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监理工作程序、方法和制度4、监理工作程序、方法和制度4.1 监理工作程序监理工作程序如下:(1)签订监理合同,明确监理范围、内容和责权。
(2)依据监理合同,组建现场监理机构,选派总监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监理员和其他工作人员。
(3)熟悉工程建设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技术标准,熟悉工程设计文件、施工合同文件和监理合同文件。
(4)编制项目监理规划。
(5)进行监理工作交底。
(6)编制各专业、各项目监理实施细则。
(7)实施施工监理工作。
(8)督促承包人及时整理、归档各类资料。
(9)参加验收工作,签发工程移交证书和工程保修终止证书。
(10)结清监理费用。
(11)向发包人提交有关档案资料、监理工作总结报告。
(12)向发包人移交其所提供的文件资料和设施设备。
4.1.1 工程保修阶段监理工作程序No4.2 监理工作方法(1)现场记录监理机构认真、完整记录每日施工现场的人员、设备和材料、天气、施工环境以及施工中出现的各种情况。
(2)发布文件监理机构采用通知、指示、批复、签认等文件形式进行施工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
(3)旁站监理监理机构按照监理合同约定,在施工现场对工程项目的重要部位和关键工序的施工,实施连续性的全过程检查、监督与管理。
(4)巡视检验监理机构对所监理的工程项目进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监督和管理。
(5)跟踪检测在承包人进行试样检测前,监理机构对其检测人员、仪器设备以及拟订的检测程序和方法进行审核;在承包人对试样进行检测时,实施全过程的监督,确认其程序、方法的有效性以及检测结果的可信性,并对该结果确认。
(6)平行检测监理机构在承包人对试样自行检测的同时,独立抽样进行的检测,核验承包人的检测结果。
(7)协调解决监理机构对参加工程建设各方之间的关系以及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争议进行的调解。
4.3监理工作制度4.3.1 监理机构工作的指导思想始终遵循“守法、诚信、公正、科学”的准则;在监理合同履行中,认真贯彻“监督、管理、公正、协调、服务、廉洁”的工作方针,按照“公正、独立、自主”的监理原则,竭诚为业主服务,公平的维护业主和承包商的合法权益;严格按监理程序和实施细则开展建设监理工作,确保本工程建设总目标——质量目标、进度目标、投资目标、安全目标、环保目标的顺利实现。
4.3.2 监理机构的基本职责权限(1)协助发包人选择承包人、设备和材料供货人。
(2)审核承包人拟选择的分包项目和分包人。
(3)核查并签发施工图纸。
(4)审批承包人提交的各类文件。
(5)签发指令、指示、通知、批复等监理文件。
(6)监督、检查施工过程及现场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情况。
(7)监督、检查工程施工进度。
(8)检验施工项目的材料、构配件、工程设备的质量和工程施工质量。
(9)处置施工中影响或造成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紧急情况。
(10)审核工程计量,签发各类付款证书。
(11)处理合同违约、变更和索赔等合同实施中的问题。
(12)参与或协助发包人组织工程验收,签发工程移交证书;监督、检查工程保修情况,签发保修责任终止证书。
(13)主持施工合同各方之间关系的协调工作。
(14)解释施工合同文件。
(15)监理合同约定的其他职责与权限。
4.3.3 监理工作制度4.3.3.1图纸会审、设计交底制度监理部将按照监理合同的规定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核查业主提供的设计图纸,并建议召开专门会议要求设计院对其设计意图、设计要求进行必要的说明和澄清,并形成会议纪要。
监理部还将审查根据合同要求承包人进行的设计。
专业监理工程师图纸审核的内容包括:(1)施工图纸是否经设计单位正式签署。
(2)图纸与说明书是否齐全。
(3)是否符合技术标准及其强制性条文的规定。
(4)各类图纸间、各专业图纸之间、平面图与剖面图之间、各剖面图之间有无矛盾,几何尺寸、平面位置、标高等是否一致,标注是否清楚、齐全,是否有误。
(5)图纸与设计说明、技术要求是否一致。
(6)施工图中的各种技术要求是否切实可行。
经审核的设计图由总监理工程师签发《施工设计图纸签发表》在加盖监理部审查章后发承包人实施。
监理部将负责说明或要求设计院澄清承包人对图纸提出的问题。
4.3.3.2施工组织设计审核制度监理部将督促承包商在合同规定的限期内提交完整的施工组织设计,并对其内容进行审核:(1)施工单位所选的施工设备的类型、性能、数量等,能否满足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要求。
(2)拟采用的施工方法、施工方案在技术上是否可行,对质量有无保证。
(3)各施工工序之间是否平衡,会不会因工序的不平衡而出现窝工。
(4)质量控制点的设置是否正确,其检验方法、检验频率、检验标准是否符合施工合同技术文件要求。
(5)计量方法是否符合合同的规定。
(6)质量保证措施是否切实可行。
(7)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是否切实可行。
监理部将在认真审查的基础上提出必要的修改意见。
最终确定的施工组织设计将成为监督承包商施工的依据之一。
当工程施工状况发生较大变化时,如发生较大的进度拖后、设计变更、施工条件变化时,施工组织设计应进行相应的修改和审查。
4.3.3.3施工进度计划审核制度(1)审核施工进度计划是否满足合同工期和阶段性目标要求。
(2)审核施工单位各工作项目之间逻辑关系是否正确、有无漏项,工作项目的持续时间、资源需求等基本数据是否准确。
(3)施工关键路线的选择是否正确。
(4)人力、材料和施工设备等资源配置计划和施工进度计划是否协调。
(5)交叉作业在时间上、空间上是否衔接有序。
(6)施工强度与施工环境是否相适应。
审核意见填入《批复表》中,施工进度计划由监理工程师审批。
4.3.3.4工程开工审批制度当各分部工程的主要施工准备工作已经完成时,承包商向监理部提出工程开工申请报告,监理部根据报告进行现场检查,在满足各项要求的条件下批准工程开工,并报业主备案。
4.3.3.5工程材料及构配件检验和复验制度所有材料和构配件订货前,承包商应提供必要的质量保证资料供监理部审查批准后方可订货;所有材料和构配件进场前应报告监理部检查验收,对出厂证明、材质证明和试验报告进行审阅,并按规定对材料进行检验,或在监理部的监督下由承包商进行复查,检查验收合格的材料方可进入施工现场,不满足质量要求的材料不得进入施工现场;在分部工程施工前,监理部应对准备投入工程中的材料和构配件再次进行检查,不合格的材料或贮存超过期限或因贮存保管方法不当而引起变质的材料应限期撤离现场,不得用于工程。
4.3.3.6隐蔽工程、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制度隐蔽工程在覆盖前须由施工单位先行自检,自评合格后连同评定资料报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未经验收的隐蔽工程不允许覆盖。
监理工程师抽检合格后,由项目法人(或委托监理)、监理、设计、施工、运行管理(施工阶段已经有时)等单位组成联合小组,共同检查核定其质量等级并填写签证表,报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核备。
分部工程完工后也将按照规范规定进行验收。
验收前,承包商需整理完成各种验收材料和质量等级自评文件,交监理部核定。
监理部也将在验收前整理完成相应的验收资料。
4.3.3.7单位工程中间验收制度单位工程的各标志性阶段将进行有关各方共同参加的中间验收,以确保工程竣工时达到优良质量等级。
4.3.3.8工序质量检查制度根据技术规范的要求制订工序检查的内容,监理部按此规定进行工序作业检查,上一道工序未经过监理工程师检查批准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单元工程每道工序完工后,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填写工序工程质量评定表及自检资料,向监理工程师报验,监理工程师到现场对施工质量进行抽检,填写抽检记录。
单元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填写《单元工程施工质量报验单》、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及自检资料,向监理工程师报验,监理工程师到现场对施工质量进行抽检,填写抽检记录工序或单元工程质量经抽检合格后,监理工程师完成质量评定及签证,允许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未经签认的,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如抽检不合格,监理工程师应通知施工单位进行返工或修整处理,自检合格后,监理工程师重新抽检。
4.3.3.9技术复核制度对所有的技术方案监理部都应进行认真的分析复核,以保证技术方案切实可行并满足质量、安全和工期的要求。
4.3.3.10设计变更处理制度监理部将对设计变更所引起的费用增加或减少进行认真评估,并根据授权在与合同双方协商的基础上确定费用的增加或减少。
在对设计变更进行必要复核后,监理工程师将以书面形式通知承包商。
4.3.3.11工地例会、现场协调会及会议纪要签发制度监理部和承包商间将按照合同规定或双方的约定定期举行工地例会,检查、讨论和解决涉及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和施工管理的问题及任何其它合同问题;对于需要各方共同研究解决的问题,将通过现场协调会确定解决办法。
1)第一次工地会议在合同项目开工令下达之前召开,会议由总监主持或者与发包人联合主持。
会议内容包括:(1)工程开工准备检查情况。
(2)介绍各方负责人及授权代理人和授权内容,沟通相关信息。
(3)进行监理工作交底。
(4)有关各方会前约定的其他事项。
2)监理例会每周定期召开监理例会,会议由总监或总监委托其他监理人员主持。
会议内容包括:(1)通报工程进展情况。
(2)检查上次监理例会中有关决定的执行情况。
(3)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
(4)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或建议。
(5)明确会后应完成的任务。
3)监理专题会议根据工程施工监理需要适时的召开专题会议,会议由总监或总监委托其他监理人员主持,会议主要目的是研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涉及施工质量、施工方案、施工进度、工程变更、索赔、争议等方面的专门问题。
上述会议都将形成会议纪要送达会议各方,作为约束各方行为的依据。
会议记录应注明例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主持人、记录整理人、会议的主要议程、会议议定的主要事项及责任人、完成期限等。
总监理工程师组织编写由监理部主持召开的会议纪要,并分发与会各方。
会议结束,应及时在监理日志中登记,并简要记录会议内容等。
4.3.3.12施工备忘录签发制度对于那些可能对工程造成潜在不利影响的施工事件,尤其是违规施工作业,将通过施工备忘录的形式加以记载并签发给承包商,以此督促承包商加强施工管理,同时可能成为确定承包商缺陷责任的依据。
对于检查到的不合格施工,监理部将通过“返工通知书”指令承包商返工。
不合格的施工将拒绝计入支付。
4.3.3.13质量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水利工程质量事故主要分为一般质量事故、较大质量事故、重大质量事故、特大质量事故。
事故的划分按《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暂行规定》执行。
事故发生(发现)后,总监理工程师立即向施工单位下达停工通知。
一般质量事故向项目主管部门报告。
较大质量事故逐级向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重大质量事故逐级向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机构报告并抄报水利部,特大质量事故逐级向水利部和有关单位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