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和大人一起读:阳光 (一年级语文下册)最新教案

和大人一起读:阳光 (一年级语文下册)最新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和大人一起读——《阳光》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和大人一起读,将短文读通、读顺、读熟。

2、通过情境导读,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3、通过拓展阅读,感受读书的美好与乐趣。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和大人一起读的乐趣,读出儿童诗的韵律美。

教学准备:多媒体演示课件、iPad。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激趣导入。

1、播放和大人一起读《阳光》视频。

开篇录像:场景一:奶奶和孩子在床上,手指着字,同步读。

场景二:爸爸和孩子在书桌前,示范读,小孩听。

场景三:孩子读,家长听,读错,家长帮忙改正。

场景四:全家一起读,你一句,我一句。

场景五:和哥哥姐姐带动作读一读
场景六:上学路上,你一句,我一句读(背)。

……
2、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教师指导家长如何和大人一起读后,大人将教师展示的阅读方法
加以实践,并通过视频反馈,让我们真实的看到与大人一起读的场景。

例如孩子读错,大人示范;学生提问题,大人帮助创建广阔的知识背景。

通过阅读,引发孩子的好奇心,激励孩子持续阅读。

将视频在课堂上播放,也激发了学生和大人一起读的兴趣。


二、交流收获,汇报读文。

1、小组内交流反馈和大人一起读的情况。

(我是和……一起读的,怎么读的,大人如何指导学生读文。


2、汇报展示。

(3组)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在家和大人一起读的情况,让孩子从阅读时间、阅读地点、阅读环境、阅读方法、阅读效果等方面进行交流,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使好的阅读方法在班级进行推广。


三、悦读课文,感受美感。

1、配乐引读第1自然段,感受美感。

(配乐看图,教师描述)
(1)齐读
(2)一名同学读
(3)分组读。

2、趣读第2自然段,感受朗读的乐趣。

(1)禾苗在阳光的照耀下,也有了变化。

(1名学生读)
趣读:唤醒禾苗。

你们看,这是一片禾苗,他们睡着了,你能唤醒他们吗。

(学生读,课件图片渐绿。


(2)暖暖的阳光又照到小树的身上,读到这里的时候,和你一起读的大人是怎么给你讲解的?
加上动作读一读。

(课件中小树逐渐长高。


【设计意图:回忆家长的讲解,与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形成合力。

将自己读、和大人读、和老师读这几个不同层次的阅读有机的结合起来。

阅读不仅是口舌耳目的工作,而且是一项能够调动全身器官参与的智力活动。

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他们的阅读常常伴随着手舞足蹈的肢体语言。

所以教学时,考虑到低年级孩子的这种阅读特性,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孩子参与阅读,并用身体来表达他们对阅读的理解感受】
(3)出示锦缎图片,感受语言美。

简介锦缎:在古代,人们用金丝银线纺织出的华美的布料。

师生配合读。

(4)齐读第2自然段。

3、读3、4自然段,表演激趣。

(1)阳光就像一个淘气的孩子,他就在你们每个人的身边。

伸出手你能抓住它吗?齐读第三段。

(2)阳光可真是一个小调皮。

这调皮的阳光跑到哪了?读第4自然段。

谁愿意请阳光来家里做客?(男生、女生、全班读。


(3)扩展:阳光还会跳到哪?
教师带太阳头饰,和学生配合演一演。

同桌间演一演。

上前展示2组。

【设计意图:课标中要求朗读儿歌时要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之美。

教学时,我结合图片让学生感受阳光照耀下的美丽。

对于教孩子阅读来说,最简单、最古老的方法,就是朗读。

通过多种朗读方式,读出阳光的美丽、调皮。


4、对比升华,激发对阳光的热爱。

如果没有阳光,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提问2个学生)。

读最后一段,抒发对阳光的感激。

5、配乐全班齐读《阳光》。

四、拓展延伸,欢乐共读。

教师推荐:金波的诗《小树谣曲》
1、自读。

2、师加动作范读。

3、全班加动作齐读。

五、阅读分享,全课总结
1、阅读分享。

学生小组内照着ipad进行分享阅读。

2、推荐阅读展示。

(2个学生)
3、结语。

【设计意图:和大人一起读,只是开启阅读大门的一把钥匙,最终目的是让孩子走进阅读的世界,这一栏目中所选的文章大多文质兼美,耳熟能详,有的充满情趣,有的和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这些文章就是学生阅读的最好范本,大人可以基于这些文章补充阅读,通过一篇带动一群,辐射整本书、一群书的阅读。


板书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