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青年干部的成长问题

浅青年干部的成长问题

浅谈青年干部的成长问题关于青年干部的成长问题,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重大问题。

所有的青年人都希望成才,但如何才能成才呢?有人说青年人的成长是没有规律的,靠机遇。

实践证明,人才的成长是有规律可循的。

讲两个例子。

一是从国家的发展情况看,西方发达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大部分是学法学的,而发展中国家则是学工科的比较多,欠发达国家则学军事的相对较多。

这个例子说明,人才的成长从领导层面上讲是有规律的。

第二个例子,今年的高考题,命题作文的题目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乍一看,好像无从下手。

仔细想来,它实际上是研究必然与偶然的关系。

“意料之外”是偶然的,“情理之中”是必然的。

青年人的成长、进步、成功,有时候看起来是偶然的,其实都是必然的;偶然只是表面的,必然则是深层次的。

就青年干部的成长问题,当然不可能简单地归纳几个要点,这里只从青年人才自身成长和主观的角度讲10个观点。

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青年人首先要有理想信念。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讲理想信念,这对中国当代历史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为什么共产党胜利了,国民党失败了?主要原因是共产党及其领导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又能将其理想信念贯彻到底。

国民党的上层领导绝大部分出身地主、资本家,他们不可能去革自己的命。

共产党人中也有出身剥削阶级的,但他们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作支撑,代表着被剥削阶级的利益。

出身剥削阶级家庭的广东共产党人彭湃,把农民带到自己家里分粮分田地。

还有大家能耳熟能详的共产党员夏明翰,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屠刀,写下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气壮山河的就义诗。

这就是理想信念的力量!中国共产党有了这样一些理想信念坚定执著的人,胜利是必然的。

理想是人们对事物的最高追求,也是一种动力。

信念是人们对某种现实或观念所持的信任态度。

人们对事业的最高信念就是理想。

没有理想的生命,就没有灵魂。

再强劲的肉体,如果失去了精神的指引,只不过是一只躯壳。

诗人流沙河曾经写下过这样的诗句:“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导你走向黎明。

”理想信念是青年干部的精神支柱。

和平年代,改革开放时期,理想信念如何去体现,就要看你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

每个青年干部要做到不心浮气躁,拒功名利禄于千里之外,不使个人的价值取向发生偏差。

二、要有良好的心态要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就是要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

要始终保持这种状态不容易。

今天能保持,明天能不能保持?30岁以前能保持,30岁以后能不能保持?顺境时能保持,逆境时能不能保持?要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要做的事情很多,其中要把握住两点:一是正而不拙,直而不迂。

“正”,是做人的灵魂。

做人“正”的最高境界是“正而不拙”,就是做到平等待人。

对上,不曲意奉承,对下,不板着面孔;做到不耍小聪明,不玩小手腕,不打击别人,抬高自己。

“直”,是做人的胸怀,指的是正直、坦率、真诚、无私。

一颗坦荡之心可鉴日月,决非是口无遮拦,脱口而出;更非毫无原则,心底无数;也非不讲方法艺术,率性而为。

直而不迂的核心就是“诚”,对事业、对工作、对他人始终怀着一颗赤诚之心、诚信之心、忠诚之心,始终做到心底无私,襟怀坦白,言行一致,实事求是;做到不弄虚作假,不言而无信,不搞小动作,不划小圈子;做到表里如一,前后相符,信守诺言。

有这样一个故事:两个秀才进京赶考,途中遇到一支送葬队伍。

一个秀才认为自己非常倒霉,出门不利,不是好兆头,于是考场上经常想着棺材,无心答题,最后名落孙山。

另外一个秀才则认为“棺材棺材,当官发财”,因而心情很好。

于是考场上发挥上佳,最后金榜题名。

这个例子不一定准确,主要是说明同样一件事情,两种不同的心态,会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

所以,青年干部要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心态,从正面的角度、用积极的方式去看待和处理工作、生活中的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保持好心理平衡。

这也是一种修养。

三、要注意细微之处小结往往更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品德、智慧和气度,更能反映一个人内心深处最本质的一面。

作为青年干部,一是要慎微。

“细节决定成败”。

一个粗枝大叶、马马虎虎的人是担当不起重担的。

我们要从小处严格要求自己。

机关日常工作小事居多,但小事和大事之间也是有联系的。

所以,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大事着眼。

不要好高骛远,要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机关工作从厅长到每个办事员,都好像是一部机器上的零件,只有每个人都发挥作用,才能维持正常协调的运转。

大家每天面对的可能是接电话、文稿的起草、文件的传递等一些琐碎的事情,看起来是小事,它实际上能反映一个人的风貌、作风、状态,这就要求我们对工作要严谨细致:接听电话要规范,统计数字要准确,起草的文稿无错字,“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大家现在做小事,将来可能要做大事;只有从小事做起,才能将大事做好。

如果你拒绝做小事,得不到周围同志的认同,你就会失去做大事的机会。

二是管好自己的一言一行。

少数干部就是因为自己独处时,战胜不了自己人性中的弱点,没有把握好自己,结果犯了错误,令人惋惜。

其实,有时一个人独处时也是一种境界,一种美丽,适当时候给自己留一点空间,做一点自己想做的事情,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是要慎初。

万物始于初。

廉洁自律、拒腐防变以慎初最为重要。

任何时候,在迈出第一步时,都要三思而后行。

从一些违法违纪干部的心理变化来看,第一次面对贿赂,是收还是拒,是对一个人的重大考验。

把不住这一关,就会在心理素质、思想观念和道德操守上发生一系列深刻的变化。

许多人就是在矛盾、侥幸的复杂心态下迈出了第一步而不能自己,一发而不可收拾,最终滑入犯罪的泥潭。

因此,青年干部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公正办事,时时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处处做到慎微、慎独、慎初。

四、要勤奋学习学习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要求,还应该成为一种习惯。

你如果有良好的状态,有能慎微、慎独、慎初,那么你勤奋学习就有了良好的基础,你就不会浮躁,能够坐下来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自觉地挡住一些诱惑,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应酬。

到机关工作的青年人,起步一样如果能坚持经常在网上收集一些资料,多学些知识,会对个人有很大帮助。

但事实上,有些人上网都是在玩游戏,或者聊天,现代化的办公工具没有用来学习和工作,而更多的用于娱乐。

现在,新理论、新知识层出不穷,日新月异,不学习就会被淘汰。

有的同志认为,自己学历高,理论功底深,应付机关工作不成问题。

如果你仅仅是满足应付,永远也只会停留在应付上。

大家都知道,学历并不等于能力,要将学历、知识转化成能力,就需要学习,需要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和业务技能。

学习是我们永恒的话题,但真正做到并不容易。

随着职位的提升,工作量的增大,空闲时间也越来越少,但并非挤不出时间学习,关键还要看每个人的自觉性。

有的年轻同志热衷于各种应酬,静不下心来,也不想静下心来练练基本功,学学理论,研究研究业务。

即便坐下来了,也只求一知半解,为的是拿张文凭,装装样子,撑撑门面,并不具备真才实学。

“学以立志”,“学以养德”,高尚的人格、良好的操守不是天生的,而是一种积累,一种养成。

一个人无论职位高低,如果忽视学习,忽视思想改造,就很难摆脱低级趣味,很难提高辨别能力,很难抵御各种诱惑。

五、要抓住机遇抓住机遇实际上就是要做好准备。

青年干部健康成长,有机遇意识是对的。

但抓住机遇的前提不是坐等机遇,而是主动寻找和创造机遇。

怎样才能寻找和创造成长机遇?首先是要不断积累和储备能量,做好必要的准备。

要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特别是客观、全面、公正地分析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优势与劣势。

要做好能力上的准备。

经常性的学习,经常性的实践锻炼,是提高能力素质的最有效手段。

机遇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需要我们平时工作点滴的积累。

其次是要善于把握机遇。

要准确地分析和把握形势,充分利用有利条件。

抓住机遇不是投机取巧,钻空子,而是要持重以待,把握住每次学习和工作的机会。

通过不断的积累,创造和把握住每一个来之不宜的机会。

再次是要发挥好自身优势。

青年干部年轻是一种优势,确有这样的情况,有的同志研究生、本科毕业多年,也拿不出一篇像样材料来,看不出有什么优势。

而有的干部没有什么正规学历,但由于勤奋好学,文字能力很强,发表的文章很多,他们都是通过自学成才的。

这些现象值得反思。

实践证明,没有压力是不行的,领导要压担子,自我要加压,千万不要放松自己,要使自己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不要将优势变成劣势。

六、要注重实践锻炼实践出真知。

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理论知识需要到实践中检验升华,工作经验需要到实践中学习积累,党性修养需要到实践中锻造锤炼。

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改革开放、和平建设时期,到艰苦的环境中去经受实践锻炼,始终是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和必由之路。

青年干部一般都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思想比较活跃,富于创新精神;但由于不少同志出了校门就直接到机关工作,不同程度地缺乏对基层实际情况的深入了解,缺乏驾御全局、解决复杂问题的经验和能力。

而这些,只有在实践中、在深入群众中,尤其要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才能得到提高。

由此我想到,《人民日报》今年曾报道了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生李强,利用暑假到农户家作深入的调查研究,一个在校学生尚且能够做到如此,我们作为国家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为什么就不能沉下心来,就工作发展中的问题作一些调查、研究,提出一些建议呢?如果青年同志能不畏艰苦,虚心诚恳地向基层干部群众学习,自觉投身于艰苦的工作,注意研究把握工作规律,在工作中学本领、长才干,那就是一种很好的实践。

实践会使我们提高调研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处理复杂问题能力、文字写作能力。

七、要敢于取舍青年干部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有得有失。

有正确处理好得与失的关系,敢于取舍。

一要处理好工作上的取与舍。

机关工作,常常会遇到职务提拔、岗位调整等问题,要正确处理好提拔与工作的关系,不要急功近利。

要懂得,进步总有先后,提拔总有快慢。

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不是消极的心态,而是一种平和的心态。

当然,对于有事业心的人来说,职位的高低,是衡量能力水平的标准,但绝不是唯一的标准。

要相信,自己努力了,尽职了,付出了,总会被大家认可的,即使暂时不认可,至少自己达到一种心态上的平衡。

二是处理好人际关系上的取与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亲人和朋友,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子;同事之间有的关系可能密切一些,有的则可能疏远一些,这也是人之常情。

但不要因观点的不同而打击同事,也不能因别人的曲意奉承而丧失原则。

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不要搞小圈子、小团体;更不能以圈划线、拉帮结派。

三是要处理好时间上的取与舍。

有的人年轻的时候,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通宵达旦地玩,没精打采地工作,不会处理工作和休息的关系。

你年轻的时候如此,大家会原谅你。

相关主题