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立体构成教学计划

立体构成教学计划

立体构成教学计划【教学重点和难点】立体感觉和空间构型。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时数】60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章立体形态概论一、立体构成的涵义二、立体构成的概念三、立体构成的起源四、立体构成的三个条件第三章立体形态基本元素一、形态的本质分类二、形态的空间意识三、形态的构成元素第四章立体形态材料构造一、立体形态材料加工二、立体形态制造工艺第五章立体形态形式感觉一、立体形态感觉二、立体形态形式第六章立体形态综合造型一、几何形体构成二、抽象形体构成三、装置观念构成第一章立体形态概论一、立体构成的涵义立体构成是现代设计领域中一门基础造型课,也是一门艺术创作设计课。

作为研究形态创造与造型设计的独立学科,如何才能尽快理解并掌握这门课程呢?首先,我们要明确它的实质内涵,才能做到行之有效。

学习这门课程的重点,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1)首先,它是以抽象的形式语言去表现社会现象和自然形态。

在现代艺术美学中,这种构成的抽象美是传统艺术具象美的升华,是人类在总结了历史美术的发展规律基础上产生的;2)培养三维立体感觉,把握物体的体积量感。

对各种形态的造型进行“简化”,以最简单的方式简化到几何形块中去,用立方体、圆锥体、球体、矩形体等形状来塑造实践。

3)掌握立体形态中最基本的元素:点、线、面的造型手段。

因为任何形体都可还原到点、线、面的构成中,并且从分割到组合或从组合到分割地去变化进行。

既可表现形态造型实体,又可表现实体中的空洞虚体,4)运用综合材料,选择加工工艺,把握形态传递方式。

从而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

5)从造型审美形式拓展到装置观念设计。

甚至还可以向造型之外更为广阔的领域渗透,融进数学、力学、文学、哲学、宗教、戏剧、音乐、电影等各种门类之中。

二、立体构成的概念立体构成也称为空间构成,立体构成是以一定的材料,以视觉为基础,以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按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美好的形体。

它是研究立体造型各元素的构成法则,其任务是,揭示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阐明立体设计的基本原理。

立体构成是由二维平面形象进入三维立体空间的构成表现,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的是:它们都是一种艺术训练,引导了解造型观念,训练抽象构成能力,培养审美观,接受严格的规律训练;区别的是:立体构成是三维度的实体形态与空间形态的构成。

结构上要符合力学的要求,材料也影响和丰富形式语言的表达,立体构成是用厚度来塑造形态,它是制作出来的。

同时立体构成离不开材料、工艺、力学、美学,是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体现。

立体构成通过材料、结构将形态制作出来,这与产品设计相同。

立体构成只要变化一下材料本身就可成为产品。

立体构成的原理已广泛地应用于工业设计、展示设计、环艺设计、包装设计、POP广告设计、服装设计等领域。

三、立体构成的起源20世纪初,在印象派画家塞尚的方块风格和高更的原始主义神秘感召之下,一批反叛之士拉开了现代艺术的序幕。

他们纷纷阐述自己的艺术观点,并强调个人内心世界联想,颠倒时序和空间,形成了一股现代意识潮流。

其中最初的艺术流派是:原始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结构主义,达达主义和风格主义。

四、立体构成的三个条件立体构成的因素,就宽泛意义而言,可分为视觉基本特征(关系因素)、环境条件(必要因素)、形态本身(对物像——条件因素)这3个方面。

1、视觉的基本特征任何造型都是服务于人的。

人的视觉条件具有特征性,涉及到视觉效应,而视觉效应往往与人的生理、心理、情绪、文化背景等有着紧密的联系。

人之所以能辨认某形状的存在,除了物体本身的外在因素外,全凭借人有着功能健全的视觉器官,通过视觉器官将形象反映于视觉中枢。

但由于人的视觉器官的晶体结构并不完美,也使人在辨认形态的过程中,会有盲点、错视及错觉的现象发生,致使人所见的形态与物体本身的真实面貌有一定的差距。

由于视觉的生理组织往往影响到视觉现象的准确性,因而成为辨认形态的表象的关键因素。

所以探讨立体构成必将涉及人的生理与心理问题。

2、环境条件在环境条件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为光、色彩、明暗、距离、大气等,它们都会影响视觉的判断。

光线与色彩是构成形态的必要因素。

它不仅是视觉辨认的主要媒介,而且也是形态作用于人们的生理、心理的机能因素。

人们看到的色相,是物体受到光线照射反射的结果,没有光线也就没有色彩的存在,同时也由于光线反应的强弱而有“明度”的差距。

为了使人能知觉出浮现与背景的物象,形态本身的色彩、明度、应该和背景的色彩、明度有着最起码的差距,这样才能观察其存在、事实证明、光线、明暗、色彩与形态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3、形态本身我们常说的对象物,主要是只形态。

而想台的内在本质的因素,主要指形态自身所具有的机能、结构哦、组织、内涵等,这些都是物体外在的现象成立的条件因素。

在立体构成的教学中,首先要使学生了解形态的分类、造型的发展、中华民族自身在造型上形成的特点、这一特点与西方民族在造型创造上的区别,较为基本地掌握立体构成的要素和这些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只有把握这些关系,才能由感性入手升到理性的分析。

第二章立体形态概况一、现代构成雕塑1.超现实主义(Superrealism)二战之后,现代雕塑中超现实主义就像是黑暗之后的黎明曙光,引亮了艺术界。

众多的艺术家憧憬着神秘的诗歌、梦中的世界和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境界。

这些作品的特征大致是没有五官表情,朦胧状态和骨架式的构成。

2.集合艺术(Assemblage)美国的构成雕塑、废品雕塑在20世纪50年代起成为主要方向。

评论家们把这种用现成品和废旧的材料,通过组合装配而成三维作品,称为集合艺术。

3.抽象表现主义(AbstractExpression)取用战后废弃的金属材料雕塑造型的另一流派是抽象表现主义,抽象的艺术在美国20世纪60年代已成为文化的主流。

艺术评论家肯定了这种纯形式美的价值并称之为“前卫艺术”。

4.动态艺术(KinetieArt)作为工业时代的回应,在金属构成雕塑的大潮中,动态雕塑也是其中一员。

他们追溯继承40年前的未来主义、机械美学。

对新的工业文明、速度、空间、材料和运动形式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5.波普艺术(PopArt)由于抽象艺术的文化垄断已成为新的权威,针对这种抽象中的“自我”概念,波普艺术诞生了。

6.极少主义(Minimalism)它和波普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处。

他们都取消抽象艺术中的“自我表现”,也都用现成品来表现,强调作品中的“客观性”。

唯一不同的是,波普艺术使用的是社会提供的图像,而极少主义拒绝社会图像在作品中存在。

7.大地艺术(EarthArt)后极少主义艺术的另一个流派是大地艺术。

他们将艺术搬出画廊和社会,安放在空旷的大自然中,使之成为巨大的、固定的地景。

把艺术搬到荒野去的目的意义,首先是改变了以往艺术行为只是在博物馆室内封闭的空间里的观念,其次目的是由现代世俗的社会,联想到原始宗教行为的神秘领域,意义在于呼吁挽救环境和挽救祖先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

二、后现代装置艺术如果说立体构成与现代构成雕塑有着直接的关系,那么它和装置艺术也有着间接的联系。

装置艺术(InstalArt)又称“环境艺术”,在当今西方的艺术中已成为艺术家们热衷于表现的形式。

它广泛存在于公共环境和室内建筑中,又展示在美术馆、画廊和许多媒体上,还在许多高等艺术院校教学上占据重要位置。

它不受艺术门类限制,拥抱兼容造型之外,去表明人类的思想观念,已成为后现代艺术的象征。

而今,我们学习立体构成这门课时,如拒绝发掘装置这个“宝藏”,似乎是一种损失和遗憾。

第三章立体形态基本元素一、形态的本质分类立体构成中,形态元素的研究很重要。

形态不等于形状,它是指立体物的整个外貌,由无数个角度、体面形成的形状,所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概念体。

如果对自然界各种形态详加注意,从微观到宏观,还涉及到造型与环境之间的空间形态关系。

形态的分类分为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两方面二、形态的空间意识什么是形态的空间意识?立体构成中除了造型形态的实体之外,还有一种虚拟的空间形态。

这种空间形态几乎涉及一切艺术设计领域。

中国古代老庄哲学中就十分强调“空”、“无”的美学观念,认为“无”形比有形更富有表现力。

中国古典建筑中最讲究通透,这种内外合一把建筑的实体与空间自然融合的方式,可以丰富空间的层次和对景物的情思。

三、形态的构成元素1.点的元素点是立体构成中最基本的元素,它具有求心性和醒目性,在视觉艺术信息的传达中总是先取得心理的表象。

点的体积有大有小,形状多样,排列成线,放射成面,堆积成体。

点的空间表现:空为虚,实为体,两点含线,三点含面,四点含体。

2.线的元素立体构成中线的语言是非常丰富的。

就线的形态而言有粗细、长短、曲直、弧折之分;断面又有圆、扁、方、棱之别;线的材质感觉上有软硬、刚柔,光滑、粗糙的不同;从构成的方法看有垂直构成、交叉构成、框架构成、转体构成、扇形构成、曲线构成、弧线构成、乱线构成、回旋构成、扭结构成、缠绕构成、波状构成、抛向构成、绳套构成等。

3.面的元素面的形态元素,在几何学中是线的移动的形态,也是由块体切割后而形成。

面的感觉虽薄,但它可以在平面的基础上形成半立体浮雕感的空间层次,如果通过卷曲伸延,还可以成为空间的立体造型。

第四章立体形态材料构造在三维立体造型中,对材料的研究与使用非常重要。

材料的种类很多,各种材料的材质、性能、形状会给人的视觉心理上产生不同的感受。

材料的构成可唤起时代的联想,如: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钢铁时代、塑料时代与合金时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材料还在不断出现,丰富的材料也带来了丰富的信息,使材料的构成具有造型的生命力。

既可在构思计划后去寻找符合需求的材料,也可先有材料,采取“相面法”审视材料,在玩赏之中得到灵感的升华。

尤其是对现成品和废品材料的使用上更是如此。

一、立体形态材料加工将各种材料按线、面、块分类,然后进行加工制作。

其造型手段大致有以下几种步骤:1.破坏与解构是对原型原材料的初加工,也称“减法创造”。

这是人的有意识行为,形成一种特殊效果,给人的视觉新刺激。

2.组合与重建将简单形体或是破坏、拆散后的材料重新连接组合,创造一个新的整体造型。

这种手段也称“加法创造”,3.变形与扭曲这是将规则的实体造型或原材料进行异化变形处理,使单调冷漠的形体变成复杂生动的形态,使平面形态变为曲面形态、凹凸面的形态,使立体造型更为丰富。

二、立体形态制作工艺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制作方法,同时,材料又决定了立体构成的形态、肌理等视觉效果。

下面列举几种比较适合在课堂中加工的材料,具体如下:1.纸类材料纸是最方便、最基本的材料,它具有优异的定形性和可塑性,价格便宜,工艺简单,是学习立体构成的理想材料。

纸的工艺有折纸、纸雕和纸塑三种。

2.泡塑材料泡沫块是立体构成练习中最方便的材料。

3.布绳材料各种布绳材料都是软性材质,可以构成千变万化的“软雕塑”造型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