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公司群众性创新工作经验材料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动力,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
XX供电公司工会主动作为、精心筹划,组织创建劳模、技师创新工作室,使创新工作室在创新工作中显示出强有力的创新能力,形成显著创新成果,提升公司自主创新能力,成为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支柱,成为公司工会创新工作的品牌。
一、完善创新工作管理体系,打造创新“硬实力”
1、找准定位,创建有力。
我们从建设创新型企业的大局出发,用创新发展的眼光研究、定位创新工作室的功能、作用,积极推进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创建工作。
立足于打造“劳模集体”,培育“劳模接班人”,把劳模周围的职工吸引到创新工作室里来,自XX年挂牌成立全国劳模“汪建民劳模创新工作室”后,又相继挂牌成立了8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其中省公司级3个、市级、市公司级7个,并形成了党政支持、工会组织、劳模挂帅、高技能人才参与的创建格局。
2、规范管理,有效提升。
我们相继出台了公司《群众性积极技术创新管理办法》、《职工创新工作室实施细则》、《职工创新工作室经费管理办法》等,建立了创新培养、成果评价、结果激励、推广运用等闭
环管理机制。
按照“考评细则”的管理要求,对创新工作室各项管理工作进行阶段性的“回头看”,及时总结回顾工作,开展自我诊断查找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和疏漏,并落实整改和完善,促进创新工作室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积极培育职工创新团队,营造创新“软环境”
1、加强指导,提高能力。
通过组织创建负责人座谈如何加强工作室日常管理、组织工作室创新骨干参加“创新力”培训、定期召开工作例会、指导基层开展创新活动等,提升工作室创建水平。
结合创新课题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工会牵头专业职能部门协助工作室,从业务需求、项目立项、到技术方案、分析论证、再到攻关结项、申请专利,全程给予专业支撑和服务指导。
同时为工作室推荐、配备管理导师、创新专家、技术教练,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持,提高工作室创新能力。
2、加强交流,形成合力。
建立群众性创新活动专题站、优秀创新成果发布专栏、创新工作室交流页,打造集创新、学习、实践、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平台。
开展创新团队典型经验宣传、定期组织项目进度交流等,动态掌握成果进展,及时发布创新动态、展示创新成果、交流创新理念、加强业务协作、形成
创新合力。
3、加强学习,挖掘潜力。
开展各级工作室结对交流、对标学习活动,围绕工作室的日常管理、项目管理、特色活动、优秀经验等,通过座谈交流、现场参观、经验分享、成果演示、业务协作、技术攻关等形式开展分组学习活动,加强工作室之间的横向交流,纵向评比。
组织开展工作室向外学习、向优学习,与兄弟公司结成创新交流对子,通过学习借鉴,拓宽创新视野,挖掘创新潜力。
4、加强协作,注入活力。
启动劳模创新团体与青年团体同创共建活动,组织9个劳模创新工作室与11个共青团组织开展“劳模精神传承信物”赠送、共同探索实践创新课题、总结创新经验等活动,把劳模周围的优秀青年、技术人才吸引到创新工作室里来,为创新工作蓬勃发展提供创新活力。
三、有效整合创新资源,发挥创新“真本领”
1、延伸创新领域、实现以点带面。
公司工会为完善公司自主创新体系,发挥高技能人才在群众性创新活动中的带头作用,积极开展技师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把职工创新活动延伸到班组和专业工种。
XX年,配电工区成立首个单项专业类技师创新工作室——秦虓带电作业技术创新工作室。
此后,公司又先后组建
第3页共7页
成立了王昆、华伟东等8个“技师创新工作室”。
目前省、市公司两级“技师创新工作室”团队成员有175人,已确立攻关课题25项,形成创新成果11项,有效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为促进公司科技进步、提升生产经营和企业管理水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加大创新投入,创造良好条件。
为使创新活动常态、规范、有效开展,给创新工作室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公司工会专门拨款为创新工作室配置硬件设施,开设专门工作区域,以确保创新工作室真正发挥群众性创新团队作用,不断创出成果,创出成效。
今年,公司工会再投入资金,在调度、变运、输电创新团队相对集中点,打造劳模、技师创新工作室示范点,加大软硬件设施和环境建设,建设集创新、快乐、学习、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园地,以此进一步引领和带动公司其他创新团队,推进公司群众性创新活动向纵深发展。
3、凝聚创新力量,树立创新品牌。
劳模、技师创新工作室为广大职工提供了一个参与创新活动的阵地、提高技能水平的课堂、展示聪明才智的舞台,越来越多的职工聚集到创新工作室中,汲取营养,寻找动力,大胆创新,踊跃实践,逐步树立了以职工创新工作室为品牌的群众性创新活动。
例如:在汪建民劳
模创新工作室的创建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劳模精神传承”机制、“劳模创新互动”机制、“劳模文化构建”机制,使劳模更有创造力、使骨干更有影响力、使员工更有凝聚力。
王昆技师创新工作室以科技创新研究与实际安全生产相结合,结合日常工作问题管理机制,深挖潜能,技改创新,有效发挥了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的“发电机”作用、在优秀人才培育中的“助推器”作用、在企业科学发展中的“加速器”作用。
四、取得成绩
通过建立良好的工作机制、吸收固定的团队成员、形成高效的运作模式,使各级创新工作室自身建设得到有效加强,作用发挥明显,并形成典型经验。
目前,公司现有劳模、技师创新工作室17个,团队成员有295人。
几年来,公司各级职工创新工作室共完成优秀创新项目67项,已形成创新产品33项,正在研发的创新产品17项,这些项目专业涵盖全面,课题研究广泛,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很多项目还获得国家专利和省级以上奖项,中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一等奖“500kV输电线路行走装置研究”、国家电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同塔四回路检修作业方式”、国公司职工技术创新优秀成果二等奖“西泾变电站智能监测与辅助控制系统”、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带电作业
第5页共7页
取销器”、“绝缘引拔材料新型提线梯钩”等都得到有效的推广和广泛的应用,有效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真正形成了以劳模创新引领示范的群众性创新活动的良好局面,为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优质服务、提高经济效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五、体会
回顾近年以来的群众性创新工作,我们主要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广大职工是开展创新活动的主体,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主力军。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的合法权益和根本利益作为工会工作的基本职责,用心服务职工群众,加快推进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竭诚为职工开展创新活动创造条件,尊重职工的劳动和创造。
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蕴藏在广大职工中的聪明智慧和创造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二是必须坚持服务大局。
在开展群众性创新活动中,必须坚持融入中心、服务大局,引导广大职工努力完成工作任务,立足岗位创新创造,紧密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开展技术攻关和发明创造,促进企业发展重点、难点和关键点问题的解决,为建设创新型企业做
贡献,推动公司又好又快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群众性创新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三是立足解决生产和经营管理的实际问题。
创新永无止境,只有着眼于新的实践,坚持不断创新,加强学习,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锐意进取,突破传统思维定式,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处理解决前进道路上的新情况新问题,才能不断开创群众性创新工作的新局面。
第7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