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大学》诵读有感
读了《大学》这本书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大学》原属《礼记》中的一篇,在唐宋时期开始受到重视。
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并把《大学》排在了“四书”的首位。
我最喜欢《大学》中“止于至善”的一段话:“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这就是说,作为君主,应当广施仁政;作为臣民,应当敬事君王;作为子女,应当孝敬父母;作为父母,应当慈爱子女;与人交往,
应当坚守诚信。
读了这段话,让我想起了南宋时期爱国将领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
在1126年,金兵攻打中原,岳飞要抗击金兵,精忠报国。
岳飞的母
亲十分高兴,就把“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刺在岳飞的背上,教导儿
子要精忠报国。
岳飞投军后,打了很多胜仗,无数金兵闻风而逃……。
但后来昏庸的皇帝却听信小人的话把岳飞杀害了,但岳飞
的美名却流传于世。
我特别敬佩岳飞,不只是他的勇敢和武功,而
是他有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岳飞为什么能做到精忠报国呢?就是因
为岳飞孝敬母亲,听从母亲的话。
岳飞在国难当头之际,不仅做到
了“为人臣,止于敬”,也做到了“为人子,止于孝”。
读了《大学》让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我们从小就要认真听父母的教诲,不能跟父母顶嘴。
对兄长要敬重,看到长辈和老师要敬礼。
对人要有仁有义,不能骗别人,也不能把我所知道的别人的秘密告
诉他人。
在学校要认真听讲,上课不说悄悄话。
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认真完成作业,学习上遇到困难不退缩!一定要把学习成绩搞上去。
《大学》这本书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只要我们从孝敬父母开始,努力尽到做儿子的责任,尽到做学生的责任,从一点一滴做起,长
大后,就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
《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
《大学》这本书让我感受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君子必慎其独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君子在独处独知的时候也一定要言行谨慎啊!
读了这段话,让我想起了南北朝时期的一个故事。
南北朝时期,齐国有一个叫甄彬的人,有高尚的品质和出色的才能。
有一次,他用一束苎麻到荆州长沙的当铺作抵押换钱,后来赎
回苎麻时,发现在苎麻中包着五两金子。
甄彬看到金子后二话没说,立即送还当铺。
当铺的人非常吃惊,于是用一半金子作为酬谢,并
让甄彬把名字详细的告诉他,两人往复推辞了十多次,甄彬坚决不
肯接受。
从此,甄彬还金的美名远播。
甄彬在别人不知道的情况下,把金子还给了当铺,就做到了“慎独”。
《大学》中说,君子必慎其独也,因为君子在人前人后表现
如一。
而小人正相反,常常是人前一套,人后一套。
通过学习《大学》,我知道了,要做君子,不当小人,自己在独处独知的时候也
要做到“慎独”。
比如,在朋友家,如果看到喜欢的玩具,不能偷
偷拿走。
在商店里如果看见了喜欢的文具,又没有带零花钱,不能
趁店主不注意偷偷拿走。
学习《大学》,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学到了许多其他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
今后,我要好好学习,做一个好孩子,做一个乖女儿。
《大学》原为《礼记》中的一篇,在唐宋时期开始受到重视。
朱熹把它从《礼记》中抽出,单独成篇,并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
儒家经典。
大学开篇便提出了自己宗旨,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朱熹把它称之为“三纲领”。
实现三纲领的途径是“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
在“八条目”中,“修身”是根本。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要做到修身,就必须心正意诚,改掉自己不好的习惯,养成美好的品德。
对于子女来说,修身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孝敬父母。
一个
人在家里孝敬父母,将来在工作上才能够做到忠和义。
在中华民族
的历史长河中,这样的事例很多,比如,赵善应就是这样的人。
赵善应是宋朝人,是历史上有名的孝子。
有一次,赵善应的母亲得了一种怪病,他四处寻医为母亲医疗,但母亲的病还不见好转。
后来靠皇室亲族的关系,请来御医为母亲诊治,御医说要用人血和药,赵善应二话没说,便用刀刺破手臂,用他的血和药一起给母亲
服下,不久,母亲的病就好了。
但却留下了心悸的病根,害怕雷鸣。
所以一到打雷下雨天,赵善应就去陪伴母亲。
曾经在一个寒冷的夜晚,赵善应出远门回来,手下人要敲门,却被赵善应给制止了,他说:“不要敲了,我怕惊动母亲。
”就这样,赵善应和手下人在门
沿下过了整整一夜。
赵善应做到了“百善孝为先”,也正因为赵善
应孝敬母亲,才被大家拥护称赞,在事业上有所成就。
这也正应了《大学》中的那句话:“孝者,所以事君也。
”只有在家孝敬父母,在外才能有所成就。
与《大学》提出的修身要求相比,与古代圣贤相比,我做得还远远不够,比如在家里,我有时会不听话、和家长顶嘴;有时家长让我
写作业,我想出去玩;还有时会挑食。
在学校,我有时会因一些鸡毛
蒜皮的事和同学闹不和,还有……。
《大学》提出:“为人子止于孝,与国人交止于信”。
所以说,作为青少年,在家听家长的话,做力所能及的活;在学校,见到老师
要问好,上课积极回答问题,认真学习考高分;与同学交往言而有信,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学习。
做到这些,就做到“止于至善”了。
我爱《大学》这本书,爱里边的名句,爱圣贤的智慧,更爱《大学》提出的人生境界。
今后,我要努力钻研这本书,以古代圣贤为
榜样,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