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实习调查报告范本
从上述数字不难看出,真正对音乐学习感兴趣、有信心、且自己感觉音乐学习良好的学生在20%-30%之间,60%多的学生能按老师的要求努力学习。
有学生写道:有时一首好听的歌,自己会唱了,就会高兴几天。
遗憾的是,有11.5%的学生处于无可奈何的学习状态,他们对自己的音乐学习缺乏信心,缺少兴趣。
这些学生在问卷中写道:
我觉得音乐是一门令人愉快的学科,但每次音乐课上老师的音乐知识讲座让我烦。
我尽管很喜欢音乐,但乐理学习最讨厌,我觉得只有想成为音乐家的人才能学好音乐。
音乐我喜欢,为什么不喜欢音乐课呢?这就是我的苦恼。
还有一位淘气的男学生请他将其苦恼写下时,他思考了几分钟,最后只写下了唉!一言难尽。
值得注意的是,有部分本来对音乐有好感的同学由于各种原因,正在退出音乐爱好者的行列。
(二)对音乐学科和教学内容的看法
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程度,与其对该学科特点、作用的认识,对教材喜好密切相关。
1、学生对音乐作用的认识
认为音乐能培养高尚情操的学生占84.4%;
认为音乐对人的性格有影响的学生占71.3%;
认为音乐对生活有广泛作用的学生占77.9%。
这就表明约80%的学生对音乐学科有好感,这些学生从主观愿望来说是觉得应该学好音乐的,这就为音乐课程的开设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2.对现行教学内容的爱好
实际上,学生大都喜欢音乐。
而同时,学生大多不喜欢音乐课的教学内容。
学生们写道:
乐理题太难,书也看了,还是不懂
我对音乐感兴趣,对乐理一窍不通,碰到视谱就头痛,上音乐课的感觉差透了,简直难以用言语表达。
希望对音乐课进行改善,或者不学乐理
我从小学到初一都对音乐感兴趣,可看到音乐知识就头痛了
乐理总是不懂,希望不要这些让人不懂的东西
对于我们这些初中的学生来说,乐理没有用,多听多唱好听的音乐、歌曲,多好
我觉得音乐教材的内容太土,离我们太远,学起来没有一点味道。
总而言之,我对音乐没兴趣。
对于课外音乐学习,从答卷中看,学生对通俗音乐十分感兴趣,
但十分不了解。
3.对音乐教科书,53.3%的学生感觉是枯燥无味,有97.5%的学生喜欢课外的一些音乐。
不少学生写道:音乐教材,离实际生活太远,不想去看。
(三)对音乐课堂与音乐教师的看法
好的音乐教师常能培养出大批的音乐爱好者,而爱好音乐的学生也大都喜欢上音乐课。
调查对象中,有67%的学生盼望上音乐课,而有19.7%的学生觉得音乐课枯燥无味,课堂气氛沉闷,老打不起精神。
教师满堂讲的做法还十分严重,课内可以随时提问的比例为39.5%,而课后有机会与教师谈些有趣音乐话题的学生只有30.3%,部分学生对音乐课不甚满意,与音乐教师较为疏远
三、几点感想
本次学生音乐学习状况调查及结论,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迪。
(一)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的调整必须跟上时代发展
1.音乐教育应全面考虑学生的情感培养、能力发展和知识掌握,能力培养的目标应加以调整,创新能力、情感体验应加以重视。
2.教学内容不应精而深,而应面广一点,并能体现音乐对人身心陶冶的作用和价值。
(二)教材与课外音乐知识的融合
1.在教科书的基础上进行填充实现多样化,并不断有所发展更新,而不是同一模式的多本化,进行试验。
2.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要生动活泼,让学生喜欢音乐教材。
让学生体会音乐的文化价值、实用价值,领略音乐的趣味。
(三)大力增强教师的民主意识,适应学生心理发展
学生情感培养与课堂上师生的民主平等很有关系,应随时在实验中对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状况的调查,改善师生关系,真正把学生的发言权、思考权、聆听权、选择权等权力科学地、艺术地交给学生。
四、结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音乐教育已广泛进入社会各家庭中,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尽人意的情况,一些有条件学习音乐的同学家长为了等级证书而让他们枯燥的学习音乐,从而损害了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有些同学则因家庭环境不具备而缺乏学习音乐的条件。
更有许多同学由于紧张的学习而无暇顾及,使得不少同学对音乐缺乏兴趣。
在中学音乐课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作为教师应注意下列问题。
1.充分调动和利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加以积极正确的引导,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同时又要严格要求,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
发挥音乐课代表和音乐积极分子的模范带头作用,起到以点带面的功效。
2.从学生的选择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希望学校开展校园音乐节活动,从听觉上来感受音乐的魅力,而不是像听讲座一样只从平常的音乐知识的阅读来了解音乐,应该从这下手,让学生产生更大的兴趣。
相关文章:
1.范本
3.
4.
5.
6.
7.
8.2016年美术教育实习调查报告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