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主题班会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主题班会


绘画:中国画 ,清明上河图。 书法 :金文—篆文—隶书—楷书—行笔— 草书—硬笔书法。 音乐:中国民族音乐,中国戏曲,传统民 歌。 舞蹈:古代舞蹈,周朝雅乐 ,大舞 ,小 舞 ,汉朝乐府 ,唐朝乐舞 ,现代舞蹈,彩 带舞,武功,扇子舞 。 戏曲:京剧,评剧,越剧 ,粤剧,花鼓戏 , 湖南花鼓戏 。 曲艺 :相声 ,歌仔戏 ,皮影戏,布袋戏 , 南曲 ,高甲戏 。 戏曲影视:中国电影,中国电影史,中国 电视,中国电视史。
A.《国语》 B.《左传》
C.《站国策》
3、下列哪一首诗,是我国唐代诗人高 适的名作 ( )
A.《燕歌行》 B.《长恨歌》
C.《琵琶行》
3、下列哪一首诗,是我国唐代诗人高 适的名作 ( A )
A.《燕歌行》 B.《长恨歌》
C.《琵琶行》
4、我国古代“七略四库,天子之书”中 的“四库”是指什么?( )
端午节的传说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 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一些官员反对,他们 不断在楚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王渐渐疏远了屈 原。后来,楚王不听屈原的劝告,被秦国攻下了 首都。屈原听到国破家亡的消息,万念俱灰,投 入汩罗江自尽了。老百姓们听说屈原投江自尽, 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还拿来 了粽子投入江中,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 蛟龙水兽,喂饱鱼虾,使屈原的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人们都到江上划龙 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屈原,端午节的风俗就 这样流传下来。
A.经、史、子、集
B.仁、义、礼、智
C.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全 语文
4、我国古代“七略四库,天子之书”中 的“四库”是指什么?( A )
A.经、史、子、集
B.仁、义、礼、智
C.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全 语文
5、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什么文化为主体的 文化? ( ) A.儒家文化、道家文化、法家文化 B.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墨家文化 C.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 D.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农家文化
请说出以下几个中国传统节日的具体 日期以及各自的习俗:
春节
中秋节
元宵节
端午节
民俗——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你知道中国还有 哪些传统节日吗?
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七夕节
中秋节
观传统节日 赏民俗风情
重阳节
每个节日 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元宵节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猎人误伤了一只神鸟。天 帝知道后十分震怒,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 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通通烧死。 天帝的女儿 心地善良,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有个老人家 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 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 竹、 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 被烧死了。”后来,天帝果然被蒙骗了过去。为 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 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5、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什么文化为主体的 文化? ( A ) A. 儒家文化、道家文化、法家文化 B.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墨家文化 C.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 D.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农家文化
6、中国有一个传统习俗,农历腊月二
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
们要吃:( )
A.元宵
B.饴糖
C. 腊八粥 D. 饺子
唐朝胡服
唐朝胡服,由隋入唐,中国古代服装发展 到全盛时期,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达,生产 和纺织技术的进步,对外交往的频繁等促使服 饰空前繁荣,服装款式、色彩、图案等都呈现 出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而这一时期的女子服 饰,可谓中国服装中最为精彩的篇章,其冠服 之丰美华丽,妆饰之奇异纷繁,都令人目不暇 接。
15烹饪2班主题班会
中华传统文化包含的内容
中华传统文化首先应该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 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 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 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 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 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 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 (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节 前后的寒食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 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活动等;包括传统历 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国的各地区、各少 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等方面。
数学 :《周髀算经》、《九章算术》(三国 时刘徽著)。
天文学:天象观察记录, 发明观测仪器:圭 表;浑仪;简仪;高表;仰仪,制定历法(农历)。
医学 :《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 《黄帝内经》。
农学 :《齐民要术》,《水经注》郦道元著
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建筑:参见中国建筑,园林 ,庙宇 ,宫殿 , 故宫,阿房宫,塔 ,万里长城,墓葬建筑。
中秋节的传说
后羿射下九个太阳后,向王母娘娘求得一包 不死药。嫦娥将药藏了起来,却被一个叫蓬蒙的 小人看到了。后羿外出狩猎,蓬蒙威逼嫦娥交出 不死药。嫦娥当机立断,一口吞下了不死药,身 子立刻飘离地面飞上了月亮。后羿知道后,悲痛 欲绝,但他惊奇地发现,天上的月亮格外皎洁明 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于是就摆上 香案,祭奠嫦娥。百姓们听说嫦娥奔月成仙的消 息后,也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 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 开了。
每个节日 都有特定的吃、喝、玩乐。
节日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吃 汤圆 寒食 粽子
中秋节 月饼
重阳节 冬至节
重阳糕 饺子

杏花酒 饮雄黄酒
玩 灯花会 扫墓 赛龙舟
赏月
菊茯酒
登山 赏菊 做冬至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冬至节
重阳节
同学们,春节和元宵节已 过去,在我们的春节和元宵 节当中一定参与过一些中华 传统文化的活动吧,让我们 一起看看有些什么活动吧!
中国行走之礼
在行走的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 ,因此有行走的礼节。古代常行“趋礼”, 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 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 示礼敬,这就是“趋礼”。传统行走礼仪中 ,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 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 不可站在门中间。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 ,又可避让行人。
清明节的传说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国外,途中找不到一点 吃的,随从介子推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 肉汤给重耳吃,使他保住了性命。十九年后,重耳做了 国君,重重封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 子推。介子推同母亲悄悄地到绵山隐居去了。晋文公听 说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绵山山高路险,树 木茂盛,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 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有见介子推的 身影。火熄灭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的介子推已在一 棵柳树下死了。树上发现了一封血书,上写道:“割肉 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这 一天被定为清明节。
重阳节的传说
东汉时期,有个瘟魔经常出现祸害百姓。 有个叫恒景的小伙子四处访仙学艺,决心除 掉瘟魔。恒景在一位仙长的教导下,在九月 初九的早晨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高山上, 然后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 午时分,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吹来阵阵茱 萸奇香和菊花酒气。瘟魔脸色突变,恒景几 个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 高避疫的风俗就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了。
1、下列哪一部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语录 体散文 ( )
A.《史记》 B.《国语》 C.《论语》
1、下列哪一部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语录 体散文 ( C )
A.《史记》 B.《国语》
C.《论语》
2.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以下哪 部著作( )
A.《国语》 B.《左传》
C.《站国策》
2.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以下哪部 著作( B )
中国入座之礼
传统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 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何种身份坐何位置都有 一定之规,如果盲目坐错席位,不仅主人不爽,自 己事后也会为失礼之事追悔莫及。如果自己不能把 握坐何种席次,最好的办法是听从主人安排。室内 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东 席上作陪。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 陪酒的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入坐的规 矩是,饮食时人体尽量靠近食案,非饮食时,身体 尽量靠后,所谓“虚坐尽后”。有贵客光临,应该 立刻起身致意。
中国见面之礼
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如何与不 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一定的规矩。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 在传统上行拱手礼。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 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 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如果到人家做客,在进 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化的活动,与大家一起分享一 下在春节与元宵节的时候你参加 了什么活动呢?
华夏服饰
原始时代的服装形式,虽有个别考古资料发现,但 由于材料太少,还不能对该时期的服饰作详细的说明 。夏商周时期,中原华夏的服饰是上衣下裳,束发右 衽。河南安阳出土的石雕奴隶主雕像,头戴扁帽,身 穿右衽交领衣,下着裙,腰束大带,扎裹腿,穿翘尖 鞋。这大体反映了商代服饰情况。周初制礼作乐,对 贵族和平民阶层的冠服制度作了详细规定,统治者以 严格的等级服装来显示自己的尊贵和威严。深衣和冕 服始于周代,这两种服制,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服装经常被误以为是中国真正的传统服饰。
中国传统服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乃至人类 社会创造的宝贵财富。也是民族政治、 经济、思想、文化的反应,体现着民族 心理素质。民族服饰在特定的社会生活 及自然环境中形成,符合民族的生活习 惯和审美意识。民族特征主要表现与服 装的造型、款式、色彩、材料和服饰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