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设计的方案。生4:关于I和U的关系,我们是这样设计的:……(预计如下:)
我们的探究目的就是:……;
实验电路图是这样:……;
方法是:1、闭合开关,观察并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
2、换用不同的电源,再闭合开关,观察并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
3、为了更有说服力,我们再换一次电源电压,再得到一组U和I。
活动一:展开讨论(预想情景)
教师引导学生猜想探究一段导体中,电流和电压的关系;电流和电阻的关系。生1:“关于I与U的关系,我们小组认为:当U越大,I越大,因为当接入的电池数目增大时,灯泡亮度更亮;而关于I与R的关系我们认为:当R越大,I越小,因为R表示导体对I的阻碍作用,当然是当R越大,I越小。”师:说得不错,还有补充吗?生2:“我们组认为应该强调当R相同时,U大,则I大;当U相同时,R大,则I小。”师:很好,你们注意到了控制变量法的应用。还有不同意见吗?生3:老师,我们组的想法和这些大致相同,但是我们能不能更深入地了解一下,当R相同时,U大一倍,则I大多少倍?当U相同时,R大一倍,则I小多少倍?”师:说得很好,那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一段导体中的I和U、I和R之间到底有什么定量的关系?首先,各小组参考学案,讨论设计一下自己的实验方案,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2、探究实验的方案设计、电路的连接和数据测量过程中的兴趣培养;
3、使学生具有安全用电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能自觉地执行和宣传安全用电知识;
对应课标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特点;
2、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应用欧姆定律,学习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
4、会用欧姆定律知识理解安全用电的道理;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2、理解欧姆定律,并能利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运用欧姆定律,学习伏安法测量导体的电阻;
4、会用欧姆定律的知识理解安全用电的道理,知道生活中的安全用电常识;
5、知道常见的电路故障,并会检修和排除;
过程与方法:
5、知道常见的电路故障:短路和断路;
主题单元
问题设计
1、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电压及导体的电阻有什么关系?
2、欧姆定律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3、用什么方法可以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4、欧姆定律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
专题划分
专题一: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的关系;(1课时)
专题二:欧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2课时)
欧姆定律
适用年级
9年级
所需时间
共需5课时,每周3课时;课外共用2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内容概述:
本章首先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得出欧姆定律;然后通过实验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和介绍安全用电方面的知识,使学生了解欧姆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学生探究学习本章的内容,即是对以前知识的总结和升华,又为后来即将学习的电功和电功率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本章内容是初四学生所学电学知识的阶段性总结和提升,在整个电学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1、使学生感悟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用图像方法处理实验数据并能得出相应的结论;
2、通过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知道测量型实验的基本要求;
3、知道发生短路和断路的可能原因及检修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4、实验中,滑动变阻器能起到什么作用?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信息化资源:PPT课件;
常规资源:每个探究小组:电流表和电压表各一个、定值电阻若干、滑动变阻器一个、学生电源一个、导线若干等;
教学支撑环境:多媒体投影仪
其他:生活中的用电情况;
学习活动设计
1课时
通过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通过上一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一段导体无论是否是通路,自身都有?(生:电阻)当电路接通以后,这段电路两端就有了?(生:电压)中间有什么流过?(生:电流)那大家想不想知道,通过一段电路的电流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和这段电路的电阻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生:想)师:小组讨论猜想一下,通过一段电路的电流与两端电压有什么关系?电流与电阻又有什么关系?
单元学习重点:欧姆定律及其科学探究过程。
单元学习难点:灵活运用欧姆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本单元划分为三个专题: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生活中的用电安全;
本单元以生命化课堂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实验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
预期学习成果:小组完成一份“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的关系”的实验报告单、一份“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报告单;观察和搜集生活中的用电安全隐患和对应建议措施,形成一份调查报告;能分析和检修一些简单的故障电路;
专题三:生活中的用电安全;(2课时)
其中,专题一作为研究性学习;
专题一
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的关系;
所需课时
共需1课时;
专题一概述
本专题教学内容综合性较强。在知识方面,要求学生掌握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在技能上,要求学生会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在方法上,要求学生会用控制变量法、图象法等研究问题。对于探究过程中的实验设计、数据观察和记录、数据分析这几个难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加以必要的引导,实验后,通过认真的评估和交流,让学生在交流反思中加深对实验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预计我们将得到以下数据:
当R=欧姆时
U/V
I/A
然后分析数据,看看有什么结论;
关于I和R的关系,我们的电路图还是这样,这一次我们保证电压不变,换用不同的定值电阻,观察并记录每一次电流表的示数;然后分析数据,看看有什么结论;
当U=伏特时
专题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2、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3、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专题问
题设计
1、猜想一下,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电流有什么关系?
2、猜想一下,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的电阻有什么关系?
3、如何运用控制变量法来设计实验?如何设计电路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