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学校三年规划

小学学校三年规划

小学学校三年规划奉节县甲高镇高雅小学三年目标发展规划(2009——2011)一、规划背景与基础1.办学设施:奉节县甲高镇高雅小学始建于1956年,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海拔1018米,位于奉节县西南边陲。

现有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百米直道,学校教学设施达到配备标准。

学校以全方位目标管理为总抓手,坚持走“特色办学,科研兴校”之路,提出了3--5年争创“科科有名师、课课有创新、班班有特色、人人都成功的精品学校”的办学目标,以推行“特色办学’为突破口,以“尊重教育”为办学理念,以培养一批观念新、素质高、懂科研的骨干教师为保障,在积极推进德育为首,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扎实而有效地做了积极的探索。

目前,学校现有教学班13个,在校学生750余人。

其中留守儿童为 512人,占全校学生数的 70 %。

2.师资情况:全校现有教职员工35人,其中在职党员6名。

曾获县骨干教师队1人,县德育先进工作者、先进教师3人。

教师平均年龄40岁,小学高级14名,小学一级13人,特岗教师节10名。

学历达标率100,。

3.存在问题和面临的困难要真正实现内涵发展,使办学品质更上一个层次,完成三年办学奋斗目标,学校在规模、层次、质量、效益、内涵发展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与差距,主要问题有:(1)学校管理的问题:学校各管理层面的结构布局及岗位设置、岗位职责有待完善;学校定岗定编及教职工相关奖惩条例有待细化、落实;对各团队与个体的考评机制需不断优化。

(2)师资队伍的问题:部分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不强,敬业从教的精神还不能充分彰显;相当部分教师的教育理念及对新课堂的把握能力有待提高;骨干教师的学科引领性有待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与科研能力有待提升;个别教师缺乏危机感与竞争力,有职业倦怠倾向。

(3)家庭教育及生源结构问题:随着学校留守儿童居多,不少家庭缺乏对子女进行教育与引导的方法,父母自身言行习惯往往在潜移默化中产生消极影响,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家庭境况和教育基础的巨大差异性等因素,给教育的优质实施带来了一定困难。

二、学校三年规划目标(一)学校发展的理性思考1.要在不断完善学校硬件建设的同时,走内涵建设和发展之路。

学校内涵中人文精神的开发尤为重要,学校精神的培养与形成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也是学校发展的灵魂。

要通过学校精神去凝聚全体师生的精神动力,以此推动学校的发展。

2.针对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基础,构建现代化管理、现代化教学结构、现代化教师素质,营造现代化教育教学环境。

3.以新课程改革为中心,加强学习,不断更新课改理念,把新的理念转化为教育教学行为,将课改真正落到实处。

(二)办学目标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积极利用对留守儿童独立生活能力培养的过程,整体优化学校的一切工作,为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奠基,坚持“以德立校,依法治校,教研兴校,质量强校”的治校方略,为创造“环境优美,设施先进,人际和谐,质量上乘,特色鲜明”的学校而努力奋斗,争取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出成效。

本着这一思路,依照教委的统一规划目标,考虑学校的现实状况,三年内学校的发展目标有五个:重塑教育理念,创建和谐校园文化氛围,争创“重庆市优秀校园文化学校”;拓展校本教研,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模式,争创“奉节县新课程改革先进单位”;开展尊重自然教育,普及科技环保教育,争创“市级绿色学校”;进行尊重社会教育,探究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争创“重庆市交通安全教育先进学校”;加强家校协调教育的效果,探索对留守儿童教育观念与能力培养的有效模式,争创“奉节县特色家长学校”。

(三)育人目标与途径目标:把学生培养成充满生命活力,健康向上,素质全面,个性鲜明,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

途径:严格规范要求学生;优良校风影响学生;高尚师德感染学生;优美环境陶冶学生;崇高典范激励学生;扎实课程发展学生;丰富活动提高学生;现代理念武装学生。

(四)办学理念:尊重教育尊重作为一种做人的思想,从两千年前的孔子就开始倡导。

尊重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从陶行知就开始实践。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而自我实现的需要目标必须建立在尊重的需要层次基础之上。

由此推论,作为学校发展的主体——教师和学生,有了尊重才有发展。

因此,我们要将学校办学理念返朴归真,将尊重教育作为学校发展的根基,以尊重教育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相互促进的适宜师生发展的教育环境。

培养师生的尊重习惯,让学生拥有健康快乐的童年,让教师拥有幸福的教育人生。

尊重教育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尊重自己。

“尊重自己”强调“自立、自强”。

自尊是一个人灵魂中伟大的杠杆,是个人发展的起点。

通过系列活动教育,培养师生的自立自强的精神,人人都能树立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

2.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强调“民主、平等”。

首先,在校园中逐步形成校长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之间相互尊重的意识和习惯。

使学校充盈平等待人、诚实守信、善于助人,宽容和谐的健康人际关系氛围。

3.尊重社会。

“尊重社会”强调“规则、责任”。

高度文明社会的公民一定具备高度的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习惯。

通过“尊重社会”的教育,让师生学会遵守规则、维护权利和承担责任,并广泛宣扬带动周边群众开展尊重社会的自我教育活动,为创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4.尊重自然。

“尊重自然”强调“持续、和谐”。

拓展道德教育的内容,把生态道德教育放到重要位置。

将保护、爱护环境和学生自身文明修养结合起来,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

5.尊重知识。

“尊重知识”强调“探索、创新”。

校长尊重管理科学规律,教师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个性差异,学生尊重科学知识。

师生树立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大胆开拓,善于创新,体验探索知识的乐趣。

校训:博、雅、和、新教风:厚德敬业博识善导学风:乐学善思自主创新三、具体目标与措施(一)学校管理指导思想:学校管理以规范为基础、以情感为纽带、以合作为方法,强调以人为本,着眼于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体现人文关怀。

措施:1.加强管理制度规范化进一步深化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改革,制订和完善教学、德育、职称评定、课程管理、后勤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文件,使学校管理规范化。

2.加强学校管理的民主化关于学校发展规划、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人事制度等重大问题,由全体教师协商讨论,最后由教师代表大会通过,由学校下发。

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学校及时宣传通过民主程序形成的决策,及时公开有关信息。

3.加强学校管理的科学性不断学习科学的管理理念,吸取其他学校的先进管理经验。

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用文化激励人、鼓舞人,引领人。

(二)班子建设具体目标:建设一支学科兼顾、年龄结构合理具有和谐力、凝聚力、战斗力强的干部队伍;行政要争当学者型领导、创新型领导、勤政型领导,带领全校教职工立足本职岗位,积极进取,开创和谐共事、人心思进、生机盎然的新局面。

措施:1.行政要加强学习,每年至少读4本理论书籍,并做好读书笔记。

通过读书学习,要学以致用,不断提升政治思想素养和业务素质。

2.注重自身形象建设,提升人格魅力,树立团队精神。

3.班子成员深入教育教学一线,参与“教研、听课、调研”等,并将此作为干部考核标准,及时掌握工作情况,指导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不断改进和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的实效。

4.完善干部工作考核制度和述职制度。

(三)教师队伍建设具体目标:完善学校师训工作方案,健全人事管理制度。

以“既是创造者,又是学习者;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为导向,引导教师树立“四种意识”:责任意识、超越意识、改革意识、协调意识;“五项能力”:研究性学习指导能力、心理辅导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反思研究能力、自我发展能力。

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主线,建设一支乐于奉献、勤奋工作、主动发展、自主学习、长于研究、业务精良、善于交流、具有高度责任意识的教师队伍,争取三年内培养县级以上教学能手 2-3 名。

措施:1.围绕尊重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

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积极组织教师学习和落实尊重教育理念。

校长尊重教师,处处为教师的生活和发展着想,为教师提供发展的空间和机会;教师之间相互尊重,团结互助,积极向上,塑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分享幸福的人生;教师摈弃对留守儿童、低差生的偏见,充分尊重学生,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拥有幸福的童年;教师尊重家长,体谅留守学生的生活艰辛,共同协调配合教育学生。

2.尊重教师的需要,立足校本、开展菜单式业务培训。

根据教师专业发展不同阶段的需求,学校提供不同的校本培训内容。

主要开展基础性培训和发展性培训。

基础性培训:面上教师的共性辅导,安排如新课程标准、教师职业道德、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案例和教育论文撰写等内容。

发展性培训:根据不同层次教师提供不同辅导,安排专家面对面指导、参观学习、专题报告、名师导读、名师带教、开展教育科研,利用学区优势资源,通过校际间互动活动促进学术交流。

以业务校长为核心,组成由教导处学科管理人员、学校骨干教师参加,邀请教育专家参与的研修先锋队。

适时的根据一线教师的需要,以专题讲座、读书沙龙、专题论坛等形式,开展菜单式培训,快速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

3.加快教师成长进程,开展“青年教师导师制”活动。

除了积极落实“新园丁工程”,学校将继续改进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活动。

三年内,首先培养三至五名学校骨干教师,造就二至三名学科带头人,培养一至两名在县内有一定知名度的优秀教师,打造一个县优秀教研团队。

4.尊重教师的潜力,发展教师的专业特长。

在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基础上,培养和发展教师的特长,开展“教师人人有绝活,生生有特长”活动。

以促进教师成长的评价机制为依托,鼓励教师自己申报特长,主动申办学校特色社团活动,使社团活动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成为师生发展的乐园。

5.启动《教师专业发展计划》(1)教师个人阅读计划。

学校要求教师制订阅读计划,开展教师阅读活动。

(2)教师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引领教师研究学校发展和学科教学问题,从中选择课题进行研究,促使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

(3)教师个人生涯设计计划。

教师个人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制订行动方案。

6.加强教研组教研活动。

以教研组为基地,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形成教研组研修制度。

设计一条以教研组建设为核心的校本研修制度,通过“课例研讨”“公开观摩”“名师带教”等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7.创造展示机会开放课堂,落实教学公开观摩和同伴互助制度,逐步形成校内公开教学制度,使学校文化从封闭走向开放。

(四)教学改革具体目标:1(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呵护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