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厉以宁习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厉以宁习题答案

厉以宁编写的西方经济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 问题:1.什么是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是如何决定的?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哪些?影响供给的因素有哪些? 2.讨论弹性有何意义?3.假定某市房地产管理部门估计该市住房需求曲线是P Qd5100-=,其中数量单位是万套,价格代表月租,用百元表示。

房管部门注意到,该市较低价格下的较高房屋需求量,将会吸引其他城市的居民迁入该市。

为了讨论方便,假定迁入该市的都是三口之家。

假定该市房产商的供给曲线为P Q s 550+=。

(1)市场均衡价格是多少?如果住房管理部门实行租金管制,把每套住房的月租限制在最高为100元的水平上,而让无住房的家庭迁出该市,房租管制所导致的人口净变动是多少?(2)假定住房管理部门将每套住房的月租提高到900元,如果在增长的房屋供给量中有50%是新建的,那么总共新建了多少套住房?4.如果市场对于农产品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农产品歉收将增加还是减少农民的整体收益?为什么? 答案:1.在市场上,供给和需求相等时决定的商品价格称为均衡价格。

商品均衡价格的形成是市场供求力量自发作用的结果,商品供给量和需求量不断变化直至相等,最终形成均衡价格。

影响个人需求的主要因素有:个人偏好、个人的资产与收入、个人所购买商品的价格、与个人所购买商品的价格有关的其他商品价格、消费者对商品未来价格的预期等等。

影响市场需求的因素还包括消费者人数的多少。

影响单个厂商供给的主要因素有:厂商打算出售的商品的价格、为生产该商品厂商所投入的生产要素成本、厂商的技术状况、厂商对该商品未来价格的预期,其他相关产品的价格等等。

影响市场供给的因素还包括生产该商品厂商数目的多少以及市场的竞争程度。

2. 对于需求函数()P f D=或供给函数()P g S =,仅仅了解()0<'P f 或()0>'P g 还不足以精确地分析价格与需求量、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不同商品需求量或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也不能用()P f '或()P g '进行比较,因为不同商品的量纲是不同的。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选择弹性方法进行比较。

我们知道,不同性质的商品其需求量或供给量对于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不同,即使同一商品在不同的价格下需求量或供给量对于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也不相同,弹性概念是基于比较商品需求量或供给量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敏感性而提出的。

3.① 根据s dQ Q=得到:55505100=⇒+=-P P P (百元)。

均衡情况下,房产商供给量为:7555500⇒⨯+=sQ (万套);如果月租限制在100元,那么房产商的供给量变为5515501⇒⨯+=sQ (万套);那么人口的净迁出应为:3×(75-55)=60(万人)。

② 如果月租提高到900元,房产商的供给量9595502⇒⨯+=sQ (万套),供给总共增加为95-75=20(万套),其中50%是新建的,那么新建房屋总数为20×50%=10(万套)。

4.歉收将会增加农民的整体收益。

原因在于,农产品歉收意味着农产品供给的减少,又因为农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随着价格的变化,农产品的需求基本不变或变化很微小,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需求大于供给的状况,农产品的价格将提高,农民的整体收益将增加。

第三章 问题:1.消费者行为理论基础的基本假定之一是随着所消费商品数量的增加,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

你认为这个假定合理吗?它在消费者行为理论发展和结论中有什么作用?2. 什么是收入效应?什么是替代效应?两者变化的方向相同还是不同? 3. 消费者追求期望效用最大化的含义是什么? 4.设某消费者效用函数为()()y x y x Uln 1ln ,αα-+=,消费者的收入为M ,x, y 两商品的价格为y x P P ,,求消费者对于x, y 两商品的需求。

5.假定只有三种商品Z Y X ,,,考虑下列三种组合:A :x =3,y =4,z =4B :x =2,y =1,z =4C :x =5,y =2,z =2 假设 当价格2,2,2===z y x p p p 时,消费者选择A 组合; 当价格1,3,2===z y x p p p 时,消费者选择B 组合;当价格3,3,1===z y x p p p 时,消费者选择C 组合。

请问:按显示偏好公理,如何排列这三种组合?这种排列是否遵从传递性? 4. 假定只有三种商品Z Y X ,,,考虑下列三种组合:盈 利 概 率 200 0.2 100 0.6 -40 0.2求投资者的期望盈利与方差。

答案:1.我个人认为边际效用递减假定是比较符合普遍经济现实的,在通常情况下是适用的。

但是,它也有不完善之处:一方面,边际效用递减假设是对经济人普遍心理状态的一种界定,并不能代表现实中每一个人的消费心理;另一方面,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并不适用于某些特殊商品的消费,例如:酒、毒品等上瘾商品。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基石,是整个消费者行为理论赖以存在的基础,就如同摩天大厦的地基。

2.在一种商品的名义价格发生变化时,保持消费者名义收入不变所引起的实际消费者收入的变化,或者说引起的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总量的变化,这就是收入效应。

当一种商品的名义价格发生变化时,将引起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中该商品与同该商品相近的商品之间的替代,这就称为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的变化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

3.在无风险的情况下,确定性收入所产生的效用是确定的;在有风险的情况下,消费者所获得的收入向右下方倾斜 反方向变化 反方向变化 反方向变化 正常物品向右下方倾斜反方向变化同方向变化反方向变化低档物品向右上方倾斜 同方向变化 同方向变化 反方向变化 吉芬物品 需求曲线的形状总效应与价格的关系 收入效应与价格的关系替代效应与价格的关系 商品类别是不确定的,我们只能得到这些收入的期望值,再计算出效用,这就称为期望效用。

在无风险情况下,人们追求效用最大化;同理,在有风险的情况下,人们追求期望效用最大化。

4.消费者最大化效用:max ()()y x y x Uln 1ln ,αα-+=约束条件为:My p x p y x =+拉格朗日函数为:()y x ln 1ln αα-++)(y p x p M y x --λ对x 求偏导得到:01=-x p xλα(1) 对y 求偏导得到:01)1(=--y p yλα (2) 对λ求偏导得到:M y p x p y x =+ (3)联合(1)(2)(3)得到xp Mx α=,yp My )1(α-=5.(1)当价格为2,2,2===z y x p p p 时,购买A 组合花费:2×3+2×4+2×4=22;购买B组合花费:2×2+2×1+2×4=14;购买C 组合花费:2×5+2×2+2×2=18;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选择A 组合。

按照显示偏好公理说明,C A φ,B A φ(2)当价格为1,3,2===z y x p p p 时,购买A 组合花费:2×3+3×4+1×4=22;购买B 组合花费:2×2+3×1+1×4=11;购买C 组合花费:2×5+3×2+1×2=18;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选择B 组合。

按照显示偏好公理可知,消费者在新的预算约束下买不起A 、C 组合,这说明B A φ,B C φ(3)当价格为3,3,1===z y x p p p 时,购买A 组合花费:1×3+3×4+3×4=27;购买B 组合花费:1×2+3×1+3×4=17;购买C 组合花费:1×5+3×2+3×2=17;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选择C 组合。

按照显示偏好公理说明B Cφ。

这些偏好组合遵从传递性。

6.期望盈利922.0)40(6.01002.0200)(=⨯-+⨯+⨯=r E 盈利方差为:85652.0)9240(6.0)92100(2.0)92200()(2222=⨯--+⨯-+⨯-=r σ第四章 问题:1.厂商在生产中达到了技术上的效率是否意味着达到了经济上的效率?为什么? 2.对于生产者而言,什么样的要素投入组合才是最优的?怎样实现要素投入最优组合? 3.依据表4-3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劳 动 投 入资 1 2 3本 1 50 70 80投 2 70 100 120入 3 80 120 150(1)该表表现的是递增,递减还是常数规模报酬的生产函数? (2)哪些点在同一条等产量曲线上? (3)是否存在边际报酬递减? 4.证明对于CES 生产函数()[]ρρραα/11----+=L K A q而言,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以及边际技术替代率都是资本与劳动比率的函数。

答案:1.厂商在生产中达到了技术上的效率并不意味着达到了经济上的效率。

技术效率强调的是生产既定产出的投入最小;而经济效率强调的是生产既定产出的成本最小;两者并不完全一致。

2.对于生产者而言,在生产的经济区域内能够实现既定成本下的产出最大或者既定产出下的成本最小,这时所对应的投入组合即为最优投入组合。

使投入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要素间的价格比率,即找到等成本曲线与等产量线的切点,按此投入生产,就能实现最优投入组合。

3.(1)由此表得出,这是常数规模报酬的生产函数。

(2)投入1单位资本、2单位劳动与投入2单位资本、1单位劳动所对应的点在同一条产量线上。

投入1单位资本、3单位劳动与投入3单位资本、1单位劳动所对应的点在同一条产量线上。

投入2单位资本、3单位劳动与投入3单位资本、2单位劳动所对应的点在同一条产量线上。

(3)存在边际报酬递减。

4.对于CES 生产函数:()[]ρρραα/11----+=L K A q()[]()[]()⎪⎪⎭⎫⎝⎛+-⎪⎪⎭⎫ ⎝⎛+---+-+----+=-+=ρρρρρρρρρρρραααααα11)1()1(11K LKA KLKA MP k=()⎪⎪⎭⎫ ⎝⎛+-⎥⎥⎦⎤⎢⎢⎣⎡⎪⎭⎫⎝⎛-+ρρρααα11L K A同理可得:()[]()()⎪⎪⎭⎫ ⎝⎛+--+-+---⎥⎥⎦⎤⎢⎢⎣⎡-+⎪⎭⎫⎝⎛-=--+=ρρρρρρρραααααα1)1()1(11)1(1L K A L LKA MP L()[]()ρρρρρρραααα1111)(1-----⎥⎥⎦⎤⎢⎢⎣⎡⎪⎭⎫ ⎝⎛-+=*-+==L K A K L K A KqAP K同理可得:()ρραα11--⎥⎥⎦⎤⎢⎢⎣⎡-+⎪⎭⎫ ⎝⎛==L K A L qAP L)1(1+-⎪⎭⎫ ⎝⎛-==ρααK L MP MP MRTS KLLK它们都是资本与劳动比率的函数,命题得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