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
刘秀英
历时5天的“夏和杯”小班化教学赛课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是每一位授课教师的心却仅仅不能平静。
反思自己这节课,感觉喜忧参半。
我感觉自己课堂比较成功的两点是:
一是我秉承我们学校“精彩每一个”的教学理念,本着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先是布置孩子们提前预习课文,读通课文,自主识字。
上课开始,导入课题后,就安排了第一次小组合作检查自主学习情况,因为我们以前的课堂也是这样以流程,所以孩子们很快就进入状态,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热火朝天地投入到读文识字的过程之中,因为他们都想早点得到奖励的“小笑脸”,他们的团队意识都很强,如果发现谁有读错的,立刻齐心协力帮着纠正读音,有时候比老师教还有效,因为我在平常的课堂就经常强调:不能让你们小组有一个队员蒙混过关,一定要想办法教会他,如果让我检查出有不会的,“小笑脸”可就保不住了。
所以小组长可负责了,有时候个别队员记不住生字,组长都快急哭了,这时候我就会上阵,让他们换一种方法教教试试,比如组几个词,各自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或者是再回到课文中读读带难读生字的句子,难点迎刃而解。
第二次小组合作是讨论自己喜欢小节怎么读,揣摩朗读语气。
我在备课的时候感觉这个环节对于六七岁的孩子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文本的主旋律就是快乐,因为在读课题时我已经让孩子们体会过,所以比较容易抓住快乐这一基调,但是每一小节除了快乐,又体现不同的感情特色,
第一小节体现幸福,第二小节体现自豪,第三小节体现自信,第四小节体现热情,这些对孩子们来说就不易把握,所以我安排了第二次合作,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先去讨论探究,一组探究一个小节是为了降低难度。
“众人拾柴火焰高”,大部分小组基本能体会出自己喜欢章节所体现的感情特色,所以不能小瞧孩子们的智慧。
二是在字词句的训练方面也比较突出。
这篇课文以歌曲《快乐的节日》的歌词为内容,描写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少先队员愉快渡过自己节日的动人场面。
内容生动活泼,充满了节日气氛,语言优美。
有人可能想,干脆教他们这首歌好了,唱着唱着,他们应该就能体会到快乐了。
可是我想,语文课并不能简单的等同于音乐课,语文还是带有一定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语文课还应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
所以咋教学过程中,我安排了生字扩词训练、比喻句和拟人句训练,孩子们都说的比较好。
低年级语文课要扎扎实实打好语言文字基础这一关,字词语的训练要堂堂抓,抓实,抓出实效,这样到了高年级,孩子们才不惧怕写作文,也才能把作文写精彩。
“没有完美的课堂”,这话一点不假。
我感觉自己的课有很多缺憾之处。
首先是因为备课时间紧促,周五才知道自己周一要讲课,利用周末匆匆备课、做课件,所以课件做得很粗糙,有两处打错了字。
再就是时间安排的不是很紧凑,有点前松后紧,后面读文体会文本所体现的感情环节,由于自己可能总想面面俱到,句子训练比较多,导致孩子们读得不到位,“快乐”的感情体会的不够深刻,特别是后面两小节,处理得很仓促,自己都感觉很不满意。
如此看来,教学理念从书本到教师的头脑再走到课堂,有时候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完善自我,精心备课,关注每一个孩子,上好每一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