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胸部物理治疗[1]PPT课件
胸部物理治疗[1]PPT课件
概述
• 胸部物理治疗是防止肺部并发症、改善急慢性肺疾病患 者肺功能的物理治疗技术,是危重患者呼吸治疗的主要 内容之一。胸部物理治疗的有关技术在欧洲应用较为普 遍,在我国也受到广泛重视。
主要目的
• 防止气道分泌物潴留,促进分泌物清除 • 改善肺的通气/血流分布,提高患者呼吸效能 • 通过功能锻炼,改善心肺功能储备
叩击时避开部位
• 乳房 • 心脏 • 骨突部位 • 避开拉链、纽扣
等硬物
操作手法
• 胸部叩击时,叩击者的
• 手指并拢,呈杯状,以手 • 腕力量,由肺底自下而上、 • 由外向内迅速而有节律的 • 叩击胸壁,震动呼吸道, • 每一肺叶叩击1~3分钟, • 120~180次/分,叩击时 • 发出一种空而深的拍击音 • 则表明手法正确。
• 4、每一位置持续振动1~2分钟后叩击头上移继续持续振 动。
• 5、操作中要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发绀、憋气、胸闷、呼 吸困难、出汗等不适,如有以上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 并通知医生。
• 6、操作结束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整理 用物,洗手。
注意事项
• 1、使用叩击头,要使用一次性塑料叩击罩,避免交叉 感染。
• 协助病人咳嗽,提高引流效果。
引流后护理
• 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 弃掉污物。给予清水或 漱口液漱口,保持口腔 清洁,减少呼吸道感染 的机会。
• 观察病人咳痰的情况, 如性质、量及颜色,并 记录。
• 听诊肺部呼吸音的改变, 评价引流的效果。
•
机械排痰
Hale Waihona Puke 目的• 协助手术后、体弱患 者增强排除呼吸道痰 液等分泌物的能力
部呼吸音及啰音变化。
• 改善淤滞的肺部血液 循环状况
• 预防、减少肺部并发 症的发生
适应症
• 哮喘 • 支气管扩张 • 支气管炎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机械肺炎 • 气管切开需排痰及理疗者
禁忌症
• 皮肤及皮下感染 • 胸肺部肿瘤及创伤 • 肺结核、肺脓肿 • 气胸 • 肺部血栓、肺出血 • 咯血 • 凝血机制异常 • 不能耐受振动的患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极度虚弱
等
操作要点
• 1、检查机器性能。 • 2、核对医嘱,推机器至患者
床旁,核对患者,取得配合, 协助取侧卧位。 • 3、连接电源,根据患者病情, 体格、耐受程度选择合适频率 15~30Hz,每次5~10分钟, 一手轻轻握住叩击头的手柄, 另一手引导叩击头,轻轻加压, 由外向内、由下向上循环进行 叩击振动排痰。
适应症
• 痰液过多、痰液潴留 • 肺不张 • 慢性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 • 长期卧床、危重患者 • 某些大手术后神经、肌肉病变患者
传统胸部物理 治疗方法
体位引流
引流体位
• 根据病变部位和病人耐受程度采取不同姿势作体位引流。 原则上抬高患部位置,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有利于潴 留的分泌物随重力作用流入支气管和气管排出。
• 2、每天治疗2~4次,每次5~10分钟,在餐前1~2小时或 餐后2小时进行。治疗后5~10分钟协助患者拍背咳痰。
• 3、痰液粘稠的先进行雾化,适当湿化气道,操作中如 听到痰鸣音,可先吸痰,稳定后再继续操作。
• 4、病人病情重,管路多、监测导联线多时,应注意管 道的固定、呼吸机送气情况及生命体征的监测。
• 胸壁震荡法时,操作者双手掌重叠,并将手掌置于欲
• 引流的胸廓部位,吸气时手掌随胸廓扩张慢慢抬起,不 • 施加任何压力,从吸气最高点开始,在整个呼气期手掌 • 紧贴胸壁,施加一定压力并做轻柔的上下抖动,即快速 • 收缩和松弛手臂和肩膀,以震荡病人胸壁约5~7次,每 • 一部位重复6~7个呼吸周期。震荡法只在呼气期进行, • 且紧跟叩击后进行。
• 5、排痰仪的机箱、导线、手柄需用中性肥皂液或中性 消毒液消毒。
• 6、定期专人进行机器维护和保养。
•
胸部叩击与胸壁震荡
概述
• 胸部叩拍 是将手指并拢,手指弯曲呈杯状,利用腕部的 • 力量,以快速频率叩拍胸部。叩拍时产生的压缩空气释 • 放机械能,通过胸壁传导至肺部。理论上,传导至肺部 • 的能量能够促进粘附于气管壁的痰液有所松动
• 一般于饭前1小时,饭后或鼻饲后1~3小时进行。
引流的观察
• 引流时有护士或家属协助,观察病人有无出汗、脉搏细 弱、头晕、疲劳、面色苍白等症状,评估病人的耐受程 度。
• 如病人出现心率超过120次/分、心律失常、高血压、低 血压、眩晕或发绀,应立即停止引流并通知医生。
• 引流过程中,鼓励并指导病人作腹式深呼吸,辅以胸部 叩击或震荡等措施。
适应症
久病体弱的病人 长期卧床的病人 排痰无力的病人
禁忌症
• 未经引流的气胸病人 • 肋骨骨折及有病理性骨
折史的病人 • 咯血病人 • 低血压的病人 • 肺水肿的病人
操作前准备
1、向病人解释操作的意义、过程及注意事 项,取得配合。
2、进行肺部听诊,确诊病变部位。
3、准备单层薄布或毛巾保护胸廓部位,避免直接叩 击 引起皮肤发红。
• 首先引流上叶,然后引流下叶后基底段。 • 头外伤、胸部创伤、咯血、严重心血管疾病和病人情况
不稳定者,不宜采取头低位进行引流。 • 病变在下叶、舌叶、或中叶者、取头低足高略向健侧卧
位;如位上叶,则采取坐位或其它适当姿势,以利引流。 •
引流时间
• 根据病变部位、病情和病人情况,每天1~3次,每次 15~20分钟。
操作力度、时间和病情观察
• 力量适中,以病人不感到疼痛为宜, • 每次叩击和(或)震荡时间以5~15 • 分钟为宜,应安排在餐后2小时至餐 • 前30分钟完成,操作时要注意观察 • 病人的反应。
操作后护理
• 1、协助病人排痰 • 2、做好口腔护理,祛除痰液气味 • 3、询问病人感受,观察痰液情况,复查生命体征、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