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开课教案】物理1 第4章第1节 《重力与重心》教案

【公开课教案】物理1 第4章第1节 《重力与重心》教案

《重力与重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技能
1.会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来描述力。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了解生活、生产中测量重力的方法。

3.知道重心的概念及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

4.知道重心和稳定的关系。

㈡过程与方法
1.会用简单材料探究不规则物体的重心。

2.运用重力和重心解决实际问题。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重力现象的奇妙,体会重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将所学知识服务于人类的愿望。

二、教学内容剖析
1.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对力的描述和重力的学习是静力学的开端,是力学学习的基础,对后续知识的学习至关重要。

2.本节教学重点:力的图示、重力和重心
3.本节教学难点:力的图示、重心的位置
三、教学的思路与方法
1.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力的概念,但由于概念比较抽象,仍有必要螺旋上升,进一步扩展视野;对于力的描述方法,初中已学过力的示意图,本节重点是力的图示;重力和重心要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扩展,为后续章节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属于技能要求,不仅是本节的要求,也是贯穿全部力学的要求;对于力的图示,学生容易出错,不仅要教给学生它的画法,还有必要让学生亲自动手画,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纠错。

3.重力的教学要注意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到重力无处不在,体会身边处处有物理,激发学习的兴趣;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学习的要点,要紧扣这三要素进行教学。

4.重心是学生在生产、生活中经常碰到的问题,但概念还是比较抽象。

要通过与质点概念类比,以等效的思想引入,从而进行思想方法的渗透。

重心位置及其确定难点在不规则、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要让学生知道“悬挂法”的方法及其原理,并自带材料进行测量。

重心位置改变的现象很多,可鼓励学生联系实际多举一些生活、生产中的实例。

5.重心与稳定是生活、生产中经常碰到的又一问题。

为了增加稳定程度,可降低重心,也可扩大支持面积,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列举实例,同时还应让学生知道,稳定程度小也有用处。

6.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利用有关的图片材料和ppt课件,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