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模式
个人都应该反思自己的心智模式,不断完善自己的心智模式。
富人修墙的故事
宋国有一个富人,天下大雨,他家的墙坏了。富人的儿子 说:“要是不修筑,一定会有盗贼来偷东西。”邻居家的父亲 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结果,那个富 人认为自己的儿子聪明,却怀疑邻居家的父亲偷了他家的东西。 启示:同样的话,在同一个人心中有着完全不同的判断,而这 种判断依据的不是逻辑,而是心智模式。所以,心对智有决定 作用,心灵往往是思维的主宰 。 心智模式影响我们对自己、对世界的认识能力。 心智模式一旦成为一种思维定势,就妨碍人们学习新的知识和 接受新的事物。所以对于哪些不良的心智我们就要想法设法改 变它。
启示:我们必须要全面地看问题,客观地评价,不能以偏 概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缺乏换位思考:
故事发生在南非。那个国家的白人政府实施“种族隔离”政 策,不允许黑皮肤人进入白人专用的公共场所。白人也不喜欢 与黑人来往,认为他们是低贱的种族,避之惟恐不及。 有一天,有个长发的白人姑娘在沙滩上日光浴,由于过度 疲劳。她睡着了。当她醒来时,太阳已经下山了。此时,她觉 得肚子饿,便走进沙滩附近的一家餐馆。她推门而入,选了张 靠窗的椅子坐下。她坐了约 15 分钟。没有侍者前来招待她。她 看着那些招待员都忙着侍候比她来得还迟的顾客,对她则不屑 一顾,她顿时怒气满腔,想走上前去责问那些招待员。当她站 起身来,正想向前时,眼前有一面大镜子。她看着镜中的自己, 眼泪不由夺眶而出。原来,她已经被太阳晒黑了。此时,她才 真正体会到黑人被白人歧视的滋味!
其实,并不是因为学的知识太多了,人反而 变得笨了,而是因为人的知识和经验会在头脑中 积累形成惯常定势。这种思维规律会束缚人的思 维,会使人习惯于用旧有的、常规的模式去思考 和处理问题。当面临外界事物或现实问题的时候, 人就会不假思索地把它们纳入特定的思维框架, 并沿着特定的路径对它们进行思考和处理。这就 是我们通常说的思维定势。
1、归罪于外:疑人偷斧
有一个人遗失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一个孩子偷 的,便暗中观察他的行动,他怎么看怎么都觉得他的一举一动 像是他偷的斧子的人,绝对错不了。当后来他在自己家中找到 了遗失的斧子,他再次碰到邻居家的孩子时,便怎么看也不像 是会偷斧子的人了。
启示:这个乡下人心智模式是归罪于外,生活中并不少 见,我们是否曾经对人或事过于 主观的判定和猜忌呢? 是否犯了错,经常下意识地将责任推卸给别人,寻找更多 的客观原因或借口,而不是首先从自己身上找主观原因呢?
3、局限思维:盲人摸象
从前,有五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不知道大象长 的什么样,他们就决定去摸摸大象。第一个人摸到了鼻子, 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尾巴, 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第三个人摸到了身体,他 说:“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腿,他说:“大象像 一根粗粗的柱子。”
人的心态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看问题的角 度和结论。“心态决定一切”,人与人之间只有 很小的差异,但这种很小的差异却往往造成了巨 大的不同。很小的差异就是你所具备的心态是积 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不同就是成功与失败 。”积极的心态让你成功,消极的心态毁灭你自 己。
5、以偏概全:哲学家、蚂蚁与天神
二、心智模式的涞源
简单的说,我们自己的感官体验,我们从 社会获得的所有信息、和我们受的教育、还有 我们自己思考的结果和我们过去的经历,都构 成了我们自己的心智模式。
通俗的说心智模式就是人们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 习惯。心智模式没有所谓好坏之分,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 心智模式,但是心智模式却对每个人的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 因为具有不同心智模式的人对待同一个信息的看法往往是不 同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当人 们的心智模式能够很好地和外界信息进行匹配时,人们就能 够很好地利用环境,使自己的行动顺风顺水;反之,当人们 的心智模式和外界信息存在极大的不相容性时,人们可能就 会在环境中受挫。所以心智模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
青蛙效应强调的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人天生就是有 惰性的,总愿意安于现状,不到迫不得已多半不愿意去改变已有的生活, 若一个人久久沉迷于这种无变化、安逸的生活时,就往往忽略了周遭环 境的变化,当危机到来时只能像那只青蛙一样坐以待毙。
著名的科普作家阿西莫夫天资聪颖,他一直为此而洋洋得 意。有一次,他遇到一位熟悉的汽车修理工。修理工对阿西莫 夫说:“嗨,博士!我出道题来考考你的智力,如何?”阿西 莫夫同意了。修理工便说道:“有一位既聋又哑的人,想买几 根钉子,来到五金商店,对售货员做了一个手势:左手两个指 头立在柜台上,右手握成拳头做敲击状。售货员见了,给他拿 来一把锤子。聋哑人摇摇头,指了指立着的那两根指头。于是 售货员给他换了钉子。聋哑人买好钉子,刚走出商店,接着就 进来一位盲人。这位盲人想买一把剪刀,请问:盲人将会怎样 做?” 阿西莫夫心想,这还不简单吗?便顺口答道:“盲人 肯定会这样——”说着伸出食指和中指,做出剪刀的形状。修 理工笑了:“哈哈,盲人想买剪刀,只需要开口说‘我买剪刀’ 就行了,干吗要打手势呀?在考你之前,我就料定你肯定会答 错,你所受的教育太多了,不可能很聪明。”
心智模式
王智菲
心智模式 这个名词最早是由苏格兰心 理学家克雷克(Kenneth Craik) 于1940年创造出来的。“心智模 式”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概念, 指人们的长期记忆中隐含着的关 于世界的心灵地图。圣吉把心智 模式比作认知上的“心灵地图”。 他认为心智模式是深植于我们心 灵之中,关于我们自己、别人、 组织以及世界每个层面的各种图 像、假设和故事。
他的举动出乎招聘人的意料,负责招聘主管 被这个年轻人真诚而又聪慧的求职行为所打动, 破例对他进行全面考核。结果,他幸运地被报社 录用了,并被安排到与他的才华相应的外勤部门。 事实证明,报社没有看错人。 20年后,他在这家英国王牌大报的职位是: 总编。这个人就是Simon西蒙·福格——一位资 深且具有良好人格魅力的报业人士。 启示:良好积极的心态铸就正向思维,不畏 失败,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三、为什么改善心智模式
旧的心智模式如果不去掉, 所有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都会踢到“心智模式”这块 隐藏在暗处的“顽石”。 ——彼得· 圣吉
四、心智模式八大“顽石”
1、归罪于外——从来都是对的(自我感觉良好)
2、墨守成规——一直这样做的(习惯成自然)
3、局限思考——见木不见林(线性思维) 4、心志不正——五气并存(官、骄、娇、泄、不服气)心态 不正。 5、以偏概全——用片面的观点看待整体问题 (一概而论) 6、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想人所想(将心比 心) 7、麻痹大意——对事物不敏感,缺乏警惕性。(安于现状、 掉以轻心) 8、思维定势——思维总是摆脱不了已有"框框"的束缚 (惯 性思维)
7、麻痹大意:青蛙效应
如果你把一只青蛙放进沸水中,它会立刻试着跳出。但是如果你把青蛙放进温水中, 不去惊吓他,他将呆着不动。现在,如果你慢慢加温,当温度从华氏70度升到80度,青 蛙仍显得若无其事,甚至自得其乐。可悲的是,当温度慢慢上升时,青蛙将变得愈来愈 虚弱,最后无法动弹。虽然没有什么限制它脱离困境,青蛙仍留在那里直到被煮熟。为 什么会这样?因为青蛙内部感应生存威胁的器官,只能感应出环境中激烈的变化,而不 是针对缓慢、渐进的变化。 要学习看出缓慢、渐进的趋势,必须放慢我们认知变化的步调,并特别注意那些细 微以及不太寻常的变化。否则我们很难察觉构成最大威胁的渐进过程,否则无法避免被 煮青蛙的命运。 六十年代、美国汽车在北美市场的占有率,被日本人一点一点蚕食,从4%逐步上升 到1989年的30%,美国车只剩60%左右。美国人完全是因为自己的麻痹大意,完全不把 日本看作生存的威胁。
2、墨守成规:和尚背美人过河
有一天,两个和尚结伴从一座庙走到另一座庙去。走到半路, 突然被一条河挡住了去路。这条河上没有桥,水并不太深,他们决 定涉水而过。正在这时,一位美貌的妇人也来到河边,她说有急事 必须过河,可是又怕河水把她冲走。 第一个和尚见此情景,毫不犹豫地背起妇人,涉水过河,把她 安全地送到了对岸。第二个和尚跟在后面也顺利地过了河。两个和 尚默不作声地继续赶路。又走了好几里路,第二个和尚终于憋不住 了,突然对第一个和尚说:“师兄,我们和尚绝不能近女色的,刚 才你为何犯戒背着那个妇人过河呢?”第一个和尚淡淡地回答: “我一过河就把她放下来了,怎么你走了好几里路,到现在还背着 她呢!” 启示: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常常容易固守既有的、习惯的东西。过 去这样做的,现在还这样做;别人这样做的,我也这样做。习惯像 一副无形的枷锁,使我们自我设限,难以摆脱桎梏和牢笼。做人做 事不要轻易就被一个成规束缚住了,墨守成规是前进的绊脚石,真 正成功的人,本质上流着叛逆的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我们在人际关系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 和友善的态度。采取什么方式对待他人,先要设身处地想 一想,如果自己是对方,是否愿意受到这种对待。如果我 们不愿意,那么我们就不能以此对待别人。 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 施于人”的实质所在。如果我们时时处处都能够从别人的 角度思考问题,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我们就能融洽、友 善地与人相处。 用别人对自己的方式来对待别人,是小肚鸡肠; 用希望别人对你的方式来对待别人,是将心比心; 用别人期望的方式来对待别人,是善解人意; 为对方着想,这是最朴素也是最高超的技巧。
一位哲学家在海边目睹一条船遇难的过程。 船上的水手和乘客全部溺毙了。他痛骂上苍不讲理, 只因为一位罪犯正好乘坐这条船,竟然让众多的无 辜者受害。 当他正沉迷于这种思考的时候,他发觉自己给 一大群蚂蚁围住,原来他站的位置距离蚂蚁窝不远。 这时,其中有一只蚂蚁爬到他身上并叮他一口,他 立刻用脚踩死所有的蚂蚁。天神在这个时候现身, 并用他的拐杖敲着哲学家说:“你既然都以类似上 苍的方式去对待那些可怜的蚂蚁,难道你还够资格 去批判上苍的作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