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郑州市公路管理局迎国检汇报材料 2doc

郑州市公路管理局迎国检汇报材料 2doc

科学管理促发展与时俱进谱新篇----郑州市公路管理局“十一五”干线公路养护管理迎国检汇报材料尊敬的,国检检查组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首先,我代表郑州市公路管理局全系统干部职工欢迎您们莅临我市检查指导“十一五”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现将我局的基本情况、迎国检筹备工作、“十一五”期间干线公路主要工作做法及主要成绩向各位领导简要汇报,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郑州市公路管理局是郑州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原郑州市交通局)领导的参照公务员管理的正县级事业单位,下辖7个县(市、区)公路局,4个直属单位。

“十一五”末,郑州市干线公路通车里程达797.443公里。

其中:国道4条,计260.023公里,省道9条,计537.42公里;一级公路73.255公里,二级公路643.21公里,三级公路69.115公里,四级公路11.863公里。

与“十五”末比较,二级以上公路增加32.725公里,三级以下公路减少50.123公里。

2006年--2010年,郑州市公路管理局在省交通运输厅、省厅公路局的大力支持和业务指导下,在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的正确领导下,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迎接全省“好路杯”检查和国检为契机,紧紧围绕年度目标,抓住工作重点,打基础查漏补缺,勇攀登再上台阶,保荣誉再接再厉,敢人先超越自我,进一步提高了行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创造了郑州干线公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最好时期。

一、迎国检工作筹备情况(一)高度重视,提前谋划,精心准备我局多次召开迎国检工作专题研究会、动员部署会,成立了迎检领导小组,制定详细周密的迎检方案,明确每阶段的工作重点和方法,细化工作要求,并及时检查督导,督促整改。

各县(市、区)也结合实情,成立相应组织,出台具体措施,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形成了自上而下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迎检工作扎实有效。

(二)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做强外业按照迎国检方案标准和细则,2009年我们以国道中修、桥梁整修、道路绿化为重点,2010年以省道中修、公路附属设施整治为重点,今年我们开展了春季干线公路养护集中会战以及迎国检预检工作,同时对出入市口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对非公路标志标牌进行清理等,进一步提升了干线公路路容路况质量。

(三)专人负责,完善资料,做实内业迎国检内业资料整理工作,由一名主要领导牵头,局机关有关处室指定专人具体负责,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并由牵头部门负责内业资料整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运转,对照迎国检评分标准和细则,条分缕析,并多次与省局沟通联系,与兄弟省市同行交流借鉴,力求内业资料整理工作充实完善。

二、“十一五”时期主要工作做法及取得成绩(一)树立大局意识,强化行业执政能力,凝聚科学发展合力。

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是我党的几代领导人一以贯之的思想,也是讲政治的重要体现。

在郑州市公路局领导班子的有力带领下,全系统干部职工自觉把公路工作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牢固树立“中原崛起看郑州”、“郑州尽快成长为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增强郑州的“发展力、辐射力、带动力、创造力、影响力、凝聚力”的大局意识,持续强化省会排头兵意识,全系统干部职工思想统一,团结协作,切实增强了执行力和凝聚力。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把“抓班子建设、突出领导核心地位、提高行业执政能力,抓作风建设、带好职工队伍、提高行业整体素质,构建和谐公路”与迎国检和深入开展全省“好路杯”竞赛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要求全系统全体职工牢固树立“六性”理念(即思想上的先进性,政治上的敏锐性,观念上的创新性,作风上的严谨性,行为上的求实性,工作上的扎实性),全面推行“效能督察考评制”(即局工作效能督察办公室对局属各单位、机关各处室的工作实行定量定性,一月一考评,对工作的“计划性、组织性、协调性、可行性、实效性”综合评价,排出名次,张榜公布。

)和“四性两制”工作法(“四性”,即把握工作重点,讲求工作的实效性,突出工作的计划性,树立工作的紧迫性和明确工作的责任性。

“两制”,即在“效能督察考评制”的基础上,实行工作问责制和连带制)。

自实行这两种制度以来,局系统干部职工紧紧围绕“严、高、细、实、精、巧”六项标准和“想干、大干、苦干、巧干、实干”十字方针,理清思路,苦练内功,锤炼作风,激发活力,从而形成了各级领导有责任,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思想有压力,争先创优,干事创业的工作氛围和大好局面,真正打造出了一支政治上靠得住、作风上过得硬、工作上能力强、技术上业务精、人品上信得过的干部队伍。

“效能督察考评制”和“四性两制”工作法在局系统形成了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廉洁高效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的同时,其可行性也受到了省内外同行的称赞与借鉴。

(二)立足本职保重点,克难攻坚破难点,开拓进取创亮点为确保在今年迎国检中取得好成绩,我局明确提出了迎检工作总体思路:坚持一个中心,确保两个重点,抓好三个环节,强化六字方针。

坚持一个中心,即坚持以迎接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大检查及全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好路杯”竞赛检查为中心;确保两个重点,即把公路养护和路政治超工作作为工作重点;抓好三个环节,即抓好养护管理与路政治超的衔接环节,抓好养护管理、路政治超与财务管理的结合环节,抓好管养施工与安全管理的关联环节;强化六字方针,即强化“严、高、细、实、新、恒”六字方针。

其核心是以以科学管理为基础,精细化管理为特征,以提高工作效率为目的。

全系统干部职工切实按照上述要求,把握发展机遇,科学应对挑战,全局各项工作实现了快速、科学、安全、实效、协调发展。

1.公路建设创财富,为民服务是根本质量是公路事业发展的永恒主题。

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抓质量,建精品工程;抓服务,树行业形象”,着力打造“优质、高效、低价、廉洁”的精品工程和阳光工程。

在工程质量管理上我们切实做到了“把好四关、实行三双、达到两个统一”。

“把好四关”:即把好资质关,落实程序关,过好招标关,杜绝人情关;“实行三双”:即双抓,抓过程,抓重点;双重,重防范,重实效;双优,建优质工程,出优秀人才。

“达到两个统一”:即管理与技术相统一,技术寓于管理之中;进度与质量相统一,进度服从质量,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求进度。

“十一五”期间,我们完成G107线新郑境双洎河大桥四座危桥改建工程等项目,全市干线公路共完成工程建设投资金额为4.0亿元,经自检,工程优良率达到100%。

2.“五制六性”求实效,公路管养保财富“建设是基础,管养是关键”。

在日常管养工作中,一是坚持贯彻落实“五项制度”和“六性制度”。

“五项制度”:即管养挂牌制、管养公示制、管养检查制、管养评比制、管养奖罚制;“六性制度”:即管养的经常性、季节性、预防性、前瞻性、科学性和时效性,全面发挥公路的整体效益和服务功能,我局的“五制六性”做法被省厅公路局作为创新经验在全省同行业予以推广。

二是制定了《郑州市公路管理局养护管理办法》、《郑州市干线公路养护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和《郑州市公路小修保养管理考核办法》,坚持“每月抽查、季度检查、半年初评、年终总评”制度,日常养护实现了“路面平整清洁,路基坚固舒适,标志齐全醒目,绿化协调美观,行车安全顺畅,服务全面提升”的目标。

三是养护管理督察系统应用制度化,建立了市、县级数据库,公路技术状况、桥梁技术状况数据录入完整,评定准确,更新及时。

四是按照《招投标法》以及省、市有关规定严格组织招投标,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公开透明的养护市场秩序。

五是强力抓好文明示范路长期效能工作。

国道107、207、310和省道223郑州境共计142公里文明示范路始终保持四季常青、乔灌结合、花草点缀、美洁畅平的路容路貌,深受省、市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十一五”期间,郑州市干线公路养护工程共完成投资5.5亿元,全市干线公路合格率100%,平均优良路率达到80.4%,超额完成省局下达的各项目标,达到“畅、洁、绿、美、安”的要求;G107线新郑境小刘桥至芦家桥段中修工程等大中修工程全部完工,G107线新郑境秦楼桥改建工程等危桥改建和全市安保工程,工程质量合格率100%,优良率达92.3%以上。

3.铁腕重拳治超限,强力维护路产权在路政管理、超限超载运输管理等公路执法工作中,我们按照“多方合作、把住源头、重拳出击、严管重罚、短期治标、长期治本”的方针,加大路面执法力度,重拳出击治理超限超载运输,切实维护路产路权。

一是着力加强治超站点规范化建设。

按照“站点建设规范化、人员配置科学化、执法环境优良化、建站督导系统化”的原则,五年间全市共有六个超限站相继建成,其中S103线新郑林庄超限站被省治超办确定为全省流动治超工作试点先进单位,G107线郑州梁湖超限站是全省唯一一个双向检测超限站。

二是加大治超督察力度,成立了局路政治超工作督察组,按照制定的检查考核奖惩办法和规范化管理评分反应机制,定期对各单位进行督导检查;三是建立快速反应机制,96055信息平台24小时监控,通过GPS网络管理和现场录像定位等手段,实现了对市区干线公路的定线、定段、定人、定岗、定责“五定”管理;四是加大路政治超人员教育培训力度,五年间共举行全员培训12次,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显著提高。

五是积极探索治超新模式。

与二桥管理处在郑州西南绕城高速超限站开展联合治超工作,成效显著,同时成立郑州市治超流动稽查大队,与纠风、公安、工商等部门联动,在郑州市及下属新郑、中牟、新密、荥阳等5个县(市)开展流动治超,实现超限超载车辆“有车难行、有路难走”。

“十一五”期间,共审批和查处案件822起,路政案件查处率99%,挽回路产损失1380万元;国道过村路段综合整治率85%以上,省道70%以上;全市货车流量1500余万辆,共对948万台车辆进行了检测,治理超限车辆52万台,卸货24万吨,超限超载率控制在4%以下,公路基础设施得到有效保护,公路通行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4.敢为人先促效益,调整思路保稳定通行费征收工作,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站撤销前,我们严格实行“一个打破,两个转变,三个建立,四项制度,五项措施”:“一个打破”,即打破大锅饭的陈旧思想。

“两个转变”,即转变思想作风、工作作风上的传统观念。

“三个建立”即建立强有力的管理机制、严格的监督制约机制、有效的奖罚激励机制。

“四项制度”即工效挂钩激励制、岗位责任追究制、征收工作竞赛制、征收绩效通报制。

“五项措施”,即合理调配人员,充实加强一线;加强内部管理,规范执收行为;开展堵漏增收,严把费额流失;创新征收手段,积累发展后劲;重视思想建设,提升管理水平。

2006年—2009年4月30日新郑芦家、新密白寨、登封卢店、刘沟四个还贷性收费站共完成通行费征收任务25555.12万元,超额完成了省局下达的目标任务。

2009年4月30日还贷性收费取消后,为确保各项工作平稳有序,我们及时本着“以人为本、周密计划、有序推进、稳步实施”的工作原则,以“安全稳定、平稳过渡为出发点,以上级满意、本级满意、广大职工群众满意落脚点”的工作思路,全面做好各项撤站后续工作,有针对性地对原收费人员进行了转岗培训,实现了原收费员素质提高、人心不散、队伍不乱、平稳过渡的目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