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含参考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娉.婷(pīng)压.榨(yā)鸠.占鹊巢(jiū)矫.揉造作(jiǎo)B.箴.言(jiān)冠.冕(guàn)间.不容发(jiān)相得益彰.(zhāng)C.勾.当(góu)诓.骗(kuāng)箪食.壶浆(sì)强聒.不舍(guō)D.豢.养(huàn)撩.逗(liáo)舍.身求法(shě)前仆.后继(fū)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的一项是()A.门框缅怀腐化惰落日月如梭B.诽谤瞻养花团锦簇寡不敌众C.训诫侥幸心不在蔫满目苍痍D.畸形贿赂疲惫不堪鞠躬尽瘁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公园里,老人悠闲地聊着天,孩子在尽情嬉戏,空气中洋溢..着祥和的气氛。
B.在《我和橘皮的往事》中,作者用大量的笔墨饱含深情地缅怀..自己的小学班主任。
C.电视剧《破冰行动》主要讲述了警察剿灭“第一毒村”这样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D.一年一度的四川甘孜山地旅游节拉开了帷幕。
远远望去,大渡河畔人声鼎沸....。
4、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A.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B.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努力攻克技术难关,取得了约 500 项左右的专利成果。
C.通过“主题教育”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意义。
D.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必须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或破坏自然资源。
5、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人为峰。
(对偶)B.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比喻)C.观众在这样的中国画中,可以感受到至刚、至正的精神品质,怎能不热爱?(反问)D.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更是打造我们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夸张)6、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关爱他人,也是在关爱自己。
②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苦难,有太多可怜无助的人,按圣经上说,他们都是你的兄弟姊妹,需要你的关爱和帮助。
③这样,当你也需要帮助的时候,别人也会来帮助你。
④多一点慈善之心。
⑤当你有能力去帮助他们的时候,就应该力所能及,给他们一点温暖与爱心。
A.④②①③⑤ B.①②⑤③④C.④①②⑤③ D.④②⑤③①7、古诗文名句默写。
(1)仁者见仁,__________。
(《周易》)(2)子曰: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二章》)(3)__________,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4)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5)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6)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7)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
(龚自珍《已亥杂诗》)(8)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9)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__________,__________”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生发出值得玩味的情趣。
二、文言文阅读。
(15分)刘仕貆,字伯贞,安福人。
父闬,元末隐居不仕。
仕貆少受父学。
红巾贼乱,掠其乡,母张氏率群妇女沉茨潭死。
贼械①仕貆,久之得释。
洪武初,以供役为安福丞张禧所辱,仕貆愤,益.力学。
十五年应“贤良”举,对策称旨,授广东按察司金事,分司琼州。
琼俗善蛊②。
上官至,辄致③所产珍货为贽④。
受则喜,不受则惧按治,蛊杀之。
仕琼者多为所污。
仕貆廉且惠⑤,轻徭理枉,大得民和。
虽却.其贽,夷人不忍害也。
辱仕貆者张禧,适调丞琼山,以属吏谒,大惭怖。
仁貆待之与他吏等.。
未几,朝议省佥事官⑥,例⑦降东莞河泊使。
渡河遇风,殁于水。
同僚张仕祥葬之鸦矶。
(注释)①械:脚镣手铐一类的刑具。
此处指用脚镣手铐一类的刑具。
②蛊:迷惑,蛊惑,欺骗。
③致:送。
④贽:礼物。
⑤惠:恩惠,这里是宽待百姓的意思。
⑥朝议省金事官:朝廷决定裁减佥事官。
⑦例:按惯例。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末/隐居不仕B.母张氏率/群妇女沉茨潭死C.以供役/为安福丞张禧所辱D.同僚张仕祥/葬之鸦矶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益(_____________)(2)却(_____________)(3)等(_____________)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辱仕貆者张禧,适调丞琼山,以属吏谒,大惭怖。
4.文章主要是介绍刘仕貆的,作者为什么要介绍他的父母?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刘仕貆是个怎样的人。
为了表现刘仕貆这样的性格特征,文中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三、现代文阅读。
(30分)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知足就是幸福陈乃举①没有谁不向往幸福。
可幸福是什么呢?一千个人可能有一千种回答。
②其实,幸福既简单又复杂。
说它简单,是因为它是人们生活的一种舒畅的体验或感受;说它复杂,是因为促使人们能够体验或感受到生活的舒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以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作为一种心理感受,知足就是幸福;不知足,不会幸福。
③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密纳小学一名三年级小学生在作文里写道:“我们可以喝上干净的清水了,饭也好吃了,原有的厕所也将拆除重建,还可用水来冲洗,我们不再闻臭味了,我们更幸福了……”能够喝上干净水,不再闻臭味,孩子们知足了,所以感到幸福。
④《三月风》杂志曾报道过,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自恃自己条件好,“走遍了中国科学院的直属单位”,“竟没有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心意的工作”,于是他自杀了。
我们在感到震惊和为他惋惜之余,自然想到:他是不是不知足,欲望太高了?⑤人就怕“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
欲望太多太高,实现不了,便会觉得不幸福,甚至为此而痛苦。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我们不能以消极的态度对待之,但面对太多太多的诱惑,如果奢望过高,一旦被太多的难题所累,便会深陷烦恼之中,甚至失去理智,干些不明智的蠢事。
有的人之所以觉得不幸福,不是他拥有的太少,而是期望得到的东西太多。
所以,我们要调低自己的欲望底线,摒弃浮华,拒绝诱惑,以“知足常乐”平常心对待生活。
唯此,才会享受到人生的幸福。
⑥知足是一种生活智慧,知足就是幸福。
有人“身在福中不知福”,太多的不知足蒙蔽了心智,老觉得不如别人或社会亏欠他,自然不会拥有快乐和幸福。
古人云:“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为什么要“知足”呢?因为人的情况是变化的,不如意事常八九,一时知足不行,要持续知足方能终身不辱。
“知止”,是说当止则止,不能得寸进尺,而且要“常止”,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经得住诱惑,管得住自己,唯“常止”方能终身无险。
⑦提倡知足,并不是让人不思进取。
个人利欲和事业上的进取心是两回事。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能懂得取舍,以知足的态度对待利欲,以不知足的态度对待事业,该坚持的就坚持,该放弃的就放弃,那我们就会永远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在事业上取得更加绚丽的成就。
(选自《今晚报》,有删改)1.本文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文章第③④段都运用了举例论证,其论述角度有何不同?3.请简析第⑥段的论证过程。
4.有同学认为第⑦段删去不影响全文的论述,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远行的童年记忆①又是麦浪翻滚时,这些金色的麦田,麦客撞开了我渐行渐远的童年记忆的大门。
②天刚刚有些微弱的无亮,那些头顶草帽、手持镰刀,挑着简单行囊的麦客便候鸟似地穿梭在乡村的道路上了。
布鞋的噗沓声带着一路风尘,随着麦香的气息惊扰了乡村的美梦。
天大亮时,村子中心的磨盘前已聚集了好多麦客。
男人头戴草帽,女人脖子上搭条毛巾。
他们衣着简朴,操着生硬的外地口音,有父子兄弟,也有夫妻相随,看起来都很壮实。
有雇主过来了,他们便簇拥上前,谈好价钱的人跟着去了,剩下的人则继续等待。
③村子地处川道。
家家户户都有七八亩地,人口多的甚至上十亩。
一晌太阳两阵风,麦子瞬间成熟。
若不及时收割,一场风雨就有可能让一年的收成打了水漂。
家家户户都很心急,男女老少齐上阵,忙不过来的人家便去请麦客。
父亲在煤矿上工作,不能回来,奶奶便张罗着叫麦客帮忙。
经过一番比较,特会算计的奶奶相中了一对夫妇,每亩价格比别人少两元钱。
奶奶说,女人割麦没有男人快,可是心细,两亩地少四元钱。
划算。
④母亲把夫要俩带到地头,指出地界就去忙了,只留下我照看。
天很热,男人和女人捋下袖子和裤腿,全副武装,拱着腰,低着头。
飞快地挥舞着镰刀。
男人在前边开道,割边做捆蝇;女人紧跟其后,边割边捆。
随着有节奏的唰唰声响,麦子便一排摔倒在脚踝前,用脚一勾、镰一挟,便成一抱麦子,三缠两绕后干净利索地绑出一个半人高的大麦捆来。
躲在地头树下乘凉的我,只能看到两个猫着腰的背影在麦田掘土机似地前进。
在他们身后,湿气尚未散尽的断鲜麦茬如海岸线般不断延长。
田野里没有一丝风,太阳越来越高。
刺眼的阳光如麦芒般扎到人身上,火辣辣的,疼得难受。
蝉也不叫了,不知躲到哪儿乘凉去了。
虽然他们一个戴着草帽,一个头顶毛中,但后脊的衣服却湿透了一层又一层,割麦的速度也明显慢了下来。
⑤奶奶颠着小脚到地里送水来了。
看着地里麦荐很低,麦穗给得干净,奶奶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招呼他们到地头吃馍喝水。
当男人摇着草帽扇风,女人扯下头上的毛巾擦汗时,我发现。
原本眉清目秀的两个人,此时脸上黑一道儿白一溜儿,衣服上也爬满了麦芒和灰尘。
⑥“你家的麦穗又大又长,颗粒饱满,估计亩产能上八百斤。
”男人的话让奶奶眉开眼笑。
⑦“都是老天爷帮忙,风调而顺,麦子才长得这么好。
”奶奶说。
⑧女人顺着妈奶的话去。
说:“这么大的地,这么好的麦子,够你们家吃几年呢。
可比我们山里强多了。
”⑨原来男人和女人来自深山人家。
山大沟深地薄、田地少,多种玉术少有麦子。
每到收麦时,他们便出山当麦客维持生计。
⑩午饭,奶奶给做的凉面,按男人的要求送到地里。
吃完饭,麦客夫妻俩继续割麦。
中午的太阳最毒、但麦秆更脆易割。
于是,全色的麦海在麦客挥舞的镰刀下不断地后退着。
临近黄昏,整整两亩麦子全被割完。
⑪夜风扫去了一天的燥热,满天星斗点亮了夜空,村子中心的磨盘旁。
结算完工钱的麦客们聚集于此休息。
男人们袒着晒得物黑的胸脯,有的磨镰刀,有的吸旱烟,有的倚靠着麦秸堆打起响亮的鼾声来。
女人们又恢复了爱热闹的天性,你一言我一语地拉起了家常。
很快,这些技术过硬、勤劳肯干的麦客又要追着麦子成熟的气息,开走在一个又一个乡村。
⑫当现代机城碾碎麦客的足迹,当镰刀成为陈列在展馆的纪念物时,有多少人还能记得麦客这个行当?而我存留于童年的麦客记忆。
也已经蒙满灰尘,远行四十年了。
1.请简要概括这对麦客夫妇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