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专项复习(七) 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
专项复习(七) 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
6.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浪漫主 义诗人,被后人誉为“ 诗仙”,与 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
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7.王维,字摩诘,盛唐诗人,“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有“诗佛 ” 之称。王维擅书画,亦通音律,多才多艺,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有《王摩诘文集》等行世。
3.列夫·托尔斯泰,19 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学 家、思想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 《 复活》等。其作品深刻地展现了俄国剧烈的社会变革。
4.《三峡》作者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县人,北魏 (朝代)地 理学家,著有《 水经注》。
5.《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眉山(今 属四川)人。 宋代文学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 并称“苏辛”。
8.《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唐代诗 人。早年与元稹齐名,称“元白”;晚年又与 刘禹锡齐名,称“刘 白”。有《白氏长庆集》,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 等。
9.《背影》的作者是朱自清 ,字佩弦 ,江苏扬州人,散文家、 诗人、学者。
10.《苏州园林》作者 叶圣陶,原名 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 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 家”之称。著有童话故事《稻草人》,长篇小说《倪焕之》等。
20.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古人说的“文房四宝”是对笔、墨、纸、砚四种文具的总称。“文 房”即书房。 B.“五岳”分别指的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 C.古代的年龄称谓,按从小到大排列有:始龀、弱冠、豆蔻、而立、 知命、耳顺等。 D.古代制竹简以火烤竹去湿,刮去竹青部分便于书写和防蛀,称为 “杀青”,“杀青”现多指影视作品前期拍摄完成。 (解析:C.“始龀”指七八岁,“弱冠”指男子二十岁,“豆蔻”指少 女十三四岁,“而立”指三十岁,“知命”指五十岁,“耳顺”指六十岁。 正确的排列顺序应为:始龀、豆蔻、弱冠、而立、知命、耳顺。)
18.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令、贤、仁用于称对方或对方亲属,如“令堂”指对方的 母亲,“贤家”指对方。 B.芒种、处暑、寒露、霜降是属于同一季节的节气。 C.《与朱元思书》中的“书”是一种古代文体,也称作“书札、 尺牍、尺翰、帖”。 D.“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新桃换旧符”为 春节一大习俗——贴春联。人们借此来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解析:B.芒种是夏季,其他三个是秋季。)
2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丙辰中秋,欢饮达旦”中的“丙辰”是干支纪年。 B.“千里共婵娟”中“婵娟”指月亮。月亮的别称还有玉兔、 嫦娥、金乌和曦和等。 C.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典礼称作“封禅”。在泰山上筑坛祭天 称“封”,在泰山下的梁父山上辟场祭地称“禅”。 D.古人的“衣裳”分指上下两件,上身的衣服称为“衣”,遮 掩下身的裙称为“裳”。 (解析:B.“金乌”和“曦和”是太阳的别称。)
11.孟子,名轲,字子舆 ,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 子长 ,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 (朝代)史学家, 所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13.陶渊明,东晋 (朝代)诗人,名潜 ,字元亮 。因宅边曾有五 棵柳树,又自号 五柳先生。
14.杜甫,字子美,自号 少陵野老,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 被称为“诗史”。
期末专项复习
专项复习(七) 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
1.一篇新闻可分为标题、导语 、主体 、背景、结语五个部分, 其中主体 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
2.《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 ,浙江绍兴人, 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发表了中 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短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
2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立”是开始的意思,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 季的开始。 B.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一般在秋天举行,称“秋闱”,因正是桂 花开放时节,故金榜题名也称“折桂”。 C.古时说话或写文章时,遇上君主或尊亲的名字,不直接说 出或写出叫作“避讳”。 D.古人表示排行时,用伯表示老大,叔表示老二,仲表示老 三,季表示老四。 (解析:D.“叔”表示老三,“仲”表示老二。)
15.《赤壁》选自《樊川诗集注》,作者 杜牧,唐 朝诗人,和 李商隐 并称“小李杜”。
16.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 (朝代)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17.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人们常用“数九寒天”来指冬天天气最冷的时候。“数九” 是从立冬开始,立春结束。 B.人际交往中要用语得体,如:初次见面用“久仰”,好久不 见用“久违”,中途先走叫“失陪”。 C.汉语中常用“烽烟”代指战争,“手足”代指兄弟,“桃李” 代指学生,“鸿雁”代指书信。 D.“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中的“午”是古代地支纪时法 中的“午时”,即现代时间的十一点至十三点。 (解析:A.“数九”指从冬至开始每九天为一个“九”,从一“九” 数起,数到九“九”为止。)
2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古人把黎明时出现在东方的金星叫“启明星”,把黄昏时出 现在西方的金星叫“长庚星”。因金星亮度大,又被称为“太白星”。 B.“除夕”是指一年中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有除旧布新的 意思。 C.中国文化历史中的“史圣”“书圣”“诗圣”分别指司马迁、 柳公权、李白。 D.古代把祭祀时宰杀的牛、羊、猪等牲畜称为“牺牲”。 (解析:C.“书圣”是王羲之,“诗圣”是杜甫。)
19.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 ) A.古人以九为阳,九月初九有两个九,所以叫重阳。 B.“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诗句描 绘的是元宵节美丽的景象。 C.“特别想念那东坡的月光,梦想跟随在放翁的身旁。就算我没有 稼轩同一般的才华,挑灯看剑咱有的是担当。”歌词中涉及的古人依次是: 苏轼、陆游、辛弃疾。 D.中国书法有篆、隶、草、楷、行五种主要书体。篆书风格古朴, 笔画繁复;隶书蚕头雁尾,一波三折;行书结构简省,纵任狂放;楷书笔 画平直,规矩端正;草书书写快捷,潇洒飘逸。 (解析:D.“行书”和“草书”的特点互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