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公园建筑欣赏ppt
天坛地图
建筑特点
1. 北京天坛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祭天建筑群之一。 在中国,祭天仪式起源于周朝,自汉代以来,历 朝历代的帝王都对此极为重视。明永乐以后,每 年冬至、正月上辛日和孟夏(夏季的首月),帝 王们都要来天坛举行祭天和祈谷的仪式。如果遇 上少雨的年份,还会在圜丘坛进行祈雨。在祭祀 前,通常需要斋戒。祭祀时,除了献上供品,皇 帝也要率领文武百官朝拜祷告,以祈求上苍的垂 怜施恩。
• 皇穹宇院落周围的圆形围琉璃筒瓦顶,这就是著名的“回音壁”。 皇穹宇圆形院落的墙壁自然形成音波折射 体,磨砖对缝的砌墙方式使墙体结构十分 紧密,墙的表面直径651米, 围墙高327米。 当人们分别站在东西配殿的后面靠近墙壁 轻声讲话,虽然 双方距离相距很远,但是 可以非常清楚地听见对方讲话的声音。这 是因为圆形十分光滑,对音波的折射。
SUCCESS
THANK YOU
2020/1/11
天坛公园祈谷坛
祈谷坛
• 是举行孟春祈谷大典的场所,天坛公园祈 谷坛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主要 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东西配殿、祈年 门、神厨、宰牲亭、长廊,附属建筑有内 外壝墙、具服台、丹陛桥,内坛墙上东南 西北各设天门,西外坛墙设祈谷坛门,内 坛东部有七星石。祈谷坛的祭坛为坛殿结 合的圆形建筑,是根据古代“屋下祭帝” 的说法建立的。坛为三层,高5.6米,下层 直径91米,中层直径80米,上层68米;殿 为圆形,高38米,直径32.7米,三重蓝琉 璃瓦,圆形屋檐,攒尖顶,宝顶鎏金。
3.天坛还处处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所特有的寓意、象征的表 现手法。北圆南方的坛墙和圆形建筑搭配方形外墙的设计, 都寓意着传统的“天圆地方”的宇宙观。而主要建筑上广 泛地使用蓝色琉璃瓦,以及圜丘坛重视“阳数”、祈年殿 按天象列柱等设计,也是这种表现手法的具体体现。
天坛公园圜丘坛
• 圜丘坛是举行冬至祭天大典的场所,建于明嘉靖九年 (1530),主要建筑有圜丘、皇穹宇及配殿、神厨、三库 及宰牲亭,附属建筑有具服台、望灯等。圜丘明朝时为三 层蓝色琉璃圆坛,清乾隆十四年(1749)扩建,并改蓝色 琉璃为艾叶青石台面,汉白玉柱、栏。圜丘形圆象天,三 层坛制,高5.17米,下层直径54.92米,上层直径23.65米, 每层四面出台阶各九级。上层中心为一块圆石,外铺扇面 形石块九圈,内圈九块,以九的倍数依次向外延展,栏板、 望柱也都用九或九的倍数,象征“天”数。圜丘台面石板、 拦板及各层台阶的数目均为奇数九或九的倍数。如台面石 板以上层中心圆石为起点,第一圈为九块,第二圈为十八 块,依次周围各圈直至底层,均以九的倍数递增。各层汉 白玉石栏板的数目也是如此。燔柴炉位于圜丘坛外壝内东 南,座南朝北,圆筒形,绿琉璃砖砌成,其东西南三面各 出台阶九级。燔柴炉是举行冬至祭天大典望燎仪时焚烧祭 祀正位(皇天上帝)供奉物用的。
天坛公园建筑欣赏
生物技术1班 20070449
吴水兰 制作
• 天坛是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形制建
天地坛,合祭皇天后土,当时是在大祀殿行祭典。 嘉靖九年(1530年)嘉靖皇帝听大臣言:“古者 祀天于圜丘,祀地于方丘。圜丘者,南郊地上之 丘,丘圜而高,以象天也。方丘者,北郊泽中之 丘,丘方而下,以象地也。”于是决定天地分祭, 在大祀殿南建圜丘祭天,在北城安定门外另建方 泽坛祭地。嘉靖十三年(1534年)圜丘改名天坛, 方泽改名地坛。大祀殿废弃后,改为祈谷坛。嘉 靖十七年(1538年)祈谷坛被废,于十九年在坛 上另建大享殿,二十四年建成。清乾隆十六年 (1751年)改名祈年殿。以后多次修缮、扩建。
天坛公园回音壁(皇穹宇)
• 皇穹宇院落位于圜丘坛外壝北侧,坐北朝南,圆形围墙, 南面设三座琉璃门,主要建筑有皇穹宇和东西配殿,是供 奉圜丘坛祭祀神位的场所。皇穹宇由环转十六根柱子支撑, 外层八根檐柱,中间八根金柱,两层柱子上设共同的溜金 斗拱,以支撑拱上的天花和藻井,殿内满是龙凤和玺彩画, 天花图案为贴金二龙戏珠,藻井为金龙藻井。皇穹宇殿内 的斗拱和藻井跨度在我国古建中是独一无二的。皇穹宇配 殿,歇山殿顶,蓝琉璃瓦屋面,正面出台阶六级,饰旋子 彩画,造型精巧。东殿殿内供奉大明之神(太阳)、北斗 七星、金木水火土五星、周天星辰等神版,西殿则是夜明 之神(月)、云雨风雷诸神神牌供奉处。皇穹宇殿前甬路 从北面数, 前三块石板即为“三音石”。当站在第一块 石板上击一下掌, 只能听见一声回音; 当站在第二块石 板上击一下掌就可以听见两声回音;当站在第三块石板上 击一下掌便听到连续不断的三声回音。这就是为什么把这 三块石板称为三音石的原因,也有人专门把第三块石板称 为“三音石”。
• 1961年,国务院公布 天坛为“全国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1998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确认为“世界文化 遗产”。 2007年5月8 日,天坛公园经国家 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 家5A级旅游景区。
• 天坛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天坛有垣墙两重,分为 内坛、外坛两部分,坛域平面北呈圆形,天坛公园圜丘坛 南为方形,象征“天圆地方”。外坛东西长1700米,南北 宽1600米,面积270多公顷。主要建筑集中于内坛。天坛 主要建筑在内坛的南北中轴线上,圜丘坛在南,祭天,有 圜丘、皇穹宇等;祈谷坛在北,祈谷,有祈年殿、皇乾殿、 祈年门等,中间有墙相隔。两坛由一座长360米、宽近30 米、南低北高的丹陛桥(也称海墁大道或神道)相连。丹 陛桥两侧为大面积古柏林。内坛西墙内有斋宫,是祀前皇 帝斋戒的居所。外坛西墙内有神乐署、牺牲所等。坛内主 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圜丘、皇穹宇、斋宫、无梁殿、 长廊、双环万寿亭等,还有回音壁、三音石、七星石等名 胜古迹。天坛的建筑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且有些 建筑还巧妙地运用了力学、声学、几何学原理,因此具有 重要价值
2.天坛建筑的主要设计思想就是要突出天空的辽阔高远,以 表现“天”的至高无上。在布局方面,内坛位于外坛的南 北中轴线以东,而圜丘坛和祈年坛又位于内坛中轴线的东 面,这些都是为了增加西侧的空旷程度,使人们从西边的 正门进入天坛后,就能获得开阔的视野,以感受到上天的 伟大和自身的渺小。就单体建筑来说,祈年殿和皇穹宇都 使用了圆形攒尖顶,它们外部的台基和屋檐层层收缩上举, 也体现出一种与天接近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