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快乐体育教学之我见

快乐体育教学之我见

申报小学体育高级教师送审材料(教学论文)
“快乐体育”教学之我见
连平县第一小学廖新娥
二OO八年八月八日
“快乐体育”教学之我见
“快乐体育”是指从情感教学入手,对学生进行以健全的身体教育和人格教育为目标的体育教育思想,它重视爱的教育、美的教育与各项运动所独具的乐趣,强调学习兴趣与创造学习。

它不仅把运动和情感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而且视为直接目的。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快乐体育”教学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有利于培养自我的体育能力与完美的人格,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地发挥。

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要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服务者。

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

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成绩的判定者和绝对的权威者,而且总是千方百计地把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

新课程要求教师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居高临下的指挥者转变成合作型的良师益友,使教学过程转变为师生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的过程。

例如,在上一年级立定跳远课时,我改变了以往惯用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纠正错误动作,这一传统的“格式化”的教学方式,采用了让学生在师生共同创设的虚拟的动物王
国运动会中,学习模仿各种动物的双脚起跳,双脚落地(立定跳)的方法。

学生通过实践→思考→创造→发现→学习等步骤,在老师的鼓励和师生共同探讨、实践下掌握了动作技能。

整个学习过程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服务者,在与学生平等的交往中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一旁起着鼓励、促进作用,如此合作教学较以往事半功倍。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认识水平,关心爱护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下,自觉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达到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的目的。

二、创新教法,激发兴趣,让学生乐学活学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只有灵活运用教学手段,不断改革创新教法,寻求更适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的教法进行教学,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教学方法的选择,既要符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又要新颖有趣、易难适度、富于变化,使教学气氛轻松愉快,使学生乐学、活学。

如在准备运动中,运用简单轻松的游戏或器械操等作为课的开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

从而使学生尽快进入到运动状态之中。

又如在基本部分的练习中,可采用游戏、竞赛、学生自主选择练习方法等方式进行,使练习的形式多样化,学生活学巧练,达到自我锻练、自我体验乐趣的目的。

充分发挥学生各自优势和特长,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如结束部分的放松整理运动,可引用韵律操或舞蹈等形式进行,让师生在优美的旋律中跳起来、舞起来、笑起来,并在欢快的气氛中调节肌体、放松身心。

使学生在欢乐、团结、成功的喜悦中结束课堂教学。

这样,整个教学过程都围绕学生进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和能够享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

这样的体育课才是名符其实的快乐体育课。

三、因材施教,分层递进,让学生学有所得。

因材施教,分层递进,是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

快乐体育十分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学生当中,确实存在着运动水平和从事体育学习的兴趣与动机、追求目标、个性心理、学习的方式方法等差异。

教师只有最大限度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积极引导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一刀切”教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容易造成部分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吃不饱”和部分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因此,在教学中应采用因材施教和分层递进的方法进行教学。

具体方法是:将学生按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强弱不同分为男女A、B、C各三个小组,根据学生技能的差异分别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练习要求,实行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让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如:在200M跑的练习中,要求学生按A、B、C三组的顺序分别在第五、三、一跑道上跑。

再如在400M跑的练习中,要求学生按A、B、C 组的顺序分别在第三、二、一跑道上跑。

这样,让素质好、技能强的学生跑外道增加距离和难度,提高要求;让体质和技能稍差的学生跑内道缩短距离,降低要求,使大家几乎同时完成练习任务。

通过这样的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自身能够完成的练习内容。

同时给予每个学生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施展才能的空间,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都能学有所得并获得更多的成功感。

四、运用多种激励方法,提高学生活动兴趣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激励方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学生活动兴趣。

例如:在教学《跳远》一课时,教师可运用针对性的激励性语言,及时地给予鼓励、支持和帮助。

“真可惜!刚才就是腿没抬好,努力一下,腿抬高一点,动作就完成了。

”同时让学生通过规范的动作和图解来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并找出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使学生加深对正确动作的印象,逐步找到动作感觉。

学生在活动中,当完成动作较好或取得优异成绩时,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一教育时机,及时给予肯定的赞
美语言,如采用:“你做得很好,老师很喜欢”,“大家快来看xxx的表演,他做得真棒!”等语言激发学生不断地进步。

当学生连续取得较好成绩
骄傲自满时,教师及时用激励性语言来提示。

例如:“别大意!别人正准备超过你们呢!”“胜利不骄傲,失败不灰心!”以此来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非言语性的鼓励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例如:当学生们在活动中表现得出色时,教师对他们微笑、点头、竖起大拇指等动作鼓励将会给学生莫大的鼓舞;教师经常走近学生身边拍拍他的肩,摸摸他的头,对学生表示出一种无声的赏识和赞扬,对提高学生活动的积极性都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总之,“快乐体育”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

不仅使学校体育教学充满了生机,对促进全面发展,推动素质教育也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快乐体育”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要遵循新大纲,注重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断地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定能使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体育运动带来的成功和快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