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第二单元测试卷答案一.选择题(共25小题)1.小敏同学在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绘制了如图思维导图,其中内容正确的有()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如表为1880﹣1913年部分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的相对份额(%)。

对如表分析不正确的是()英法德美国家年份188022.97.88.514.7190018.5 6.813.223.6191313.6 6.114.832.0A.美国已成为世界霸主B.英国逐渐丧失“世界工厂”地位C.美德在制造业上已超过英法D.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这种变化3.卡尔•本茨被称为“汽车之父”,使他创制汽车成为可能的前提条件是()A.蒸汽机的改良B.电动机的发明C.电器的发明D.内燃机的创设4.导致图中世界石油产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时间1870 年1900 年内容世界石油产80万吨2000万吨量A.蒸汽机的广泛应用B.内燃机的广泛应用C.发电机的广泛应用D.电动机的广泛应用5.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发明了一种使用液体燃料的动力机器。

它是()A.蒸汽机B.发电机C.电动机D.内燃机6.某历史学家认为“19世纪80年代,世界交通领域里的一场革命源于一种新动力的发明”。

以下使用这种“新动力”的交通工具是()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7.被誉为“发明大王”的人是()A.史蒂芬孙B.瓦特C.爱因斯坦D.爱迪生8.19世纪末20世纪初,改变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根本原因在于()A.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B.德、奥为加强同俄、法对抗,缔结军事同盟C.英、德的竞争促使英国协调它同法、俄的矛盾D.意、法矛盾激化促使意大利加入德奥同盟9.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下列国家依其经济实力排列顺序是()①法国②美国③英国④德国A.④①②③B.③①④②C.②④③①D.①④②③10.通过实验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人类利用电能提供了科学依据的科学家是()A.爱因斯坦B.牛顿C.法拉第D.爱迪生11.如图所示的是某一些时期女话务员工作的场景,这现象不早于()A.19世纪60年代B.19世纪70年代C.19世纪90年代D.20世纪初12.卓别林大师的《摩登时代》生动刻画了工厂制度下机器生产对人的控制导致人类行为的失态、错乱。

工厂这一生产组织形式开始出现于()A.新航路开辟时期B.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C.文艺复兴时期D.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13.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选项史实结论A美国内战赢得民族独立B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电气时代”C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D巴黎公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A.A B.B C.C D.D14.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的时代是()A.蒸汽时代B.信息时代C.电子时代D.电气时代15.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加剧的根本原因是()A.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B.德、奥为了加强同俄、法对抗,缔结军事同盟C.英德竞争促使英国协调它同法、俄的矛盾D.意、法的矛盾16.标志着德国大音乐家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成熟的作品是()A.《命运交响曲》B.《田园交响曲》C.《英雄交响曲》D.《合唱交响曲》17.梵高是荷兰著名的艺术巨匠。

下面四幅美术作品中,由他创作的是()A.B.C.D.18.假如给“世界近代社会”画一张简笔画。

它的主要特征是()①思想上崇尚平等、自由②政治上要求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③经济上推行机器大生产④文化上提倡“基督教”文明征服世界。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9.如图人物的作品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他的代表作是()A.《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B.《人间喜剧》C.《命运交响曲》D.《物种起源》20.下列关于人物与成就搭配正确的一组是()A.莎士比亚《英雄交响曲》B.贝多芬《战争与和平》C.托尔斯泰《哈姆雷特》D.巴尔扎克《人间喜剧》21.近代以来,文艺巨匠们创作了许多闻名世界的作品。

下列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列夫•托尔斯泰﹣﹣《哈姆雷特》B.梵高﹣﹣《战争与和平》C.贝多芬﹣﹣《英雄交响曲》D.毕加索﹣﹣《愚公移山》22.文学作品背后总离不开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列文艺作品和其反映背景关系正确的是()A.《美国的悲剧》﹣﹣谴责美国黑人奴隶制的罪恶B.《英雄交响曲》﹣﹣对拿破仑和法国大革命的歌颂C.《战争与和平》﹣俄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D.《格尔尼卡》﹣﹣日本法西斯轰炸西班牙小镇23.“从根本上推翻‘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的科学成果是()A.哥白尼“日心说”B.牛顿力学C.达尔文“生物进化论”D.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24.小名研究某一历史人物时候,搜集了如下信息:“物理学家”、“研究领域广泛”、“现代工程力学的基础”。

通过这些信息我们可以判断出他研究的对象是()A.牛顿B.达尔文C.马克思D.贝多芬25.“牛顿的成就说明了自然界本身运动的自然法则控制着物质世界。

这使启蒙思想家认为:人类社会也有一定的自然法则,这种法则是摆脱‘神’的控制而自行发展的。

”以下说法符合题意的是()A.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思想解放提供了依据B.启蒙思想家需要掌握自然科学知识C.牛顿是启蒙运动的奠基人D.思想解放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第Ⅱ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Ⅱ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二.材料题(共3小题)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瓦特改良蒸汽机【材料二】19世纪七十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

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

人类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迅速运用于生产领域,形成了革命浪潮。

这次革命进一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在享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感受着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发展过程中神奇而巨大的力量。

﹣﹣摘编自“百度百科”【材料三】然而,恰恰是工业革命所带来的这种多少有点无规则的市场波动,在同时代人们之间引发了恐慌。

在……公共医疗卫生取得重大进展之前,工业城市的死亡率一直比农村更为糟糕。

﹣﹣(英)尼尔•弗格森《文明》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瓦特改良蒸汽机的使用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它推动了哪些新的交通工具的诞生?(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举两例说明“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在享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3)材料三反映了工业革命有何影响?2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号称“世界工厂”。

其生铁产量1848年为200万吨,1870年时已增长到600万吨,占全世界总产量的一半。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材料二1865年至1900年,(在美国)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了64万多种。

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很快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独占鳌头。

﹣﹣电视片《大国崛起•美国》(1)材料一中提到的“英国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一时期,为英国生铁生产提供动力的主要机器是什么?请写出当时英国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在电力应用和交通工具方面取得重大成就,请各举一项发明。

(3)综上所述,两次科技革命有何共同的积极影响?28.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完成问题。

材料:科学应该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两大类。

前者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自然地理等学科领域,后者包括文学、历史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语言学、宗教学和伦理学等学科领域;前者是以自然作为研究对象,而后者则以人和社会作为研究对象。

所谓科学,有时还与迷信相对应……由于科学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人类对科学本身的认识也在不断第扩大和加深。

(1)依据材料一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分别定义。

材料二:文化名人名言录(2)对材料二中的文化名人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进行分类;选一句你喜欢的上述名言谈谈感受。

(3)“由于科学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人类对科学本身的认识也在不断第扩大和加深”请结合达尔文的成就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第二单元测试卷答案一.选择题(共25小题)1.【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力的广泛应用,把人类带入电气时代。

思维导图中的①④是正确的。

答案:B。

2.【解答】由表格信息可知,英国逐渐丧失“世界工厂”地位,美德在制造业上已超过英法,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这种变化。

A项美国已成为世界霸主不对,二战后,美国才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答案:A。

3.【解答】据所学知,汽车是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所以卡尔•本茨创制汽车成为可能的前提条件是内燃机的创设成功。

答案:D。

4.【解答】导致世界石油产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内燃机使石油成为新兴燃料。

以内燃机为动力,本茨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

美国人亨利•福特使用流水线装配工艺生产汽车。

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制成的飞机试飞成功。

答案:B。

5.【解答】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内燃机使石油成为新兴燃料。

答案:D。

6.【解答】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内燃机使石油成为新兴燃料。

以内燃机为动力,本茨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

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制成的飞机试飞成功。

某历史学家认为“19世纪80年代,世界交通领域里的一场革命源于一种新动力的发明”。

以下使用这种“新动力”的交通工具是汽车和飞机。

答案:D。

7.【解答】1879年,美国科学家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电灯泡,为世界带来了光明。

他一生的发明近2000项,正式注册的发明就有一千三百多种,被誉为“发明大王”。

被誉为“发明大王”的人是爱迪生。

答案:D。

8.【解答】据所学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和德国走在了前列,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而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和法国则相对发展缓慢,这种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改变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根本原因。

答案:A。

9.【解答】本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归纳和分辨能力。

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

美国发展最为迅速,1894年,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

德国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法国在四个国家中排第三,英国最后,所以法国、美国、英国、德国依其经济实力排列顺序为美国、德国、法国、英国。

C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C。

10.【解答】法拉第,世界著名的自学成才的科学家,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发明家即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者。

1831法拉第发现第一块磁铁穿过一个闭合线路时,线路内就会有电流产生,这个效应叫电磁感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