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吆喝》课件1(25张PPT)(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最新《吆喝》课件1(25张PPT)(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吆喝》课件1(25张PPT)(人教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翻跟斗
蹬梯子 顶碗
注音
招徕( 1ái ) 铁铉( xuàn ) 囿于( yòu ) 隔阂( hé ) 饽饽( bō ) 秫秸( Shú jiē ) 商贩( fàn ) 吹嘘( xū ) 吆喝( Yāo hè ) 小钹( bō ) 荸荠( bíqí)
本文围绕北京的吆喝介绍了什么?
通过旧北京的商贩吆喝,介绍了北京 独特的人物风情。作者依次介绍了外 国人对北京吆喝器具的欣赏,北京各 行各业从早到晚、一年四季的吆喝, 还对吆喝进行了评价。
思考
他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
在作者看来,北京小贩货郎的叫卖声简直就是一种 “戏剧性”的艺术。作者介绍了从白天的叫卖声到夜晚 的叫卖声,从卖吃食的、放留声机的,到乞讨的,还有 富有四季特色的叫卖声等等,从中流露出作者对北京的 吆喝声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那就是愉悦和怀想。
听录音,整体感知:
课文主要写了那些吆喝声? 这些吆喝声是按什么顺序组织 起来的?
卖馄饨 :
卖饽饽:
卖柿子: 卖糖葫芦:
卖烤白薯: 卖秸秆玩具: 卖吃食: 卖萝卜: 萝卜一个大 卖冰棍儿:
馄饨喂--------开锅! 硬面-----------饽饽 喝了蜜的大柿子! 葫芦儿--------刚蘸得 烤白薯哇真热乎 小玩艺儿赛活的 卤煮喂,炸豆腐吆 又不糠来又不辣,两捆
冰棍儿----------三分嘞
本文注意语段的过渡,找出句子, 看他们承转了哪些内容?
§2 §8 §10 §11
把握文章结构,体会作者情感
划分文章结构 (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句) §1—3 引出话题 §4—10 介绍吆喝声
§5—9 从早到晚 §10 一年四季 §11—14 对吆喝声进行评价品析
把握文章结构,体会作者情感
(三)创作吆喝
我们的生活中也不时能听到吆喝声, 只是有些显得过于简单粗糙,缺少韵味。
你能否选择熟悉的事物,编写一段 吆喝,最好能体现出“地方味儿”。
• 酸梅汤
【吆喝】哎 玉泉山的水来 东直门的冰 喝的嘴里凉了嗖嗖 给的又多来 汤儿好喝呀
【解说】酸梅汤是老北京传统的消暑饮料,在炎 热的季节,多数人家会买杨梅来自行熬制,里 边放点白糖去酸,冰镇后饮用。
寄托了作者对传统习俗和民族文化 的热爱眷恋之情.
语言平易而有不乏生动幽默
§5 §8 §9 §10
你认为文中哪一句吆喝最有趣?为什么?
用“我以为
最有趣,
因为
。”
这一句式说一句话。
(可从语言的生动性、声调的变化、 音韵节奏等方面谈理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本文是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写
的,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你能 用自己的朗读展现其中的“京味 儿”吗?
玉泉山的水是有名的山泉水,很好喝,旧时 皇上只喝玉泉山的水并有专门的水官从西直门 走水。所以卖酸梅汤的以“玉泉山的水”来做 宣传。而东直门有全城最大的冰窖,在冬天的 时候,卖冰的会把冰放在冰窖里储存起来,到 天热的时候卖。
• 西瓜
【吆喝】 哎 这斗大的西瓜 你就船这么 大的个块儿咧 吃了呗呶快来哎 润嗓子 甜嘞 这两个 大俩哎
注 意:
吆喝词尽量压韵,尽量口语化,贴近生活。
广告设计
(四)整理吆喝
1、把家乡的吆喝或者类似吆喝的 口头文化遗产记录下来,为抢救和保 护工作做点贡献。
2、为家乡的某一特产创作一句可 吆喝的广告词。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25
【解说】北京城卖西瓜的小贩,有的整个 的卖,有的就切成小块儿零卖。在闷热的 季节,很多住家都喜欢在晚饭后去逛街, 买块儿西瓜边走边啃消暑。
王府井花市大街有家西瓜摊,一个瓜切 成16块一样大的块,用很夸张的吆喝叫卖。
吆喝词设计
例: 一个卖药糖的是这样吆喝的:“卖药糖啊! 吃块糖消愁解闷儿,一块就有味儿。吃块药糖心里顺, 含着药糖你不困。吃块药糖精神爽,胜似去吃便宜坊。 吃块药糖你快乐,,比吃包子还解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