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建设总结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建设总结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建设总结我们一直实行“课程建设工程化”的方针,把这门课程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全面地抓好多方位的建设,各相关方面互相促进,形成有机的整体性发展。

在抓好科研、教材、课堂、实践、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还积极从事本学科学术组织的建设。

现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建设及教学改革情况总结如下。

一、思想认识不断提高《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我校机电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由于它覆盖面广、应用广泛、对于学生的素质培养有较大的影响而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面对世纪,社会的竞争将是经济实力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也就是人才的竞争;我国的高等教育面临大众化教育,通过以教研室为单位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我们清楚的意识到,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必须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教育。

为了整体提高《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任课教师们不懈努力,使《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不断上新台阶,成绩显著。

二、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教学梯队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要搞好教学,需要教师的团结协作,集体智慧的发挥也就是需要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教学梯队。

对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梯队的建设,我们以老教师为主体,配备一定数量的中青年教师,以老带新,使队伍不断壮大,内涵不断充实,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教研室每隔一周进行一次教学研究活动,多人同时上该课程时集体制定教学进度计划、集体备课,课后对考试安排进行协商,考试后进行总结等活动,每学期教研室活动均超过了次。

一年来位教师从事课程建设及教学工作,具体如下:职称结构:副教授人,讲师人,助教人;年龄结构:岁以上人,—岁人,岁以下人。

主讲教师除了担任本课程的教学外,同时还担任其他教学工作。

二、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在创新中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要求方面强调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训练,加强课外辅导,指导学习方法,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效果,以达到课程的教学要求。

每周增设辅导课,帮助学生对每章节内容进行总结、归纳,重点难点分析,典型例题分析及解题能力训练。

并建立网上复习系统,供学生课外自学使用。

在级的学生中试行教考分离,取得较好的效果。

本着教书育人的思想,除教给学生课本知识外,还从其他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督促和检查,使学生树立远大志向,热爱学习,勤奋努力,不断提高创新素质。

.教学研究不断深入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这是课程建设的永恒主题,也是一个不断研究不断实践的课题,教学课题的研究已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一年中,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承担的课程建设教改项目有:[] 陈伟珍,韩雪松等,校级项目《数控工艺措施研究》;[] 韩雪松,校级项目《开放式数控系统》;[]陈伟珍、姜俊等,教育厅项目《高职高专机电类专业能力本位模块化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陈伟珍,广西教育厅“十一五”项目《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优质专业认定试点案例研究》、《广西高职高专院校实行“双证书”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高职院校系(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陈伟珍等,校级项目《优质专业评估指标体系研究与实践》、《高效长寿增氧机研制》;[]姜俊等,校级项目《铣床自动夹刀数控化改造》;.多媒体教学得到广泛应用从年开始,探索自行研发多媒体教学课件,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现在的多媒课件制作技术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其中《机械设计基础网络课件》在获得自治区一等奖后,经过修版升级后又获得了全国三等奖。

目前,该网络课件在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板书、教具等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各取所长,有效的解决了高职教学内容以够用为度的难题,以及教学内容既多又难,而教学时数不断减少的矛盾,使总学时减少约%,方便了课程的整合和加强实践教学,学生的学习效果大大提高,基础更为扎实,应用能力更强了。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改革中得到应用与推广,引发了教学计划、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

从教学计划改革、教学管理改革到课程内容改革,进行全方位的教学改革;学院加大多媒体网络课件制作的推动力度,逐步实现理论教学多媒体化,教学、辅导、学生自习网络化。

构建教育教学资源库,优化、整合了包括教学光碟、教学录像带、教学课件、图片、动画、案例、试题等教学资源。

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搜索、查阅资源,浏览光碟、录像带和课件,下载所需的教学课件和图片文字。

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资源库组织教学,学生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库自主学习,教学管理人员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库对教学效果进行跟踪和测评。

资源库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学、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促进了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的改革。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效果显著现在《机械设计基础》多媒体教学在我校逐渐推广,受到了同行专家和校督导组专家的好评,通过多次对学生的调查,多媒体教学满意程度达到%以上,建立课程网站为学生提供了现代化的学习手段。

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对本系其他课程的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给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

由陈伟珍老师主讲,罗健宁、罗坚等老师参与的课程教学:《机械设计基础—铰链四杆机构》参加首届广西高校教育技术应用大赛,有机的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内容相结合,从知识分类的角度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取恰当的媒体形式,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原理和解决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课件设计、制作精美,与实际教学过程组合呼应,融为一体。

教师清晰流畅的语言,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得到教育厅专家的好评,获得了本次大赛的二等奖。

三、教材建设成果突出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在使用原来主编特色教材及自编教材基础上,加强教材的改版和课件研制,主要成果如下:.梁建和、陈伟珍、姜俊,《机械设计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社,;. 梁建和老师主编、陈伟珍参编的《机械设计基础》教材,在入选“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获得第二届广西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后,目前正在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的要求做重大的改革,目标是形成理论、设计、实训一体化的教材。

.陈伟珍主编《机械制图与》、韩雪松参编《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由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

四、一年来的主要教学成果.陈伟珍、罗坚等,《机械设计基础—铰链四杆机构》讲课,获自治区首届教育技术应用大赛二等奖,年;.梁建和、罗健宁、陈伟珍、罗坚、姜俊合作的校内项目《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改革与研究》获得学院二等奖,年;.学生自行设计制作的《龙舟式健身器》,获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广西赛区竞赛二等奖,年;.学生自行设计制作的《导盲锁轨》,获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广西赛区竞赛优秀奖,年;五、发表的研究论文六、网上资源建设一年来,课程建设小组经过多方努力,超额完成了原定的网站建设与改革工作。

.全面改版电子教案,增加了大量的动画和图片,文字简洁,使其与本教材配套,更适合教学,并方便自学。

.增加大量的复习题及答案,方便学生课后复习。

.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大胆改革课程设计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将传统的零件课程设计课题“传动装置设计”改变为针对实物进行“传动装置测绘与分析”,其目的是通过对实物的观察、拆装、测绘引入计算和分析,将传统的纯理论的设计模式改为从实物、操作引入计算、分析的由实践过渡到理论的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的知识和绘图技能,并从运动、结构、精度、材料、加工工艺、强度校核等方面对实物进行分析,提高综合应用能力的目的。

.编写新的课程设计指导书并修订了实训大纲。

.完成了《四杆机构》、《材料力学》、《凸轮机构》三部分内容的录像并上网。

七、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建设计划课程组教师在自评过程中也找出了存在的问题,需要完善的地方有:①学生基础差异较大,如何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实践着手将理论渗透到实践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②试题库的内容、试题容量等需要进行修改和扩充;③要加大组织和支持教师参加生产实践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力度;培养新的骨干教师,④加强实验室建设,增加一批创新设计的实验设备;⑤加快教学录像的上网,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自学和复习。

我们经过一年的努力,《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建设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为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课程全体教师将不断努力,积极开展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研究,加快《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建设步伐,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机械设计课程组年月日创新思维建设高职精品课程的研究与实践陈伟珍(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摘要:本文通过《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建设,对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材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实践,为高职院校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有价值的帮助。

关键词:精品课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引言精品课程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新时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新思路,是提高教学质量与深化教学改革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精品课程建设的宗旨适应了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因此,近年来精品课程成为高职院校教学基本建设中最重要的工作,在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高职精品课程是指经过长期精心打造、有示范性作用、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示范性课程,具有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材、实践教学条件、教学效果一流等特点。

精品课程建设重点强调的是学生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紧紧围绕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强化能力培养。

精品课程建设按照高职教育培养的目标构建优势突出而又实用的课程资源体系,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标准上与企业需要、岗位技能要求紧密结合,使职业教育站在企业岗前培训的前沿,实现职业教育为学生、为企业服务的目标,进一步把高职院校的课程向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的文件精神,在学院大力支持下,我院《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积极吸收国家级、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建设的经验,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一中心目标,在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并提高了对高职精品课程的认识。

教学内容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机械设计基础》是培养学生的机械常识、机械设计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课程,课程理论繁杂,知识深奥,对初次接触专业课程的学生来说,常规的教学总使学生觉得枯燥难理解,教师也讲得很费劲;基于上述指导思想,针对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结合课程的现状,不管是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应用能力,还是从向社会输送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来看,都必须对课程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改革,尤其是针对高等职业教育重视技能训练和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应减少原理阐述,把重点放在与生产一线紧密结合的机械零件部分,而且以零件的寿命分析、应用分析为重点,不再单独教授机械原理内容,而是把用到的原理与零件融为一体,形成应用型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材料力学以往单独开课,显得脱离专业和实际,学生感觉到学习目的不明确、枯燥无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