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硕士论文写作指导下面是搜集整理的一位指导导师关于新闻传播学论文指导的经验和心得可与老师、同学们分享和交流,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欢迎阅读查看。
一、做好研究的前提不少同学向我请教如何写好论文,我认为真正的论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你研究成果的自然呈现。
也就是说首先要考虑如何做好一个研究,论文只是一种呈现方式而已。
我认为做好研究要有两个前提,一是要有好奇心,强烈的好奇心是研究者的必备。
二是要有好心态,做研究是很辛苦的事,我主张“快乐学术”。
1、具有问题意识写论文先要做研究,做研究先要有问题可研究。
所以说写论文从看论文开始,做研究从找问题开始。
那么,问题从何而来?不是老师给你,而是你自己去思考去寻找。
问题要从如下几方面去发现:从社会实践中找,理论就是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去的东西;从传媒发展中找,传媒发展尤其是当今转型面临各种问题;从理论盲区中找,就是前人没有研究过或研究不够的地方;从认识误区中找,通过分析批判可以发现认识中存在问题;从横向比较中找,可从同类事物的不同中发现问题和规律;从纵向梳理中找,在历史的发展和变迁的拐点上找到问题;从学术争论中找,不同学术观点争鸣可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问题分为真问题与伪问题、大问题与小问题、新问题与老问题之分。
我们要找真问题而不是假问题,真问题就在不断的拷问和追问中获取,就在不断的讨论和争辩中聚焦。
做研究要有求异思维和批判意识,不迷信权威,不轻易相信,不盲目接受。
当你的问题不停地找到,又不断地得到解答,那么在哪些不能得到满意答案的地方或许就有值得去做研究的选题。
2、恰当的选题选题就是一个要通过做研究来回答的有价值的问题,定选题也是一个寻找问题讨论问题的过程。
在找选题过程中有些同学容易陷入这样的误区:一是把研究对象看作研究问题。
常常有同学这样问,这个东西还没有人研究过,可不可以研究?其实他说的往往是研究对象而不是问题,没有人研究它也许说明这里面并没有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是不少同学是凭兴趣去做研究,不管有没有真问题,是否值得去研究。
学习要取长补短,研究要扬长避短。
研究者要根据自身条件、学科背景、拥有资源等因素来确定自己的选题。
选题过大是研究生的通病,有的选题简直可以写一部书了,如中国……发展研究。
此类选题往往是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缺少可行性或可操作性,比如你要做实证研究却缺少实地考察的必备条件。
或者你要做某一领域的研究却没有相关学科的理论积淀,你临时抱佛脚的话,很难做出成果。
对于在职研究生,往往有很强的行业工作思维,很容易把工作中遇到的具体操作问题拿来作选题,此类选题只能写成业务报告和工作总结。
因此,既要立足行业更要超越行业,以客观中立的立场,以学术眼光来寻找其中的理论问题。
什么是好的选题呢?著名数字家华罗庚说过要研究有生命力的数学。
我鼓励同学们研究有生命力的新闻传播学,鼓励研究生勇于理论创新,不惧怕难度大的选题。
当然根据个体情况力求难度适中。
另一方面,研究生要把大课题细化为可以具体操作、保证完成的小题目,小题大做易写深写透,要避免大而空。
因为研究生的学习时间有限,硕士学位论文3万字容量有限,能够将一两个问题说清楚,有新意就很不错了。
3、正确的研究方法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不妨按这样的逻辑推进:学科——领域——视角——对象——问题。
学科是科学研究的门类,下面可细分为研究领域。
研究领域不一定比学科小,如广播电视就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
媒介批评、电视批评是一种研究视角,电视节目可以是一个比较大的研究范畴,我们可以选择某一类型或典型节目为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不等于研究的问题,问题往往隐藏在研究对象之中。
新媒体和突发事件是最容易让同学们掉入研究的陷阱,因为在做此类研究时,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其实此类问题已有无数研究,你有可能做重复劳动;另一种是你还没有做好相关理论准备,用老办法来研究新问题。
我在研究生中就发现,用新闻学和大众传播学的经典理论来研究新媒体,大多力所不逮。
好的选题,我认为有两个标准,一是真问题,二是有价值的问题。
价值包括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二者必有其一。
那么,如何入手呢?下面通过两个案例来说明。
案例一:网络电视研究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电视以其互动性、可选择性以及强大的个性化服务功能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和接受。
为了能够了解网络电视用户的使用情况,研究影响用户对网络电视选择和使用的因素,将以美国学者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理论为理论支撑,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描绘网络电视用户的结构特征,建立网络电视用户的行为模型。
通过对国内外关于网络电视的现状分析,确立了以网络电视用户的使用行为为研究。
重点论述网络电视的受众,从网络电视受众的概念及特征入手,进而归纳出关于网络电视受众的行为特点。
总体上,将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分为样本的个人因素和创新的特征因素,个人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身份属性、受教育程度和经济状况,创新本身的特征因素包括节目内容的丰富程度、画面清晰度、视频流畅度、操作界面的难易程度、广告弹出数量、广告持续时间和节目的更新速度。
最后对网络电视市场的未来发展提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建议。
点评:这是研究的对象,不是研究的问题,很容易写成业务总结。
案例二:如何做好媒体微信公众号?貌似提出一个研究问题,这确实是一个现实问题,但不是一个可以研究的学术问题。
首先问题很大,这是许多问题的集合;其次不是一个理论问题,它是研究运营实务,而非研究运营中面对的理论问题。
比如传统媒体与公众号是两类不同的媒体,传播方式不同,媒介形态不同,如何转换或融合?我们可以从不同学科视角对这里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同时,切入口要小一些。
例如:传播学:从信息传播到关系传播——论媒体公众号的传播变革或以XX公众号为例社会学:论媒体微信公众号中的“双重嵌入”传媒经济学:媒体对接平台的实证研究——以媒体微信公众号为考察对象除此之外,我还有四点心得与大家分享:(1)学习要取长补短,研究要扬长避短,充分利用自己拥有的学科和专业优势来做研究。
(2)新闻学是文科里的工科,传播学是文科时的理科。
关注现实,超越现实,不断提升自己的抽象思维和理论水平。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研究在学科的交叉或边缘处较易取得突破,跨学科研究是一种发展趋势。
(4)研究需要讨论和交流,“三人行必有我师”,多与导师讨论,多与同学和其他老师交流,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寻师问道。
二、如何做好一个研究1.开题与文献综述是研究生撰写学位论文的重要环节。
在与导师的深入讨论,与同行(不仅是身边的人,还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建立自己的学术圈)的广泛讨论之后,你就可以找出一个选题,但这个选题真的可以做吗?如何能把它做好?此时就需要一个开题报告会了。
开题报告会的功能就是把关和把脉。
在研究生开题报告过程中,导师组提的意见越多越细越好,这说明老师对学生负责任。
研究生开题报告通过后,还要根据导师组提出的意见修改完善论文开题。
文献综述很重要,它是整个研究的基础,我认为有以下要求:(1)文献综述要有逻辑,一边陈述别人的观点一边分析,一般需要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同时还要交代这几方面的关系。
(2)文献综述涉及到重要文献时,要交代基本观点,经常看到学生罗列了一大堆文献,罗列的依据是什么,文献综述的价值不是告诉我有这些文章,而是要告诉我这些文献说明什么。
(3)每一部分文献综述,具体文献出处要注明,一般需要脚注,注明文献来源,间接引用需要注明文献来源,直接引用需要注明具体页码,一般两种文献呈现都要适当考虑。
(4)文献综述要尽量完整,国内外的文献要适当考虑周全,这样才能站在别人的肩膀上谈问题,思路就不一样了,切勿轻易地说什么什么还是一个空白。
除了强调学术积累和文献综述的重要性,还要有学术视野和学术敏感,它决定你能否找到好的选题并能很好完成这个研究。
开题时不要花太多时间在细枝末节上了,具体内容以后写作的时候还可能要调整,具体到章节就可以了。
2.确定研究思路问题是研究的价值基点,概念是研究的逻辑起点。
所以首先要找一个真问题,好问题,以及抵达问题的方法路径要合理和科学,这个非常重要。
我有两点值得注意:(1)关注现实(问题/现象),但必须思考理论问题,而不是套一个理论,经常有同学说我得找个什么理论,千万别被理论绑架了,是我们对现实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上,只有从理论上才能很好地诠释和概括,所以才要思考理论。
(2)对策性研究要用数据和方法支撑,拍脑袋谈对策是不行的。
不仅要“自圆其说”,还要有足够的说服力。
关于研究思路的具体要求有:(1)要交代研究命题成立的合法性,也就是为什么这个研究问题成立,问题性到底在哪儿,不要到最后答辩的时候,老师说你这个问题是一个伪命题。
(2)研究思路不是说你要分几部分来论述,然后每一部分研究什么,而是要说明白我为什么从这几个部分来谈,每一部分之间是什么逻辑关系,这个要交代清楚。
(3)研究思路即论文框架设计,在开题时应完成总体设计,在写作过程可以进行局部设计,但最好不要进行大的修改。
如果推翻重来也就说明原定思路有问题,开题工作没做好。
但也有另一种情况,原来的思路是对的,但写着写着就走歪了,那就是写作的问题了。
除了上述的具体要求以外,研究思路还需要有创新性要求,即明确指出你在哪些方面进行了创新,这个一般要结合前文文献综述中的结论来谈,一般需要一二三明确指出来,哪些方面创新了。
3、研究生论文主要有三类:课程论文、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
课程论文主要是作学术训练,目的是培养研究意识和学术规范;学位论文分描述性与论述性两种,用于研究生的综合训练和学术评价,论述性论文有可能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则是体现最新研究成果,是呈现新观点新发现的理论创新。
学术论文是科学研究工作者以理论的形式表述自己科学研究的创新成果,公开发表或宣读。
学术论文与一般杂文、理论文章的不同点就在于科学和创新。
学位论文是要通过答辩和专家评审并授予相应学位的学术论文。
研究生学位论文首先是写给老师看的,要经得起学者的审阅和检验。
学位论文的核心在创新,尽可能用自己的话、自己的材料来充分论证自己的创新观点。
学位论文完成初稿后,最好冷处理一段时间。
一方面交给导师看,提出指导修改意见;一方面利用这段时间考博、找工作、继续读书研究,还可将学位论文拆成小。
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又有新的思考和收获。
到最后正式提交论文前,或者在预答辩之后,静下心来认真修改论文,这样才能跳出原有的思维定势,将论文修改好,精益求精,不留遗憾,顺利通过答辩并力争取得好成绩。
此外,写论文要从看论文开始,要多读论文读好论文。
还要会读论文,研读论文的三种方式:学习知识型、批评讨论型、启发研究型。
4.学术规范所谓学术规范是指学术共同体根据学术发展规律参与制定的有关各方共同遵守的有利于学术积累和创新的各种准则和要求,是整个学术共同体在长期学术活动中的经验总结和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