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念之善,吉神随之。
一念之恶,厉鬼随之。
知此可以役使鬼神。
○ 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也。
○ 无为名尸,勘破幻妄也。
无为谋府,无思也。
无为事任,无为也。
无为知主,地知也。
然须定得性了,方行得四者,不然实行不去。
庄子曰:“吾以无为为乐矣,又俗之所大苦也。
”大颠曰:“众人而不思不为,则天下之理几乎息矣。
”应事接物只是一个情字为累,若无情则无累矣在,故曰圣人无情。
○ 君子贵通天下之志,疾恶太严则伤公明之体。
○ 凡人言及非人非理事,我虽不与谋,若从旁附和一句,便自有罪。
故处此有三道,以至诚感悟之,上也。
去其太甚,次也。
漠然不置是非于其间,又其次也。
○ 事涉刻薄者,即所持甚正,亦不可自我开端。
○ 凡处事但自家踏得田地稳,一任间言语。
○ 伤化毁俗者,虽亲虽贵,必疏而远之。
清公贞修者,虽微虽践,必亲而近之。
○ 善人固可亲,未能知,不可急合。
恶人固可疏,未能远,不可急去。
○ 小人如虎狼蛇蝎,殆又甚焉。
虎狼之威,蛇蝎之状,皆知其足以害己,深避而预防之。
小人则心如虎狼,其貌驺虞,念如蛇蝎,其言鸾和,人不知其将害己而狎之,鲜弗及矣。
○ 称人之善,我有一善,又何妒焉?称人一恶,我有一恶,又何毁焉?○ 闻人之善而掩覆之,或文致以诬其心。
闻人之过而播扬之,或枝叶以多其罪,此皆得罪于鬼神者也,吾党戒之。
○ 论人情只往薄处求说,人心只往恶边想,此是私而该底念头,自家便是个小人。
古人责人,每于有过中求无过。
此是长厚心,盛德事。
学者熟思,自有滋味。
作者:141.151.12.* 2006-8-16 07:58 回复此发言--------------------------------------------------------------------------------7 曾国藩修身处世语录○ 古人爱人之意多,今人恶人之意多。
爱人,故人易于改过,而视我也常亲,我之教益易行。
恶人,故人甘于自弃,而视我也常仇,我之言必不入。
○ 将古人心信今人,真是信不过。
若以古人至诚之道感今人,今人未必在豚鱼下也。
○ 水激逆流,火激横发,人激乱作,君子慎其所以激之者。
愧之则小人可使为君子,激之则君子可使为小人。
○ 君子称人之善而非誉也,折人之过而非毁也,毁其劝善而改过也。
小人不然,善则忌之,过则扬之。
○ 小人专望人恩,恩过不感。
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难忘。
○ 衣冠之族,以清白遗世为本,务要恬穆省事,凡贪戾刻薄之夫,皆不宜与之相接。
○ 人若一味见人不是,则到处可憎,终日落嗔。
○ 凡权要人声势赫然时,我不可犯其锋,亦不可与之狎,敬而远之,全身全名之道也。
○ 将事而能弭,遇事而能捄,既事而能挽,此之谓达权。
此之谓才。
未事而知其来,始事而要其终,定事而要其变,此之谓长虑,此之谓识。
○ 人只是怕当局,当局者之十,不足以旁观者之五。
智臣以得失而昏也,胆气以得失而奋也。
只没了得失心,则声气舒展,此心与旁观者一般,何事不济?○ 两君子无争,相让故也。
一君子一小人无争,有容故也。
争者两小人也,有识者奈何自处于小人。
○ 君子不可以不忍也,忍欲则不屈于物,忍剧则不扰于事,忍挠则不折于势,忍穷则不苟于进,故曰,必有忍乃有济。
○ 君子多思不若养志,多言不若守静,多才不若蓄德。
○ 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
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
故从容安祥,为处事第一法。
○ 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
遇富贵人,宜劝他宽,见聪明人宜劝他厚。
○ 得失有定数,求而不得者多矣,纵求而得,亦是命所应有。
安然则受,未必不得,自多营营耳。
/f?kz=278513840引用曾国藩语录引用狂拽今生的曾国藩语录择友乃人生每一要义。
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贤否,不可不慎也。
(选择朋友是人生最关键的一件事情。
一个人一生是成功还是失败,跟他所结交的朋友是否才华出众、品性优良紧密相关,因此,选择朋友这件事情我们不能不慎重啊!)人之所资,须自挣而勿待人予。
成大事者须善用时机,借梯而上。
(人生的资本,不能靠别人送来,只能靠自己挣来。
大丈夫成事必须善于利用各种机会,关键时刻要借样而上。
)予人一分面子,人必予两分面子。
伤人一分面子,人必损十分面子。
为人处世,面子不可不慎。
(给他人一分脸面,他人必给你两分脸面;伤他人一分脸面,他人必伤你十分脸面。
为人处世,脸面问题不可不慎。
)留一分余地,可回转自如,不留余地,则易失之于刚,错而无救。
(凡事留一分余地,则可周旋回转,灵活自如;凡事不留余地,则容易失之于刚硬,一旦做错则无可补救。
)概天下无无瑕之才、无隙之交。
大过改之,微瑕涵之,则可。
(大抵天下没有完全无缺的人才,也没有完全无缝隙的交情。
只要能将大的缺点改正,小的缺点包涵,也就可以了。
)尝自虑执德不宏,量既隘而不足以采天下之善,矿不敢执一律求之。
虽偏长薄善,敬其有裨于吾,示尝不博取焉以自资益;其有以谠言急论陈于前者,既不必有当于吾,未尝不深感其意,以为彼之所以爱我者,异于众人泛然相遇情也。
(我曾经思虑自己心胸不够宽宏、器量狭小的话就不能博取天下的美德,因此不敢登一个标准来强求他人。
哪怕是一点长处、一点善行,如果它有益于我,我都广泛吸取以求培养自己的德行;那些以正大之词、劝勉之论前来告之我的人,即使不一定合我的心意,我也从来都没有不深深感念他的诚意,认为他对我的关心,和其他人的泛泛之词迥乎不同。
)人生在世,个人不可成事也。
欲成大事,须营运关系,借他人之力以成自己之事。
(人生在世,单个人是无法做成任何事的。
凡想做成大事者,都必须经营好自己的关系网络,学会如何借别人的力来成就自己的事业。
)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
情愿人占吾便宜,断不肯吾占人的便宜。
(不可占人半点便宜。
情愿人占我的便宜,绝对不能让自己占他人的便宜。
)雅量由于性生,然亦恃学力以养之惟以圣贤律己,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度量闳深矣。
(雅量虽然是天生的,但是通过学习也可以获取。
只要用圣贤之道来要求自己。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自己的度量就自然广大了。
)观古今成大事者,无不有人相助相扶,力单者无以成大业。
(观古今成大事之人,无不有人鼎力相助,无不有人尽力相扶,力单势薄者无以成就大的事业。
)人苟能自立志,则对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我欲仁,斯仁至矣。
”我欲为孔、孟,则日夜孜孜,惟孔、孟之是学,人谁得而御我哉?若自己不立志,则虽日与尧、舜、禹、汤同住,亦彼自彼,我自我矣,何与于我哉!(人如果能立志,那么他就可以做圣人,做豪杰,还有什么做不到的事情吗?他又何必要借助别人的力量呢?古书上说:我欲仁,斯仁至矣。
就是说,我想到仁,仁也就到了。
我想做孔子、孟子那样的人,于是就日夜孜孜不倦地攻读,一心一意地去钻研他们的学问,谁能够阻止我成为孔、孟那样的人呢?如果自己不立志,即使天天与尧舜禹汤这些圣人住一起,也只能他们是他们,我是我啊!)凡人才高下,视其志趣。
卑者安流俗庸陋之规,而日趋污下;高者慕往哲隆盛之规,而日高即明。
贤否智愚,所由区也。
(人才的高下,主要根据他的志趣高下来确定。
志向低的人安于现状,摆不脱世俗陋规的束缚,因而让人觉得越来越卑污。
志向远大的人仰慕古圣先贤,因此一天一天地高明起来,人才的优劣和智愚,就从此开始区别开了。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心。
有志则决不甘心为下流;有识则知道学问没有止境,不敢以一得就自足。
如河伯观海,如井蛙看天,都是无识之人。
有恒心则决无不成功的事。
这三条缺一不可。
(读书人读书,最重要的是第一要有志气,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有志气就不会甘心落后于别人;有见识就知道做学问没有停止的时候,不敢有点收获就自满。
像河伯观海、井底之蛙看天那样的人都是没有见识的人。
有恒心就不会有做不成功的事情。
这三条对于读书人而言每一条都不可或缺。
)人以气为主,于内为精神,于外为气色。
(气是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主宰,在人体之内表现为精神,在人体之外表现为气色。
)是故诚者,不欺者也。
不欺者,心无私也。
无私著者,至虚也。
是故天下之至虚,天下之至诚者也。
(所以,诚实,就是不欺骗;不欺骗,也就是心里没有杂念;没有私心杂念了,就能够做到谦虚和坦荡。
所以说,天底下最虚心的人,就是天下最诚实的人。
)知己之过失,即自为承认之地,改去毫无吝惜之心,此最难之事。
(知道自己的过失,马上就赶紧承认,并且毫不犹豫地加以改正,这是最困难的事情。
)慎独乃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学会慎于独处,是人一生最好的自我强大的道路,是最好的寻找快乐的方法,是首先就要学会的保持自己身性的要务。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至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至败。
(自古至今,天底下的那些平凡而不能有所作为的人,都是由于懒惰而导致失败的,而那些有才华而不能成功的人,他们的失败都是由于骄傲造成的。
)废志无以成学,废学无以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