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陆游爱国主义诗作课件

陆游爱国主义诗作课件

陆游爱国主义诗作浅析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二 、 爱 国 主 义 诗 歌 的 形 式
一 、 诗 作 时 期
一、诗作时期
46岁入蜀以前,偏于文字形式; 入蜀到64岁罢官东归,是其诗歌创作的成 熟期,也是诗风大变的时期,由早年专以“藻 绘”为工变为追求宏肆奔放的风格,充满战斗 气息及爱国激情; 晚年蛰居故乡山阴后,诗风趋向质朴而沉 实,表现出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 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
(四)以梦述怀
“僵卧荒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作此诗时作者已经六十八岁,尽管年老体衰,闲居乡 下,却仍然盼望着为国尽力。一个深夜,风雨交加,诗 人睡梦中仿佛正在战场上激烈拼杀。诗歌深沉地表达了 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 的矢志不渝的精神,充分表现了诗人崇高的爱国之情。
(三)借景抒情 “和戎诏下十五年, 将军不战空临边。朱 门沉沉按歌舞,厩马 肥死弓断弦。戍楼刁 斗催落月,三十从军 今白发。笛里谁知壮 士心,沙头空照征人 骨。中原干戈古亦闻, 岂有逆胡传子孙!遗 民忍死望恢复,几处 今宵垂泪痕。” ——《关山月》 本诗就题意而生发,叙写同一个 月光之下,关山 ( 边境 ) 内外三种不 同人 ( 将军、士兵、遗民 ) 的境遇和 心态。月亮是全篇的背景光源,三 种人都是今夜月下的不眠之人,苍 白的月光照出他们各不相同的欢乐 悲苦。诗歌的重点是写“壮士心” 和“遗民泪”交织成的“月下之 恨”,而“将军乐”则从正面揭露 了造成这一千古悲剧的历史原因是 “和戎”的国策。全诗以淡淡的月 光涂抹了一层悲愤的时代色彩,无 声地吐诉着作者心头对“和戎”国 策的谴责和报国无门的憾恨。
二、爱国主义诗歌的形式
(一)直抒胸臆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书愤》
陆游的“一片丹心”始终得不到报国的机会,不能不 常常感到压抑和愤慨,在诗中也就表现为在激昂的基调 中又鸣响着悲怆。“气如山”的雄心壮志与“空自许” 的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郁结在心的郁闷、失意、悲 怆化做了滔滔江水狂泻而出,有着非常强的感染力。
(二)托物言志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 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 咏梅》
此词咏梅,实际上是借梅花的品格自明心迹,自抒怀抱。 上片感遇。“驿外”二句,说梅花流离沦落,所居非地; “已是”二句,说梅花备受风雨摧残,所遇非时,突出梅花 遭遇的不幸。下片咏梅历尽磨难,留得芳香而去。从中不难 看到作者身世与人格的投影。他在南宋苟且偷安的环境中, 一直颇遭时忌,但爱国斗志始终不衰,甚至老而弥笃。此词 是他晚年所作,借咏梅以表达其坚定不移的爱国立场和政治 节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