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菜鸟网络发展研究

菜鸟网络发展研究

菜鸟网络发展研究【前言】本文从展现中国快递业格局及其变化入手;再讨论菜鸟发展史、战略布局、阿里核心利益和国际业务发展情况;分析其对中国快递业当前的影响以及未来的趋势;最后,提出对邮政企业经营管理的建议。

目录第一部分:邮政快递行业格局(一)当前行业格局(二)阿里系格局(三)拼多多影响因素(四)京东的角色(五)菜鸟与顺丰战略竞争、与京东仓配竞争;阿里与邮政生态竞争第二部分:菜鸟网络情况(一)菜鸟诞生背景及投融资史(二)菜鸟战略史:从天网、地网、人网到一横两纵(三)“一横”战略的发展布局:快递行业的数智化(四)阿里与通达系快递:协作、互信、分工与共赢第三部分:阿里和菜鸟的国际化布局(一)跨境电商持续保持扩张态势,成为推动中国外贸增长的新动能(二)阿里国际站+速卖通+Lazada+天猫国际+考拉,国际业务初具壁垒(三)菜鸟“两纵”之全球化第四部分:未来行业发展的预测(一)未来的规模(二)未来的行业格局(三)未来发展阶段(四)未来行业边界(五)未来电商快递行业格局拐点(六)未来竞争要素第五部分:邮政寄递业务发展建议(一)完善企业管理,顶层设计战略定位(二)加快资本运作,提升核心竞争实力(三)强化战略合作,构建寄递生态体系(四)争取异业协同,谨慎竞争加强合作(五)发力国际业务,自建海外寄递网络第一部分:邮政快递行业格局(一)当前行业格局当前中国快递业中,电商快递份额占90%以上,行业格局三分。

一是阿里系,阿里系电商平台大致产生50%的快递业业务量,阿里系快递大致占70%的行业业务量份额;二是京腾系,京腾系电商平台(主要为京东、拼多多等)大致产生30%的快递业业务量,京腾系快递大致占10%的行业业务量份额;三是第三方,大致产生10%的快递业业务量,大致占20%的快递行业业务量份额。

注:业务量比重为动态变化数值,因此取模糊正确的大约数。

表1:中国快递业电商快递格局及业务量比重(二)阿里系格局阿里成立菜鸟服务并控制快递物流企业,各家依赖性均不相同。

菜鸟网络成立以来,通过菜鸟指数、阿里小号等数据方式强化对阿里系快递的影响。

此外,阿里还通过资本手段等强化对通达百世的影响。

从定性角度,基于业务量收、产品结构及其企业发展战略等,通达百世对阿里集团的依赖性也有不同。

表2:阿里平台对通达百世快递企业影响力定量及定性其情况(三)拼多多影响因素1.拼多多量的预测拼多多是阿里外另一家需要快递企业提供服务的主流电商平台,对行业影响较大。

表3:拼多多快递量预测2.拼多多直属电商快递拼多多或有意愿打造拼系快递企业,极兔、韵达首当其冲。

当前,拼多多主要使用中通、邮政、韵达等主流快递企业提供的快递服务。

预计中长期看,拼多多会调整所属电商快递量的归属,打造1-2家拼系快递。

当前看可能性较大的,一是借拼多多兴起之机起网的极兔快递,日前其日均件量800万件;二是阿里注资相对最少的韵达。

(四)京东商城影响因素京东商城是主流电商平台之一,主要使用京东物流,少量使用第三方快递服务。

京东自建仓配物流模式物流体系,缩短了物流配送时间。

京东物流最初作为一个部门,只提供自营商品物流服务,随着第三方卖家在京东电商平台上的占比提升,京东物流逐渐开始为其提供服务,随后对外承接社会化订单。

2017年4月,京东物流子集团成立并独立运营,跃升为独立的物流企业,但本质仍是京东商城平台的第二方物流。

京东众邮快递起网艰难,其生存主要受京喜电商平台产生的包裹量的影响。

在阿里系和拼多多两家主流电商平台外,京东依托腾讯微信一级入口打造了面向下沉市场的京喜电商平台。

为配合京喜平台低单价货品销售,京东选择自建加盟模式电商快递企业众邮快递。

目前,众邮快递对行业格局基本上构不成影响。

(五)菜鸟与顺丰战略竞争,与京东仓配竞争;阿里与邮政生态竞争1.菜鸟和顺丰:高度相似的战略布局是摩擦的根源菜鸟和顺丰竞争的本质则是战略布局的比拼。

菜鸟、顺丰在物流市场布局的终极目标近似,投资方向都是技术投入+运力投入;同时,快递企业未来终将通向综合物流,顺丰与菜鸟布局广泛,在国际市场、同城配送、中高端快递都存在竞争关系。

对于顺丰,菜鸟优势在于电商件市场,依托于阿里在电商和本地生活领域的布局,菜鸟迅速搭建全球物流网络,但菜鸟的网络以资源整合和协同的形式组建,虽然足以承载主流的电商需求,但非自营的网络天然存在稳定性问题,难以满足商务件需求。

相比之下,顺丰优势则主要集中在商务件市场,其品牌和网络久经考验,但纯直营的模式也有局限,一是直营重资产的模式限制扩张速度,尤其在国际方面,同时行业爆发期会存在产能不足问题;二是成本较高,高成本服务与电商需求难以有效匹配。

2.菜鸟和京东:仓配领域短兵相接菜鸟和京东物流竞争的本质则是商流的竞争。

菜鸟和京东分别背靠不同的流量集团,在B2C电商领域,阿里和京东也是直接的竞争对手,虽然站在GMV角度,天猫略领先于京东,但京东物流是仓配领域不折不扣的领跑者,在仓储物流布局、时效和末端服务方面均领先于菜鸟。

仓储物流方面,京东运营超730个仓库,面积超1700万㎡,京东物流自建的亚洲一号是规模最大、分拣效率最高的智能化仓群;尽管菜鸟近年不断加大仓储物流配置,其仓库数量(700个)、仓库面积(1000万㎡)均较京东有所差距。

时效和服务方面,菜鸟相较京东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京东90%的仓配订单可以实现当日和次日达,而菜鸟通过整合丹鸟和点我达实现的落地配网络在时效稳定性上仍有差距。

3.阿里与邮政(竞争性业务):商业服务生态体系竞争阿里与中国邮政的竞争本质是商业生态。

中国邮政具有邮务(文创、机要、普遍服务等)、银行、保险、证券、资本、电商分销、快递、物流、本地生活等基于人民生活需求的全产业链业务板块,同时兼具普遍服务和商流服务两类性质。

同样,阿里具有商流服务的全生态体系,在此领域,阿里和邮政同样具备竞合关系,其竞争本质是商业生态。

第二部分:菜鸟网络介绍(一)菜鸟诞生背景及投融资史1.菜鸟诞生背景:应对B2C快速提升的物流体验阿里2008年开始切入B2C业务,推出淘宝商城,市占率长居第一。

而后,品质更高的B2C快速发展,2008—2015年,爆发期的B2C业务复合增速114%,市占比从2009年的7.8%升至2015年的52.0%。

阿里为抢占B2C市场,2008年4月推出天猫前身—淘宝商城。

在淘宝力量的支持下,天猫市占率长居第一,据易观数据,2011年Q1(Q为季度,即第1季度)天猫市占率31.4%,领先第二名京东21.2个百分点;2019年Q2天猫市占率62.4%,领先京东36.8个百分点。

网购快速发展带动快递量暴增,但快递业服务质量亟待提升。

菜鸟诞生前,中国快递业量收高速增长,但服务质量不高。

2011年国家邮政局快递服务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快件未在承诺时间内送达、未主动反馈投递结果、快递寄递速度较慢不满。

京东通过自建物流提升配送体验,阿里打造平台化的菜鸟网络应对竞争。

B2C模式下,B端对物流体验要求更高。

因此,京东的自建物流是其能脱颖而出的重要优势。

阿里虽依赖资源优势,快速培育了天猫,但快递环节的低质是其劣势,如早期天猫双十一出现爆仓情况。

为提升平台快递服务质量,阿里于2013年成立菜鸟网络。

中高端市场,菜鸟选择整合资源,自建仓储。

中高端电商单价较高,需要更加稳定的物流时效和服务,价格的敏感性低于中低端电商。

对此,直营制的仓配网络具备品牌和服务品质上的先天优势。

因此在中高端市场,菜鸟选择整合资源,自建仓储。

图1:仓配网络的业务流程决定了其时效服务先天就强于加盟制快递网络2.融资及投资历史菜鸟2013年建立,出资方包括快递企业和大型集团企业。

2013年5月28日,阿里联合顺丰、三通一达等快递企业,以及银泰、复星、富春等大型集团企业,组建菜鸟网络,其中天猫出资21.5亿元占股43%;银泰16亿元占股32%;复星5亿元占股10%;富春5亿元占股10%;顺丰和通达各0.5亿元,各占股1%。

图2:菜鸟成立日股权构成此后,菜鸟经历了外资和阿里两轮扩资。

2016年3月菜鸟获新加坡政府投资、淡马锡等100亿元融资。

2017年9月,菜鸟获阿里53亿元战投,阿里持股比例增至51%,并宣布未来五年投入1000亿建设物流网络,实现中国24小时、全球72小时必达。

2019年11月,阿里再投233亿元,持股增至63%的绝对控制权。

表4:菜鸟网络融资历程投资方面,阿里协同菜鸟在物流多个领域持续投资,包括快递、落地配、即时配、仓储、供应链服务,以及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等,基本覆盖物流所有领域。

➢快递方面,主要投资通达百世,民营仅顺丰未获投资。

圆通2015年获阿里创业和云锋基金投资,占股20%,目前阿里创业股权比例11.01%,云锋基金5.32%。

中通于2018年5月获阿里和菜鸟13.8亿美元投资,占股10%。

申通2019年3月获阿里46.6亿元投资,占股15%,并于7月给予阿里投资99.8亿元获31.35%股权的3年期权。

百世方面,阿里从其天使轮融资开始一直参与投资,目前阿里和菜鸟分别持股23.4%和5.6%,是百世最大股东,并2019年9月、2020年月分别认购了1亿美元、1.5亿美元的百世发行的可转债。

韵达2020年3月公布阿里持股2%。

另外,还在2010年和2014年分别投资星晨急便和全峰快递。

➢落地配方面,主要投资华东3家和西部2家。

阿里2012年至今陆续投资了上海万象物流、南京晟邦物流、西安黄马甲、成都东骏快捷物流、杭州芝麻开门5家落地配公司,均拥有50%以上的股权,这是2019年阿里能组建丹鸟物流的基础。

➢即时配方面,主要投资直营和众包类平台。

直营类即时配平台生活半径2015年8月获阿里3亿元投资;众包类点我达,阿里从2015年至今参与了其3轮融资,最近一轮菜鸟投资2.9亿美元,并将给予其众包业务和其他业务资源。

2019年,蜂鸟从饿了么独立出来,将成为阿里“3公里生活圈”即时配生态的执行者。

➢品牌物流企业方面,主要投资海尔日日顺和苏宁易购。

阿里2013年12月18.57亿港元投资海尔电器,获海尔电器2%股权、日日顺9.9%股权和部分可转债;2017年5月可转债债转股生效,持日日顺股权升至34%。

另外,阿里2015年8月投资苏宁易购283亿元,获19.9%股权,其中95亿元用于物流平台建设。

➢非中国大陆物流企业方面,主要投资了香港、新加坡和印度物流企业。

新加坡有新加坡邮政和冠庭国际物流,其中前者成立超过160年,阿里两轮累计投资3.87亿美元,持股14.51%。

港企包括GoGoVan 和Pickupp,其中GoGoVan主要从事货运服务,2017年与58速运合并;Pickupp从事相关地区点对点即日送货服务。

印度企业Xpressbees,2018年1月阿里投资3500万美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