析感染部位在下呼吸道,感染率逐年上升,患者危重程度比去年提高,提示 ICU 患者病情危重,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免疫力底下;广谱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住院时间长等多种因素共同存在,增加了医院感染的风险;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的患者也逐年上升,因此,科室要继续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控制,并进行有效的预防措施。
四、整改建议(一)加强病房环境管理,注重细节,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人,应严格隔离,加强物表的清洁、消毒和终末消毒,(二)严格手卫生制度,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率有所提高,但是仍要加强监督临床医生的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率(三)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四)合理应用抗生素,这种观念有所提升,能根据细菌培养结果调整抗生素的使用,但仍需要在抗生素的使用时机加强学习。
(五)加强培训,加强培训,对于三管监测的诊断及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相应的检查和细菌培养,这是临床医生的薄弱环节。
2018年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2018年ICU开展的目标性监测,结果分析如下:一、数据(一)监测对象2018年1-3月所有入住ICU的患者,被监测的对象必须是入住ICU 48小时后进行的观察、诊断和治疗的患者;与ICU感染率计算有关的感染必须是发生在ICU,即患者住进ICU时,感染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患者转出ICU到其他病房后,应追踪观察48小时,此间确定的感染仍属于ICU感染。
(二)监测方法每日填写ICU患者日志和对病人进行病情各危险等级评定,每月再将数据汇总,年终进行总汇总。
(三)诊断标准按照2001年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二、结果(一)感染率同期入住ICU患者总数82人,住院病人总日数294天,感染人数4人,感染率5%,住院日感染发病率13‰,感染患者均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二)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发病率一季度监测ICU新入病人82人,共住院294天,使用呼吸机44天,呼吸机使用率14%,未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留置导尿管234天,尿道插管使用率79%,未发生泌尿系感染。
动静脉插管103天,动静脉插管使用率35%,未发生相关感染。
(三)部位感染感染发生部位一下呼吸道为主培养的细菌以痰培养最多,第一季度的细菌有2种,以铜绿假单胞菌占第一位三例,阴沟肠杆菌占第二位共一例。
三、分析(一)感染部位在下呼吸道,感染率比去年下降,患者危重程度与去年持平,提示 ICU 患者虽然病情危重,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免疫力低下,随着院感工作的不断完善,措施不断加强,院感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二)广谱抗生素的也存在不合理应用,但是大部分医生会根据痰培养结果去修正抗生素的使用;(三)危重患者的比例与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的人数呈正相关,病号越多,存在这种有创操作就越多,就越容易造成医院的交叉感染,但是今年做的比较好,在护理方面我们注意无菌操作,加强手卫生,防止医院交叉感染;病房环境也加强改善,注重通风,空气消毒机正逐渐更换;无菌物品和一次性消耗用品管理规范;(四)第一季度,多重耐药菌感染人数为1人,感染人数较少,在预防与控制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方面不仅加强理论学习,而且配备足够的防护用品,做好消毒隔离。
2018年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2018年ICU开展的目标性监测,结果分析如下:一、数据(一)监测对象2018年4-6月所有入住ICU的患者,被监测的对象必须是入住ICU 48小时后进行的观察、诊断和治疗的患者;与ICU感染率计算有关的感染必须是发生在ICU,即患者住进ICU时,感染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患者转出ICU到其他病房后,应追踪观察48小时,此间确定的感染仍属于ICU感染。
(二)监测方法每日填写ICU患者日志和对病人进行病情各危险等级评定,每月再将数据汇总,年终进行总汇总。
(三)诊断标准按照2001年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二、结果(一)感染率同期入住ICU患者总数85人,住院病人总日数362天,感染人数6人,感染率7%,住院日感染发病率17‰,感染患者均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二)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发病率二季度监测ICU新入病人85人,共住院362天,使用呼吸机52天,呼吸机使用率14%,未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留置导尿管323天,尿道插管使用率89%,未发生泌尿系感染。
动静脉插管106天,动静脉插管使用率29%,未发生相关感染。
(三)部位感染感染发生部位一下呼吸道为主培养的细菌以痰培养最多,其次尿培养一例,第一季度的细菌有3种,以肺炎克雷伯菌占第一位三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占第二位共二例,铜绿假单胞菌占第三位,共一例。
四、分析(五)感染部位在下呼吸道,感染率比第一季度高,患者危重程度与去年持平,提示 ICU 患者虽然病情危重,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免疫力低下,随着院感工作的不断完善,措施不断加强,院感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六)广谱抗生素的也存在不合理应用,但是大部分医生会根据痰培养结果去修正抗生素的使用;(七)危重患者的比例与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的人数呈正相关,病号越多,存在这种有创操作就越多,就越容易造成医院的交叉感染,但是今年做的比较好,在护理方面我们注意无菌操作,加强手卫生,防止医院交叉感染;病房环境也加强改善,注重通风,空气消毒机正逐渐更换;无菌物品和一次性消耗用品管理规范;(八)第一季度,多重耐药菌感染人数为1人,感染人数较少,在预防与控制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方面不仅加强理论学习,而且配备足够的防护用品,做好消毒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