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质量控制的目的是( C )。
A. 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B. 致力于提供质量得到满足的信任C. 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D. 制定质量目标、规定过程和资源,以实现其目的2.设计交底过程中负责整理会议纪要,与会各方会签的单位应该是( C )。
A. 建设单位B. 施工单位C. 设计单位D. 监理单位设计交底应由设计单位整理会议纪要,图纸会审应由施工单位整理会议纪要,与会各方会签3.监理工程师在施工过程中对工序施工的跟踪监督检查与控制,主要是( B )。
A. 对隐蔽工程的监督检查B. 对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进行监督检查C. 对质量控制点的监督检查D. 对旁站工程的监督检查4.老七种工具中能够动态的对质量进行监控的是( B )A. 因果图B. 控制图C.调查表D.分层法(1)统计调查表法。
是利用专门设计的统计表对质量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粗略分析质量状态的一种方法。
(2)分层法。
是将调查收集的原始数据,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要求,按某一性质进行分组、整理的分析方法。
(3)排列图法。
是利用排列图寻找影响质量主次因素的一种有效方法。
(4)因果分析图法。
是利用因果分析图来系统整理分析某个质量问题(结果)与其产生原因之间关系的有效工具。
(5)直方图法。
它是将收集到的质量数据进行分组整理,绘制成频数分布直方图,用以描述质量分布状态的一种分析方法。
(6)控制图。
用途主要有两个:过程分析,即分析生产过程是否稳定。
过程控制,即控制生产过程质量状态。
(7)相关图。
在质量控制中它是用来显示两种质量数据之间关系的一种图形。
5.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我们称它为( B )A. 特别重大事故B. 重大事故C. 较大事故D. 一般事故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其中,事故造成的急性工业中毒的人数,也属于重伤的范围。
6.研究最佳质量成本时,通常把影响质量成本的因素归纳为事故成本、鉴定成本和(预防成本)三项。
当这三项成本费用之和最低时,称为最佳质量成本。
7.机械设备的选用,应着重从机械设备的选型、机械设备的主要性能参数和(机械设备的使用操作要求)等三方面予以控制。
8. 按同一的生产条件或按规定的方式汇总起来供检验用的,由一定数量样本组成的检验体,称之为( C )。
A. 主控项目B. 一般项目C. 检验批D. 保证项目9. 在质量控制中,系统整理分析某个质量问题与其产生原因之间的关系可采用( B )。
A. 排列图法B. 因果分析图法C. 直方图法D. 控制图法10. 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检测时,对柱下三桩或三桩以下的承台,抽检数量为( A )A.不得少于1根B. 不得少于2根C. 不得少于3根D. 不得少于4根柱下三桩或三桩以下的承台抽检桩数不得少于1根。
二、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较低的灌注桩,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30%,且不得少于20根;其他桩基工程的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20%,且不得少于10根。
多选题:1、影响施工项目质量的主要因素是( ABCDE )。
A、人B、材料C、机械D、方法 E、环境2、为了加强对施工项目的质量控制,明确个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重点,可把施工项目质量分为(ABC )A、事前控制B、事中控制C、事后控制D、过程控制 E 工序控制3、成品保护的一般方法有:(ABCDE )A、防护B、包裹C、覆盖D、封闭E、合理安排施工顺序4、安全教育主要包括安全生产( ADE )等方面的教育。
A、思想B、制度C、法规D、知识E、技能5、质量管理发展的前三个阶段是(ABE )。
A、全面质量管理阶段B、质量检验阶段C、QC小组阶段D、ISO阶段E、统计质量控制阶段6、建设部将工程建设中发生的重大事故分为(ABCD )等几个等级。
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E、五级工程建设一、二、三、四级重大事故。
一级事故是指死亡三十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三百万元以上的事故。
二级事故是指死亡十人以上,二十九人以下;或直接经济损失一百万元以上,不满三百万元的事故。
三级事故是指死亡三人以上,九人以下;或重伤二十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三十万元以上,不满一百万元的事故。
四级事故是指死亡二人以下;或重伤三人以上,十九人以下;或直接经济损失十万元以上,不满三十万元的事故。
7、预制桩施工质量通病的通常有如下几种:(ABCD )A、桩平面位置出现偏差B、桩身倾斜C、桩身出现断袭及裂缝D、桩的贯入度及达要求E、桩身夹泥。
预制桩施工质量通病的通常有如下几种:桩平面位置出现偏差、桩身倾斜、桩身出现断袭及裂缝、桩的贯入度及沉桩标高未达要求。
8、灌注桩一般可分为如下几种:(ABCDE )A、干作业成孔灌注桩B、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C、沉管灌注桩D 套管成孔灌注桩 E、爆扩成孔灌注桩。
灌注桩可分为挤土灌注桩、非挤土灌注桩和部分挤土灌注桩。
其中挤土灌注桩主要是沉管灌注桩(沉管方式有振动沉管、锤击沉管和静压沉管);非挤土灌注桩又分为干作业法(包括螺旋钻孔和人工挖孔)、泥浆护壁灌注桩(包括潜水钻、旋挖钻、正循环和反循环等)和套管护壁灌注桩;部分挤土灌注桩包括冲击成孔灌注桩、爆扩灌注桩和挤扩灌注桩等。
9、一般说来,钢筋在使用前要经过(AB )A、除锈B、调直 C 、强度拉伸 D焊接 E搭接。
10、建设部对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的验评标准是( ABCD )A、验评分离B、强化验收C、完善手段D、过程控制E、持续改进。
判断题:1、因温度变化而造成的斜裂缝其形态有三种,即正八字形,倒八字形和X字形。
(×)因地基不均匀下沉(或上胀)而产生的裂缝1“正八字”、“倒八字”裂缝2局部斜裂缝3竖向裂缝4水平裂缝5冻土地基引起的裂缝因温度变化而造成的裂缝1温度斜裂缝2温度水平裂缝3温度竖向裂缝4女儿墙裂缝2、涂膜防水常见的缺陷有屋面渗漏,粘结不牢,防水层出现裂缝,脱皮,鼓包,保护层脱落等缺陷。
(√)3、各单项工程竣工后,可逐项组织验收;对整个项目验收时,已验收过的单项工程可不再验收。
(√)4、对已通过交工预验收的工程项目可不再进行正式验收。
(√)5、建筑企业分管安全工作的领导是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6、建设部将死亡10人以上29人以下或直接损失100万元以上300万元以下的事故定为一级重大事故。
(×)7、建设部规定,发生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的重大事故,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在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逐级上报至建设部。
(×)凡发生重伤以上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在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逐级上报至建设部。
其中,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含3人)重大事故的,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在事故发生后12小时内逐级上报至建设部;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重大事故的,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在事故发生后6小时内逐级上报至建设部。
8、脚手架高度在25米时,不允许使用木脚手架。
(√)9、超过25米高的脚手架不得使用柔性材料连接。
(×)10、龙门架、井字架的缆风绳必要时可栓在树上或电线杆上。
(×)简答题1、施工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哪些?工程项目施工准备工作按其性质及内容通常包括技术准备、物资准备、劳动组织准备、施工现场准备和施工场外准备。
2、请简单说说选择作为质量控制点的对象一般有哪些?B.对质量影响大的对象D.保证质量难度大的对象E.发生质量问题时危害大的对象..A.施工过程中的薄弱环节C.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部位或环节D.施工质量无把握的工序或环节E.用户反馈指出的和过去有过返工的不良工序3、简单分析填方时候出现橡皮土产生的原因?治理方法如何?1.现象填土受夯打(碾压)后,基土发生颤动,受夯击(碾压)处下陷,四周鼓起,形成软塑状态,而体积并没有压缩,人踩上去有一种颤动感觉。
在人工填土地基内,成片出现这种橡皮土(又称弹簧土),将使地基的承载力降低,变形加大,地基长时间不能得到稳定。
2.原因分析在含水量很大的粘土或粉质粘土、淤泥质土、腐殖土等原状土地基土进行回填,或采用这种土作土料进行回填时,由于原状土被扰动,颗粒之间的毛细孔遭到破坏,水分不易渗透和散发。
当施工时气温较高,对其进行夯击或碾压,表面易形成一层硬壳,更加阻止了水分的渗透和散发,因而使土形成软塑状态的橡皮土。
这种土埋藏越深,水分散发越慢,长时间内不易消失。
3.预防措施(1) 夯(压)实填土时,应适当控制填土的含水量,土的最优含水量可通过击实试验定,也可采用 2up 十 2 作为土的施工控制含水量(wp 为土的塑限)。
工地简单检验,一般以手握成团,落地开花为宜。
(2)避免在含水量过大的粘土、粉质粘土、淤泥质土、腐殖土等原状土上进行回填。
(3)填方区如有地表水时,应设排水沟排走;有地下水应降低至基底 0.5m 以下。
(4)暂停一段时间回填,使橡皮土含水量逐渐降低。
4.治理方法(1) 用干土、石灰粉、碎砖等吸水材料均匀掺入橡皮土中,吸收土中水分,降低土的含水量。
(2)将橡皮土翻松、晾晒、风干至最优含水量范围,再夯(压)实。
(3)将橡皮土挖除,采取换土回填夯(压)实,或填以 3:7 灰土、级配砂石夯(压)实4、简单描述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内在规律?分析题:1、如下图所示,下图为某纵墙上的斜裂缝,(1)请你分析一下它可能产生的原因。
并说说由于该种原因,还可能产生哪些特征的裂缝。
(10分)(2)试说明如何预防?(9分)(3)治理办法如何?(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