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广播影视系统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培训考试模拟试题(个人理解,答错勿怪,但我觉得基本上是对的)一、填空题(每空1. 5分,共15分)1.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是新闻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行动准则。
2.数字电视按照传输方式分类,也可以分为(卫星)、(有线)和(地面)三种。
3.我国著作权法规定,著作财产权包括: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
4.我国《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九条规定,设立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有符合国家规定的广播电视专业人员;(2)有符合国家规定的广播电视技术设备;(3)有必要的基本建设资金和稳定的资金保障;(4)(有必要的场所)。
5.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党所办的报纸,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宣传工作,都应该是生动的、鲜明的,毫不吞吞吐吐,这是我们革命无产阶级应有的(战斗)风格。
6.2003年3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讨论了《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会议提出,新闻单位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努力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生活)、(群众)。
二、选择题(每题1.5分,共15分;每题的四个选择中只有一个最佳选择)1.关于新闻政策的观点,下面哪一个是正确的___ D ___。
A、古代没有新闻政策,只有现代社会有;B、只有我们国家有新闻政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没有;C、我国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都有新闻政策,只不过或隐或显而已;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我国一样,都有明确的新闻政策。
2.中国大陆地区第一份上网的中文电子新闻周刊是 _ D ___。
A、《华夏文摘》;B、《华声报》;C、《南风窗》;D、《神州学人》。
3.新闻传播的基本要求是在_ B ___统一的基础上,充分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
A、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B、客观性、时效性、公开性、导向性;C、党性、群众性、导向性;D、准确性、民族性、知识性。
4.以下各项哪一项的内容全部是法定的隐私__ D __。
A、银行存款、个人日记、疾病、人工流产、宗教信仰;B、个人日记、疾病、宗教信仰、离婚诉讼、收养情况;C、个人嗜好(如洁癖、赌博)、性倾向、收养情况、离婚诉讼、人工流产;D、银行存款、疾病、人工流产、离婚诉讼、收养情况。
5.某人即将被提起公诉,你在报道中应当采用以下何种称谓__ D __。
A、坏蛋;B、贪官;C、罪犯;D、犯罪嫌疑人。
6.我国《刑法》(1979年7月1日)第二百四十九条规定,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特别严重的,处__ C___。
A、三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B、五年有期徒刑;C、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D、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7.TABLOID特指的英国小报名为 C___。
A、泰晤士报;B、Hello;C、每日镜报;D、时报。
8.2001年颁布的__B__中第31条规定了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
A、《中国报业自律公约》;B、《公民道德实施纲要》;C、《新闻法》;D、《新闻记者法》。
9.从世界范围看,职业新闻工作者是伴随着近代__B__报刊的形式而产生的,最早出现于16世纪的欧洲。
A、无产阶级;B、资产阶级;C、地主阶级;D、中产阶级。
10.播发虚假新闻需要承担的责任是__D__。
A、没有任何责任;B、只有纪律责任,没有法律责任;C、如果损害他人名誉承担民事侵权责任,除此没有其他法律责任;D、除了民事法律责任还可能导致行政法律责任。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群众性原则的内涵包括哪些?答:1)、指导思想: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以人民群众为新闻报道为主体2)、报道内容:满足人民群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3)、报道形式: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报道新闻信息4)、工作路线:坚持人民群众参与新闻工作的指导思想。
2.谈谈广播电视新闻媒介在突发性事件中的作用。
答案1:它的特点主要是广播电视新闻是通过对某些特定的电子技术,通过无线电波或者电缆技术来公开传播新闻报道。
.广播电视技术可以对重大的新闻事件,特别是事发的新闻事件现场进行现场直播。
受众可以通过广播电视媒介的现场直播,来报道正在进行中的新闻事件,可以同步了解新闻现场的最新变化,使广播电视新闻的价值在现场同步直播中得到极致性的发挥. 1、直播是广播电视频道的时间版面处于动态的开放的形态,从而实现了广播电视新闻的时效观。
新闻直播,就是要成为现在的新闻现在报,不仅随时地插播,同时还进行大时段的直播。
这是跟踪重要突发事件报道的有效的报道手段。
2、跟踪突发实践的后续报道,跟踪事件的变化,随时增加新的内容,滚动播出是实现广播电视新闻事实的高密度、大信息量的重要的形式。
所以,作为广播电视新闻来讲,它的编辑部应该具有处理新闻滚动跟踪报道的这样一种能力和机制。
3、以新闻为骨架,包括整点新闻、半点新闻、深度报道、新闻评论、社会话题谈话等等,包括多种形式的受众参与,特别是评论性解决的群体型论证,大大提升了节目的专业性、权威性答案2 答: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媒介应该如何应对?1、必须充分尊重百姓知情权。
从媒体的角度来说,它的最大作用是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满足公共决策的知情权。
与广大民众相关的问题人们需要知情权。
因为,百姓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此次疫情发生后谣言四起的现象,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因为这个事情太重要了,也就是流言传播的主体。
由于SARS和大众的关系非常密切,所以每个人都非常担心,怕影响到自己。
第二个原因是信息不对称、不透明、不平衡,就是信息社会里面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信息社会里的信息虽然呈爆炸性的增长,但信息在高度集中之后,也会出现一种匮乏。
也就是说,有些正面的信息,公众特别需要了解的信息没有。
在这种情况下,手机发短信和网络传播实际上就填补了这一空缺,它起到了大众传播媒介没有办法起到的作用。
第三个原因,当时的传播缺少权威。
当谣言通过手机短信大量发送时,大众传播媒介就显得有些手足无措。
广东最初是卫生局长、卫生厅长出来讲话,他们在老百姓看来是政府官员,不是专家。
这种时候公众更加相信的可能是权威,这方面的权威,比如钟南山院士。
2、革新媒体的思维惯性。
最先知道SARS的蔓延是通过网络和手机短信。
但这些既不是来自政府也不是来自专业人士的信息没有职业道德,没有把关意识,因此无法阻挡虚假信息的发布。
媒体的发达带来了信息的泛滥,当社会危机出现的时候,一定要有让老百姓相信权威的媒介。
如果美国的老百姓在这时候上网的话,他们一定会看华盛顿邮报,他们不会去看其他乱七八糟的报纸。
由于传播网络技术的发达,少数人的谣言也可以广为传播。
现在网络这么多,如果我们的媒体不在第一时间报道的话,网络必然要报道。
媒体要发挥自己的责任与作用。
媒体不能走极端。
有些媒体好像抓不住重,跟着嚷嚷。
说恐惧,就到处去讲恐惧,好像北京就恐惧得不得了,事实上不是这样的。
搞得国外许多媒体很少有肯定北京的抗非典工作。
可是生活在北京,就觉得生活没太大的改变,小孩依旧在草坪上玩。
学生在学校里也安全,很有秩序。
一开始不了解情况,北京人有些慌,但现在好多了。
其实北京、广州的人不紧张,离这儿越远的人越紧张,因为他们不了解情况。
这就是个别媒体走极端造成的。
法学家萧瀚:香港疫情的扩张,当地个别媒体应该担负一定的责任。
在广州爆发疫情时,香港是隔岸观火,一些媒体对非典的严重性进行了不当的哄抬。
这种行为使得病情在香港爆发时,媒体对治疗及病理性介绍已经失去了兴趣。
而内地的媒体在4月20日之后,对抗击SARS的报道开始转向透明和公开,对抗击非典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这说明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调控新闻还是很有意义的。
3、在新闻公开的同时,也不能矫枉过正,忽略新闻的监控。
公众信息体系至关重要。
一些媒体在广东爆发非典的早期阶段,没有及时报道防治非典的知识,未能充分满足读者的迫切需求。
这表明,一个社会具有独立和负责任的公众信息体系是十分重要的。
有关部门和管理机构显然应建立一种主动思维方式,因为使社会长治久安和民众根本福祉得到保证才是党的根本利益。
4、新闻频道开播意义重大。
北京广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雷跃捷教授: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开播非常及时,报道也很好。
应该把新闻频道作为改革的一个标志,扎扎实实地做好。
为什么这次新闻频道的开通引起这么大的轰动呢?因为这关系到千千万万的人。
所以提出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想法是对的。
3.简述“政治家办报”的方针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要求。
答:1、必须努力讲政治讲党性,提高政治素质;2、保持头脑清醒,冷静处理问题;3、必须突出宣传重点,把握政治方向;4、增强全局意识,加强宏观意识;5、讲究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
4.解决舆论监督不力的具体方法有哪些?答:1)、充分认识舆论监督的意义2)、提高舆论监督的质量,掌握舆论监督的基本规律,并且做到:找准切入点,抓准典型,避免误伤,掌握火候,留有余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3)、具体注意:a问题要抓准(群众的普遍性,焦点,热点,政府工作的重点)b事实要校准(本质真实,证据确凿,立场鲜明)c基本观点要拿准d批评方式要把准(有理,有力,有节,真诚,恳切)e社会效果要吃准(服从,服务,有利于大局;自身定位准确,自知之明)四、阅读理解题(每题15分,共30分)1.1994年陕西某报发表通讯,报道河南南阳恐龙蛋化石文物被盗掘走私的情况。
配发两幅照片,其中一幅为一男一女在山洞内交谈,照片说明为“走私犯在洞内进行罪恶交易”。
但照片的真实情况却是河南省西峡县文化局局长刘金茹同文化局股长谢启超在恐龙蛋出土地点调查违法活动的情况。
这张照片为文化局工作人员所摄,被通讯员拿去投稿,辗转传递,发生差错,遂引起诉讼。
请分析:本案构成侵权吗?如果构成侵权,侵害了原告人的什么权利?谁会成为本案被告?被告将以什么方式承担民事法律责任?你认为应当如何避免此类纠纷?答:本案构成侵权吗?是的如果构成侵权,侵害了原告人的什么权利?肖像权和名誉权谁会成为本案被告?通讯员或报社被告将以什么方式承担民事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承担责任的方式就是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赔偿损失。
而赔偿损失又包括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
你认为应当如何避免此类纠纷?1、充分尊重他人权利,切实加强自我约束;2、第二个办法就是将新闻与创作分开,避免虚假新闻;3、第三个办法,将过程与结论分开,避免媒体审判;4、第四个办法就是将报道和评论分开,避免夹叙夹议的写作风格和表现方式,充分利用“公正评论”免责的法律空间;5、第五个办法,这就是将客观与主观分开,避免超越喉舌的职能,充分地利用特许权给予的法律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