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

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

《课桌有多长》
执教:周蓉蓉
教学目的:1、让学生在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体会到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3、初步学会用尺测量较短的物体,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表象。

教学过程:
一、理解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
1.故事引入:
师: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
师:那我要先考考大家,昨天的学习中,你知道古代人们是怎么来进行测量的?人们都是运用身上的手掌、手指、脚掌等身体的某个部位测量长度。

有位裁缝师傅用手给顾客测量了衣服的长度,告诉徒弟长度三拃,就让徒弟去做了,徒弟认认真真地也用自己的手量出三拃做好了衣服,可是顾客穿在身上,却太小了,咦,明明也是三拃呀,怎么会太小呢?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徒弟的手比师父的小。

师:标准不统一可真麻烦,如果有什么就好了。

生:尺!
师:对呀,“尺”这个统一标准的测量工具给我们的生活和交流带了很多的方便。

二、观察直尺
1.认识各种尺
师:你见到过哪些尺呢?
生:三角尺。

生:直尺。

生:米尺。

师: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尺。

(课件出示:卷尺、皮尺、米尺、三角尺、学生尺)这些尺在生活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2.找出共同点。

师:小朋友们拿出你的直尺,虽然你们的直尺穿着不一样的花衣服,可是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的地方,同桌比一比,找找你们直尺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有数字。

师:我们把这些数字取名为刻度。

师:你们尺上的数从几到几?
生:0到15。

生:0到18。

生:0到20。

师:看来每把尺上的数字都是从0开始,这里的0是什么意思?
生:小竖线。

师:这些长长短短的小竖线也叫刻度线,对齐0的这条刻度线就是0刻度线,用手指指你直尺上的0刻度线。

板书:0刻度线。

师:在我们的直尺上都有这样的字母——cm,知道这里的“cm”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厘米!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厘米。

板书课题:认识厘米(cm)。

三、认识1厘米
1.看看1厘米。

师:看到屏幕上,从刻度0到刻度1这一大格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课件闪烁1厘米)小朋友你能在自己的尺上指一指1厘米吗?
生在尺上指出1厘米。

师:直尺上除了从刻度0到刻度1这一大格是1厘米,还有从哪儿到哪儿也是1厘米?
生:刻度1到刻度2这一大格也是1厘米。

生:刻度2到刻度3这一大格也是1厘米。

生:刻度4到刻度5这一大格也是1厘米。

师:要是直尺无限制地延伸下去,说得完吗?简单一点怎么说?
生:一大格就是1厘米!
师:超级厉害!板书:1大格 1厘米
2.比画1厘米。

师:1厘米到底有多长,咱们用小手来比画比画。

每一小段的长度正好都是1厘米,像老师这样用大拇指和食指轻轻拿住它,手指保持不动,再轻轻抽出小棒,瞧,两个手指之间的距离就是1厘米。

仔细观察,1厘米怎么样?
生:很短!
师:量比较短的物体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

3.想像1厘米
师:记住1厘米的长度了吗?好,松开手,闭上眼睛,你脑子里出现1厘米长的线段了吗?睁开眼睛,再次用两个手指比画你想到的1厘米的长度,然后跟尺上的1厘米比一比,看你比画地准不准。

如果不准赶快进行调整。

4.寻找“1厘米”
师:其实我们周围有不少物体的长度跟1厘米是差不多的,对照头脑中的1厘米,你想到了哪个物体的长度大约1厘米?
生:大头钉钉子的长度。

生:铅笔露出的笔芯长度。

(课件出示大头钉钉子长1厘米,食指的宽度1厘米)四、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了1厘米的长度,2厘米呢?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
生:从刻度0到刻度2之间的长度是2厘米。

师:为什么?
生:里面有两大格。

师:具体说说哪两大格?
生:从刻度0到刻度1是一大格,从刻度1到刻度2是一大格。

师:用小手对好自己的直尺比画2厘米的长度给你的同桌看。

师:你还能很快找到5厘米吗?刻度几到几?
生:刻度0到刻度5。

师:7厘米呢?
生:从刻度0到刻度7。

师:9厘米呢?
生:从刻度0到刻度9。

师:你发现什么?
生:0到几就是几厘米!
师:是呀,数学就是这么简单!谢谢你给了我们这么精辟的总结。

五、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1.测量纸条的长度。

师:想知道长方形纸的长边到底几厘米,怎么办?
生:用尺量。

师:谁愿意上来量一量。

边量边说,你是怎样量的?
生:把长方形的一条边对齐0刻度线,然后把尺子放平,另外一条边对好8,就是8厘米。

师:量得好,说得也棒!能像他一样正确测量线段的长度吗?
生(齐):能!
2.测量线段的长度。

学生测量书上51页线段的长度。

(4厘米)
师(展示一学生的作业纸):和他一样的向老师挥挥手!
3.判断哪种量法正确。

(出示两种错误的量法)
4.小结量法。

师:那你想提醒小朋友在测量物体长度时要注意什么?
生:物体的一边要和尺子的0刻度线对齐。

生:尺子要和物体的边重合。

板书:量:对齐0刻度线重合
六、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1.画4厘米长的线段。

师:小朋友们会量线段了!那你会画线段吗?请小朋友用直尺画出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

学生在练习纸上尝试画线段。

师:刚才发现一位小朋友画得特别快,请他再画一遍,其他小朋友看仔细,他是怎么画的?
(请一位学生演示画法。


师:他是怎么画的?
生:先对齐0刻度线画一个端点。

再从0到4画一条线,最后在4上面再画一个端点。

上面写上4厘米。

师:和他画得一样的点点头。

2.画出比4厘米长3厘米的线段。

师:再请小朋友们画出比4厘米长3厘米的线段。

先静静地想一想该画几厘米。

想好再画。

师:用手势告诉老师线段长几厘米?
师:从几画到几?
生:从0画到7。

师:同桌交换用尺检查,画对的表扬他,画错的帮助他。

七、估计物体的长度
师:其实不仅咱们的身边有尺,咱们的身上也藏着尺呢!
1. 估一估各自手掌的宽,量一量手掌的宽。

师:手掌的宽度就是一把尺,先估一估大约几厘米,再量一量,把结果分别写在两个括号里。

注意量手掌的最宽处。

师:两次结果比较接近的小朋友高举你的手。

祝贺你们成为估计小能手!不太准也没关系,咱们这是第一次嘛。

2.估一估一拃的长,量一量一拃的长。

师:伸出拇指和中指,尽量伸长,这两指之间的长度叫做一柞,这是我们身上的另一把尺,你的一柞大约是多少呢?先估一估,在量一量,并填写表格。

师:这次估计地比较准的高举你的手。

咱们班有多了许多估计小能手。

3. 估测桌子短边的长度。

师:现在有一件奇怪的事发生了,我们桌上所有的尺都飞走了,可我们想知道桌面的短边有多长,怎么办呢?
生:用我们身上的尺去量。

学生估测。

师:说说你是怎么估测的?
生:我用手去量了3拃还多一些,我的一拃是15厘米,所以课桌短边大约长40厘米。

生:我的一拃长13厘米,我量了3拃,大约39厘米。

师:要想知道物体的精确长度咱们还得请出咱们的好朋友——尺!谁能帮帮老师来量一量。

生:大约40厘米。

八、拓展延伸.
动物王国比赛
九、课堂总结
1.课堂总结。

2.延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