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线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管线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管线工程施工技术措施1、雨污水管道施工技术措施
1.1施工工艺流程
管道施工工艺流程图1.2沟槽开挖
1.2.1测量放线
在中线每10~20m 测设一桩点。

主要测点如管线起点、终点、转折点等应用木桩打入实地,然后在桩头用1小钉对点,并用混凝土在木桩周围浇筑以固定木桩。

中线桩水准高程测好后,在沟槽外测设若干临时水准点,以便施工过³ÌÖÐÒý²âУºË¡£
1.2.2沟槽开挖技术措施
(1)在沟槽开挖之前,开槽断面、开挖次序和堆土位置由现场管理人员向司机及工人详细交底。

(2)根据现场地质情况,开挖沟槽时,放坡系数i 取1:0.33,采用挖掘机机械开挖和人工清槽相结合的办法进行。

(3)排水管道自上而下分层从下游开始依次进行,做成一定坡度,以利排水。

1:0.331:0
.33
管道沟槽开挖示意图
(4)弃土位置不能影响下一道工序和现场施工、不能掩埋重要设施,并有利于污水的排出和运输土方。

挖土施工过程中,挖出的土方应马上运走或按甲方指定地点进行堆放,并及时运走。

(5)当挖到距坑底50cm以内时,测量放线人员应配合抄出距坑底50cm水平线,在坑壁边钉上水平标高木橛,每隔2~3m钉一个水平木橛,随时以木橛校核基底标高。

在开槽过程中管理人员在现场指挥并经常检查沟槽的净空尺寸和中心位置,确保沟槽中心偏移及高程误差符合规范要求。

(6)为确保槽底原状土不被搅动,当挖到距坑底20cm 以内时,采用人工开挖,最后拉通线检查基底标高,据此修整槽底,进行铲平,以防错挖或超挖。

(7)沟槽开挖遇有小方量石方时采用液压破碎锤破碎后,反铲挖掘机装车,自卸车运输。

1.3管道安装技术措施
1.3.1 安管准备
(1)下管前应对沟槽及管道作如下检查,并进行必要的处理。

(2)检查沟壁有无裂缝及坍塌的危险。

(3)沟槽宽度是否满足下管要求。

沟底表面是否连续、光滑、有无直径大于38mm的圆石,或大于25mm的砾石。

沟底土壤是否有扰动,有无坍塌的土壤积在槽内。

(4)槽底标高是否符合要求。

超挖土应回填夯实,欠挖处应挖至标高。

(5)放好沟底中心线,检查接口坑。

(6)下管时禁止人员在下管的沟槽区域活动
(7)机械下管时,检查起重机的行走道路是否通畅。

起重机距槽边距离应保持不少于1m。

(8)检查管子壁厚是否达到要求,管子的内、外壁及端口是否有损坏,分层现象应及时修补,检查插口外表面是否有插入终止线,没有的,现场测量并划出线。

(9)对于进场的管道进行质量性能检测,全部检测结果均需符合设计及标准要求。

1.3.2钢筋砼管道安装
(1)下管前检查管材质量,使用合格产品,杜绝质量不合格的管材,并对管材进行凿毛处理,确保工程质量。

(2)下管安装按照国家“给排水工程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标准进行。

设置牢固的高程准确的龙门板的多少,以方便控制为原则,但一个坡度间须设置。

按管前要准确校核龙门架上的各项数据。

(3)DN300-500mm的钢筋混凝土管安装时人工下管,大于DN500mm时采用人工辅助吊车下管;由下游向上游逐节安装。

(4)严格控制管内底高程,与设计误差不超过10mm。

1.4 砖砌检查井
本工程雨、污水检查井绿化带中井盖高出绿化带5厘米,道路处的检查井井盖高与道路路面齐平。

车行道上采用重型球墨铸铁井盖及井座,其余均采用轻型球墨铸铁井盖及
井座。

1.4.1 砌筑检查井前应清理槽底,并符合井基础所放中心点位置及井底高程。

合格后可直接浇筑C15混凝土底板,配比按实验室给定配比拌和,在强度达到70%时可进行检查井砌筑。

尺寸以基础中心点为中心,厚度为设计厚度的圆形基础。

检查井底板基础,应与管道基础垫层平缓顺接。

1.4.2 砌筑前砖块先淋水湿润,砌筑砂浆严格按配合比配制,砌筑时必须保证灰浆饱满,灰缝平整,井壁必须互相垂直,不得有通缝。

接槎要正确,随时检查井筒垂直度,当井筒高度超过 1.2m时,使用脚手架,井外抹灰脚手架搭设单排外脚手架。

1.4.3 砌筑过程中,检查井应挂线校核井内径及圆度。

圆井井身应避免上下层砖通缝,检查井深度要求符合设计要求。

1.4.4 井子抹面采用1:2防水泥砂浆抹面至井顶部,井内外墙都要抹,厚20毫米。

抹前清扫干净,并用水润湿,抹面要一气而成,表面不得漏砂粒,压入砖缝。

二次间隔时间较长时,要涮水泥浆一道,再抹。

不得有空膨、裂缝现象。

井内沉泥坑、溜槽要与井室同时砌筑,沉泥坑深0.3米,流槽要分层压光。

1.4.5 检查井和管道连接,管道下半部分180度采用原浆稳固,上半部分180度采用发砖圈裹紧管道,发砖圈高125
毫米。

做到灰浆饱满,连接严密。

井盖安装示意图
1.4.6 井圈及井盖。

井圈、井盖必须完整无缺,井盖安装前先进行座浆,安装要平稳,位置要准确。

井圈采用1:2水泥砂浆抹三角稳固,最后浇筑同井圈高,同井筒宽的C30混凝土稳固井盖。

在路面上的与路面齐平。

在绿化带上的高出绿化带3厘米。

车行道下检查井采用重型井盖及井圈,非车行道下采用轻型井盖及井圈。

1.4.7 检查井盖板
(1)预制场:预制场利用施工现场空地搭建砼构件预制场。

(2)模板制作
钢筋混凝土盖板侧模采用钢模板,背肋采用L63*40角钢加固,背肋间距50cm,侧模外侧采用方木斜撑,对拉螺栓采用φ16钢筋,间距100cm,侧模板制作多套,方便周转使用。

采用3:7灰土对场地进行硬化后,浇筑10cmC20砼作为盖板底模。

(3)盖板安装
钢筋混凝土盖板预制完成并达到吊装设计强度后,暂时放置在成品存放区。

现场具备条件时,运行车运至现场,16t汽车起重机吊装盖板。

盖板安装完成后,相接间隙用1:2.5水泥砂浆抹严。

1.5 沟槽回填
雨污水管道沟槽采用3%水泥石屑回填至路床高度,回填土内不得含有碎砖、碎石及大于100mm的硬土块。

1.5.1回填准备
管道安装完成并检验合格后即可进行沟槽水泥石屑的回填。

回填前,先将沟槽内的杂物清除干净,槽内不得有碎砖、土块、树枝、垃圾等杂物。

每层铺土的厚度应根据土质、密实度要求和机具性能确定。

(1)根据施工机具确定
沟槽回填厚度表
(2)标准击实试验
回填料确定后,项目部质检员、抽样员邀请监理工程师共同在回填料场进行取样。

配料一定要准确,塑性指数必须符合规定,含水量符合要求。

(3)现场碾压试验
标准击实试验完成后,即在施工现场安排碾压试验,碾压试验的目的:
核查集料压实后是否能够达到设计压实度值;核查压实机具的性能是否满足施工要求;选定合理的施工压实参数:层铺厚度、含水量的适宜范围、压实方法和压实遍数;确定有关质量控制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碾压试验在标定区域进行,不同的回填区域采用不同的压实机具:蛙夯夯实遍数为6-8遍;最后通过试验测定确定合适的碾压遍数、层铺厚度等参数。

1.5.2回填技术措施
(1)回填所用水泥石屑采用拌合站集中拌合,避免现场搅拌不均,影响回填质量。

(2)回填用水泥石屑运到现场后,应按规范要求进行
抽检,测定回填料的水泥含量及含水量,不合格材料不得回填使用。

(3)回填料中不应含有石块、砖及其它杂硬带有棱角的大块物体。

(4)现场回填施工时,装载机将水泥石屑堆放在沟槽两侧,采用人工将材料抛洒到管道两侧,不得使用装载机直接向沟槽倾倒,防止冲击力过大而造成管道侧移。

(5)回填过程中,要始终保持两侧水泥石屑的高度一致,防止因侧压力不平衡造成管道偏移。

(6)回填时应分层进行,每层回填高度应不太于0.2m,每层填完后及时夯实。

夯实时,管道两侧同时进行,不得使管道位移或损伤。

(7)管顶以上0.7m范围内,必须用人工回填,严禁用机械推土机回填。

(8)管顶0.7m以上部位的回填,可用机械从管道轴线两侧同时回填,夯实或碾压。

(9)水泥石屑回填完成后,根据天气情况采取覆盖养护,天气干燥时,适量洒水,保证回填料的强度增长。

(10)夯实:回填料的夯实采用人工夯实和机械夯实两种方法。

夯实时,管道两侧同时进行,不得使管道位移或损伤。

回填压实应逐层进行,管道两侧和管顶以上700mm范围内采用薄铺轻夯夯实,管道两侧夯实面的高差不大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