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的生物合成(精)
第一节 DNA的生物合成
一. DNA的复制
复制部位:
真核生物:细胞核
原核生物:细胞质的核质区
(一) 复制的反应
一. DNA的复制
n1d ATP n2d CTP n3d GTP n4d TTP
DNA聚合酶 DNA模板
DNA +(n1+n2+n3+n4)PPi
PPi随即被焦磷酸酶水解,从 而推动聚合反应的进行。
做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
(二) 复制的方式 半保留复制
一. DNA的复制
(二) 复制的方式
一. DNA的复制
如何证明半保留复制
1958年,Meselson 证明:用,15NH4Cl唯一氮源
培养大肠杆菌,之后,用14NH4Cl培养,然后进行
CsCl2进行密度梯度离心。由于15NH4Cl密度大于
双螺旋DNA
3′5′ 带切开的3′ 端单链穿越 与另一条连 接封口 Tyr
一.DNA的复制
TopⅠ被解离 (-) (-)
P OH
2个负超螺旋 DNA-酶中间物
O R HN CH C NH R′ CH 2 Tyrosine N O O O 5′ H Oˉ H P O O P Oˉ (b) O O H H DNA链 N H N NH 2 N
② 随后链的合成
引物的合成:随后链的每个冈崎片段都需要合成
RNA引物。也是由引物酶催化。
冈崎片段的合成: DNA聚合酶 Ⅲ (原核细胞 )在引物的 3'末端使DNA链延伸,直至抵达其 下游的另一个冈崎片段的 RNA引物
的5'端。
(五)复制的过程 3.复制叉的推进-复制叉推进的过程
一.DNA的复制
② 随后链的合成
在 DNA聚合酶 Ⅲ 全酶的双活性部位。因此,随着聚合
酶的移动,两条链同时延伸。
(五)复制的过程 4.复制的结束
一.DNA的复制 复制的终止没有特殊的信号
原核生物中:
其 环 状 的 DNA 从
单点开始双向复制
,当两个复制叉在 复制原点的对面处 相遇并合并时,结 束复制,形成两个
C 染色体 E D A C G F B Tus 单体
为原料,从5'→3'方向合成出RNA片段,即引物。
为什么要用引物?
(四)参与复制的酶和蛋白质
2. DNA聚合酶(DNA polymease)
一.DNA的复制
催化活性 DNA聚合酶 5'→3'
聚合 DNA聚合 酶Ⅰ DNA聚合 酶Ⅱ 酶Ⅲ + + +
3'→5' 5'→3' 核酸外切 核酸外切
+ + + +
功能
切去引物RNA,补上 正确的DNA片段 与修复有关(活性低)
原 核 生 物 DNA聚合
负责链的延长 (活性高)
(四)参与复制的酶和蛋白质
2. DNA聚合酶(DNA polymease)
一.DNA的复制
催化活性 DNA聚合酶 5'→3' 3'→5'
聚合 DNA聚合 酶a + + + + + 负责链的延长 负责先导链的延长
(五)复制的过程
1. 复制的启动
一.DNA的复制
复制从特定的位点开始,这一位置叫复制原点 。 原核生物的 DNA 上一般只有一个复制原点,但 在迅速生长时期,第一轮复制尚未完成,就在起 点处启动第二轮复制; 真核生物则有多个复制原点,可以同时启动 复制过程。
(五)复制的过程
1. 复制的启动
一.DNA的复制
(四)参与复制的酶和蛋白质
一.DNA的复制
2. DNA聚合酶(DNA polymease)5'→3'核酸外切
(四)参与复制的酶和蛋白质
3. DNA连结酶 (DNA ligase)
一.DNA的复制
催化 DNA 双链中一条链上的缺口( 3 ′ -OH 与
它下游相邻的核苷酸的 5′ - 磷酸之间)共价连结( 形成磷酸二酯键)。
3′ 5′ 前导链 3′ 3′ 5′ 冈崎片段 5′Βιβλιοθήκη 5′(五)复制的过程
一.DNA的复制
3.复制叉的推进-复制叉推进的方式
另一条链延伸的方向与复制叉前进的方向 相反,它显然不能被连续合成,需要复制叉推 进了一定的长度,有了一段DNA单链后,才能 以此为模板合成一个片段。因此这条新链的合 成是不连续的,而且总晚于先导链,所以称为 随后链。
(1) 光修复 由 DNA 光裂合酶( photolyase) 催化。该酶需要 光(400700 nm)才能激活,它能切除嘧啶二聚体 之间的连键(C-C键),从而修复由紫外照射而造成的 损伤。
3.复制叉的推进-复制叉推进的过程
① 先导链的合成
引物酶在复制原点附近合成一段RNA 引物; DNA 聚合酶 Ⅲ ( 原核细胞 ) 在引物的 3'末端逐个添加脱氧核苷酸。 随着复制叉的推进,亲代 DNA 双螺 旋不断被解开,先导链也不断延伸。
(五)复制的过程 3.复制叉的推进-复制叉推进的过程
一.DNA的复制
水解 2 分子 ATP。方向为 5 ’ -3 ’,大肠杆菌中的
解螺旋酶又叫rep蛋白,但方向为3’-5’ 。
(四)参与复制的酶和蛋白质
4. 使DNA双螺旋解开的酶和蛋白质
一.DNA的复制
单链结合蛋白(SSBP): 与解链后的DNA单链结合,阻止其再次形成双
螺旋。大肠杆菌 SSB 为 177 aa 多肽,以四聚体形
(二) 复制的方式 半保留复制
一. DNA的复制
DNA复制时,亲代DNA的双螺旋先解旋并分开,
然后以每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配对原则,各形 成一条互补链。这样,从亲代的一个DNA双螺旋分 子复制成两个与亲代的碱基序列完全相同的子代 DNA 分子。每个子代 DNA 分子中,有一条链来自亲
代DNA,另一条则是新形成的,这样的复制方式叫
冈崎片段的连结:DNA聚合酶 Ⅰ一面以其 DNA聚合活
性在上游冈崎片段的 3 ' -OH 末端添加
脱氧核苷酸,一面以其 5 '→ 3 ' 核酸外
切活性切除引物,直至将引物全部切
除。 DNA连接酶将最后的缺口补好。
(五)复制的过程 3.复制叉的推进-复制叉推进的过程
一.DNA的复制
③ 先导链和随后链中DNA的延伸由同一个DNA聚 合酶Ⅲ全 酶二聚体催化 随后链的模板回折成环,从而使冈崎片段的延伸 方向与先导链的延伸方向一致,它们的 3'末端分别落
14NH 4Cl,因此,形成不同区带,经过若干代培养
后,两个14NH4Cl区带增多。
(二) 复制的方式
一. DNA的复制
(二) 复制的方式
一.DNA的复制
半保留复制
全保留复制
(三) 复制反应注意点
一. DNA的复制
DNA复制除入DNA聚合酶, DNA模 板, dNTP外,还需要多种蛋白质因子 、引物、Mg2+等.
(五)复制的过程
2. 复制眼的形成-双螺旋解开的过程
一.DNA的复制
解螺旋酶使DNA双螺旋局部解链; SSB结合到解开的单链上; 拓扑异构酶Ⅱ向DNA中引入负超螺旋,以消除由 解链产生的扭曲张力(动画)。
(五)复制的过程
TopⅠ (-) (-) (-) 3个负超螺旋 (L=n) 结合TopⅠ 切开双链中 的一条链形 成DNA-磷酸 酪氨共价键
复制过程的调控主要取决于复制启动的频率,
而 DNA 延长的速度大体上是恒定的。由于真核生物
在多位点上启动复制,所以尽管其 DNA 比原核生物
DNA大得多,但复制的总速度反而比原核生物快。 DNA的复制是由引发体识别并结合于复制原点
而被启动的,其机理比较复杂,目前还不十分明了 。
(五)复制的过程
2. 复制眼的形成
(五)复制的过程 3.复制叉的推进-复制叉推进的方式
一.DNA的复制
这种前导链连续合成,随后链断续合成的 方式,称为半不连续复制。 随后链中合成的多个DNA片段,称为冈崎 片段。冈崎片段的长度原核细胞中约 1000~2000个核苷酸,真核细胞中约 100~200个核苷酸。
(五)复制的过程
一.DNA的复制
特点: A 对利福平不敏感 B 核糖核酸代替脱氧核糖核酸
(四)参与复制的酶和蛋白质
一.DNA的复制
DNA的合成不只是 dNTP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的
问题,更重要的还有信息传递的问题,需要保持复制
的高保真度 ,所以复制过程涉及到许多酶及辅助因 子。
1. 引物酶(primer)
合成RNA引物,又叫引物合成酶、引发酶。 它以单链DNA为模板,以ATP、GTP、CTP、UTP
外环境中的射线:X-射线、紫外线等
—— 高剂量的紫外辐射使DNA链上邻
近的嘧啶核苷酸之间形成化学键,生
成二聚体;此外还有脱嘌呤作用和脱
氨基作用.
二. DNA的损伤与修复
2. 修复
所有细胞对DNA的损伤都有一定的修复能力, 以恢复正常的DNA结构。
修复的方式:光修复、切除修复、重组修复、SOS修复
一.DNA的复制
由于复制原点都是在 DNA 分子的内部,而不是在
末端,所以当复制启动后需要在复制原点处将 DNA双
螺旋局部解链,形成“眼状”结构 —— 复制眼。
(五)复制的过程
2. 复制眼的形成 复制眼的结构:
一.DNA的复制
双向复制 起点 单向复制 起点 复制叉 复制叉 复制叉
(a)
(b)
复制眼形成后,其两端的叉子状结构称为复制叉。
一.DNA的复制
差错率为10-9-10-10
1. 新合成的子链与母链之间碱基配对严格性
2. 使用引物RNA 3. DNA聚合酶对底物专一性 4. DNA聚合酶的校对作用 5. DNA修复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