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金县苍海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防治水机构、制度、岗位责任制目录防治水管理运行制度 (3)防治水业务管理制度 (5)防治水技术管理工作制度 (5)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6)防治水安全事故分析制度 (8)防治水安全确认签字移交制度 (8)防治水测量制度 (9)水害预测、预报制度 (10)水害情况分析制度 (11)与周边矿井水文地质资料和图纸交换制度 (11)探放水工程设计审批制度 (12)探放水确认制度 (13)资料定期分析、保管、提供制度 (14)雨季防治水工作制度 (15)雨季防治水隐患排查制度 (15)防汛物资储备制度 (16)防治水奖罚制度 (17)矿长防治水岗位责任制 (18)安全副矿长防治水岗位责任制 (20)生产副矿长防治水岗位责任制 (21)矿总工程师防治水岗位责任制 (22)技术组长防治水岗位责任制 (23)技术组副组长防治水岗位责任制 (24)防治水技术员防治水岗位责任制 (24)探放水队队长防治水岗位责任制 (25)探放水队人员防治水岗位责任制 (25)钻机工防治水岗位责任制 (26)生产技术科防治水岗位责任制 (26)暴雨天气期间巡视及停产撤度 (33)防治水管理运行制度为了防止煤矿重大水害事故的发生,保障矿井和职工人身安全,同时为了促进矿井防治水各项工作工作的及时开展,特制定此防治水管理运行制度:1、矿井必须建立负责防治水工作的管理机构,明确责任,并制定应急处置预案。
主要负责人是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责任者,负责解决防治水所需的人、财、物等;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负责防治水工作的技术管理。
2、科室必须配齐满足防治水工作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所配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
3、必须加强防治水基础工作。
各种原始记录、台帐、卡片等齐全、准确;图纸资料完善可靠、填绘及时;做好矿井水情水害的分析和预报,及时提供各种水文地质资料,满足矿井生产安全需要。
4、必须抓好水患的排查与治理工作。
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水患排查,对排查出的水患必须制定防治措施,做到项目、资金、措施、时间、人员、责任六落实。
5、必须具备完善的排水系统,排水能力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有突水危险的矿井和区域必须按规定设置防水闸门等防水隔离设施,实现分区隔离。
隔离设施必须安排专人管理,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防水闸门每年必须由分管负责人组织两次关闭试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6、必须加强对古空、老空、采空区积水情况的探查和管理,加强对邻矿古空、老空及废弃老窑情况的调查分析;矿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每年必须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一次复查核实,按规定及时准确地填绘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加强与邻矿之间的关系协调,按安全互保协议要求搞好图纸交换,建立完善的档案资料。
严格执行“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探后采”的制度。
7、必须严格执行防治水审批管理制度。
受上覆岩层水或地表水威胁的煤层,必须按照矿井设计和矿井地质报告的规定留设防隔水煤(岩)柱,未经省煤炭管理部门批准,严禁擅自提高开采上限。
受承压水威胁的矿井,开采前必须查清水文地质条件,编制治理方案和防范措施,按管理权限报批后组织实施。
8、必须按有关规定留足矿井边界隔离煤柱,不得擅自采动破坏;变更边界煤柱,必须编制专门设计报省煤炭管理部门批准。
严禁危及相邻矿井安全的泄水、贯通巷道等行为。
9、每年雨季前必须对本单位的“雨季三防”工作进行全面分析排查,对主要排水系统进行联合试运转。
在受雨季降水影响或威胁情况下,必须制定专门的防治措施。
井口和工业广场场地高程低于当地历年最高洪水位的情况下,必须有防、堵、疏、排措施。
10、公司必须加大对防治水工程的资金投入。
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必须每年组织有关人员编制防治水工程计划,经主要负责人批准后列入安全技措工程计划,并组织实施。
防治水业务管理制度为更好地防止矿井水灾事故的发生,对矿井防治水工作进行科学管理,,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等有关规定,制定本管理制度。
1、每一受水害威胁的地点都要制定相应的“探、放、堵、截、排”综合防水措施。
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
2、矿井必须配备有效的探放水设备。
培训探放水设备操作人员。
3、有水灾威胁地点,要合理设计各类防水煤柱。
4、矿井每年雨季前要组织一次防治水全面检查工作。
5、矿井必须配足排水管路、排水设备、防洪抢险物资。
6、矿井必须收集矿井水文地质资料建立相关档案。
7、矿井应组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
查明矿区内报废小井充水情况与矿区开采关系,查明地表水体、含水层与隔水层、小井老窖、各类导水构造等对矿井影响情况,并制定措施。
8、矿井应进行水文地质观测工作,建立观测台帐。
9、水文地质情况不清的情况下,要进行补充水文地质勘探工作,并按地质规程要求报批工程设计。
10、采掘工作面探放水包括,防顶板突水、防底板突水、老空水断层水、冲积层水、钻孔水等。
11、凡在煤层露头风化带,含水、导水、与富水层相接触的断层,矿井水淹区,受保护的地表水体、井田技术边界等地段必须留设防水煤柱,各类防水煤柱必须经有资质单位进行设计、计算,确定尺寸大小和留设方法,报有关部门批准。
防治水技术管理工作制度为了查明并完善本矿水文地质基础资料,了解矿井井田内及周边矿井水文地质情况,掌握本矿井下涌水情况,进一步为煤矿安全生产服务,现制定水文地质资料收集制度。
1、委托有资质单位对本矿及周边矿井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实地调查,编制水文地质图,对本井田范围内的地形地貌、地层构造、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详细说明,为防治水工程提供依据。
2、加强本矿水文地质资料的收集,定期请资质部门对本矿水文地质图及相关资料进行实地考察、编制、能够指导安全生产。
3、了解并掌握矿井井田范围内地面河流、水库、水池、水井、机井、泉点等水体分布情况,及时测绘填写水文地质图,为井下采掘布置提供第可靠资料。
4、掌握本矿井田周边煤矿开采情况,了解其采空区情况,对其开采范围、开采深度、积水积气情况进行详细掌握。
5、定期对本矿采空区地面裂缝进行观察,对裂缝位置、走向、范围、周边水体、是否容易充水等情况要详细记录。
6、定期对井下进行水文观察,特别是雨季来临前后,要加强对井下出水地点:如井筒、本矿及相临煤矿采空区、可疑地点等的出水口进行详细观察,对涌水量进行定期测定并详细记录地案。
7、定期对受水害危胁工作面进行探测,做好水情水害预报,制定加强防治水的安全措施。
8、对水文地质观察情况进行专门记录,附必要的草图,写明观测地点、日期、观测者姓名、使用仪器等,对可能影响观测资料精度、质量的各种因素和主要为加强我矿的防治水工作,彻底消除矿井水患威胁,防止水害事故的发生,特编制本制度。
一、水害隐患排查工作由防治水办公室负责完成二、工作要求1、每月下旬必须完成对全矿井的水害隐患排查。
排查地点:全矿井地面、井下所有出水地点及排水设备、排水管路、水仓、水沟及雨季防洪设施等。
排查内容:影响生产的水害,探放水方案及措施制定、实施过程、探放水结果、排水设备及排水管路完好情况、出水地点注浆效果、涌水情况、水仓容积及水沟畅通状况等。
1、防治水隐患排查可每月下旬进行,由防治水办公室主任根据矿井当期防治水重点工作进行分工安排排查项目和重点环节。
2、防治水隐患排查时,根据《煤矿安全规程》、《防治水规定》和防治水质量标准化要求进行,检查完后及时将现场检查原始表报防治水办公室,由防治水技术组组长负责进行归类汇总,并提出处理意见,经主任批复后,以书面形式下发有关单位进行限期整改,防治水办公室安排专人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防治水隐患排查执行“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制,由于检查不认真出现影响防治水安全工作,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4、防治水办公室要做好每月防治水隐患排查的工作安排和内业资料管理,对整个过程要建立完整的记录,要求内容齐全、规范(包括检查人员签字、人员分工情况、存在问题、整改情况、复查情况等做详细记录)。
5、各单位必须高度重视防治水工作,要严格按照防治水专项整治的设施方案要求做好日常隐患排查工作,确保排水系统畅通,排水设施完好。
6、要做好水患的预测预报工作,对井下各出水点要定期进行水量观测,及时分析水患危害程度,对影响生产的区域要制定可靠方案,及时处理,确保防治水工作安全。
7、各单位必须认真贯彻执行重点防治水区域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及年度防治水计划。
对查出的隐患要严格按照防治水隐患排查要求,限期进行整改,在规定期限内未进行落实的,给予相关负责人“三违”处罚。
8、检查人员要认真对待防治水隐患排查工作,确保我矿井防治水工作安全、有效,无水害事故发生。
防治水安全事故分析制度1、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工作条例”及公司有关细则、规定,对违反规程及条例造成事故的,追究责任人责任,构成刑事责任的移交执法机关处理。
2、因对矿井生产及矿井水文地质情况了解不够,提供水文地质资料不及时,造成水害事故的,追究责任人相关责任。
3、对可能发生突水的区段,未及时向领导提出处理意见,造成水害事故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责任人一定的处罚。
4、未及时编制防探水预报通知及其它专门防治水工程设计,造成水害事故的,扣除责任人当月工资的50%。
5、对管辖内所提资料的可靠性及因处理失误而造成的事故负责。
防治水安全确认签字移交制度1、探水队必须按设计要求在工作面布置探水钻孔。
2、探水队负责人必须认真填写探水移交单。
3、探水队必须根据探水结果在移交单上填写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
4、探水队负责人和工作面施工负责人必须在现场进行交接班不得在其他地点进行交接班或口头交接班。
5、工作面施工负责人如发现工作面现场未进行探水的或探水孔不符合设计要求有权拒绝施工。
6、发现有水害情况防治水负责人在交接单上未填写安全技术措施的必须停止作业。
7、在交接单上负责人未进行签字的不得进行作业。
防治水测量制度煤矿测量是煤矿防治水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基础技术工作,为了加强本矿测量工作,现制定测量工作制度。
1、矿井要配备防治水测量队伍,配备专业测量人员,负责对本矿井的涌水点、突水点、导水裂隙等与矿井水害因素准确的定位。
2、配备专门的能满足煤矿测量工作的测绘仪器,主要包括全站仪、经纬仪、水平仪、钢尺、皮尺、塔尺、罗盘及绘图工具。
3、利用国家三角测量标准控制点成果,建立矿井内地面及井下测量控制系统。
在井下主要巷道内建立闭(附)合导线,基本控制导线测量精度为正负15秒,一般边长为30-90米。
4、井下掘进巷道开口时,要首先在巷道布置图上设计开口位置及坐标,从上级导线控制点进行测量,开工前要向施工单位下达通知单。
5、对井田内的基本控制导线测点要建立档案,测量成果要详细记录在案。
6、测量观察记录原始资料要妥善保管,附必要的草图,写明测量地点、测量日期、观测者、记录者、复合者姓名、使用仪器等,对可能影响观测资料精度、质量的各种因素和主要原因要备注说明清楚,供分析资料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