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体:天然产出条件下,含有诸如裂隙、节理、层理、断层等的原位岩石。
标准化石:只在某个较短时代内出现,分布较广的生物化石,是确定底层年代最好的标识。
节理:有一定成因,形态分布规律的裂隙。
构造节理:构造运动中形成的,在各种裂隙中分布最广泛的裂隙。
可分为剪节理、张节理,劈理。
断层:岩层岩体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发生破裂,沿破裂面两侧有明显相对位移的构造现象。
活断层:现今仍在活动,或近期有过活动,不久将来还可能活动的断层。
地震震级M:一次地震,震源释放能量的大小。
地震烈度i:某一地区地面和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设防烈度: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基本烈度:某一地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一般场地条件和一定超越概率水平下可能遭遇的最大地震烈度。
下蚀作用:河水及其所挟带的砂砾对河床的撞击,对可溶性岩石的河床的溶解,使河床受侵蚀而加深。
侧蚀作用:河水对河岸的冲刷破坏。
河漫滩:指河床两侧,洪水季节被淹没,枯水季节露出水面的一部分谷底阶地:河床发育过程中,由于地壳上升,气候变化、侵蚀面下降等因素,使河流下切,河床不断加深。
原先河床河漫滩抬升,高出一般洪水位,形成的顺河谷带状分布平台。
硬度:水中含有钙镁离子而具有的性质。
(德国度H°)矿化度:水中含有各种离子,分子和化合物的总量。
(g/L)结构面:也叫不连续面,切割岩体的各种地质界面统称为结构面软弱夹层:在坚硬的层状岩层中夹有强度低、泥质或含碳量高,遇水易软化,延伸较广,厚度较薄的软弱岩层。
滑坡:边坡岩体主要在重力作用下沿贯通的剪切破坏面发生的破坏现象。
管涌:在岩层中由于渗透水流冲刷作用,将其中细小颗粒冲走带出的现象。
山岩压力:地下洞室围岩在重分布应力作用下产生过量的塑性变形或松动破坏,进而引起施加于支护或衬砌上的压力。
弹性抗力:对于有压隧洞,存在较高的内水压力,使衬砌向外扩张,挤压围岩,围岩抵抗衬砌的挤压力叫作弹性抗力。
构造应力:由构造运动产生的地应力。
固结灌浆:通过在基岩中钻孔,将适宜的具有胶结性质的浆液压入到基岩的裂隙空隙中,使破碎岩体胶结成整体以增加基地岩的稳定性。
新奥法:新奥地利隧道工程方法简称,在隧洞设计施工中,结合现场围岩变形资料采取措施,充分发挥围岩自承能力进行开挖支护的技术。
坡积物:雨水或冰雪融水直接在地表形成的薄层片流和细流沿山坡进行洗刷作用,并将岩石风华的产物搬运到斜坡的平缓部位或脚下堆积起来的沉积物。
结构面特征方位、间距、延续性、结构面形态、结构面侧壁强度、张开度、填充物、渗流、节理组数、块体大小。
野外判断断层1地层的重复与缺失。
沿地表顺倾向方向观察,会看到相同断层的重复与缺失。
2岩层中断:断层横切岩层走向时,岩层走向沿延伸方向会突然中断。
3岩层破碎带与构造岩:较大规模的断层常形成破碎带,宽度几厘米到十几厘米左右。
断层破碎带中特有的岩石为构造岩,包括断层角砾岩,碎裂岩,糜棱岩和断层泥。
4断层擦痕:断层面上由于岩石相互滑动摩擦,产生擦痕。
5牵引褶皱:断层两盘相对错动,两侧岩层受到拖拉而形成弯曲。
6伴生节理:在断层剪切滑动作用下,两侧岩层相伴产生规律排列的节理和劈理。
7地貌突然变化及断层三角形:8泉呈线状分布。
断层破碎带是地下水良好的通道。
岩溶发育基本条件规律①岩石可溶性:是溶岩发育的物质基础。
②岩层透水性:是溶岩发育的另一个基本条件。
③水的溶蚀性:水中二氧化碳越多,对碳酸盐的溶解能力越强;水温升高,溶解能力也越强。
④水的流动性:水循环交替条件较好,溶岩发育速度快;溶岩在地表及浅部较发育,随深度增加越来越若。
①垂直分带性②不均匀性③成层性垂直性⒈垂直溶岩发育带⒉水平和垂直溶岩交替发育带⒊水平溶岩发育带⒋深部溶岩发育带不均匀性⒈岩溶发育受地质构造控制⒉岩溶分布受岩层及其组合控制库区渗漏地质条件分析①地形地貌条件影响:在沟谷切割密度与深度大的山区,容易具备有利于渗漏的地形条件。
②岩性地质构造条件影响:大的渗漏条件,主要是在分水岭河湾地带,岩溶通道,大的断层破碎带,褶曲转折部位,不整合层面,和节理发育透水强的岩层。
③水文地质条件:只要地下水分水岭的高程高于水库正常蓄水位,均不会渗漏;分水岭地带有承压水时,承压水透水层在邻谷出露的高程低于库水位,则库水可能相邻谷渗漏。
坝区渗漏地质条件分析①岩层中结构面及透水性对坝区影响:坝基坝肩中结构面常形成渗漏通道;各种原生结构面,透水性不一致;结构面透水性还取决于被填充情况。
②河谷地貌及地质构造条件(平直形河谷,上下游渗入与排泄条件均差。
喇叭形河谷,上游窄谷上游宽谷,渗入条件差,排泄条件好。
弯曲型河谷,凸岸库水渗入排泄条件比凹岸好。
)(纵谷斜谷横谷)纵谷:纵剖面上易于水库渗漏;横剖面上一岸边入渗好,排泄差,另一岸则相反。
斜谷:对于纵剖面,岩层倾斜向下游,缓倾和中等倾斜利于入渗,陡倾不利于入渗。
当岩层倾向上游,均不利于渗漏。
横剖面同纵谷。
横谷:纵剖面,渗流较前两种难;横剖面,顺层排泄条件两岸基本一致。
泥化夹层形成条件①物质基础:黏土岩类夹层是泥化夹层物质基础,黏粒含量越高、蒙脱石组黏土矿越多越有利泥化。
②构造作用:可以破坏原来黏土夹层的完整性,为地下水渗入提供通道;原岩矿物颗粒连接受到破坏,为泥化提供重要有利条件。
③地下水作用:黏土夹层破坏后,水在黏粒周围形成结合水膜,使颗粒进一步分散,减弱连接力,使岩石处于塑态甚至流态,产生泥化。
坝基岩深层滑动复杂,除了连续滑动面,还需要软弱面在周围切割,同时下游必须有可以滑出的空间。
切割面将岩体切割开来,形成不连续块体结构面,由较陡的软弱结构面组成。
侧向切割面法向应力很小,横向切割面受拉。
临空面是滑移体与变形空间相邻的面,变形空间是指滑移岩体可相之滑动而不受阻碍或阻碍空间很小的自由空间。
滑动面常由平缓的软弱结构面构成,滑动面上抗滑能力显著低于其他界面的部位。
当坝址附近河床中有深潭、冲刷坑等,可形成陡立的临空面。
陡倾的F1断层构成横向切割面。
F2 F3构成侧向切割面,泥华夹层倾向下游,构成滑动面。
边坡形成应力分布特征1、斜坡岩体的主应力迹线发生明显的偏转,总的特征为愈接近边坡,原铅直方向的σ1越接近平行于斜坡临空面;原水平方向的σ3则越与坡面近正交。
2、在坡脚与河谷底部形成应力集中带。
越下切,坡面附近的最大主应力(近谷坡倾斜方向)越增高。
坡越陡,应力集中越严重。
3、最大剪应力迹线也发生偏转,呈凹向临空面的弧线。
一般在坡脚附近易形成最大剪应力区,容易发生剪切变形破坏。
4、在坡顶和坡面的靠近表面部位,可形成拉应力带。
范围随坡角α和平行于河谷的水平应力σ2的增加而增大。
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地层和岩性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很大,软硬相间,并有软化、泥化或易风化的夹层时,最易造成边坡失稳。
地层岩性的不同,所形成的边坡变形破坏类型及能够保持稳定的坡度也不同。
(1)深成侵入岩,厚层坚硬沉积岩、片麻岩、石英岩等边坡:稳定性好。
(2)喷出岩边坡:原生节理,尤其是柱状节理发育时,易形成直立边坡并易发生崩塌。
(3)含有粘土质页岩、泥岩等夹层的沉积岩边坡:易发生顺层滑动,或因下部蠕滑而使上部岩体崩塌。
(4)千枚岩、板岩、片岩:岩性软弱,易风化,产状陡立地段,临近斜坡表部易发生蠕动变形。
(5)黄土:具有垂直节理、疏松透水,侵水后易崩塌或塌滑。
(6)在崩塌堆积、坡积及残积层地区,下伏基岩面常是倾向河谷的斜坡面,地下水受阻,易形成滑动面,使上部堆积物形成滑坡。
地质构造因素包括:褶皱、断裂、区域新构造运动及地应力。
1.褶皱、断裂发育地区,常是岩层倾角大,断层节理纵横切割,构成岩体中的切割面和滑动面,形成有利于崩塌滑动条件。
2.在新构造运动表现为强烈上升的地区,往往形成深切沟谷地形,坡内地应力较高,卸荷裂隙也较发育,发生各种变形和破坏现象。
同时新构造运动强烈的地区,也是地震活动强烈地区,地震是边坡失稳的触发因素。
有一组结构面,顺向坡:坡脚大于结构面坡脚,不稳定。
反之不稳定逆向坡:较稳定,只有同时有切层的结构面发育时才容易滑动。
斜交坡:软弱结构面与边坡走向成斜交,交角越小对边坡稳定越明显。
有两组结构面,相互交错切割,可形成各种形状滑移体。
高地应力对工程建筑设计与施工的影响1)基坑底部的隆起、剥离破坏在大坝基坑开挖过程中,由于卸荷引起应力释放,当初始的水平应力较高时,会造成基坑底部岩层呈水平状开裂。
2)基坑边坡的剪切滑移基坑上下游的岩层沿软弱夹层产生了向基坑方向的滑动3)地下洞室产生大的收敛变形在高地应力地区开挖地下洞室时,当洞室轴线与最大的水平应力垂直时。
边墙会产生特别大的收敛变形,特别是软岩地区更为显著,甚至可以使软岩向洞内挤出产生“吐舌头”现象。
4)地下洞室施工过程中产生岩爆:在高地应力地区坚硬完整的岩体中开挖地下洞室时由于应力的突然释放,产生洞壁岩石爆裂剥落或岩片弹射出来的现象。
5)洞室选线。
高地应力地区的最大主压应力接近水平,洞室轴线接近平行最大主压应力方向布置对洞室围岩稳定最为有利,因为,这时在洞室断面上对围岩稳定起控制作用的是相对较小主压应力。
6)洞室断面形状的选定。
洞室断面形状决定于断面的水平地应力和垂直地应力之比,即侧压力系数λ。
当λ=1时,取圆形断面;若λ<1,则取长轴直立的椭圆形断面;若λ>1,则取长轴水平的横卧椭圆形断面。
地下工程位置选择的工程地质评价:a地形条件b岩性条件d地下水e地应力c地质构造条件:地质构造是控制岩体完整性及渗透性的重要因素1)褶皱的影响:褶皱剧烈地区,断裂很发育,褶皱核部岩层完整性最差2)断裂的影响:断层破碎带及断层交汇区,稳定性极差选址时应尽量避开大断层3)岩层产状的影响(1)洞室轴线与岩层走向垂直围岩稳定性好(2)洞室走向与岩层走向平行在水平岩层中布置洞室时,应尽量使洞室位于均质厚层的坚硬岩层中。
若洞室必须切穿软硬不同的岩层组合时,应将坚硬岩层作为顶饭.避免将软弱岩层或软弱夹层置于顶部,后者易于造成顶板悬垂或坍塌在倾斜岩层中,一般说来是不利的此外,岩层的倾角对围岩的稳定性也有影响、选址时应结合其他因素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