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化学复习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化学卷(七)硫、氮及其化合

高考化学复习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化学卷(七)硫、氮及其化合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化学卷(七)第七单元硫、氮及其化合物(90分钟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Fe56Cu64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我国发电总量构成中火力发电占比近八成,每年需燃烧大量的原煤来发电。

其中煤的脱硫是一个必要环节,它所起的主要作用是防止A.光化学烟雾的形成B.酸雨加剧C.臭氧空洞扩大D.温室效应解析:SO2的大量排放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B2.雷雨时不可能生成的氮的化合物是A.NH3B.NOC.NO2D.HNO3解析:雷雨时N2转化成NO,NO与O2反应生成NO2,NO2再与水反应生成HNO3。

答案: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氮氧化物的大量排放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B.检查病人胃病所用的钡餐,既可以用BaSO4,也可以用BaCO3C.浓硫酸不可用来干燥NH3,因其具有强氧化性D.雨水样品放置一段时间后,pH由4.68变为4.28,是因为溶解了较多的氮氧化物和CO2解析:胃酸中含有盐酸,会与BaCO3反应,生成可溶性钡盐,产生毒性,B项错误。

答案:A4.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I-、ClO-、N-、H+B.K+、N、HC-、OH-C.S-、S-、Cl-、Na+D.H+、K+、Al-、HS-解析:A项,I-、N -、H+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lO-会与H+反应生成HClO;B项,N和HC-都能与OH-反应;D项,Al -和HS-都能与H+反应;C项符合题意。

答案:C5.已知NH3难溶于CCl4。

下列装置中不宜用于吸收氨气的是解析:NH3极易溶于H2O,利用B项装置吸收氨气会引起倒吸现象。

答案:B6.在含有FeBr2和FeI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足量的氯气,把所得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固体是A.Fe(OH)3B.FeCl3C.Fe2O3D.FeCl3和I2解析:足量的氯气把FeBr2和FeI2氧化为FeCl3、Br2和I2,加热蒸干的过程中FeCl3水解为Fe(OH)3和HCl,Br2挥发,灼烧时Fe(OH)3分解为Fe2O3,I2升华,最终剩余的固体是Fe2O3,C项正确。

答案:C7.有一种盐X和NaOH反应,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Y,Y经过一系列氧化之后,再溶于水可得到一种酸Z,Y与Z反应又可以生成X,则X为A.NH4NO3B.NH4ClC.(NH4)2SO4D.(NH4)2CO3解析:NH4NO3与NaOH反应生成NH3(气体Y),NH3被氧化生成NO,NO被氧化生成NO2,NO2与水反应得到HNO3(酸Z),HNO3与NH3反应生成NH4NO3。

答案:A8.将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的甲、乙的混合气体通入过量的丙溶液中,一定能产生沉淀的组合是序号甲乙丙①CO2SO2石灰水②CO2SO2Ba(NO3)2③NO2SO2BaCl2④CO2NH3CaCl2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①一定有CaSO3生成,②一定有BaSO4生成,③一定有BaSO4生成,④若CO2比NH3多,则没有沉淀生成。

B项正确。

答案:B9.下列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常温下,将铁片置于浓硝酸中:Fe+6H++3N-Fe3++3NO2↑+3H2OB.向氯化铵的稀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N+OH—NH3↑+H2OC.向(NH4)2SO4溶液中加入适量Ba(OH)2:Ba2++S—BaSO4↓D.向浓硝酸中加入铜片:Cu+4H++2N-Cu2++2NO2↑+2H2O解析:常温下,将铁片置于浓硝酸中会钝化,A项错误;向氯化铵的稀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不会逸出NH3,B项错误;N会与OH—反应,C项错误。

答案:D10.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A 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稀HNO3将Fe氧化为Fe3+B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紫色褪去SO2具有漂白性C 向盛有浓硝酸的试管中分别加入Al片和Cu片前者没有明显现象,后者反应剧烈,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还原性:Al<CuD 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蓝色浓氨水呈碱性解析: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充分反应后生成Fe2+,A项错误;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紫色褪去是利用了SO2的还原性,B项错误;向盛有浓硝酸的试管中加入Al片会发生钝化,但还原性:Al>Cu,C项错误。

答案:D11.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A.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露置于空气中浓度降低B.新制的氯水和SO2均可使品红溶液褪色C.偏铝酸钠和水玻璃长期露置于空气中变质D.亚硫酸钠和氢氧化钠长期露置于空气中变质解析:浓硫酸吸水、浓盐酸易挥发导致浓度均降低,但原理不同,A项错误;氯水、SO2使品红溶液褪色分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和化合反应,原理不同,B项错误;偏铝酸钠和水玻璃吸收空气中的CO2发生复分解反应而变质,原理相同,C项正确;亚硫酸钠被氧化而变质,与氢氧化钠的变质原理不同,D项错误。

答案:C12.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均已略去)。

在Ⅰ中加入试剂后,塞紧橡皮塞,立即打开止水夹,Ⅱ中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Ⅱ中液面上升,溶液由无色变为浑浊。

符合上述实验现象的Ⅰ和Ⅱ中应加入的试剂是A B C DⅠCaCO3、稀HCl Na2CO3、稀H2SO4Zn、稀H2SO4Cu、稀H2SO4ⅡKNO3NaCl BaCl2Ba(OH)2解析:C项中物质反应会生成H2,溶液中S -与Ba2+反应生成BaSO4沉淀。

答案:C13.下列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与对应的图形相符的是解析:A项,NaHSO3能被HNO3氧化成Na2SO4,HNO3被还原,产生NO气体;B项中发生反应:SO2+Cl2+2H2O2HCl+H2SO4,溶液的pH降低;C项中刚一开始发生反应:Ba2++HC -+OH-BaCO3↓+H2O,沉淀从开始就生成;D项中刚一开始发生反应:Ca(OH)2+CO2CaCO3↓+H2O,后来又发生反应:CaCO3+CO2+H2O Ca(HCO3)2,D项正确。

答案:D14.常温下,向20L真空容器中通入a mol H2S和b mol Cl2(a、b都是正整数,且a≤5,b≤5),反应完毕后,容器内气体可能达到的最大密度是A.26.25g·L-1B.18.25g·L-1C.17.85g·L-1D.12.05g·L-1解析:根据反应:H2S+Cl2S+2HCl,可知S为固体,只有当a=5,b=5时,容器内的气体可能达到最大密度,为=18.25g·L-1。

答案:B15.在某100mL混合酸溶液中,HNO3和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2mol·L-1和0.4 mol·L-1,向该混合溶液中加入2.24g铁粉,加热充分反应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672mLB.生成的气体有NO和H2C.所得溶液中有溶质FeSO4和Fe2(SO4)3D.所得溶液中Fe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4mol·L-1解析:n(HNO3)=0.2mol·L-1×0.100L=0.020moln(H2SO4)=0.4mol·L-1×0.100L=0.040moln(Fe)=·-=0.040mol向该混合液中加入2.24g铁粉,加热先发生反应:3Fe+8H++2N -3Fe2++2NO↑+4H2O0.03mol0.08mol0.02mol0.03mol0.02mol反应后剩余的0.02mol H+发生下列反应:Fe+2H+Fe2++H2↑0.01mol0.02mol0.01mol0.01mol所以生成的气体有NO和H2共0.03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672mL,所得溶液中只有溶质FeSO4,Fe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4mol·L-1。

答案:C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55分)16.(10分)大气中SO2和NO x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直接排放含SO2的烟气会形成酸雨,危害环境。

(1)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NO参与的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在烧瓶中充入含有少量NO的SO2气体,慢慢通入O2,该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有、;再喷射适量蒸馏水即得硫酸型酸雨,其中NO的作用是。

(2)减少SO2的污染并变废为宝是一项很重要的研究工作。

我国正在探索在一定条件下用CO还原SO2得到单质硫的方法来除去SO2。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利用钠碱循环法可脱除烟气中的SO2。

①在钠碱循环法中,Na2SO3溶液作为吸收液,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在吸收液吸收SO2的过程中,pH随n(S-)∶n(HS-)的变化关系如下表:n(S -)∶n(HS-)91∶91∶11∶91 pH8.27.2 6.2由上表可判断NaHSO3溶液显性,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

答案:(1)2NO+O22NO2;NO2+SO2SO3+NO;催化剂(各1分) (2)SO2+2CO S↓+2CO2(2分)(3)①S -+SO2+H2O2HS-(2分)②酸(1分);HS -在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HS-H++S-、HS-+H2O H2SO3+OH-,HS-的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2分)17.(8分)科研生产中常涉及硫及其化合物。

(1)用水清洗浓硫酸罐见明火易爆炸,该事实主要表现了硫酸的性质是。

(2)矿物胆矾(CuSO4·5H2O)溶于水渗入地下,遇黄铁矿(FeS2),铜将以辉铜矿(Cu2S)的形式沉积下来,而反应得到的铁和硫元素进入溶液,该溶液无臭味,透明不浑浊,绿色,呈强酸性。

在有的矿区可见到这种具有强腐蚀性的地下水(俗称黑水)渗出地面。

上述反应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3)氧元素和硫元素可组成负二价阴离子A,A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4∶3,当Cl2与含A的溶液完全反应后,有浅黄色沉淀产生,取上层清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答案:(1)酸性(2分)(2)14CuSO4+5FeS2+12H2O7Cu2S+12H2SO4+5FeSO4(3分)(3)S2-+Cl2+H2O S↓+S-+2Cl-+2H+(3分)18.(10分)某溶液中仅含有下表中的部分离子(不考虑水的电离和离子的水解)。

阳离子Na+、Mg2+、Fe2+、Al3+、Fe3+阴离子OH-、Cl-、C-、N-、S-为鉴定这些离子,取少量溶液加入稀HCl,有无色气体生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