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课时练习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课时练习

(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广东汕头期末)魏晋南北朝时,一些佛寺“侵夺细民,广占田宅”,招揽农民,建立起规模很大的庄园,产品主要供内部享用,政府按惯例对其免征徭役、兵役和赋税。

这些庄园内的农民被称为“佛图户”。

后来,北周武帝开展了大规模的灭佛禁佛运动,北周实力大大增强。

这说明()A •佛教冲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 .佛教庄园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C.佛寺庄园的存在影响国家财政收入D .佛教势力的膨胀威胁到中央集权解析据题干材料信息说明佛寺庄园的存在影响国家财政收入,故选C项;材料信息没有提到对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的冲击,故 A项错误,材料信息也不能说明佛教庄园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提到佛教势力的膨胀威胁到中央集权,故D项错误。

答案 C2.(2018江西九江“十校”联考)东汉末年,由于中央集权的衰落,少数民族开始进入中原,农牧经济格局逐渐受到冲击。

西晋灭亡后,游牧民族大批进入中原,畜牧带大幅度向南推移。

由此推断魏晋时期()A .北方形成农牧并重局面B .南北经济的互补性增强C.少数民族完成汉化过程 D .北方生态环境相对恢复解析少数民族以游牧经济为主,大举南迁,农业经济会造成土地过度开垦,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但发展畜牧业,可退耕还牧,恢复生态环境,故选D项。

答案 D3.(2018湖南师大附中月考)北魏时期政府多次下诏,规定:“百工技巧,驺卒子息,当习其父兄所业,不听私立学校。

违者师身死,主人门诛。

”这主要反映出()A .政府注重保护传统的手工业技艺B .世袭制有利于手工业技术传承C.北魏政府严格限制私立学校发展D .官府对工匠人身控制非常严格解析材料“当习其父兄所业,不听私立学校。

违者师身死,主人门诛”主要反映了政府注重对工匠的管控,说明官府对工匠人身控制非常严格,故选D项。

答案 D4.(2017广东珠海模拟)从唐朝起,钱就不再以重量为名称,而改称宝。

唐高祖武德四年,铸造开元通宝。

开元意思为开创新纪元,通宝的意思是“通行宝货”,以后历代沿用,并常在“通宝” 二字前冠以年号、朝代或国名。

通宝的出现说明 ( )A •钱币成为政府聚敛财富的工具B •以金银钱币为主所以珍贵为宝C •商品经济发展使货币影响增大D •古代货币制度出现了根本变化解析据题干材料“从唐朝起钱就不再以重量为名称而改称宝”及“通宝的意思是‘通行宝货'” 可知由于商品经济发展,货币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故称为“宝”或“宝货”,故选C项。

答案 C5.(2018四川资阳模拟)唐朝继承发展前代均田制,将无主土地分配给流民及王公、贵族、官僚。

《通典田制》规定,十八岁以上的中男和丁男,每人受口分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

老男、残疾受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受口分田三十亩;杂户受田如百姓。

工商业者、官户受田减百姓之半。

受田民户要承担租庸调。

这一措施 ( )A •是农业生产力提高的结果B .化解了土地兼并带来的矛盾C •实现了土地的平均分配D .有利于土地和人口资源的开发利用解析根据题目中“将无主土地分配给流民及王公、贵族、官僚”信息,可知均田制把无主土地分配给各阶层的人,有利于实现土地和人口资源的有效利用,故选D项。

答案 D6.(2017湖北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联考)唐朝时已出现白瓷,邢窑白瓷名满天下。

《匍说》记载:古代烧制白瓷,必先用磁石在釉水中搅动,吸走铁屑,这样烧制出的白瓷才不会有黑斑,这种方法开创了现代磁法选矿的先河。

这表明 ( )A .中国古代科技推动手工业发展B .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形成C.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享誉世界D .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十分广泛解析据题干材料用磁石“吸走铁屑,这样烧制出的白瓷才不会有黑斑”,表明中国古代科技推动手工业发展,故选 A 项;材料没有反映出唐朝制瓷业的成就,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唐朝瓷器的世界影响,故 C 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中国古代科技应用于制瓷业,并没有体现十分广泛,故 D 项错误。

答案 A7.(2017湖南长郡中学月考)汉代长安东西两市规模比后世更大,商贾多居住于市内,唐朝的市逐步变成单纯的营业区,商贾日常生活散落到各居民坊区了。

这主要反映了 ( )A •坊市制度逐渐被打破B •坊市结构的变迁C.抑商政策逐渐在加强 D •市场监管的加强解析据题干可知,汉代“商贾多居住于市内”,唐代“商贾日常生活散落到各居民坊区”,但都是坊市制度,故选 B 项。

答案 B8.(2017湖南十校协作体调研)唐代中前期,朝廷对在各级官市内列店肆经营的工商业者建立专门的市籍,责令市场主管部门详细登录入籍工商业者的财产。

唐代采用市籍制度意在 ( )A •限制商人势力过快发展B •为征收资产户税服务C •实现对工商业者的管理D •保证市场秩序的稳定解析根据“对在各级官市内列店肆经营的工商业者建立专门的市籍,责令市场主管部门详细登录入籍工商业者的财产”,可知国家对工商业的造籍登记,本质就是强化对其管理,故选 C项。

答案 C 9.(2018甘肃兰州模拟)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结构更新主要表现为一个方面:主导文化从儒学式微转变为儒、释、道三教并立;胡汉两种异质文化从冲突渐进到兼容;地域文化从中原一脉发展成南北分明。

这主要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 )A •中国古代文化向多元化的格局发展B •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并获得迅速发展C.道家思想实现宗教化以后才被认可D .少数民族的文化与汉文化相互吸收解析据题干材料中“ 儒、释、道三教并立;胡汉两种异质文化从冲突渐进到兼容;地域文化从中原一脉发展成南北分明”表明文化多元化,故选 A 项。

答案 A10.(2018 山东淄博模拟)下图为唐代襄阳城内外里坊示意图,从中可以看出其命名的主要特点是( )A •强调内外有别B •注重风水迷信C.侧重地理因素 D •彰显教化功能解析据题干材料,可以看出这些内外里坊的命名,“崇教”“明义” “旌孝”“靖安”,都流露着明显的儒家教化色彩,故选 D项;内外有别,这并不能由材料中的命名来看出,故 A项错误;“注重风水迷信”,材料中同样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地理因素只是襄阳城的选址考虑因素而非命名考虑条件,故C项错误。

答案 D11.(2017广东清远期末)唐太宗:“朕今所好者,惟在尧舜之道,周孔之教,以为如鸟有翼,如鱼依水,失之必死,不可暂无耳。

”而“神仙事本是虚妄,空有其名。

”从材料中可看出() A .儒学长期受到唐朝统治者的重视B .道教在唐朝遭到灭顶之灾C •唐太宗重视儒学D .唐朝实行三教并行政策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朕今所好者,惟在尧舜之道,周孔之教,以为如鸟有翼,如鱼依水,失之必死,不可暂无耳”而“神仙事本是虚妄,空有其名”可知唐太宗重视儒学,故选 C项。

答案 C12.(2018陕西榆林模拟)唐代,陈藏器的《本草拾遗》中说“人肉治羸疾”,中唐以后割股疗亲成为普遍现象。

孝子们割股千年,清代的《江南通志》记载了 2 000多个受到朝廷旌表的孝子,其中有过割肉(含割肝,剜眼等)疗亲行为的多达500个以上。

导致材料所述孝子行孝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政府、社会鼓励B •儒家思想尊崇孝道C.陈藏器的《本草拾遗》影响D .“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推动解析在古代,朝廷推行孝道,往往还有配套的物质刺激,被公开旌表的孝子不仅直接受赏,还能终身免税,例如材料中清代《江南通志》记载了 2 000多个受到朝廷旌表的孝子,故选 A项。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 14题12分,共37分)13.(2018湖南常德模拟)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的经济政策,然而中国古代商业在特定时期仍取得长足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杰诸侯强族于京师。

材料二(唐代开元十三年)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

每店皆有驴赁客乘,倏忽数十里,谓之驿驴。

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通典食货七历代盛衰户口》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商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和原因。

(10分)(2)结合材料一、二,概括唐代商业与汉代相比有何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代在商业市场上的新变化。

(15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信息来概括作答;第二小问,从材料一中“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来归纳总结。

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夹路列店肆待客……每店皆有驴赁客乘,倏忽数十里,谓之驿驴” 来概括;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夜市、草市的出现来回答。

答案(1)状况:商品运输活跃,富商众多,商品交易广泛。

(4 分)原因:国家统一;疏通交通,有限度地开发山林川泽。

(6 分)(2)发展:具有较为健全的商业保障措施(或交通发达、店肆众多)。

(5 分)变化:出现夜市;草市发展为地方商业中心。

(10分)14.(2018四川南充调研)解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唐代经过百余年的经营与发展,学校教育制度已相当完备,在我国和世界学校教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附:《唐代学制系统图》巾林省 -------- 1"/说书駐■朮怅審一恨学—— -id 卜寺一洋氏爷解读《唐代学制系统图》,围绕“唐代学制的特点”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简要阐述。

(12分,要求观点合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解析 根据材料唐朝教育体制分为中央和地方官学,结合所学不同学校的学生的前途不尽相同,体现出唐代官学封建等级性强,如观点一。

根据材料国子监、中书省下学习门类的多样性和中央 到地方的学校系统,得出教育体制系统化和学校形式多样化的特点,如观点二。

答案 观点一:唐代官学封建等级性强。

(3分)唐朝时中央地方各级都办有学校,如中央贵族学校崇文馆和弘文馆, 公侯卿大夫学校国子学、太 学等,地方州县也有相应学校。

弘文、崇文学生的门荫地位优越,仕进多途;国子监学生通过科举考试可以入仕;而职业教育诸学校的学生,大都从事所学专业工作。

因此,唐朝前期仍盛行重 贵族士族的风气,强化了等级性。

(9分)观点二:教育体制系统化,学校形式多样化。

(3分)唐代教育已经形成体系,分中央和地方两大层次。

县州府学业优胜者参加科举考试或进入国子监 的中央学校深造;儒学经典成为各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出现了卜筮、医学、兽医、天文等实用 性的职业教育,为社会输送了各种实用性人才。

(9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桧史凤事H Ml/\n学 学衬那 -玄号叩卜:庁 商U-T。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