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点药用植物科属

重点药用植物科属

一、蓼科(Polygonaceae)1.植物特征:多为草本,茎节常膨大。

托叶包于茎节形成托叶鞘。

单被;子房上位。

瘦果或小坚果,常包于宿存花被内。

2.重要化合物:蒽醌类、黄酮类、鞣质及氏类化合物;本科植物细胞中常见有草酸钙簇晶。

3.代表植物:何首乌(块根)、药用大黄(根茎)、虎杖(根茎和根)。

二、小檗科(Berberidaceae)1.植物特征:草本或小灌木。

花两性,辐射对称;萼片与花瓣相似,2~4轮,每轮常3片;雄蕊常3~9;子房上位,常1心皮。

浆果或蒴果。

2.重要化合物:多含有异喹啉型生物碱,某些属植物尚含有三萜皂苷和淫羊藿苷。

3.代表植物:黄芦木(根和茎)、箭叶淫羊藿(三枝九叶草:全草)、阔叶十大功劳(根茎叶)。

三、罂粟科(Papaveraceae)1.植物特征:草本,体内常含乳汁或黄色液汁。

花两性;萼片2,早落,花瓣4~6;雄蕊多数;子房上位,1室,侧膜胎座,胚珠多数。

蒴果,孔裂或瓣裂。

2.重要化合物:均含生物碱,以异喹啉类生物碱为主,几乎均含原阿片碱。

3.代表植物:罂粟(未成熟果实)、延胡索(块茎)、白屈菜(全草)。

四、十字花科[Cruciferae (Brassicaceae)]1.植物特征:草本。

花两性,多排成总状花序;花瓣4,十字形排列;为四强雄蕊;子房上位,心皮2,合生,由假隔膜分为2室,侧膜胎座数。

长角果或短角果。

2.重要化合物:含有硫苷——芥子苷类化合物,有些植物含有吲哚苷和强心苷。

3.代表植物:白芥(种子)、独行菜(种子)、菘蓝(根:板蓝根)。

五、蔷薇科(Rosaceae)1.植物特征:常具托叶。

花两性,辐射对称;花托呈各种类型:凸起、平展或下凹;花萼下部与花托愈合成盘状、杯状、坛状、壶状的萼筒;萼片、花瓣多各位5蓇葖果、瘦果、核果及梨果。

2.重要化合物:含有多种活性成分:氰苷,黄酮类化合物,其他尚含有皂苷、有机酸等,但很少含生物碱。

3.代表植物:蔷薇亚科:金樱子(果实、根)、掌状覆盆子(果实)、龙牙草(全草);梅亚科:杏(种子)、梅(近成熟果实)、桃(种子);苹果亚科:山里红(果实)、贴梗海棠(果实:木瓜)、枇杷(叶)。

六、豆科[Leguminosae (Fabaceae)]1.植物特征:根部常有根瘤。

叶常互生;多为羽状或掌状复叶;多具托叶和叶枕(叶柄基部膨大的部分);雄蕊多为10枚,常成二体雄蕊(9+1或5+5);心皮1,子房上位,1室,边缘胎座荚果。

2.重要化合物:药用成分以黄酮类及生物碱最为重要。

黄酮类在本科中分布很广,几乎包罗了各种类型,有些为本科所特有,有些具有重要生理活性。

3.代表植物:含羞草亚科:合欢(树皮、花)、含羞草(全草);云实亚科:决明、皂荚(果实)、紫荆(树皮);蝶形花亚科:甘草(根、根茎)、槐、野葛(根、花)。

七、芸香科(Rutaceae)1.植物特征:乔木或灌木。

叶或果实上常有透明油点(腺点),多含挥发油。

复叶或单生复叶。

花辐射对称,两性,雄蕊与花瓣同数或为其倍数,;花盘发达。

子房上位,心皮2~5或更多。

蓇葖果、蒴果、核果或柑果。

2.重要化合物:主要含挥发油、生物碱、黄酮类、香豆素及木脂体类。

一些呋喃喹啉类、吡喃喹啉类和丫啶酮类的生物碱几乎仅限存于该科植物。

3.代表植物:橘(果实)、黄柏(树皮)、芸香(全株)。

八、大戟科(Euphorbiaceae)1.植物特征:常含有乳汁。

花单性。

雌雄同株或异株;排成穗状、总状、聚伞或杯状聚散花序;无花瓣或稀有花瓣;有花盘或腺体;子房上位,心皮3,组成3室。

蒴果。

2.重要化合物:主要有生物碱、氰苷、硫苷、二萜、三萜类化合物。

3.代表植物:巴豆(根)、蓖麻(种子)、大戟(根)。

九、茄科(Solanceae)1.植物特征:单叶互生,茎顶部有时呈大小叶对生状。

花两性,辐射对称;萼常5裂或平截,宿存,常果时增大;花冠5裂,呈辐射、钟状、漏斗状或高脚碟状;子房上位,2心皮2室,中轴胎座。

蒴果或浆果。

种子盘形或肾形。

2.重要化合物:以含多种托品类、甾体类和吡啶类生物碱为特征。

3.代表植物:宁夏枸杞(果实、根皮)、白花曼陀罗(花)、颠茄(全草)。

十、葫芦科(Cucurbitaceae)1.植物特征:草质藤本,具卷须。

多为单叶互生。

花单性,同株或异株,辐射对称;雄花有雄蕊5枚,分离或各式合生,合生时常为2对合生,1枚分离,药室直或折曲;雌花子房下位,3心皮1室,侧膜胎座。

夸果。

2.重要化合物:特征性活性成分为四环三萜类葫芦烷型皂苷;五环三萜类齐墩果烷型皂苷、黄酮及其皂苷在本科植物中存在较普遍;绞股蓝属植物中含有四环三萜类达玛烷型皂苷。

3.代表植物:罗汉果(果实)、绞股蓝(全草)、木鳖(种子)。

十一、桔梗科(Campanulaceae)1.植物特征:草本,常具有乳汁。

花两性;花冠5裂,钟状或管状,稀二唇形;花药聚合成管状或分离;子房下位或半下位,2~5心皮合生成2~5室,中轴胎座,胚珠多数;蒴果,稀浆果。

2.重要化合物:多数含有皂苷和多糖,而半边莲属植物普遍含生物碱,某些种类含有菊糖。

3.代表植物:党参(根)、桔梗(根)、杏叶沙参(根)。

十二、菊科(Compositae (Asteraceae))1.植物特征:草本。

有的种类具有乳汁或树脂道。

成头状花序,外有由1层或数层总苞片所组成的总苞围绕;花萼退化成冠毛状、鳞片状、刺状或缺如;花冠管状、舌状或假舌状(先端3齿、单性)。

头状花序中的小花有异形(外围舌状、假舌状或漏斗状花,称缘花;中央为管状花,称盘花)或同型(全为管状花或舌状花)。

花药结合成聚药雄蕊,连成管状抱在花柱外面;子房下位,2心皮1室,1枚胚珠,柱头2裂。

瘦果。

2.重要化合物:常见的活性成分有倍半萜内酯、黄酮类、生物碱、香豆素、三萜皂苷、倍半萜、菊糖等。

最具特征性的为倍半萜内酯和菊糖。

3.代表植物:红花(管状花冠)、菊花(花序)、白术(根茎)、苍术(根茎)。

十三、禾本科(Gramineae (Poaceae))1.植物特征:多为草本,少木本(竹类)。

地上茎称秆,节间常中空。

单叶互生;叶鞘抱秆,通常一侧开裂。

花小,常两性,集成小穗再排成穗状、总状或圆锥状。

下方的称外颖,上方的称内颖;小花外包有外稃和内稃(小苞片);雄蕊通常3枚;雌蕊子房上位,1室,1胚珠;花柱2,柱头常羽毛状。

颖果。

2.重要化合物:有杂氮噁嗪酮类、生物碱类、三萜类、氰苷、黄酮类。

3.代表植物:薏苡(种子)、芦苇(根状茎)、淡竹(秆中层)。

十四、天南星科(Araceae)1.植物特征:多年生草本;叶柄基部常有膜质鞘,叶脉网状。

花小,两性或单性,成肉穗花序,具佛焰苞;单性花同株或异株;雌蕊子房上位。

浆果,密集与花序轴上。

2.重要化合物:聚糖类、生物碱、挥发油、黄酮类、氰苷。

3.代表植物:半夏(块茎)、天南星(块茎)、石菖蒲(根茎)。

十五、百合科(Liliaceae)1.植物特征:多年生草本,稀灌木或亚灌木,常具鳞茎或根茎。

花两性,辐射对称;花被片6,花瓣状,排成两轮;雄蕊6枚;子房上位,3心皮合生成3室。

蒴果或浆果。

2.重要化合物:生物碱、强心苷、甾体皂苷、蜕皮激素、蒽醌类、黄酮类化合物。

3.代表植物:百合(鳞茎)、浙贝母(鳞茎)、麦冬(块根)。

十六、姜科(Zingiberaceae)1.植物特征:多年生草本,通常有方向或辛辣味的块茎或根茎。

单叶,常2列状排列;多有叶鞘和叶舌;两侧对称;花被片6枚;退化雄蕊2或4枚,内轮2枚联合成显著而美丽的唇瓣,能育雄蕊1;雌蕊子房下位;花柱细长,被能育雄蕊花丝的槽包住。

蒴果。

2.重要化合物:多含挥发油,其成分多为单萜和倍半萜,此外还含有黄酮类与甾体皂苷(闭鞘姜属)。

3.代表植物:姜(根状茎)、姜黄(根茎)、阳春砂(果实)。

十七、兰科(Orchidaceae)1.植物特征:多年生草本。

花两性,两侧对称;花被片6,排成2轮;内轮侧生2片称花瓣,中间的1片称唇瓣,常特化成各种形状;雄蕊和花柱合生成合蕊柱;能育雄蕊通常1枚,花粉粒粘结成花粉块;雌蕊子房下位,3心皮,1室,侧膜胎座。

蒴果。

种子极多,微小粉状。

2.重要化合物:倍半萜类生物碱、酚苷类;此外尚含有吲哚苷、黄酮类、香豆素、甾醇类和芳香油等。

3.代表植物:天麻(块茎)、白及(块茎)、石斛(茎)。

十八、毛茛科(Ranunculaceae)1.植物特征:草本。

;叶片多缺刻或分裂。

花多两性;雄蕊和心皮多数,分离,常螺旋状排列。

聚合瘦果或蓇葖果。

2.重要化合物:生物碱在本科植物中广泛地分布。

毛茛苷是一种仅存与毛茛科植物中的特殊成分,分布在毛茛属、银莲花属、铁线莲属中。

此外,侧金盏花属和铁筷子属中含有强心苷。

三萜皂苷在本科植物中也较广泛分布。

3.代表植物:黄连(根茎)、乌头(根)、芍药(根)。

十九、木兰科(Magnoliaceae)1.植物特征:木本,稀藤本,体内常具油腺体。

单叶互生,通常全缘,托叶大而早落,托叶环明显。

花单生,多两性,稀单性,辐射对称;花被3基数,多为6~12;雄蕊和雄蕊多数,分离,螺旋排列在延长的花托上;子房上位。

聚合蓇葖果或聚合浆果。

种子具胚乳。

2.重要化合物:皆含挥发油,区别于毛茛科的成分特征之一;此外还含有异喹啉类生物碱;五味子属含木脂素类成分五味子素;八角属含有毒的倍半萜内酯。

3.代表植物:厚朴(树皮、根)、北五味子(果实)、望春玉兰(花蕾)。

二十、五加科(Araliaceae)1.植物特征:叶多互生。

花两性,稀单性或杂性;辐射对称,排成伞形花序,或再集合成圆锥状或总状花序;雄蕊和花瓣同数;花盘位于子房顶部;子房下位。

浆果或核果。

2.重要化合物:大多含皂苷、黄酮类及香豆精,其中以富含三萜皂苷为期特点。

3.代表植物:人生(根)、三七(根)、刺五加(根、根状茎、茎皮)。

二十一、伞形科(Umbelliferae)1.植物特征:草本,常含挥发油而有香气。

茎中空,表面常有纵棱。

叶柄基部扩大成鞘状;两性或杂性,多辐射对称,集成复伞形花序或单伞形花序;花瓣5;雄蕊5;子房下位,2心皮合生,2室,每室胚珠1;花柱2。

双悬果。

2.重要化合物:主要有挥发油、香豆素、三萜皂苷、生物碱及黄酮类等。

香豆素为本科特征性成分,类型较多。

3.代表植物:当归(根)、柴胡(根)、防风(根)。

二十二、夹竹桃科(Apocynaceae)1.植物特征:具乳汁或水液。

单叶对生或轮生,全缘。

花两性,辐射对称;花冠5裂,裂片旋转状排列,花冠喉部常有鳞片状或毛状附属物,花药常呈箭头状;子房上位,2心皮离生或合生。

果实多为2个并生蓇葖果,少为核果状、浆果装或蒴果、种子一端常具毛或膜翅。

2.重要化合物:特征性活性成分为吲哚类生物碱和强心苷。

3.代表植物:萝芙木(全株)、长春花(全株)、黄花夹竹桃(全株)。

二十三、萝藦科(Asclepiadaceae)1.植物特征:藤本、多年生草本或灌木,具乳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