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综合题附答案解析

2020-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综合题附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四知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后转琢郡太守。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闻.其贤而辟之(____________)②当之.郡(_____________)③何谓.无知(____________)④故.旧长者(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写了杨震的哪两件事?表现了他怎样的可贵品质?【答案】1.听说到;去说老朋友2.①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为什么呢?(我)让后代被称作廉洁守正的官员的子孙,用这个来馈赠给他们,不也很优厚吗?3.拒绝下属“夜怀金十斤”相送,拒绝“故旧长者”提出的“为(子孙)开产业”。

表现出杨震清正、廉洁、自律的可贵品质。

【解析】1.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要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之”是多义词,用法很多,要根据语境仔细辨析。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

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知”“何”“清白”“遗”“厚”,翻译后要疏通句子。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阅读文段,读懂内容,根据人物的活动来概括主要事件。

分析古文中人物形象,要从文中人物的言行描写分析概括其身份、性格、思想品质的特点。

本文写了杨震两次“拒绝”,从中可分析出其清正、廉洁、自律的可贵品质。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慧庆寺玉兰记戴名世玉兰在佛殿下,凡二株,高数丈,盖二百年物。

花开时,茂密繁多,望之如雪。

虎丘亦有玉兰一株,为人所称。

虎丘繁华之地,游人杂沓,花易得名,其实不及慧庆远甚。

然非朱先生①以太史而为重客,则慧庆之玉兰,竟未有知者。

久之,先生去,寺门昼闭,无复有人为看花来者。

余寓舍距慧庆一里许,岁丁亥春二月,余昼闲无事,独行野外,因叩门而入。

时玉兰方开,茂密如曩时。

余叹花之开谢,自有其时,其气机各适其所自然,原与人世无涉,不以人之知不知而为盛衰也。

今虎丘之玉兰,意象渐衰,而在慧庆者如故,亦以见虚名之不足恃,而幽潜②者之可久也。

花虽微,而物理③有可感者,故记之。

(注)①朱先生:指朱彝尊,清初文学家,曾任史官。

②幽潜:指幽居避世。

③物理:事物盛衰的道理。

242.下列与“不以人之知不知而为盛衰也”句中“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D.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2.下列句子与“为人所称”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B.无复有人为看花来者。

C.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D.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3.翻译下面句子。

然非朱先生以太史而为重客,则慧庆之玉兰,竟未有知者。

4.文中写两处玉兰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答案】1.B2.D3.然而,不是朱先生因为(或凭借)太史的身份(或名望)而成为贵客的话,那么慧庆寺的玉兰,终究没有人知道。

4.通过两处玉兰花的对比,表达了不要被虚名迷惑,要靠自己的观察体悟来认识事物,以及只有潜心钻研,凭借真才实学才能走得久远的感悟。

【解析】1.考查文言虚词“以”的用法。

解答时,先明确题干中虚词的含义。

本题干中“以”的解释为“因为”。

A为了;B因为;C认为;D用。

故选B。

2.考查对文言句式的判断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时,先明确题干中句子的句式。

本题干中的句式为被动句。

文言句式“……者”、“……也”为判断句式,所以A、B、C三项均为判断句式,D为被动句。

故选D。

3.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语句翻译的时候,要紧扣关键词语,把单音节词语翻译成多音节词语。

根据文言句式,进行适当的增删调换,使语句通顺流畅。

本题干中把握关键词“然”:然而;“以”因为(或凭借);“重客”:贵客;“则”:那么;“竟”:终究。

并注意翻译出太史后省略的“身份(或名望)”。

245.考查文章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

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明确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这篇文章把荒凉的慧庆寺玉兰和热闹的虎丘寺玉兰做了比较,名满吴中的虎丘寺玉兰已经枯萎了,而默默无闻的慧庆寺玉兰却在荒凉的寺院中越来越茁壮,这使作者感慨很多。

揭示出认识事物要靠自己的观察,不可被表面的虚名所迷惑的道理,同时也告诚人们要完成人生的大使命成就一番大事业,须隐才藏智,才能任重致远。

这篇散文借物喻理,以慧庆寺玉兰与虎丘玉兰作对比,明为写花,实际上是写世事的不平。

据此作答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慧庆寺离阊门有四五里的距离,位置偏僻,附近很少有人居住。

寺的西南面和北面,都是平坦的田野。

康熙四十二年、四十三年之间,秀水朱彝尊先生租了几间僧人的住房,在这里著书立说。

朱先生曾是旧时的太史官,很有名望,又是江苏巡抚宋公的贵客,宋公常常来登门拜访。

于是苏州的上层人物由于巡府所看重的客人这层缘故,带着美酒佳肴来拜访的人络绎不绝,于是慧庆寺玉兰的名声,一时间大为著称。

玉兰栽在佛殿的下面,一共有两株,好几丈高,大概有两百多年了。

花开时,花朵密集繁盛,看上去就像堆砌的白雪。

虎丘山也有玉兰一株,历来被人们称道。

虎丘是繁华的游览胜地,游客来往众多,所以那的玉兰花容易出名,其实远远不如慧庆寺的这两株。

如果不是朱先生因有太史的名望而成为贵客的话,那么慧庆的玉兰,终究没有人知道。

过了很久,朱先生离开了,寺门白天也是关闭着,不再有人专为看花而来了。

我的寓所离慧庆寺一里多,康熙四十六年的初春二月,我白天闲来无事,独自在野外漫步,便敲开寺门进去。

时值玉兰刚开,茂盛繁密与过去并无二样。

我赞叹花开花落,自有一定的时节,开谢盛衰的气运机遇各自适应自身的自然规律,原本与人事无关,并不因人对它的知遇与否而决定它的盛衰与否。

现在虎丘的玉兰,形神逐渐衰败了,而在慧庆寺的依然如故,由此也可见虚名是靠不住的,而幽居独处潜在厚实的却可以保持久远。

花虽然轻微,而所寓含的事物盛衰的道理还有让人可以感悟的方面,所以作文记下来。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季布司马迁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

单于尝为书嫚①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

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

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于胡,陈胜等起。

于今创痍未瘳②,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

至,留邸一月,见罢。

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

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

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

”(节选自《史记·季布乐布列传》)(注)①嫚(màn):侮辱。

②瘳(chōu):(伤、病)痊愈。

③使酒难近:意思是,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

④见罢:意思是,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

⑤股肱:这里是“重要”的意思。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单于/尝为书嫚吕后B.欲/以为御史大夫C.上默/然惭D.故/特召君耳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是(________)(2)贤(_________)(3)恐(_________)3.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1)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2)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4.概括选文所写的两件事,并说说季布的性格特点。

【答案】1.C2.这品德高尚,贤能担心,害怕3.(1)樊哙又当面阿谀奉迎,想使天下陷于动荡。

(2)陛下因为有一个人称赞我便召见我,(因为)有一个人诋毁我便让我回去。

4.事情:①劝阻吕后讨伐匈奴;②劝说文帝要明辨是非。

性格:刚正不阿(直率、勇敢)。

【解析】1.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

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

C:“上默/然惭”在主谓之间停顿,应为:上/默然惭。

故选C。

2.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

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

“是.时殿上皆恐”翻译为“在这个时候,殿上的将领都感到惊恐”,“是”意思是“这”。

“人有言其贤.者”翻译为“有人说他很有才能”,“贤”意思是“品德高尚”。

“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翻译为“我担心天下有见识的人听了这件事,就窥探出您为人处事的深浅了”,“恐”意思是“担心”。

3.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1)“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句中“面”意思是“当面”,“谀”意思是“谄谀逢迎”。

(2)“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句中“以”是“因为”,“誉”意思是“夸奖”,“毁”意思是“诋毁”。

两个句子语序正常,据此翻译。

146.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选段一写季布规劝吕后放弃攻打匈奴。

选段二写了季布劝说文帝。

两件事中“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和“上默然惭”都体现了他的正直,不畏权贵。

据此理解作答。

译文:汉惠帝的时候,季布担任中郎将。

匈奴单于曾经写信侮辱吕后,而且出言不逊,吕后大为恼火,召集众位将领来商议这件事。

上将军樊哙说:“我愿带领十万人马,横扫匈奴。

”各位将领都迎合吕后的心意,齐声说:“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